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雲貴川那麼多人出去打工?

農村人IM


原因比較多,我大概羅列一下6個方面:

1、山多地貧瘠。雲貴川是出了名的山大,雲南東和貴州全部是雲貴高原主要部分,山多地窮,農村土地比較貧瘠,而且都是在山裡。如我們老家在貴州,田地和旱地雖然有幾十畝,但田地旱地都是在山裡。屬於梯田狀,種起來不方便,也不掙錢。

此外,種植成本比較高,導致收入太低,導致農民只好外出打工。我們村子裡,現在就是老弱病殘孕,年輕勞動力全出去打工了。


我舅舅他們家住在半山腰裡,十幾戶人家,目前只有三個人。其他人全都外出打工了。

2、人口密度比較大。雲南和貴州可能還好一點,雲南4800萬,貴州3580萬,四川人口8302萬,是人口比較多的山區省份,特別是四川,人口比較重,在全國。是僅次於河南的人口大省,經濟不發達、土地貧瘠和收入低,加上人口多、密度大、就業難,逼迫他們只好外出務工,雲南和貴州也同樣存在這樣的情況。


3、經濟欠發達。不得不說,這三個地方,都是屬於西部欠發達區域,特別是在縣城、鄉鎮、村子,小工廠少,農民謀生手段單一,就業難,加之沒有其他掙錢渠道,只好外出打工。

4、農民技能單一。有些經濟發達地區,通過政府組織培訓,農民學到一些生存技能,如電焊、做鞋子、服裝、帽子、開挖掘機、粉刷工等,有一門技術,如此,可以就近就業,但云貴川農民普遍技能低、生存手段單一,加之缺乏靈活的經營頭腦,沒有經商天賦,導致只好外出打工。


5、教育文化落後,農民整體文化水平不高。這個是根本原因,因為地處山區,教育不發達,很多年輕人,十幾歲,初中畢業,就不上學了,或者輟學外出打工,因為整體文化程度不高,只能靠外出打工掙錢。

6、村辦、鄉村鎮辦和縣城小工廠比較少、小微企業少,第三產業不發達,農民就近就業困難,只好外出打工。想想江蘇、廣東、浙江等農村,鄉鎮,第三產業發達,中小微企業多,當地農民可以實現就近就業、打工,說一些省份,村子裡、鄉上工業也比較發達,小工廠多,村民選擇在家門口就業,但云貴川則剛好相反,鄉村沒啥廠子。


7、交通滯後。主要還是這些地方山大,修路比較困難。要致富先修路,因為大山交通不便,導致沒法拉動當地經濟發展。如我們村子到縣城,雖然是水泥路,但路面坑坑窪窪,50公里,要跑2.5個小時,片區盤山公路太多,出行非常不方便,農民到鄉鎮去趕集,15公里,沒車,要有2.5到3個小時,導致農村農產品都沒法及時運輸出去,致使經濟一直髮展不起來。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為什麼雲貴川出去打工的人那麼多?我是西南三省貴州人,我瞭解西南,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你!我首先想問樓主,你問這問題是想說明什麼?你的用意無非就是想說西南窮,對吧!其實四川發展還是非常好的,撇開四川不說。我西南發展比沿海城市確實落後很多,而且雲南貴州素有“雲貴高原”之稱,“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也是說雲南貴州。農村基本上都居住在大山裡,在2000年前,由於交通不便,種植業基本上是靠肩膀挑回家,所以造成年收入不高而連基本的溫飽問題都得不到解決。然而隨著打工潮南下,很多人都在沿海這些城市打工生活了十幾二十年,有的還在這邊安家了。雖然雲貴川近年來發展較快,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解決那麼多人的就業問題,所以雲貴川人外出打工的人較多的,我相信雲貴川會越來越好。主要一句話,雲貴川人勤勞,閒不得,不能像某些人,坐吃山空。隨著近年來的發展,這是我家鄉,一個小山村,還是很美吧!





