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為什麼沒有大型遠程轟炸機?

軍統60



其實納粹上臺之後,幾家實力雄厚的德國航空企業,容克斯,武爾夫,容克斯,梅塞施密特都推敲過遠程戰略轟炸機的方案,二戰爆發後,希特勒推斷,美國遲早會加入歐洲戰場,所以早在1940年,德國“帝國航空部”就開始啟動了美利堅轟炸機項目,將性能指標和招標書發到了德國各大飛機制造企業。


先後有六個方案參加了“美利堅轟炸機”項目的招標,福克沃爾夫的FW300,容克斯的JU390,以及梅塞施密特的Me264相對傳統,接近於後來盟軍的B17,蘭開斯特等四發引擎遠程轟炸機,但霍頓兄弟的HOXVIII則是遠超於時代,外形接近今天美國空軍B2隱形轟炸機的“飛翼”造型,阿拉多公司也提交了6發引擎的E555方案,而飛機設計師歐根.森格爾的銀鳥方案則更為先進,直接從遠程戰略轟炸機“躍升”到了空天飛機這一21世紀都未必能實現的前衛領域!

最終容克斯公司的JU390雀屏中選,但此時,戰爭局勢對於德國已經惡化,本土防空的緊迫需求迫使德國將產能徹底向戰鬥機傾斜,最終使得納粹德國的遠程轟炸機項目,只留下幾架原型機和一堆充滿天才構想的圖紙。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些夭折的方案的細節:

1.梅塞施密特me264:

原型是公司內部研發的p1061項目,原本是一種大型遠程運輸機,在“美利堅轟炸機”招標任務下達後,緊急改為轟炸機項目,1942年7月,3架Me264原型機開始建造,1942年12月23日,第一架V1原型機進行了試飛,原型機翼展43米,機長20米,高4.3米,雙垂尾翼,採用4臺Jumo211J引擎,氣動外形簡潔流暢,與日後大名鼎鼎的美國B29空中堡壘非常相似,採用前三點起落架,乘員六人,載彈量4.5噸,最大速度545公里/小時,最大航程15000公里。


在此後一年的試飛中,me264多次出現各種故障,客觀地說,這也是大型遠程飛行器研發中的必然現象,美國的b29研發歷程也耗費三年,同樣事故不斷,但不同之處在於,時間在盟國一邊,資源優勢的盟國一邊,在戰場上逐漸處於劣勢的納粹德國已經沒有本錢和耐心等待me264的問世,終於,1943年5月,帝國航空部向梅塞施密特公司發電,要求終止me264項目,希特勒本人也承認,以德國現有的航空工業製造能力,讓少數大型轟炸機跨越大西洋轟炸美國東海岸,除了象徵性的騷擾與挑釁意義,別無實際效果。

在被終止後,梅塞施密特公司依舊進行了一段Me264的後續開發,代號 P1085,這個方案在機身上了安裝4臺BMW801E發動機和兩臺jumo004C噴氣發動機,載彈量提高到5.6噸,雖然由於起飛重量增大,航程縮短至11200公里,但最高時速提高到了656公里,在自衛武器方面,包括四座遙控雙連Mg131航炮炮塔

2.容克斯公司JU390方案:

容克斯公司對大型飛機研製的經驗同樣豐富,從1936年開始,容克斯的Ju89原型機就已經試飛,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推出了JU90方案,原本是為了當做漢莎航空公司的大型遠程客機,動力系統為四臺戴姆勒奔馳DB600A1引擎,1937年8月試飛,創下了兩項飛行高度世界紀錄,然而JU90項目時運不濟,使用的DB600 A1引擎被指令優先用於bf109戰鬥機,但其中幾架原型機被改成了大型運輸機,參與了入侵挪威的行動,在這基礎上,容克斯公司正式推出了大型軍用機JU290,作為運輸機和大型偵察機用途。

在參與“美利堅轟炸機”項目競標後,容克斯的方案相對保守,就是充分使用ju290這個現有成熟產品,變成六發發動機型,代號Ju390,由於其方案成熟,使用的生產設備和工時最少,所以得到了帝國航空部的青睞。Ju390方案採用6臺BMW801D引擎,機長29米,最大速度450公里,1943年10月試飛成功,但短短几個月後,由於盟軍針對德國本土的戰略轟炸驟然升級,納粹德國航空部宣佈航空企業終止一切大型轟炸機項目,全力投入戰鬥機生產,所以JU390項目也隨之終結。另外,根據一些未經證實的歷史研究著作宣稱,在1944年1月,JU390原型機曾橫跨大西洋,飛到了距離紐約僅12公里的美國東海岸,其目的是為了給同樣在醞釀中的德國原子彈投放提供必要的飛行投彈測試。


