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覺得航母可以用核動力,而驅逐艦、護衛艦等軍艦很少用核動力?

238534182


以目前的技術水平,水面艦艇採用核動力技術上沒有任何問題,在“冷戰”期間美、蘇都發展過包括核動力巡洋艦、驅逐艦等核動力水面艦艇,但

目前核動力系統主要應用於航母(美國、法國)、核潛艇還有俄羅斯一艘“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在驅逐艦、護衛艦等中小型水面艦艇均沒有采用核動力

美國海軍曾經的“全核艦隊”:“企業號”核動力航母、“長灘號”核動力巡洋艦和“班布里奇號”核動力驅逐領艦!

核動力系統沒有在驅逐艦、護衛艦等中小型水面艦艇上使用,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1)建造成本過高:從技術角度講,目前各國在核潛艇上核動力系統在3000噸以上的水面艦艇上都可以採用,而且由於水面艦艇空間相對潛艇要更充足,安裝、使用完全沒有問題;但是,相對於常規動力系統,製造要求和製造成本十分高昂,甚至與常規動力系統的造價有量級上的差異。此外,以目前的核技術和工業製造水平,核動力系統的造價也不會隨著功率的降低而等比例下降,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核潛艇上30000馬力的反應堆造價是10億的化,那麼功率是10000馬力的反應堆造價可能是6-8億。也就是說對於中小型驅逐艦或者護衛艦來說,雖然其需要的功率較航母、巡洋艦小很多,但是其造價卻基本相當,而驅逐艦、護衛艦是需要大量裝備的水面艦艇,這樣的高成本對於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難以承受的。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上的K-15核反應堆結構

“聞名全球”的美國LM-2500艦用燃氣輪機

2)維護及退役處理複雜:常規動力系統,如汽輪機、燃氣輪機、柴油機等,在艦艇退役後可以方便的進行拆解、回收再利用等,但是對於核動力系統,其退役、拆解及後續處理等都是有嚴格的規定的,而且,由於核動力相關設備、管道、零部件都具有極強放射性,一旦處理不當可能會造成放射性汙染,對人員及當地環境都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因此,核動力系統的維護、退役等代價極高。以目前已退役的全球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為例,據稱其退役處理費用與當時的建造費用不相上下,核動力系統的使用成本之高可見一斑!

據說是美國“福特號”核動力航母採用的A1B反應堆正在拆解中的“企業號”核動力航母(近)與正在維修中的“福特號”航母(遠)

當然,隨著水面艦艇大型化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以及核動力技術的不斷進步,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萬噸級以上的驅逐艦、護衛艦可能會採用核動力系統,但是,個人認為至少在未來10-20年內,除核動力航母以外的其他核動力水面艦艇仍不會有明顯的發展。美國下一代水面主戰艦艇LSC仍採用與DDG-1000一樣的燃氣輪機全電推動!


威吶解析


主要是沒有必要這樣做,驅逐艦護衛艦採用常規動力是比較經濟的,用核動力是昂貴且不方便的,航母如果用常規動力是很誤事影響戰鬥力的,所以用核動力比較好。

庫茲涅佐夫號在一五年進行了服役以來首次作戰行動,出動艦載機打擊極端組織武裝,但該艦出發時就有三艘油料補給船跟隨為之補給燃料,之後還有黑海艦隊的油船加入,可見常規規動力的航母需要多麼大的保障啊,令一方面,給航母加註燃料需要大量時間,這也妨礙了航母的作戰性能,拖慢了艦隊的速度。如果用核動力,這些問題都不存在的,美國核動力航母一生只在服役與中期大修加註兩次核燃料,其他時間隨便跑都沒問題。


前幾天挪威南森級護衛艦發生碰撞沉沒,想一想,如果這麼一個四五千噸的護衛艦採用核動力,那麼這一沉不就造成核洩漏核災難了嗎?而且護衛艦並不需要太大的動力輸出,採用核動力不是大材小用嗎?而且造價,造價,造價,人家裝個盾很貴了再裝了核反應堆讓不讓人家過了。

說到非核動力水面艦艇,肯定要說圖上這個基洛夫,這個三萬多噸並且是個戰鬥力很猛的艦艇,當然要求很強的續航力,用個核動力也還可以。還有俄羅斯的破冰船,衝破冰層需要很大的爆發力,並且長期在北極冰面活動不靠岸,弄個核動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這樣是很昂貴的!