貴山貴水龍阿哥


春節過完了,玩的閒的差不多了,該苦錢了。

沒錯,我是雲南人,我們雲南方言把掙錢賺錢叫苦錢。一個苦字,說明了掙錢的艱辛。

雲南與貴州差不多,地處邊陲,山高林深,農村人口眾多,在地裡扒食,即使在風調雨順的年月,也僅糊個溫飽,在信息匱乏的時代也就算了,可現在是什麼年代?是互聯網的年代。金錢的誘惑,繁華的誘惑,便利的誘惑,讓我們不得不向往更美好的生活。

打工,成了我們很多人改善經濟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開闊視野,長見識,學本事的重要途徑。

雲貴兩地經濟欠發達,廠礦企業稀少,所需求的工作崗位較少。於是,我們不得不背井離鄉。去大城市,去沿海地區,追尋我們的夢想和希望。

(這張圖片取自網絡)

四川和我們不一樣,它人口眾多,經濟較發達,最重要的是,四川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全國都排得上前幾,團結而且聰明之極,他們離開家鄉,抓住各種機會掙大錢,相比較是更有追求的一群人。

有一部分人打了幾年工,回來了,他們有的有的學到了技術,開始創業,有的長了見識,開始思考地方的未來,有的賺了錢,開始改善自家和家鄉的生活和環境,向他們致敬。

如果可能,沒人願意離開家鄉,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家家團聚,經濟富裕,歡聲笑語。

(圖片自己拍攝)


李波82203568846


很多人說是因為地區經濟差異,所謂的雲貴川經濟不發達,說白了就是為了生存掙錢養家,其實,經濟的因素雖然佔比不小,但算不上是全部的原因,如果從另一個角度,比如說

從雲南人、貴州人、四川人三個地方的社會風俗和民眾性格方面,也是可以找到不同的原因:

△雲南大理

首先是雲南,雲南在古代曾經有南詔、大理等國,屬於和中原地區不一樣的遠儒文化區,相對來說,獨立性比較強,不論是文化,故土的認同感,很容易自成體系。所以雲南人有個典型的詞彙,叫做

“家鄉寶”,很多雲南大學生,讀書都不願意到省外去,很多都是在昆明本地就讀,這是一方面的因素。雲南人其實出去外面打工的,很多是接近川、黔兩地的昭通人,昭通實際上處在三省交界,位於雲南的東北部,雖然只是一個地級市,但也是一個人口大市,每年外出打工的人不計其數。

△貴州苗寨

其次是貴州,很多貴州人,從小都是在大山裡面長大,渴望著看看

“大山外面的世界”,這股好奇心,驅使著很多貴州人勇於探求新知的動力,所以貴州人相對雲南人的保守來說,更加開放,更樂於接受新生的事物,所以現在很多不管是大數據也好,區塊鏈也好,在貴陽也是發展得有聲有色的。而且,瞭解到,很多貴州家庭的高考生,都以“考出省外”讀書為榮,不少人認為留在省內讀書的就不如從外省特別是發達省市讀書回來的人“有出息”,所以貴州人的性格,可以說是更加外向、更加開放的。

△四川青羊宮

最後是四川,四川人口的基數很大,除了成都以外,其他地市的經濟其實並不算非常矚目,一些人選擇湧入四川的省會成都,也有一些人開始把目光朝向省外,到外面出來打工,特別是鄰近的重慶、貴州一帶,你能夠見到不少的四川人,比如南充等地,但基本上很少見到成都人的。

所以,雖然說雲貴川的人到外面打工的整體上數量不小,但如果具體深入到雲貴川各個地方,不同的區域還是因為不同的原因,才外出打工的。


貴陽小數據


我覺得地裡問題佔到一個比較突出的因素,因為雲貴川屬於高原地區,平原極少,從而周邊缺少了經濟帶動。雲貴川三省的平均海拔都在1200米左右,由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類型形成。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是全國平原支撐非常少的三個省份。早在多年以前中央就提出,要充分“把偏遠山區的勞務輸出當產業來抓”本著“走出去”戰略,當地政府勞務產業辦應時而生,把“富民”當作自己的宗旨,從帶領老百姓出發,把廣大富餘勞動力引出家門,引向市場。