關於阿拉多公司的E555方案,手頭資料不是很詳細,希望日後積累更多內容後再向大家介紹,另外關於霍頓的“飛翼”方案請大家移問題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33219449137266947/下,本人的回答。


最後再來看看震古爍今的空天飛機“銀鳥方案”

(“銀鳥”攜帶核彈轟炸紐約想象圖)

銀鳥之父,是奧地利主營宇航科學家歐根.森格爾,與其他傳統方案不同,森格爾的方案,是採用火箭發動機起飛,將飛行器發射到大氣層邊緣,然後沿著大氣圈上不進行一系列連續“亞軌道彈跳”從而實現超遠距離續航。

當然空天飛機的難題,在於發動機和機身一體化設計,空天飛機以超高因素在大氣層中飛行時,空氣阻力將急劇上升,所以機身必須高度流線化,傳統飛行器的機翼下吊引擎模式完全不可使用,所以森格爾“銀鳥”方案的機身,如同一顆子彈,帶有一對短機翼,雙垂尾位於機體末端,到了30年代末,森格爾又改進了這一方案,機身被改良成“熨斗式”即底部平坦,上部為半圓柱,油箱位於機身內,旁邊是兩個大型液氮容器,機身尾部是推力高達100噸的主火箭發動機,和兩臺輔助火箭發動機,前三點起落架,可以攜帶一枚3噸重的巨型自由落體炸彈,由於“銀鳥”方案的飛行高度,速度均無與倫比,所以也不用費心配置自衛武器。


銀鳥和V1導彈一樣,將藉助長長的滑軌起飛,到達1500米高度時,拋除助推火箭,自身的火箭發動機點火,在8分鐘內達到145公里的高空,速度高達2萬公里/小時(接近第一宇宙速度)


進入亞軌道後,銀鳥開始平飛,在4萬米高空,由於激波作用於機體,獲得額外升力,飛機就開始像在水面上打水漂的石塊一樣,不斷獲得加速度,“彈跳”前進,根據設計,銀鳥飛行距離將超過25000公里,只好航線得當,可以實現從德國本土起飛,轟炸北美任意一處目標之後,再橫跨太平洋與歐亞大陸返航。


為了給銀鳥設計性能比最高的燃料,森格爾發現,通過在石油燃料中使用金屬散佈技術,可以進一步提高燃燒推重比,他先後試驗過鋁,鎂,鈹等不同燃料,雖然以當時的技術水平來看,實驗不算成功,但這條路是正確的,後來美國使用的SR71黑鳥超音速高空偵察機的專用燃料JP7也是走的油料混合碳氟化合物,氧化劑以及銫的配方。


遺憾的是,銀鳥的設想雖然空前絕後,但技術瓶頸使得這個設想不僅在二戰那個年代不可實現,而且在技術相對發達的今天,也沒有完全攻克。首先一個就是材料的絕熱問題,由於多次出入大氣層,與空氣差生摩擦,機頭溫度將高達1800度,在今天,科學家們可以使用各種神奇的複合材料,比如鈦硼合金,碳化硅材料來進行試驗,但在森格爾的年代裡,則完全沒有這些先進材料,即使森格爾能夠造出原型機,也必然在升入亞軌道前就應劇烈的空氣摩擦而自行燒燬。另外一個問題是,在超高音速下投擲自由落體炸彈,今天被證明是不可能的,因為如果炸彈僅靠自身重力下落的情況將在這種高速中不能實現,炸彈會緊緊吸附在機身上!另外,銀鳥的造價與維護開支肯定是天文數字,拿來投擲常規炸彈肯定是效果過低,所以只能拿來投擲核武器,當然,眾所周知,德國的核武器研究進度較之美國,研究方向,進度等等各種都難以望其項背。


戰後,森格爾前往法國,繼續追逐自己的太空探索之夢,併為法國主持了“三叉戟”火箭助推噴氣戰鬥機方案,1949年,他與其他歐洲宇航科學家創建了國際宇航聯盟,並擔任第一任主席,隨後他回到德國,成為斯圖加特噴氣推進研究所主管,以及擔任柏林技術大學教授,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中,這位富於想象力的科學家已經在推敲另一種更為大膽的宇宙航行動力模式“太陽帆”


晴天有時下豬


二戰德國為什麼沒有大型遠程轟炸機?

