什麼價位以下的紅酒不要買來喝,為什麼?

易眼看世


喝真紅酒對身體好,由於咱們國人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不同,不是誰都能喝的慣的,紅酒喝著有點酸,澀、苦、花香等。一般人都喝不習慣。如果要選購紅酒就挑選紅酒就選酒精度超過12.5度的。記住這個辦法,低於12.5的紅酒,不是好的葡萄做的酒。12.5%貼在標籤上,一眼就能找到。

國產的30元以上的都可以,主要區別是用的原料不同;現實市場的情況往往是,you 些原裝進口葡萄酒會比國產葡萄酒還要便宜,在確保真正原裝進口的情況下,50元人民幣以下其實都可以買到不錯質量的日常佐餐酒。

還有就是不要迷信價格就代表質量,價格虛高的不代表就是好東西。當然,對於名莊之類的,人家的歷史在那裡,你喝的每口不僅僅是葡萄酒本身,還有酒中包含的歷史。所以選新世界價格便宜,質量,口感、香味都是相當不錯的。

我從事葡萄酒工作近五年,好酒喝過不少,爛酒也喝過不少,平心而論,128——380之間的葡萄酒比較保險。如果市場價低於100的,酒可能使用的是一般的葡萄果實釀製的,

買酒一定要在正規的渠道,假酒確實能喝壞人的。選擇自己喜歡的不同價位的酒,多去品鑑,多對比,慢慢的你選出幾款自己喜歡的紅酒。


戀酒1990



紅酒的生成,從葡萄的採摘到加工發酵·,滅菌,過慮,出酒等等諸多工藝,哪一個環節不要錢?以我手工自釀來算,一瓶750毫升的酒價格應是需3斤高含糖的茉莉香葡萄,按葡萄3元一斤,僅葡萄就要9元錢,你自己的勞動工錢,容器,過慮設備,滅菌設備等等這都忽略不計,但是一個好些的瓶子,熱 縮套,軟木塞及標籤這些也要6元左右,那麼一瓶750毫升自釀的葡萄酒成本價格應是20元左右,如果加上自己的人工與設備折舊成本,那麼一瓶自釀葡萄酒應該在25元左右,不能再低了。但是如果你只用普通葡萄自釀,那麼15元或許可以搞定。



我說的只是自釀,如果你是葡萄酒廠就不同了,辦這大廠是要貸款的,是要上各種稅,而且辦理各種認證都是要花錢的,所以我認為,大葡萄酒廠所產的葡萄酒30元一瓶只是成本,致於出廠後加多少錢,批發商又加多少錢,商店還加多少錢我不能判斷,但是我認為只能是越加越多,不會越加越少!所以我敢說750毫升,也就是一斤半裝的葡萄酒如果每瓶低於30元那就是騙你的假貨!除非虧本搞活動!



我曾經·栽植一種釀酒專用調色的葡萄,給酒廠送4元一公斤,但後來一下降到8毛,在我正猶豫賣不賣酒廠時,酒廠又告之不收了!後聽酒廠工人說,人家找到了更便宜的調色物質。人家的酒賣的又便宜了很多,口味也提升了很多,看來現在的科技才是真正的生產力!



所以我很認真的說正規的葡萄酒最低要30多塊錢才可以買來當酒喝,低於這個價位的一樣可以喝,因為都有生產許可證,決計喝不死人。



但如果有時間我建議您自己買些葡萄,自己釀造,自己喝,一方面可以享受勞動的快樂,另一方面你會感覺只有自己釀的葡萄酒才最美味!至於很多所謂的專家說自釀酒的危害云云,我覺得都是一些別有用心的在製造事件!正如某人因食用自家飯菜後食物中毒,於是就跳出某些所謂專家出來大講自己做飯的諸多毒副作用,要求眾人都去正規的大飯店去吃飯!這是多麼的可笑!


用戶106316655裴立國


我自己目前在做紅酒零售業務。我也有朋友在做紅酒批發的,在這裡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我自己在做的紅酒裡面有來自智利 南非 澳洲 法國等地的,價位也涵蓋幾十到上千。各種價位的酒我都品嚐過,個人的感受就是100的比幾十的口感要好。300的比100的差距也比較明顯。600的比300的差距也有,但不是非常大,還是可以喝出來。上了千元的酒跟六七百的差距就比較小了,如果不是懂點酒的人是基本喝不出來多大差距的。酒本來也是見仁見智的東西,有人就是喜歡乾紅,有人就是不喜歡乾紅,非要半甜。有人就覺得幾十塊的跟幾百的一點沒差別。對於葡萄酒來說,不要買到勾兌假酒外,選什麼價位上我覺得沒什麼問題。畢竟澳洲賣幾塊錢澳幣的紅酒多得很,對人家來說那就是幾塊錢,只是兌換人民幣就覺得稍微貴。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歡迎評論交流,


愛玩的小楊先生



中國紅酒很多都出自煙臺。夏天有幸參觀了好幾個酒堡。確實很給力啊。

紅酒的價格差距很大,10幾塊 幾十塊 幾百塊,上千塊… 多少錢的酒都有,大家挑選可能都花眼了。而且假酒特別多,很多都標榜自己是進口的紅酒,實際可能都沒聽說過。假酒最多的就是拉菲了,中國人一年喝掉的拉菲,夠人家幾年生產的,也不知道多出的那些酒都是那個小黑窩點生產的!


