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第三方驗證,免疫艾滋嬰兒是一個大“謊言”嗎?

“基因編輯嬰兒”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但更關鍵的是,事關人類未來的科學研究,必須充分尊重公眾知情權。

無第三方驗證,免疫艾滋嬰兒是一個大“謊言”嗎?

世界首例的“好消息”

“世界艾滋病日”即將到來之際,人民網深圳頻道率先發布了一個“好消息”——

無第三方驗證,免疫艾滋嬰兒是一個大“謊言”嗎?

相關報道網頁的快照截圖,截至發稿時,該鏈接已無法打開。

據這篇報道,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一名副教授賀建奎宣佈: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已於11月健康誕生。他表示,基因編輯使她們將來可能具有天然抵抗艾滋病的能力,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賀建奎稱,基因編輯手術比起常規試管嬰兒多一個步驟,即在受精卵時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用5微米、約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針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裡。他的團隊採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這種技術能夠精確定位並修改基因,也被稱為“基因手術刀”。這次基因手術修改的是CCR5基因,該基因是HIV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擁有“CCR5基因缺失”突變的人,能夠關閉致病力最強的HIV病毒感染大門,使病毒無法入侵人體細胞,即能天然免疫HIV病毒。

艾滋病的預防康復一直是醫療領域的攻堅難題。如果賀建奎的研究屬實,不僅可以一勞永逸解決艾滋病難題,還可以進行“基因編輯”,消息一出,瞬間燃爆了互聯網。

隨著消息的傳播,有關“基因編輯嬰兒”的質疑也越來越多。

質疑一:賀建奎是學者還是商人?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賀建奎的公開身份是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2010年獲得美國萊斯大學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其研究方向為基因測序技術、免疫基因組學、個體化醫療、生物信息學和系統生物學。

除此之外,他還有另一個身份——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據披露,該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生物技術開發與基因檢測技術開發、信息諮詢等。

藍鯨財經提出質疑,賀建奎主要工作現在是基因測序儀,號稱發明了全球最先進的基因測序儀,“今年上半年剛剛融資成功,參股的一個公司股票下午開盤就漲停了。”

無第三方驗證,免疫艾滋嬰兒是一個大“謊言”嗎?

質疑二:研究的背後有“莆田系”身影?

有媒體曝光,這一項實驗審查的醫學倫理委員會,系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的醫學倫理委員會,而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正是一家“莆田系”醫院。

在網傳的這份申請報告中,深圳和美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給出了審批意見:符合倫理規範,同意開展。落款時間為2017年3月7日,簽名者有黃華鋒、褚振忠等7人。

南都記者通過天眼查等資料查詢瞭解到,深圳和美兒科醫院法人名叫林玉明,他是國內民營醫院“莆田系”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媒體稱為“莆田系第二代”。

更蹊蹺的是,據界面新聞,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回應稱,該項研究不屬實,醫院沒有接受過相關信息。

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也向媒體表示,該項試驗進行前並未向該部門報備,正開會研究此事。

無第三方驗證,免疫艾滋嬰兒是一個大“謊言”嗎?

質疑三:基因編輯實驗在實操階段可行嗎?

據瞭解,該消息除了人民網單一信源之外,暫未發現其他媒體更詳細的報道,就連賀建奎此次參加的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也未發佈相關消息。

@假行僧老鞏 表示:“先不要盲目點贊,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給中國學者丟盡了臉面,這才過去沒幾天,又出來新的基因編輯成果,得慎重。”

@吃土少女MacKenzie 通過谷歌檢索,未發現該實驗的論文發表。難怪網友懷疑,這完全是個人宣佈,沒有任何第三方驗證,也沒有國際論文,不得不引人生疑。

@科技日報 一連提出了四大疑問,要求賀建奎給出解釋。

無第三方驗證,免疫艾滋嬰兒是一個大“謊言”嗎?

遺憾的是,截至目前,賀建奎仍未接受採訪。其媒體負責人陳遠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現在賀教授不接受媒體採訪,過幾天統一回應。對於此例研究,更多信息不能透露,這個實驗不是因為母親有艾滋病,也不能透露嬰兒是在哪個醫院出生的,因為個人隱私不能說太多。”

與事件真假相比,實驗涉及到的倫理問題,更引人關注。

事實上,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來消除艾滋病或癌症,此前已有不少前沿性研究。

《華爾街日報》有報道稱,杭州腫瘤醫院吳式琇研究團隊將第三代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治療癌症的技術投入臨床研究的過程,至少有86名中國患者接受基因編輯。

無第三方驗證,免疫艾滋嬰兒是一個大“謊言”嗎?

但是,使用基因編輯胚胎建立妊娠發育仍然是禁區。@科技日報 指出,CRISPR/Cas9技術自問世以來就因簡單、高效備受矚目,吸引全球各地科學家在醫學、動植物育種、藥物篩選等不同領域進行研究。

業內基本共識是,無論是藉助基因編輯技術改變人類胚胎或生殖細胞來達到生殖目的還是增強人類性狀和能力的做法,均得不到倫理上的辯護,因為這種嘗試有著不可接受的風險-收益比、漠視了胎兒開放性未來的權利,甚至背離了人類尊嚴。

為此,@彭飛宇啊 表示:“科技發展到這一步是可喜的,是人類智慧與技術的勝利。但到了真正能擴大應用的時候,恐怕值得人類畏懼和擔憂的成分會更多。‘命運’將被重新定義。”

而霍金在遺作《Brief Answers to the Big Questions》(大問小答)中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有錢人將改良自己和子女的基因,創造更聰明和長壽的“超級人類”。

有趣的是,此次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主席 David Baltimore 還曾說:“我們從來沒有做過任何會改變人類基因的事情,而且我們從來沒有做過任何會產生影響的事情。”

針對基因編輯這一技術的現實影響,公眾顯然還沒準備好,搖擺的態度便是最好的註腳。

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於今年4 月針對 2537 名美國成年人的一項調查顯示,60% 的美國人支持對未出生嬰兒進行基因編輯,認為為了降低患嚴重疾病的風險,基因編輯是一種有效的醫療手段。

而中山大學的一項調查也顯示,超六成中國受訪者對基因編輯技術的運用持積極態度。

但一則針對“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的最新微博投票則顯示,有50.5%的網友因“存在倫理道德問題”而不支持。

無第三方驗證,免疫艾滋嬰兒是一個大“謊言”嗎?

“基因編輯嬰兒”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但更關鍵的是,事關人類未來的科學研究,必須充分尊重公眾知情權。突然生出一對“超級寶寶”,不是驚喜,而是驚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