怎麼沒有。在進攻英國的時候就希特勒就發動了大規模的空中轟炸。

二戰前期,德軍一路橫推,來到英國邊境。一上來就排除大量軍事飛機,總來轟炸英國的軍事基地等重要軍事目標,令英國措不及防,損失慘重,無論時戰略物質還是作戰人員。

英國十分憤怒,但又敵不過正在勢頭上的德軍,於是派出大量飛機轟炸了德國首都柏林。這令希特勒很是惱火,覺得顏面掃地,在憤怒情況下作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那就是將空襲英國的軍事力量目標,轉變為襲擊英國大城市,倫敦等大城市,損傷慘重,一片廢墟。但就是由於這段時間的緩衝,英國的軍事力量得到恢復和補充,又研製出了新型雷達,可以說能夠提前掌控德軍轟炸機的動向。德軍失去了最佳戰機,長時間的消耗戰對德軍十分不利,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好轉戰蘇聯了。



以上言論,純屬個人淺見。不足之處,敬請見諒。


執著蝸牛1234


He-177在1939年首飛,但是達不到設計要求,真正能作戰的He-177A3是在1942年末投產的,後來又有A4、A5、A6、A7、A8、A10、B、H等型號,總產量1169架,其中He-177A5產量最大,為565架,大部分隸屬於KG40和KG100轟炸機聯隊。1944年初開始,He-177A5主要攜帶HS293制導炸彈對倫敦進行轟炸。戰術通常是先飛到9000米的高度,然後進行俯衝,使速度達到700公里/小時,以躲避英國戰鬥機的攔截。但是He-177A5對倫敦的轟炸行動沒有取得明顯戰果。

總的來看,德國由於資源所限,注重的是戰術轟炸機和坦克的快速閃擊,對於耗費資源和財力的重轟炸機並不看重。因為德國要打的國家很多,如果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重轟炸機上,那麼其他戰機的生產就會受到嚴重影響。而且從英美對德戰略轟炸情況來說,收效也是到1944年才開始顯現。所以,德國在二戰中沒有大力發展重轟炸機並不是特別大的失誤。(S)


聯合防務


我是鍛刀煉心,專門辣評軍事武器戰術戰法的刀君,請多多關注。

上來和大家解釋一下遠程轟炸機(戰略轟炸機了)的戰術運用,就能明白德國為什麼不用(注意,是有但沒有用)遠程轟炸機了。

刀君要從一戰的時候講起,大家莫急啊。彼時德國是有遠程轟炸艇的------齊柏林飛艇,遠程轟炸概念也是德國人提出的。

LZ- 37 飛艇,曾經轟炸了倫敦

但是,英國人反超了德國人,率先使用飛機轟炸了柏林。因為轟炸後無法有效佔領和控制轟炸區域,為了區別於戰線轟炸。英國人提出了“戰略轟炸機”這個概念。並且深入的研究了它的價值和作戰效能,組建了轟炸機隊。

二戰時期的英軍“蘭開斯特”遠程戰略轟炸機(刀君小時候的遊戲大boss )



遠程轟炸機主要對敵方戰線後方的基地實施打擊,從而通過破壞道路,橋樑,生產能力,達到阻止戰役級的兵源調動,集結,遲滯敵方進攻的戰略級目標的機種。甚至可以通過轟炸平民,城市等大範圍目標達到震懾,瓦解敵方戰鬥意志的目的。二戰期間,轟炸機達到2000公里就可以算作遠程轟炸機了。這一點來看德國的容克88勉強算是,但它屬於俯衝轟炸機(所以刀君說德國有遠程轟炸機,但沒用好)。

德國容克88轟炸機

二戰的德國,舉國是圍繞著陸軍的摩托化機械兵團推進為主體的大陸軍戰略(也就是所謂的“閃電戰”)。因此空軍和海軍都是圍繞著這一戰略進行配置的,再這樣的思想下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空軍中去的。所以德軍的轟炸機基本都是俯衝轟炸機,用於摧毀敵軍兵團和戰役縱深200公里附近的軍事目標,配合地面部隊的快速推進以及有效佔領。


命中率高的俯衝轟炸機才是適合德軍戰術的空中力量

綜上,戰術決定戰法。德國是不會發展遠程轟炸機用來摧毀戰役級目標的,他們喜歡用當時世界第一的陸軍去摧毀對手。

快速推進的德軍部隊


鍛刀煉心


二戰中德國其實也有自己的重型轟炸機,比如HE177、HE277、JU290、ME264等等,但是數量太少,而且性能不佳,沒能形成美國的B17、B29那樣的戰鬥力。

納粹上臺後,意圖重整德國的軍事實力,受制於資金和技術,只能緊著戰鬥機、輕型轟炸機等發展,而此時德國其實也有戰略轟炸思想派,主張發展重型轟炸機,但是由於各種問題遲遲無法佔據主導地位,當時德國空軍還是戰術轟炸思想佔據優勢,因此重型轟炸機等自然很難發展。

