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發展迅速,轟炸機的發展卻幾乎陷入停滯,這是為什麼?

用戶176942800


現代化戰爭勝負的關鍵在於能否取得制空權,而制空權是要靠戰鬥機和預警機取得的,而不是轟炸機,如果能夠取得制空權,轟炸機想怎麼炸不行?


轟炸機是用來從空中對地面或水上、水下目標進行轟炸,有裝置炸彈、導彈等的專門設備和防禦性的射擊武器,載彈量大,飛行距離遠。

轟炸機可以分為輕型轟炸機、中型轟炸機和重型轟炸機三種類型。輕型轟炸機一般能裝載炸彈3~5噸,中型轟炸機能裝載炸彈5~10噸,重型轟炸機能裝載炸彈10~30噸。


戰略轟炸機是一個國家“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目前世界上僅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3個國家擁有戰略轟炸機。

轟炸機由於體積巨大,載彈量大,要在飛機外部加掛炸彈,所以雷達反射面積很大,很難躲過雷達追蹤,加上轟炸機相比於戰鬥機靈活性較差,一旦被鎖定,基本上必死無疑。

現在全世界各國當中,具有突防能力的轟炸機,恐怕也就只有美國的B2隱形轟炸機了,所以在戰爭中需要依靠戰鬥機清除敵軍的雷達系統。

所以除了B2以外,其他的轟炸機必須要有戰鬥機開道,定點清除雷達陣地,全程保障轟炸機的安全,所以只要全力發展戰鬥機,在短時間內獲取制空權,保證轟炸機的安全,那就足夠了。

B2轟炸機隱身性能極佳,在空中不加油的情況下,作戰航程達1.2萬千米,空中加油一次則可達1.8萬千米。每次執行任務的空中飛行時間一般不少於10小時,美國空軍稱其具有“全球到達”和“全球摧毀”能力。B2性能優越,所以一旦起飛,全世界的國家都會密切關注。



性能好,但是造價同樣不菲,單機價格24億美元,相當於同等重量的黃金,一般國家就算白給都養不起。

所以綜合來看,優先發展戰鬥機,性價比是最高的。


視野新觀


實際上,從戰術層面看,傳統轟炸機的確象要退出戰場,原因是:

一、戰鬥機的載彈量激增。戰鬥機載彈量增大,削弱了轟炸機的作用。譬如,我們的老轟6滿油的情況下,只能帶3噸彈藥。而我們的殲15滿油的情況下,卻能輕鬆攜帶5噸以上彈藥。您說,老轟6在殲15面前還有優勢嗎?除了航程,殲15哪樣不比老轟6強呢?

二是精確制導武器的出現。先說導彈吧,過去多少架次轟炸的效果,現在幾枚巡航導彈就解決問題了。再說精確制導炸彈,作戰效率比常規炸彈強幾十倍。精確制導武器的大量出現,對飛機攜帶大量彈藥的要求就不怎麼高了。轟炸機載彈量大的優勢不再明顯。

三是研製和使用成本高。通常情況下,飛機越大,研製維護使用成本越高。譬如美國的B2轟炸機,造價高達20億美元,而F22也就2億多美元。如果F22能夠部分或者全部取代B2的作戰效用,那麼誰還願意花大把銀子去發展B2這樣的傳統轟炸機呢?

當然,從戰略層面看,轟炸機特別是戰略轟炸機還是有存在的必要,要實現空地海“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作為攜帶核彈頭的空中載體,戰略轟炸機還是需要的。


庸人良品


跟戰鬥機相比,轟炸機發展確實慢得多,戰鬥機咱們都發展到第五代了,轟炸機咱們還是用二代時期的轟6改進,美國都發展出B-2隱身轟炸機了,年近7旬的B-52還在戰備值班,俄羅斯也是圖-95和圖-160並用,而法國,英國則完全停止了轟炸機的發展。

