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獨狼


俗話說男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說的是生命的規律和人生的節奏。說實話,頭半句當年好像是更多人講給自己的,而後半句正當時,好像是自己努力想整明白的,可能是因為個人努力的問題,三十的時候,所謂的事業有成好像並沒有發生在我身上,好在那年慶幸的是我搬進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小房子裡,終於在這個城市有了一個可以自己放聲大膽哭泣的空間(我是這麼最初定義以我為中心的小家的),還有就是結婚了。從我的理解上,我沒能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實現古人說的“三十而立”,因為事業平平,雖然實現了立家。

有點失落,但並沒有任何打消我對未來生活的信心,直到接近下一個重要時間結點之前,轉眼過了三十五歲,三十六歲那年,因為母親說是本命年的事,提醒了我,原來今年三十六歲了。讓我忽然想起一件事,就是在剛好十年前,我二十六歲,那時我的老闆三十六歲,是從南通下面的一個漁村走出來的小名人,據說他家在他們村論“窮”是排在前三的,家裡弟兄們多,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弟兄們就混漁港碼口起家的,後來轉行做手機大賣場連鎖店。天時給力,地利借天時錯愛,“非典”讓很多人恐懼放棄,他卻順勢低價租到了最好的“金角”鋪面,加上老闆威信很高(很多他的合夥人和員工都很怕他),生意是蒸蒸日上,趕上五一、十一黃金週,就連我們這樣的管理人員幫忙收款,都體會了數錢數到手軟是一種什麼體驗(當然因為不是數自己的錢,可能還未必是最終的體驗)。我清晰記得那年,老闆三十六歲,可稱得上人生得意。三十六的生日宴會堪稱“侈華隆重”,各路朋友也都出手豪氣闊綽,為慶祝自己三十六歲這個重要的生日,他給自己的禮物就是人生第一輛百萬座駕寶馬740。

彼時“羨慕嫉妒恨”這句話還沒流行開來,只是覺得自己內心莫名抑制不住的不平和輕蔑,身邊的一同事驚歎的表情之下,我隨口說了一句,“我三十六的時候,也許這都不算啥,到時候看吧”,今天想來,不覺汗顏。當然,不止今天想來這樣感觸,早在我三十六的那年就總結了,才發現當年我自己是何等的豪氣和狂妄。現在想來還有些佩服當年的自己,哪來的那麼超強的自信和遠大的野心,的確,年輕就是讓人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無論是成就還是錯誤。

而當年進四十,不惑之年,提前在三十又六回看了十年前的自己,突然發現變化好大,差距好大,人生好奇妙。剝離掉滄桑和成敗,客觀觀察發現,有理想是好事,但理想不一定會實現。讀書是好,但讀書卻不一定會讓你成功。同時,沒有理想,可能生活更糟糕,不讀書,人生可能更無趣。而最終導致我們理想未能實現,讀書未能成功,知識未能創富的根本原因,我想可能是這樣兩個字:堅持。往往我們看到別人成功的結果,這時候才想到我有遠大的理想,而當心潮澎湃退去,迴歸平淡的節奏,我們又把理想拋在腦後,等到我們在重要的時間節點深刻總結時,才發現同行的這位好友已被我們的身體甩了有十萬八千里。

朋友,你的這位老友還在嗎?四十不惑,我知道今後人生不能沒有它,一起把它找回來吧。


眼鏡兒虎


農村俗語“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關於過生日,在民間的講究頗多。在不同的地方,由於風俗習慣不同,所以過生日的講究也不一樣。比如在有些地方有著“男不三女不四”的說法,還有的地方則有“四十虛,五十足”的說法。而“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同樣是一句和過生日相關的俗語。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在三十歲生日的時候,儘量不要辦酒席了。而在四十歲那就不要錯過這麼好的機會了,需要宴請親朋好友好好慶祝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俗話說得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三十歲就是步入而立之年了,這個時候正是為事業奮鬥的時候,是不應該為了過生日辦酒席而讓自己分心的。何況,剛開始獨立經濟方面也是比較緊張的,與其把這些錢用來辦酒席,還不如把它們用在正途上。

而到了四十歲的時候,基本上事業也是小有成就了,而且家庭也穩定了,這個時候是應該好好辦一次酒席慶祝一下了。這樣不僅可以讓自己輕鬆一下,而且還可以和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好好聯絡一下感情。

現在有些年輕人是每年過生日,都會招呼親朋好友聚在一起。但是在農村裡一般做生日都是逢十才做。在民間還有著“做九不做十”的規矩,意思是說過生日是提前一年祝壽,以示來年增壽。但是各地的說法也不同,在有些地方也說成是“三十不可錯,四十不可做”,原因是“四”和“死”諧音,寓意著不吉利!


