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總是嘮叨孩子的缺點,對孩子會有怎樣的影響?

Joanna3182234416


這個問題算是問到我心裡去了。我想先把我自己的經歷分享給大家這樣大家就能明白了。

我很小的時候就不愛講話,特別是碰到陌生人或一些長輩我都不會主動打招呼之類的。可能以我現在的角度來講應該那時候我屬於慢熱。然後長此以往父母就給我扣下了一個內向不愛說話的帽子。我記得只要每次父母碰到熟人在別人面前介紹完這是我女兒之後就一定會說她就是不愛講話很內向。總是被這樣貼標籤的我時間長了真的特別反感父母這樣說我,但是每每我想改變自己的時候耳邊總想起父母給我貼的標籤,內心洶湧澎湃,但仍然不善言辭,又時候我真的想改變,但每每聽到那樣的話我真有一種破罐破摔的感覺,也因此我開始變得自卑,我怕接觸默生人,不會主動跟人說話,不太會跟人打交到。後來直到離開家在外面上學之後父母很少再嘮叨那些標籤我的性格才開始開朗一些,但是跟活潑開朗還是有一段距離的,我可以說不管我的性格怎樣改變,這個內向不愛說話標籤始終在我心裡紮下了根,是難連根拔起的。


所以我很想說,我既然從自己身上得到了教訓,我就不會再這樣一味的不停指責孩子的缺點。更不要經常對外人說道孩子的缺點,孩子也是需要自尊的。我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對孩子責罵道,你有什麼用啊,這點事都做不好等等之類的話,那些孩子聽到這些話之後羞愧的眼神真的是我們不願看到的,這些話真的深深的刺痛了他們幼小的心靈,換一種說話方式換一種溝通方法真的很有必要。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家長要耐心的引導,有時候我們需要用一些包容去融化孩子,孩子有時候真的是在朝著我們所希望的那樣在努力,我們家長何不給他們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寬容,讓他們能在父母那裡感受到溫暖,這樣孩子才能積極的面對自己改掉自己的缺點。

希望我的回答對寶媽有幫助,喜歡請關注噢!


八谷媽媽育兒經


家長總是嘮叨孩子缺點,就會不斷強化孩子缺點,讓孩子在這方面更加做不好,天長日久,會打擊孩子自信心,降低孩子自我價值感,把孩子逆反心理激起來,變得更加不好管教。



我曾經參加一個家庭教育培訓,其中做了一個小實驗。我做為孩子,周圍十個人充當家長,我走到一位家長面前,他們都是批評指責,甚至指著我鼻子說我沒用!開始,我心裡想不過是遊戲而已,沒啥,批我吧,我不計較。可是,當我走到第五個人面前,他仍然用嚴厲語氣批評我:不學習,就知道玩!沒用的廢物!滾!

我忍不住哭了,我再也不認為那是遊戲,我就變成生活中處處挨批的兒子了。而他們都變成了我日常的那副嘴臉。等到我到第十個人面前,我放聲大哭:你們為什麼要這樣說我?我也想上進啊!……

那只是個遊戲,讓我深深感到批評和嘮叨的傷害,不亞於用刀割我的靈魂!從那以後,我改變教育兒子的態度,我不再嘮叨批評,而是鼓勵表揚和引領兒子。效果非常好!



以我親身經驗,告誡天下父母,別在嘮叨,停止無用的批評,改變教育方法,才能培養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上進的好孩子!


清香如蘭


父母總是嘮叨孩子的缺點,對孩子肯定會有影響。造成的影響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會讓孩子不自信。經常嘮叨孩子的缺點,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真的有那麼差勁。遇到該表現自己的時候,就想著爸爸媽媽說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敢大膽的展現才華。

我記得有一個故事,幼兒園的老師說,誰認為自己是聰明的孩子,往前走三步,結果很多小朋友都往前走了三步,其中有個叫小明的小朋友站在原地不動,老師走過去問:“你為什麼不往前走三步呢?”

小明說:“因為我媽媽說我是笨豬。”

家長的話,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



第二,會讓孩子對家長感到很反感。其實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喜歡聽表揚的話。如果你時常在他面前說他這不對那不對,他心裡肯定對你有一種牴觸情緒。別人對他說這句話,他可能聽的感覺是沒什麼,但是時常嘮叨自己這不對那不對的家長跟自己說這樣的話,可能孩子就有一種牴觸情緒,就是我們時常說的叫做頂嘴,或者是置之不理,都有這種可能。



第三,會讓孩子破罐破摔。有的孩子心理承受力比較差,如果你老是在他面前說他這不行那不行,他就說不行就不行。從此不思進取,不學好,然後成了學校的問題學生,社會上的問題孩子,讓你當父母的更頭痛。

我們做家長的要學會誇孩子,就像盧琴姐姐所說的一樣,我們要能夠找出孩子的十個優點,我們才算是稱職的家長。各位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好好的去找找,看你能不能找出你的孩子的十大優點。誇誇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會變成你說的那樣的。

各位讀者有什麼不同意見?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探討如何做一個稱職的家長。

我是睿心媽媽。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今日頭條育兒問答達人,今日頭條原創作者,期待你的關注,閱讀,收藏,分享,轉發,評論,點贊。謝謝!