原因有三點,一,需求限制,轟炸機強調遠程打擊,洲際打擊,現在更是遠程巡航導彈的主要載具,而這一需求,一般國家沒有,只有大國甚至超級大國才擁有這個能力和威懾需求;其二,現在可進行空中加油的重型多用途戰鬥機,載彈量也達到很高的水平,可以部分替代轟炸機的功能;其三,現在要發展就是發展具有強大突防能力的隱身大型轟炸機,非隱身,小型機沒有意義,而研發這種轟炸機,耗費不菲,美國B-2單價達20億美元,比同等重量的黃金還貴,這不是一般經濟能力的國家玩得起的,即使英國法國這種航空科技非常發達的國家,可能技術上沒有問題,但經濟上實在受不了。

但遠程戰略轟炸機還是好東西啊,有它在天上飛,就是對敵國的巨大威懾,遠達上萬公里的航程,帶著精確打擊的常規/核彈頭巡航導彈,說打就可以打,不打了還可以召回來,這比戰略導彈靈活多了,戰略導彈這種超級貴的東西,一般都是核彈頭,輕易也不敢使用,打出去了就收不回來了,所以,對於超級大國來說,戰略轟炸機是昂貴的好東西,必須擁有!N


聯合防務


因為貴啊,研發一款要幾十幾百億美元,沒幾個國家能負擔。B2造一架是二十億美刀。也就中美俄能用的起了。其實以前還有輕型轟炸機,不過現在都被戰鬥轟炸機代替了。在幾十年前英國還裝備了3v轟炸機,那是三種轟炸機,因為英文字母都是v字開頭。法國也擁有幻影四式轟炸機。再後來,擁有了生命力更強的海基洲際導彈之後,都退出現役了,對於小國家來說,航程幾千上萬公里的大型轟炸機,確實沒有必要。對於大國家就很有必要了。中國,美國,俄羅斯三個國家都有研發新型轟炸機的計劃。我們國家的轟二零,美國的B21,俄羅斯的pak。對於大國家來說,轟炸機的靈活性載彈量和核常兼備的能力都不是洲際導彈可以代替的。對於世界大國來說,三位一體的核威懾能力是不可缺少的。





kaeo


現在多用途戰機,導彈等兵器已經對轟炸機攻擊機這些飛機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各國已經不再發展專用的攻擊機,至於轟炸機也已經成為了大國的昂貴玩具,小國根本就沒有實力去研製,而大國也是更加註重戰鬥機的研發,其次才是轟炸機。

轟炸機在冷戰早期還是很重要的武器,當時能夠進行遠程攻擊的成熟兵器中僅有轟炸機可用,比如美國就發展了B36、B47、B52、B57等一系列轟炸機。可是後來導彈已經成熟,尤其是遠程彈道導彈,效費比要明顯優於轟炸機,因此各國開始放緩轟炸機的研製。美國就一直使用B52這款老飛機,後來冷戰末期才新研製裝備了B1B、B2這兩款轟炸機。

而第一代第二代戰機的對地打擊能力比較弱,因此還是需要專用的攻擊機以及轟炸機,但是到了第三代戰鬥機,多用途已經成為現實,再加上各種精確制導武器的出現,更是壓縮了轟炸機等飛機的生存空間。

如今的轟炸機其實已經不是簡單的使用炸彈轟炸的轟炸機了,如今的轟炸機大多是使用導彈,激光制導炸彈等武器作戰的。轟炸機航程大,載重高,打擊能力還是要比多用途戰鬥機更強。不過鑑於資金問題,大多都是在老飛機基礎上改進,比如B52H,圖95M,轟6K等,經過改進能用這些武器,作戰效果很好,而且要比新研製更加經濟。