紅酒對身體好,但不是誰都能喝的慣的,紅酒喝著有點酸,一般人都喝不習慣。挑選紅酒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酒精度超過13 記住這個辦法,低於13的紅酒,不是好的就是次的葡萄做的。13%貼在標籤上,一眼就能找到。


小知識大百科


紅酒的品牌繁多,價位也大有不同。隨便轉一轉紅酒專賣店,你就能夠看到幾十種甚至上百種不同層次的紅酒。就二三十塊錢一瓶的,也有幾百上千一瓶的。那麼我們就要問了,二十塊錢一瓶的紅酒和上千元一瓶的紅酒到底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講,第一個方面,就是功效層面,任何一個紅酒店的銷售人員都會坦言任何價位的紅酒在功效上都是差不多的,不存在價格昂貴的紅酒對於人體健康更好的說法,所以二十塊錢一瓶的紅酒和上千元的紅酒的區別只在於口味上。那麼下一個問題來了,上千元的紅酒價格一定會比二十元的紅酒口味好嗎?這很難說,不過美國曾經搞過一個類似的實驗。

讓一群參與者品嚐紅酒,然後選出自己認為好喝的酒,結果絕大多數的人選擇的酒是幾十元一瓶的紅酒,而昂貴的紅酒卻很少有人覺得好喝。當然這是在參與者完全不知道哪一瓶是昂貴紅酒的情況下所做的實驗。而就我個人而言,喝了這麼多年紅酒,甚是喜愛,可我也必須承認如果不告訴我所喝的是哪一種紅酒,我是無法判斷所喝紅酒的價值的。所以說,對於紅酒,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喜歡的就是最好的,昂貴的酒未必就是你愛喝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沒有什麼價位的紅酒是不能喝的。如果一定要問什麼價位的紅酒不能喝,那麼我可以告訴你,10萬一瓶的年份拉菲不能喝,因為太貴喝不起。你可能會問了,萬一我是土豪呢?我覺得土豪應該不會無聊的在這看我的問答吧?


科學信仰


這真的是個帶坑的問題!會讓消費者蒙圈,為何?假如有不良酒商為了迎合大多數人所謂“貴的就是好的”,將一瓶劣質假酒標價八百,你還怎麼弄?所以首先要將題改為哪些葡萄酒不能買才合適,明正則言順嘛。

老柴從事進口紅酒行業兩年,對行業狀況略知一二,讓我來告訴你哪些酒是不能買來喝的?為了健康亦為了不必要的破費。

1,用三精一水勾兌的酒絕對不能買,媒體曾曝光昌黎一帶產業化運作。瓶裡全是化學物,沒一顆葡萄!路邊小店十來元一瓶的大抵是這類貨,絕不能碰。

2,歐盟餐酒,用最次的葡萄原料作酒液,用VCE標註。也屬進口酒,但成本極低,目前大多數的劣質酒非它莫屬。有幾種具體的方式:一種是以桶裝酒的形式進口,然後內地灌裝,山東是其源頭。這類酒品質極差,批發價在20元以內,夜場及網店是主渠道。第二是以貼牌的形式直接指定國外灌裝,600箱的量就可定製,然後吹牛包裝忽悠消費者。毫不誇張的說,國內的進口葡萄酒市場相當混亂,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狀況觸目驚心!假冒偽劣產品的佔比高達四成左右,消費者稍有不慎就可能上當受騙。

所以老柴建議:真不能僅憑價格去判斷葡萄酒的優劣,掃碼價更是酒商隨意玩弄的數字,你必須要略懂點葡萄酒的常識,平時多積累一些這方面的知識。一定要到正規渠道去購買,瞭解不同價位的葡萄酒相應的香氣及口感結構,多加以比較和練習,這樣才能儘可能的避免買到假酒的風險。

當然,你也可以關注老柴,對這些專業性問題我寫了多篇原創性文章,會在“頭條”不定期的推出。





老柴紅酒


作為一個在糧油食品行業從業十餘年的人,我想從自身經歷的角度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自上大學起,我就對紅酒有一種近乎狂熱的喜愛,以至於畢業論文也是圍繞著紅葡萄酒展開的。這個買多少錢紅酒的問題,也曾困擾了本人好久。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利用學業和工作之遍,走訪了國內多家葡萄酒廠,也和一些葡萄酒經銷商成為朋友。