睿心媽媽


父母總是嘮叨孩子的缺點,是對孩子的一種心靈傷害,也會讓精神力不強的孩子,慢慢變成家長嘮叨的那種人。


(圖片來自網絡)

以前,我對孩子比較嚴厲,惹我生氣的話,對孩子非打則罵。結果,孩子養成了內向、膽小怕事的性格。我意識到孩子的變化,痛定思痛,決定改變自己對孩子的態度,讓孩子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在我的刻意收斂脾氣,多用關懷代替打罵後,孩子變得愛說話了,而且,他還會把內心的感覺和想法告訴我了。我自從收斂脾氣後,卻又多了一個缺點,那就是嘮叨。

看到孩子看電視,嘮叨,看到孩子玩遊戲,嘮叨,看到孩子比別人孩子差,嘮叨……

那天,孩子就和我說:“媽媽,你不能老是拿這樣那樣的事情嘮叨我,你老這樣說,聽見了,我會覺得很煩,你越說,我越是不想改變,越是不想學習了的。”

我說:“媽媽嘮叨你的話,沒有道理嗎?”

孩子點點頭:“是有些是有道理的,但是,你嘮叨的都是不好的,其實,我沒有那麼多缺點,你一直說一直說,我都要以為自己就是這樣子的了。”

我無語了,就是他有這樣的缺點,我才嘮叨的,這下,反而變成了我把他嘮叨出缺點來了。

孩子接著說道:“反覆聽,就像戴上了孫悟空的緊箍咒似的,我一聽見你說話就頭痛。”

(圖片來自網絡)

我極其無語的看著孩子,孩子也一副就是這樣煩惱的樣子看著我。

這時,我突然想到了吸引力法則:

你的思想是消極負面的,你的氣場就是消極負面的,同時吸引消極負面的人和事,所以要加深你的正能量場,就要有積極正面的思想。

意識到這一點後,我努力的剋制自己想嘮叨的衝動。只是在需要提醒的時候,提醒一句,不再說很多其他的廢話了。

果然,在我克服嘮叨後,孩子對於我說的話,都能聽進去,並且按照要求去做了,效果比我以前一直說一直說好多了。

而孩子對於我不嘮叨了,也很滿意,和我的關係更好了,也願意聽從我的勸告,改變自己不好的地方。

父母不要老是嘮叨孩子的缺點,而是要多表揚他的優點,再委婉的提一下孩子的缺點,這樣,孩子才會願意聽,才肯改變自己的缺點。
(圖片來自網絡)

曜萍


1

大學的學妹拜託我給他上二年級的兒子輔導一下書寫,她覺得孩子寫作業太慢了,總是被老師留堂。我給了孩子一首古詩讓他摹寫,想看看問題究竟處在什麼地方。

孩子剛開始寫了兩個字,媽媽就開始有點兒忍不住了——

“給你說了多少遍了,這個橫不能這麼長,都寫到格子外面去了。”

“不要看一筆寫一筆,要整體把握。”

“你問問老師,筆順是這樣的嗎?說多少遍也記不住。”

……

我讓學妹忍一忍,讓孩子安安靜靜地寫完。接下來空氣是安靜了不少,但從學妹的神態中我依然能夠感受到她的焦慮不安。

我能夠感覺到,孩子自然也明白媽媽心中極度的不滿。孩子剛寫完,我聽到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孩子的痛苦可以理解,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有人在一邊喋喋不休地告訴你這也不對、那也不對,你是絕對不會從這件事情中感受到任何樂趣的。你也絕對不會想著要把這件事情做好,只會一門心思地把事情趕快做完,好從痛苦中儘快解脫出來。

想象一下你在工作的時候,老闆時時在一旁催促和責備,你就可以明白這種狀態有多折磨人了。

孩子或許不可以像大人那樣表達自己的痛苦,但是他們感受到的壓力卻是一樣的。

但是學妹的痛苦我也可以理解。

生兒育女不是請客吃飯,從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有數不清的壓力和挫折等待著毫無準備的父母們。生養孩子這條路有多麼艱辛,走過摔過的人才能夠真正理解。