至於萬噸以下的驅逐艦護衛艦就不需要了,因為也用不了多少油料,補給時間也不長,並且也沒有航母那樣的長期部署的作戰需求,核反應堆個頭也不小,佔地方還用不完,一旦觸個雷挨發導彈再洩露了也挺不好玩的。


後排的旁觀者


你好,簡要回答下:

現在的驅逐艦和護衛艦一般採用燃氣輪機或柴油機,技術成熟,規格很多,和民用的動力系統有一定的互換性,大大降低了採購和使用成本.核動力系統結構複雜,最少有三道防護層,研製製造一種性能合適,結構可靠的反應堆是很費錢的。美國曾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全核艦隊的設想,即航母及其護航的巡洋艦驅逐艦都採用核動力,後來建造了長灘級核動力巡洋艦,建成後發現費用實在太高也不得不放棄。




淡出煙雲


曾經的“California”級核動力驅逐艦、“Bainbridge”級核動力驅逐艦和“Virginia”級核動力驅逐艦等,就是美國曾經玩過的核動力驅逐艦,但是在後面這些艦艇全部都改成核動力巡洋艦了,而且在90年代這些核動力巡洋艦也已經全部退役了,因為除了核動力航母以外,護航的那些小艦艇沒必要弄成核動力的!

因為

對於普通的小型艦艇(相對航母)來說,食物、彈藥等補給物資對艦艇自持力(即各種物資的補給週期)的影響遠大於燃油量決定的續航性對艦艇自持力的限制,小型艦艇使用核動力系統的話,其整個動力系統的體積仍然大於需要油庫的常規動力系統,從而導致在艦上佔據更大的空間,進一步影響到對食物和彈藥等其他物資的攜帶量,所以,小型艦艇使用核動力,其自持力相比使用常規動力反而下降了,自持力都不行,巡航性再強也沒用!

但是航母這樣使用蒸汽輪機(因為大型燃氣輪機技術還不成熟)的巨型船舶就不一樣了了,首先對蒸汽輪機來說,使用核動力比常對動力是更加合適的,其次,航母上的彈射系統(

蒸汽彈射或者電磁彈射)對蒸汽動力或者電能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而剛好核動力系統相比常規動力能帶來更大的能源優勢,最後,由於航母的超大體積和噸位,上面能攜帶的各種物資補給遠遠不是驅逐艦這樣的小艦艇能比的,這樣一來,航母的續航能力就很重要了,對自持力的影響和限制會超過武器彈藥、生活物資這樣的補給。

打個比方,假如航母的自持能力是兩個月,使用常規動力時的續航能力為一個月,那麼就意味著每個月都需要補充一次燃油,以保證作戰能力,但是換成核動力就沒那麼麻煩了,基本上不用考慮續航能力,只要每隔兩個月補充一次各種物資就行了,其作戰週期提高了一倍

!而對於驅逐艦這樣的小艦艇來說,如果續航能力和自持能力都是一個月的話,即使把動力系統換成核動力的,有了無限的續航能力,但是其自持能力卻仍然是一個月甚至變得小於一個月,這樣一來,補充物資彈藥的週期時間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可能變短了,同時作戰週期也一樣變短,那麼核動力系統就不再是優勢,反而是負擔了!

因此,這就是為什麼小型艦艇沒必要使用核動力的原因了,因為核動力系統對於航母這樣的巨型船舶來說才能起到加成作用,對於驅逐艦這樣的小艦艇反而是負擔,而且目前的常規動力技術在船舶的續航性與自持力之間的平衡已經做的很完美了,

沒必要再去弄什麼核動力,驅逐艦這樣的小艦艇,生存性也比不上航母,造價高昂的核動力系統弄在上面不也是浪費麼?搞不好一發導彈就能把你送進海底!


哨兵ZH


驅逐艦沒資格享受這種“待遇”,巡洋艦有很多核動力,但是現在連巡洋艦都不建造了,核動力巡洋艦就更少了,因為現在的大型驅逐艦性能、噸位及作戰任務跟巡洋艦區別已經不大了,現在的全電推進技術比較時髦,朱姆沃爾特就採用了。核動力裝置技術複雜、成本昂貴但是對於戰艦的戰力提升起的作用並沒有大多少,就算航程增加無限續航,但是載彈量還是沒變,照樣需要補給,優勢不明顯,不划算


遊Sun


因為全核艦隊,任何國家都玩不起,軍費將是天文數字


快樂的哼哼


核動力裝置還無法做到那麼小型化,對於小型戰艦來說,容積不足


信陽中意燃氣


如果有必要建造萬噸級炮艇、萬噸級護衛艦,也可以採用核動力。


Zhouzfu


噸位太小,不划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