所以如今新研製的轟炸機並不多,歸根到底還是需求問題。


前沿陣地


凡是戰略武器,尤其是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發展都是很緩慢的啊。陸軍的洲際導彈,以民兵3為例,上世紀70年代服役至今,,,;海軍的核潛艇,跟水面艦艇相比,發展速度趨於龜速了,看看我們的過氣網紅052D就知道了;最後再看空軍的轟炸機,尤其是載核彈的戰略轟炸機,更新比較快的算是美國的B2了,造了二十多架就停產了,馬上又將迎來B21,但是跟戰機相比也算是慢的了,連隱身戰機都發展到F35了,再看看中俄,殲10/11/16到殲20/31和,,,轟6,俄羅斯也是一樣,蘇27/30/35/57和,,,圖22/95/160。

這些戰略武器發展慢的原因是,造價昂貴但平時不怎麼露面,打擊能力強大滿足長期的需求無需過快更新,已經具備了洲際打擊能力再想突破很難,,,,,,

轟炸機的作戰功能比較單一,主要的任務就是對地轟炸,所以只要轟炸機的航程遠,載彈量大就好,再要求點隱身能力,突防能力,,,;而戰鬥機的要求相對要複雜得多,既要航程遠,機動性好(最好安裝矢量發動機),隱身能力強,又要載彈量多,探測距離遠,還要有對地,對空,對海攻擊能力,,,,;總之,對戰鬥機的要求就是:希望有預警機、偵查機的探測能力,希望有電子戰機的壓制能力,希望有轟炸機的航程跟載彈量,希望有對地對空對陸攻擊能力,希望有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及隱身能力,,,


遊Sun


戰鬥機掌握制空權,沒制空權轟炸機玩蛋去。


現代戰爭講究外科手術式精準打擊,這個戰鬥機也能幹,路基/海基導彈也能幹,大載彈的戰略轟炸機玩蛋去。

現代戰爭沒啥大規模集群作戰,偶爾遇到裝甲坦克碉堡之類的硬茬,戰鬥機能幹,直升機能幹,甚至單兵導彈也能幹,戰術轟炸機玩蛋去。

轟炸機講究突防和航程,B2和圖160都講究,但更講究肚子裡帶“核”字頭的東西。所以戰略轟是用來維持三位一體核打擊的組成部分,閃著淚花燒鈔票也得供著,所以不能說陷入停滯。

好了,我的意思是,既然大國之間的全面戰爭因為核捆綁不容易打。打局部戰爭,活又都讓一堆亂七八糟的戰鬥機、直升機、導彈甚至炮艇之類的幹了。轟炸機就只能玩蛋去了。


瘋狗的輕武


因為精確指導彈藥的出現和發展,使得用轟炸機臨空投彈這種轟炸方式顯得越來越低效。二戰時期需要出動幾十上百架轟炸機反覆轟炸才能摧毀的目標,現在架戰鬥轟炸機帶幾顆激光指導炸彈就搞定了。近年防區外攻擊武器的出現,使投彈飛機的生存力大大提高。沒有了長航程、大載彈量的需求,轟炸機也就沒什麼繼續發展的必要了。


whoimixmu


一個問題問兩遍,你也是真有時間。

以其說轟炸機發展停滯,不如說轟炸機市場需求量小。轟炸機是為了打大規模戰爭用的主要武器,戰鬥機可以在和平時期應付局部地區的低級別衝突,而轟炸機不管是運營費用還是購買費用,都不如戰鬥機划算,用到局部衝突上更顯浪費,特別是由戰鬥機發展而來的炸彈卡車,效率之高,可以直接替換部分輕中型轟炸機,轟炸機只有在掛在部分大型對敵導彈時方顯用處。而二戰後和平時間比預期的還要長,需求量急劇下降,冷戰時還有英法等國間斷性發展,冷戰後連英法的國會都不批准轟炸機經費了。


次班天行鬼


簡單的用一兩句話說明問題:目前通用的常規轟炸機都不會再去搞研發和生產,而發展戰略轟炸機需要技術和資金,後期維護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一般的國家都負擔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