讀大學的時候,我這個學妹是出了名的好性子,耐心、溫柔,對誰都很有愛心。但是無論怎樣的好性子,在被陪娃寫作業這件事反覆折磨以後,也會被焦慮的利齒撕得粉碎,變成婆婆媽媽、嘮嘮叨叨的祥林嫂。

儘管能對父母的痛苦感同身受,但還是不得不說,嘮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加糟糕。

嘮叨是育兒焦慮下的一種病態表現 ,它既不能緩解家長的壓力,也不會對孩子產生任何正面的影響。父母一定要從這種狀態中跳脫出來,才可能產生真正有效的教育。

很多爸爸媽媽覺得非常挫敗,自己對孩子講了那麼多的道理,為什麼孩子還是劣性不改。

因為語言就是這樣一種東西,重複的越多,力量就越弱。最終,嘮叨對孩子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力了。

2

為什麼會這樣?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超限效應”,指的是人的機體在接受某種刺激過多時,會出現自然的逃避傾向。

這是人類出於本能的一種自我保護性的心理反應。由於這個特徵,人在受到外界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過久的情況下,就會極不耐煩。

嘮叨多了,孩子就產生“抗體”了。

站在我們大人的立場上來說,對孩子嘮叨,是在不斷地教育孩子,但是孩子早就在心裡面豎起了屏障,任你說多少遍也聽不進去。

前兩天我在餐廳吃飯的時候,隔壁桌的媽媽帶了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一起。

孩子吃飯有些磨蹭,媽媽就在一旁不停地嘮叨催促,但是孩子好像沒有聽見一樣,依然我行我素。直到媽媽再也忍不住了,狠狠地在孩子身上打了兩下,孩子才一邊哭一邊把飯吃完了。

這肯定不是這位媽媽第一次催孩子吃飯了,對於這麼大的孩子來說,要好好吃飯的道理他一定已經知道了。

但為什麼媽媽的嘮叨毫無效果呢?

因為嘮叨多了,孩子已經對嘮叨產生了免疫。這時,常規性的嘮叨已經不管用了,孩子會想:嗯,大人剛開嘮叨,看來時間還早,還可以磨蹭一會兒。直到動用重量級的“發怒+打罵”,孩子才知道:嗯,這回來真的了,看來是到時間了。

父母在和孩子這種博弈中,需要不斷地升級自己的“武器庫”,因為孩子的心理免疫能力會越來越強。但如果連打罵都不起效果了呢?這時候父母的權威也就完全喪失了。

剛說不做假把式。很多時候,父母缺少的並不是給孩子講道理,而是正真落到實處的行為訓練。

並且,嘮叨還有極其嚴重的負面效果。

嘮叨很有可能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你這麼囉嗦,我偏要反著來。

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個初中生抱怨,自己每天都聽著媽媽唸叨,聽多了就關緊房門,不讓媽媽進去。沒想到媽媽站在門口繼續唸叨。

有一次他跟同學去了一趟網吧,足足被媽媽唸了一個星期。媽媽最關心的就是他的成績,希望他能進重點中學。結果他的學習成績越補課反而越差——他就是要讓媽媽難堪。

大部分父母不明白,親子溝通的過程中,處理情緒比處理事情更重要。

很多孩子的心智並不成熟,當他們處在情緒漩渦中的時候,任何道理都是聽不進去的。而父母毫無節制的嘮叨,不僅不能疏導他們的情緒,反而會火上澆油。

這也就是為什麼,嘮叨得越多,孩子卻越叛逆的原因。

3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首先,處理孩子的問題之前,先處理自己的情緒。

大部分時候,勾起我們沖天怒火的並不是什麼生死攸關的大事,只不過因為養育孩子是在太累、壓力太大,才會讓我們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喋喋不休。

這個時候,我們首先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太焦慮了,或者是不是太累了。很多事情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就會明白,根本就不值得我們去嘮叨。

同時,家長也不要總是帶著情緒和孩子說話,不要總是抱怨、指責、數落,比如,“自己的房間又不知道收拾!”