為了解決這個疑惑,我一開始的思路是計算紅葡萄酒原料成本、加工成本,再加上運輸、營銷成本,同時計算一下各個渠道的合理利潤,我看一些回答中也是我之前的這個思路。但最終得出結論的時候我發現自己錯了,我忘記了很重要的一環——品牌溢價。以汽車舉例子:好多人說大眾的高爾夫和奧迪的A3幾乎是同樣的平臺同樣的配置,為什麼價格相差好多萬,這其中的重要因素就是品牌溢價。

既然你的問題是關注紅酒的價格,那麼相信對自身的生活品質肯定是有一定追求的,同時也是有一定經濟基礎的。那麼不如聽聽我身旁酒廠、酒類經銷商朋友的私人建議。個人總結起來他們的建議可以歸納如下三點:

一、國內生產的紅酒只選擇一線品牌的,比如張X,王X。價位選擇零售價格在180元/瓶以上的,且一定要在正規渠道購買。

二、進口紅酒選擇知名原料產區的,二線品牌的(不確定貨源的情況下最好不要選擇一線品牌,比如拉菲)。價位選擇零售價格在260元/瓶以上的,且一定要在正規渠道購買。

三、不可過分追求年份。因為葡萄酒不像白酒,其口感與年份是呈曲線形式發展的。頂級葡萄酒和收藏用葡萄酒除外。

四、至於原料葡萄品種的問題,若是新手,一般的赤霞珠就好。老手我就不用推薦了,各自有偏愛。

至於為什麼這樣選擇,根本原因在於酒的品質。不想對國內現在的葡萄酒行業標準做出什麼評價,但若你選擇更加便宜的葡萄酒,恐怕真的很難享受到紅葡萄酒帶我們的感官享受。

最後說一句,有喜歡自釀葡萄酒的可以交流一下,我還有一點四、五年前的自釀酒存貨,葡萄品種是霞多麗的。

還有什麼關於吃的疑惑,可以在留言中共同討論。


行業專業人士





超市裡進口葡萄酒零售價在100元以下不能喝,



首先按照超市現在操作要求,利潤要求直接扣點50%-70%,這樣酒的供應價格在30-50元



加上超市要收取條碼費、堆碼費、促銷活動甚至打理費,這樣差不多佔到40%。算下來12-20元


如果他吹噓的是純進口,那麼所有的稅和報關時所用的費用佔到51.8%,按照50%計算,酒6-10元。

但還沒考慮公司的經營費用。其實在國內經營費用才是大頭。所以建議你去專賣葡萄酒的店購買。


紅酒兄弟


去超市買國產的隨便買,買國產品牌的就好了,比如張家的還有誰家的!買通用大眾版本的就好了,不要追求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了!

在超市選酒選國產。。。價格空間趨於穩定!

國產認準品牌的什麼價位都可以!

想要進口的,酒只能找熟人或者信得過的人!不然的話,說的在天花亂墜的,有可能是假的!因為,思考一下,茅臺鎮鎮上的酒都能叫茅臺麼?

可怕的是還有各種混裝,各種裝瓶,各種造瓶,然後各種標價!說白了就不是原瓶進口的!

只要是原瓶進口,且在歐洲市場上流通的並來自於法國德國一些法制健全的國家,那麼就放心的喝!因為你要相信一點,在那幾個地盤上有搞事情的酒的,罰到他們懷疑人生。!!!!!

說白了,幾百的都有非正常商品,價格不是衡量因素!信任才是最重要的!

NEM品質生活,是屬於新活動傳媒的頭條號,如果我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你可以關注我們。我們將分享更多的有趣知識和資訊給到您!


NEM品質生活


關於葡萄酒的價格問題,我覺得這就是個人喜好問題。就像愛上一瓶20塊的酒,是一件壞事嗎?

有一件事情我不得不承認:我超愛20塊一瓶的Charles Shaw葡萄酒。Harbertson教授說,這並不是一件壞事,相反,這簡直是“太棒了”:

“如果你喜歡的酒只要20塊而別人喜歡的酒卻要200塊,難道不是你賺到了嗎?”

這就像是去超市裡買薯片,有人喜歡買沒商標的,有人卻非大品牌不可。但如果你真的覺得沒商標的口味很好,不就省錢了嘛?

雖然有研究表明,購買稍高價的葡萄酒會帶來更愉悅的飲酒體驗,並且,大批量生產的便宜酒也許會存在這樣那樣的質量問題,不過,只要你自己喜歡,買來喝喝也無妨。

再來說,葡萄酒的世界,正是由超過90%便宜的日常餐酒和不到10%的Fine wine共同構成。日常餐酒屬於平時隨便喝喝,價格便宜的酒款,可以順口好喝,但不會有很好的複雜度或者陳年的必要性。而Fine wine則屬於精耕細作,有一定陳年能力。正常情況下,也只有國際公認的Fine Wine,零售價才會超過20歐元(現在國內最多也就在300以上)。

喝酒這種事兒本來就是一件很隨性的事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