農夫也瘋狂


農村俗語“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俗語大多是農民智慧的結晶,蘊含著非常豐富的生活哲學,這些俗語一代代地傳下來,指導著人們的生活,有些雖然看似與時代脫軌,但仔細揣摩仍舊很有道理。

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

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指的是男性的生日,在三十歲和四十歲的時候是不可以錯過的,必須要過,很多地方也有這樣的傳統。

就像在我們那裡,每個男性30歲的生日都很很受重視。在生日的當天,不管成了家的還是沒有成家的男性,生日宴最好讓父母來做,不能妻子來做,以表示在以後的日子裡能夠順風順水。

四十歲的生日就不一定了,誰來操持生日宴都可以,但是一定不能錯過。

以上兩個生日的時間都是整數,古人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歲是一個男人成家立業的年齡,表示其建立了新的家庭,所以這個生日是非常重要的。

儘管三十歲成家立業,但是人生經歷還不是那麼豐富,頂多算初出茅廬。到了四十歲就不一樣了,已經算是經歷了大半的人生,對於人生的理解應該也很清晰了,所以以後的路該怎麼走,也應該有很清醒的認識,也就是“不惑”,所以這個生日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就是紅叔三農的回答,歡迎點評,也歡迎關注,一起學習!


紅叔三農


農村俗語“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生日對我們很多人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是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開始生活的時間,有很大的紀念意義。所以從古至今人們都樂衷於過生日,尤其是一些上了年歲的老人,兒女們一般都會在整歲的時候約一家老小前來為老人慶祝。“男不三,女不四”講的就是男性和女性過生日的時候不同的說法,男性最好不要過三十歲生日,女性最好不要在過四十歲生日的時候慶祝,當然了,現在基本已經沒有這種說法了,只要你願意,隨時都可以慶祝。



“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這句俗語也講的是人們過生日的時候一些講究,不管男女,三十歲的生日的時候,都不要鋪張浪費的去慶祝,去搞排場,因為三十歲正是男性和女性事業上升的大好時機,如果可以抓住機會,那就有可能人生髮生根本意義上的變化,沒抓住,估計一輩子也不會有什麼起色了;四十歲的時候生日一定要過,四十歲正是一個人春風得意的最好時間,地位和財富都已經達到了巔峰,四十歲以後就開始了人生的下坡路,所以說四十歲的時候過生日千萬不要錯過,畢竟以後過生日就很難在達到四十歲這樣的規模了,所以說四十歲的生日千萬不要錯過。


人的一生不過寥寥數十載,一定要抓住機會及時的努力前進,不要等到一切都來不及了,才後悔,過生日也是,該過的時候,一定要抓住時間,不該過的時候,則千萬不要浪費時間。當然了,有些人天生就比較富有,也就存在三十歲奮鬥的事情了,所以也就沒必要忌諱“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這樣的說法了,應當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老農民說事


農村俗語“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又是一句過生日的農村俗語,“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意思是說三十歲生日不宜過,而四十歲生日一定要大過,機不可失,不可錯過!

這個說法與我們這裡的“平四十”的說法不謀而合。我們這裡的老百姓認為四十歲是“小八十”,是人生的大喜事,宴請一下親友,就是讓眾人吃喝咬咂自己一下,有舍就會有得,然後就為自己減病減災了!



老人們還有一種說法,說一個人的出生到死亡,是在經歷從神~人~神的過程。一個人在12週歲之前,他不是人,而是神!可以大張旗鼓地過生日,我們這裡的12週歲叫“完十三”,大家夥兒都要為這孩子隆重慶生日的。然後從12歲到80歲,才是人。這個時候不宜大過生日,在自己家悄悄的過就好了。特別是60歲到80歲這一段時間,更要謹慎過生日,否則就是提醒閻王爺自己的壽數了!而到了80歲以後,人就又成為了神,又可以大張旗鼓的過生日了!越熱鬧越好,老人心裡越痛快!有助於老人長壽。而40歲因為是“小八十”,所以人們會抓住機會秀一把,過過這中年過生日的癮!



而“三十不可做”,這句話是提醒人們不宜大過30歲生日,這個原因大家也應該好理解。因為30歲正處於而立之年,成家立業正當時,如果把精力浪費在過生日上面,那就大不應該了!

類似以這樣過生日的民間俗語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比如說“男不三,女不四”,意思是男人不宜過30歲生日,女人不宜過40歲生日等等!還有很多很多,這裡不一一舉例了。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地域不同,說法可能也不盡相同。其中的道理也就不具有什麼科學意義了。一個地方的俗語只能表明當地老百姓的一些認知和一些祝願。

在實際生活中,其實誰想過什麼生日,那都是一件隨心所欲的事。不過,咱還是提倡節儉慶生的好,試想如果你每年的生日都大過,那有幾個親朋好友還願意為你熱乎呢?即使你真的有錢讓大夥白吃白喝,人們也會因為公式化而厭煩,所以還是檢幾個重要節點,熱鬧熱鬧就好。


村姑說村事


男人三十而何為立,即成家立業。這個皆段男人應該知道自己的責任就是事業工作,敢於拼的時代。四十不能做錯指的是事業方向,生活方向,因為養家糊囗,錯了可能影響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不敢拼了拼不起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