當一個人發現自己是在被別人指責批評時,他更加不會願意去聽從的。你可以換一種方式:“你的房間可以收拾一下了。”

當家長的指令具體、乾淨利落、不帶負面情緒,孩子更樂於聽,更有執行力,自然省去了無數嘮叨。

第二,要明確父母和孩子的界限,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決定,培養他的自主意識。

當你喊不動孩子,說100遍孩子也不聽不改時,首先請反思一下是否對孩子控制過多,對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想指手畫腳。

這樣的父母,通常內心過於焦慮,控制慾過強,因此對孩子關注過多,什麼事都想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就像起床、寫作業、睡覺,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可是,嘮叨來嘮叨去,變成家長比孩子還著急,好像成了家長的事。

把本該由孩子自己負責的事情攬到自己身上,這其實是一種界限不清的表現。很多教育問題都起源於界限不清。

家長越過界限,孩子自然往後退縮,最終變成了家長支配孩子,孩子喪失了自主能力,習慣了在一聲聲的催促中按指令行事。

對於這一類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調整心態,給孩子多一點自主權。

成長最主要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需要一定的空間去探索、去嘗試、去犯錯、去思索,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

第三,用行為引導行為。批評教育不能解決問題,訓斥打罵更不能,只會導致更多的問題。

實踐已經證明,批評教育和催促一樣,效果都非常有限,真正有效的,是家長用行動引導孩子,在具體的事情中讓他體會。

很多爸爸媽媽嘮叨孩子,初衷是為了幫他避免對他不利的後果:上學遲到,沒完成作業,挨老師批評……

在我們的催促下,總是有驚無險,表面看,我們幫助了孩子,實際上,卻剝奪了他們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權利。

還不如讓他自己去承擔不利的後果:比如吃飯磨蹭錯過了最喜歡的動畫片,不按時起床就不能去遊樂場玩,作業沒完成被老師罵……

當孩子有了幾次教訓以後,他自然而然就學乖了,根本不需要爸爸媽媽嘮叨。

同時,父母也要以身作則。

你希望孩子做到文明、禮貌、熱愛學習、不磨蹭,那麼首先你自己就要做到文明、禮貌、熱愛學習、不磨蹭;身教大於言傳,之所以很多時候孩子做不到,是因為家長自己也做不到。這時候,你嘮叨再多也沒有用。

-END-


瑞丁老爸啟蒙之家


棍棒之下出孝子。

這是一個影響中國人上千年的錯誤的教育理念。

在我的周圍,我觀察到的同學,朋友,以及朋友的孩子。沒有一個孩子是因為學習不好在毒打和辱罵中開始變成好學生的。

如果一開始的孩子是一個學習好的孩子。那麼你打他或者教育他那麼他仍然很有可能還是一個好學生。

但是如果他本身就是一個學習不好的學生,本身就是一個差生,那麼家長無論如何的打罵孩子到最後孩子還仍然是一個差生。最後變成一個壞孩子。

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事情,畢竟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偏差,但絕大多數都是這樣的。

好學生自不必說,首先好學生他們受到的打罵自然比差生要小很多,然後他們會受到老師同學以及周圍鄰居的表揚,即使家長偶爾的打罵他們也知道這個只是他們的錯誤或者失誤,並不是他們這個人的問題。他們被偶爾打罵仍然可以很自信很樂觀。

但是差生就不一樣。

他們不但要被家長打罵,被老師打罵,被周圍的鄰居拿來當做自己孩子的反面教材。

於是他們整個被包裹在負面的情緒裡面。從而導致他們的自尊心低下,自信心不足,對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更是對學習失去了信心。

從而自暴自棄。從學習不好轉變成厭惡學習。以至於早早的輟學。

所以教育應該有適當的方法,不能一味的強硬,作為父母更不應該一味的嘮叨孩子的缺點。而是應該在孩子不足的時候適當的鼓勵,在孩子驕傲的時候適當的提醒。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才需要懲罰。


反雞湯學


父母總是嘮叨孩子的缺點對孩子的成長髮育不利。原因有三:

一是打擊孩子自信心。

父母將心比心,如果你的上司或者老闆因為你的工作失誤,在各種場合不斷提及你的失誤或者能力不足,你又是作何感想呢?孩子也一樣,雖然我們需要給孩子指出缺點和不足,但是也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讓孩子既認清自己的缺點也能樹立改正缺點的自信心,讓孩子越來越好。



二是容易強化孩子的負面認知。

家長總是在孩子面前絮絮叨叨孩子的缺點,孩子本來想洗心革面了,但是缺點卻被家長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重複強化,孩子會產生一種反正我做了多大努力都是一樣,我就是這個德行了,改也改不了的心理。家長的嘮叨不僅沒有作用,還會起反面作用。


三是不利於親子關係。

家長天天反覆絮叨,盯著孩子的缺點不放,不僅家長累,孩子也覺得很厭煩,對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是一種打擊,不利於和諧穩定的親子關係建立。還會使孩子碰到事情不願意找家長傾訴,因為害怕辦錯事再次遭到家長的嘮叨,無形中給家長和孩子之間樹立了一道屏障。