後來的西班牙內戰中,德國空軍嚐到了戰術轟炸的甜頭,更是不遺餘力的發展俯衝轟炸機、戰術轟炸機等,充當飛行的炮兵。後來的不列顛之戰中,德軍開始嚐到沒有重型轟炸機的痛苦。蘇德戰爭中,面對蘇聯後撤的大量工廠,以及後方的戰略目標,德國空軍由於戰機航程有限無法打擊。

於是德國開始發展重型轟炸機,但是德國本身的航空工業技術水平就不是很好,所以發展這種大型戰機很是吃力。最初是HE177重型轟炸機,但是該機性能不佳,可靠性極差,不堪實戰。後來又推出了HE277、JU290、ME264等等多款型號的重型轟炸機,但是都存在著數量不足或者性能不佳的缺陷,而且戰爭後期德國本土已經遭受打擊,而且制空權已經喪失,更迫切需要戰鬥機去奪取制空權,這些少量的重型轟炸機也因此失去了用武之地。


戰壕


提到德國的轟炸機,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呼嘯俯衝的斯圖卡轟炸機,這種在戰爭前期發揮重要作用的俯衝式轟炸機被認為是德國能夠如此迅速獲勝的關鍵武器之一,然而好景不長的是,隨著戰爭的推進,斯圖卡在戰局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反倒是美國和英國靠著B17、B29、蘭開斯特等大型遠程轟炸機組成轟炸機群,在地毯式轟炸下,不斷為第三帝國放血,最終導致了納粹的覆亡。

圖為美軍B29轟炸機

在遮天蔽日的轟炸機群投下雨點般密密麻麻的炸彈之後,城市燃起熊熊烈火,建築化為廢墟,人們躲在防空洞裡瑟瑟發抖,這就是二戰期間,美國英國常用的戰略轟炸所帶來的最直觀的反映。從人倫角度而言,這樣不顧當地平民死活的地毯式轟炸確實是不道德的,但是在軍事角度來看,想出這種作戰方式的人,簡直就是一個天才!

德軍轟炸機遠談不上戰略二字

戰略轟炸以一種最為高效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消滅著敵人的有生力量,打擊著敵軍的士氣,在將戰火不用陸軍就直接燒到敵人本土的同時,自身付出成本及代價低廉到難以置信!而德國沒有戰略轟炸機的原因,就是因為這樣一位“天才”沒有誕生在德國。

亨克爾111轟炸機

德國對於空軍的思維還是停留在飛行炮兵的程度,認為空軍的任務還是要支援陸軍,而不是單獨的攻擊力量,所以德國空軍不缺像斯圖卡,亨克爾111這樣的俯衝轟炸機和前線轟炸機,但是像B17、B24這樣的戰略轟炸機,德國空軍幾乎是沒有的。而當美英轟炸機開始成群結隊的來給德國上眼藥時,吃夠了苦頭的德軍已經錯過了研究大型轟炸機的最佳時期,只能把產能集中在戰鬥機和截擊機上以應對同盟國的戰略轟炸。這也就是德國為何在二戰中沒有大型遠程轟炸機的原因。


軍事新觀察


因為希特勒想征服全世界先征服旁邊的國家。

在征服全世界,這就是希特勒的心理地圖,

但是由於蘇聯的T-34和斯大林格勒戰役,損失慘重。然後英國人實行(北極圈)行動。

北極圈行動是故意散播假情報,是吧諾曼底重兵轉移到別的地方防守。所以盟軍把諾曼底作為開端,開闢第二個歐洲戰場。

隨後兩面夾擊,我們帝國受到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的失敗,但是這次更為恥辱,我們的國旗已經落下,蘇聯的國旗已經升起。











德意志破片裝甲兵


其實德國的航空業沒問題,研發實力也是非常強的,後期連末代金幣飛機“Me-262”都出來了,如果說沒能力造遠程戰戰略轟炸機,這肯定也是沒人信的。其實問題就出在德國航空業“生不逢時”,也“生不逢地”。

我們首先看看納粹德國空軍是怎麼建起來的?其實真的就是白手起家,這的確要歸功於“

戈不靈”這個人物,雖然很多網友對他嗤之以鼻,但毫無疑問,戈林在作戰指揮方面的確不太靠譜,但他的運營能力確實一流,其實早期納粹黨發家的班子,個個都是運營大師,就算是不搞政治,去經商估計也能成為大富翁。

德國空軍的建立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主要受制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使得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很難放開手發展空軍,前期主要依靠“航空俱樂部