因為受這些自然地形地貌的影響,家裡只能種一些簡單果腹的基本農作物。周邊的大型工廠建不起來。從而導致農閒過去後,就富餘了很多勞動力,都是他們不甘於現狀,長途跋涉遠離自己的家,出門到外面找事做,當先出門打工的人回到家鄉。他們在外面工作一年,經濟收入肯定要比在家務農要高多了。從而就影響了周圍的親朋好友。帶動了周邊的鄉親鄰居。所以才出現了所謂的南下打工大潮。



生態茶製造者


隨著西部大開發,雲南貴州四川這些內陸地區慢慢的有一些廠家來開發建廠,還有一些就是私人老闆開的小廠。經濟效益不是很高,自然工資就不是很高。出去打工最起碼可以一個月3000-4000,還有一個就是物價水平也相對於沿海三線城市稍微高點兒(年輕的都出去打工了種地種菜的就少了)所以外出打工要划算點本人四川瀘州的現在在廣東中山打工


小樓昨夜又春風2


綜合全國來說,雲貴川都是特別窮的省份,這邊工業不發達,工廠特別少,很多人在家裡只有靠種地維持生活,養家餬口,所以很多人都選擇出遠門打工,沿海一帶機會多,工作崗位也多,而且工資也比雲貴川高很多,所以很多人都是一家人都去打工,或者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其他人都去打工,這樣一年下來也能存點錢,相比老家來說,真的是好太多了。


看見美食就流口水


這個問題的答案無非就是經濟落後,家鄉沒有好的就業。其實,我們仔細看看,何止雲貴川很多人來打工呢?基本每個省的農村都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在一線二線等省會城市務工。


我也是農村出來的,就拿我們縣來說吧。我們家鄉位於大別山腳下的信陽市商城縣,那裡基本沒有工業,縣裡的經濟基本也就是靠採茶賣茶來帶動。雖說還有個旅遊也不錯,但是畢竟交通限制了發展,縣裡沒有高鐵等交通工具。我們全縣86萬人,每年分佈在北京上海杭州鄭州的老鄉多達四五十萬,基本都是外出謀生了。待家裡每個月生活費都感覺困難!


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遠離家鄉去外面打工。還不是因為貧困,經濟落後,生活水平達不到理想水平,才想到出來打工掙錢。假如,我們的老家也像北京上海一樣發達,那我們不也就可以留在本地工作,或者像上海本地人一樣在家裡光收房租就夠一家人生活了,那我們也可以不用工作,不用上班了!


所以,不管是雲貴川還是其他各省的


外出務工人員,總之背井離鄉都是因為家鄉貧困,不能滿足就業需求。所以才外出謀生存!相對來說,雲貴川比中原地區更貧困些,畢竟雲貴川地區處於高原或者山區,交通閉塞,經濟自然落後!這也正說明了為什麼雲貴川外出打工的人更多!


農事預覽


最大的原因就是雲貴川工廠少,工資低,生活消費水平也不低,所以大部分人都選擇去外省打工尤其是廣東省,浙江省,工資是雲貴川的2-3倍,一年回家一次,基本是常態,我是貴州的就在北漂,希望家鄉貴州越來越好多引進工廠企業,讓年輕人就近就業,別出去了真的,好多人都是兩口子分居,時間長了妻離子散的,也導致雲貴川離婚率特別高。


未解之謎網


那個想跑幾千公里去打工還不是不得以……雲貴川工商業落後,就業難……舉個例哈:在沿海城市幾千人的大中企業遍地是,雲貴川呢掰著手指都點不出幾家……在沿海城市進幾千人的廠很容易,在雲貴川想進幾幹人的大中型企業,他媽尼口一開本科、研究生……比進皇宮還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