我是雙寶媽,教育碩士兩孩媽媽,歡迎點右上角關注我,定期分享育兒心得。

雙寶媽育兒經


所有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往往有些父母愛孩子的方式不對,教育的方式也不對,很多人一說到父母,孩子總會說“我媽太嘮叨了”而引起反感,所以使這種愛的方式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父母嘮叨孩子有哪些影響呢?說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孩子會反感父母,什麼話都不願意跟父母說,即使有什麼心裡話,他願意跟朋友說,卻不願意跟父母說,因為他知道,每次說,都會換來一頓“嘮叨”,所以乾脆不說。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跟父母缺乏溝通,沒有親近感。

第二,使孩子的自信心不足,父母嘮叨孩子,一直壓制孩子,孩子會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在父母眼裡,什麼事情都辦不好的那種,所以時間久,孩子就形成膽小怕事,自卑,做什麼事情都畏畏縮縮!甚至有的嚴重的,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


第三,父母經常嘮叨孩子,會讓孩子有一種依賴的心裡,沒有責任心!覺得不需要自己操心,什麼事情,父母都在後面催促著,不需要自己思考!

第四,容易使孩子叛逆,認為父母越嘮叨,就越不聽,跟父母對著幹!

第五,使孩子不想回家,與父母關係緊張!因為孩子覺得回到家,又是嗡嗡的聲音,想想都很煩。還不如不回家,在外面清淨呢!

所以我們都是在父母的聲音中長大的,為了不給孩子這樣的生活,我們作為父母,從現在開始,停止“嘮叨”,遇到事情,跟孩子好好溝通,用和平的態度,多給孩子鼓勵,不要讓他在緊張的氣氛中長大!


碩碩媽咪每日分享


父母總是嘮叨孩子的缺點,對孩子會有以下的影響:

一,孩子會不自信

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何況還是孩子,每個孩子都有優點也會有缺點,但是作為父母總是嘮叨孩子的缺點而無視孩子的優點,這樣的孩子會不自信,孩子成長在什麼樣的家庭裡就會形成什麼樣的性格,樂觀自信,卑觀不自信這跟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而從來就沒有聽過好孩子的貶出來的。

“有一村莊有兩孩子分別生長在一個樂觀自信的家庭,另一個生活在卑觀不自信的家庭裡面,孩子長大了一個積極陽光自信走到哪裡都顯得落落大方,另一個膽子懦弱,走到哪裡都顯得比較的拘謹,這完全是生活在兩種不同的家庭環境下造成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二,孩子會對你不信任

沒有人願意天天聽一些不好的話,天天聽就煩,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會比較的遠,孩子不會把內心真實的想法告訴你,你們之間的距離不會那麼的近,感情也不會太深厚,有什麼事情孩子會藏在內心不會告訴你。


總而言之: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總是說孩子的缺點而無視孩子的優點這樣孩子會變成一個你天天嘮叨缺點的人,所以孩子的父母不要總是嘮叨孩子的缺點要經常表揚和誇誇孩子,不是有一首兒歌唱過嗎“親愛的爸爸媽媽如果你愛我就誇誇我”


親子陪伴蘭怡C


父母總是嘮叨孩子的缺點對孩子會有怎樣的影響?當然是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很多孩子就會在缺點中失去自我,困在缺點中。我自己在教學中,在接受心理培訓過程中發現的一些有趣的規律。

  1. 家長總是嘮叨會強化孩子的意識,讓孩子不知不覺就朝缺點的方向去做了。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意識,很多時候家長總是放大孩子的缺點,不停地念叨著,讓孩子有很強的逆反心理,比如粗心大意的孩子,家長不停地說,老師也說,這次錯了這個字下次依舊會錯。我班有一個孩子三年級的時候寫溫暖的"暖",總會寫成目字旁,糾正了多次,家長讓他寫了幾百次,考試還會錯,等到六年級這個孩子又回到我手上了,老師遇到這個依舊還是寫錯。這真的是怕什麼來什麼,孩子的記憶裡已經對這個字有了恐懼心理了,不知不覺就會犯。嘮叨過頭了會往缺點方向越走越遠。
  2. 說話注意技巧比如"你不要那麼粗心",這句話,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孩子容易接收到的信息是你要這麼粗心,往往把否定詞撇開了。是不是很可怕,一般要用肯定的詞去教育孩子,正確引導改掉缺點。孩子往往是這樣的,接收正面的信息。所以家長不能總嘮叨孩子的缺點。真的會讓孩子的缺點放大,越來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