”來儲備人才,但問題就是,俱樂部雖然能夠變相發展空軍,可終究不如一個完整的空軍體系靠譜。這就使得納粹德國空軍嚴重“偏科”,只發展出了“戰術能力”,卻無法實現“戰略能力”,這也就是說納粹德國空軍自誕生之日起,就註定了只能為陸軍打配合,再就是承擔起國土防空的任務,但很難單獨的形成戰略力量,這與英國和美國的空軍建設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德國空軍的能力上限,是跟著陸軍走的,如果地面的裝甲集群能夠發揮超常,那麼空軍也能取得超長的發揮,戰績一般不會差。但要是德國空軍單獨的執行任務,尤其是脫離了陸軍的情況下,就比較吃力了,比如說“不列顛空戰”,納粹德國空軍基本上就沒怎麼佔到便宜,而且浪費了大量的資源,最後是“賠本了也沒賺到吆喝”,反而是被英國人打了臉。所以說,德國空軍主要的使命還是為了給陸軍的閃電戰打配合,空軍是不能單獨去執行戰略打擊任務的,最佳策略是配合陸軍進行戰術運作,比如說奪取制空權,為裝甲部隊開路。

再就是,德軍也是嚴重偏科的,大量的資源都投入了陸軍,空軍也沒有多餘的資源去進行遠程轟炸機的生產和研發,這確是也是德軍的作戰理念決定的,永遠是陸軍優先,把裝甲集群放在了首位。但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那就在於德國是陸上大國,這就使得德國需要配置大量的陸軍來守衛本土,要想對外出擊,也是主要針對陸地上的敵人,這就使得空軍的第二任務,就是保衛本土,轟炸機的作用自然是有限的,因此也很難受到重視,主要還是需求放在那裡。

還有就是,戰略空軍的建立是需要條件的,尤其是英國和美國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們都有海洋作為屏障,這就可以保障後方機場的安全,但假如是陸地相鄰的狀態,那戰略空軍也就成為巨坑了。因為只要陸地戰場上取勝了,敵方的機場自然也就被佔領了,這樣一來敵方的戰略轟炸機也沒地方飛了,瞬間會成為廢鐵。從這個角度看,德國不發展戰略空軍,也是理性的,因為如果發展了戰略空軍,一方面會限制戰術能力的發揮,另一方面,還得將大量的精力用於後方的保障,如果本土被攻擊了,戰略空軍也就沒意義了,倒不如研究下導彈,這個更實在。

反觀英國和美國,就算陸軍失利了,只要有海軍作為屏障,德國人就算陸軍再強,坦克再多,也過不來啊,這樣後方的機場就很安全,那自然是可以出大招,讓戰略空軍去承擔戰略任務。總的來看,德國人是沒那個條件,也沒那個必要,因為風險實在太高,收益還不明顯,有這些資源,倒不如生產點坦克和導彈更有用。


圖維坦


有以下原因

1.德國是個注重陸軍輕空軍的國家,德國三大名將都來源陸軍,二戰間,出門的飛機主要在美國但是在陸地上德國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是二戰中的經典,德國作為資源小國,當重點發展陸軍,那麼在其他軍種上肯定會減少開支。



2.歐洲戰場地勢平坦,德國最擅長的戰術是“閃電戰” ,而閃電戰要發揮其威力就需要和戰鬥機想配合,遠程轟炸機代替不了戰鬥機的功能,自然而然這方面的研究投入肯定會少。



3.德國的空軍和陸軍其實很多地方意見不合,相互牽制指責,在一定程度上有損任何一方軍事力量的提升,如同日本的海軍和陸軍 ,日本海軍是個吸金獸,而日本陸軍裝備很多都處於一戰水平。


最美時光的守望


一旦德國在與蘇聯的戰爭中完全控制了蘇聯的歐洲部分,蘇聯將很難繼續有效進行抵抗,而蘇聯的亞洲部分經濟相對落後,沒有什麼具有戰略價值的重要目標值得德國動用大型遠程轟炸機進行轟炸,德國通過其成熟的閃電戰方法也可以很快擊敗退往東方的蘇軍。總之,大型遠程轟炸機對德國的實用意義不大,德國當時需要的是大量常規武器來應付戰爭。同時,研發大型遠程轟炸機週期長、燒錢多,德國耗不起。

另外,德國當時猖獗的反猶運動使德國大量可能具有研發大型遠程轟炸機的科技人才要麼被迫害致死,要麼逃往它國特別是美國。結果美國利用這些人才研發成功了大型遠程轟炸機,然後用它對德國本土進行猛烈轟炸。希特勒的反猶政策最後造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