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前班,學數學怎麼都不開竅怎麼辦?

簡40858



學前班的孩子開始學這樣的算式題本身就是不符合孩子大腦發育的。六歲前孩子是沒有抽象思維的,想讓孩子數數,必須要用實物來給孩子演示,也不是一次就記住的。

大人太焦慮了,我家姐姐在去年幼兒園大班的時候,老師讓孩子做3可以分成1+2或是2+1時,還不明白呢,後來我就在那個暑假跟孩子玩骰子搭積木,讓她數點數,打出幾就可以拿走相應的塊數。再就是玩樂高。兩個月的時間,到了孩子上一年級時,數學一點都不愁。


還有就是可以給孩子買一些思維訓練的書做。而不是單純的弄些數學題讓孩子做。
不要讓孩子從學前階段就開始恐懼數學,算數。當孩子心理本能的出現抗拒和牴觸時,父母不要認為是孩子不聽話、笨,實際上都是父母的教學方法讓孩子無法接受!


大悅悅麻


看了一下你附的計算題。學前班就教這些東西了,我也是醉了。

幼兒必須要在0-6歲,爸媽要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構建數學模型。有了這些數學能力,學數學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嗎?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教孩子怎麼釣魚,而不是直接把魚給孩子。

孩子數學能力發展的敏感期

家長是孩子的數學啟蒙老師。數學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的。孩子在0-6歲階段,家長要為孩子構建數學模型和培養數學思維,為將來打下數學基礎。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要遵循孩子數學發展的規律和敏感期。

0-6歲要培養孩子這些方面的數學能力

其實數學並不複雜,現實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家長要順應孩子數學發展的敏感期,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和數學能力。在此介紹一些家庭互動遊戲來增養孩子的數學能力。

.跟隨爸媽學數數

爸媽說"1",孩子跟著學"1",媽媽教"2",孩子跟著說"2",......當然,爸媽在教孩子數字發音時,要循序漸進,開始時要慢慢來,不要一次教多個數字。教數字發音時,吐字要清晰。

2.唱歌謠學數字

在孩子1歲前後,爸媽可以唱一些悅耳動聽的數字歌謠給孩子聽。孩子會說話了,就教孩子唱數字歌謠。開始時,爸媽要唱得慢,唱得清楚,並配合表情、手勢、圖片等。

3.拍手數數

爸爸數"1",媽媽數"1",孩子數"1",......爸爸、媽媽和孩子每數一個數拍一下手。

爸爸數"2",媽媽數"2",孩子數"2",......爸爸、媽媽和孩子每數一個數拍一下手。

爸爸數"3",媽媽數"3",孩子數"3",......爸爸、媽媽和孩子每數一個數拍一下手。

爸爸數"1",媽媽數"2",孩子數"3",......爸爸、媽媽和孩子每數一個數拍一下手。

4.家庭成員報數

爸爸、媽媽和孩子列隊站好,爸爸報數"1",媽媽報數"2",孩子報數"3",爸爸報數"4",媽媽"5",孩子"6",......

5.家長課堂

家長成員模擬課堂教學。媽媽當老師,爸爸和孩子當學生。媽媽教學生"1",學生們跟著老師學"1"。媽媽教"2",學生們學"2"。媽媽教"3",學生們學"3"。......

然後,換成爸爸當老師,媽媽和孩子當學生。接下來,由孩子當老師,爸媽當學生。如果準備一塊黑板最好。老師站在講臺上,學生坐在下面。儘量模擬得像模像樣。

6.任意起止數數

爸爸任意說出一個首數,媽媽任意說出一個尾數,引導孩子從首數一直數到尾數。比如,爸爸說"1",媽媽說出一個尾數"3",由孩子數出"1、2、3"。爸爸說"3",媽媽說"6",引導孩子從"3"數到"6"。爸爸說"5",媽媽說"9",孩子"5、6、7、8、9"。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理解數的前後關係。

7.孩子當信使

爸爸在客廳對孩子說”1、2、3",叫孩子去臥室告認媽媽"1、2、3"。媽媽在臥室對孩子說"4、5、6、7",孩子回到客廳告訴爸爸"4、5、6、7"。這個方法,也是在培養孩子的記憶能力。

8.雙位數數,三位數數

爸爸、媽媽和孩子三人一起參與活動,每人每次說出二個或三個連續的數,往下接龍。比如,爸爸說"1、2",媽媽說"3、4",孩子說"5、6"。再比如,媽媽說"2、3、4",孩子說"5、6、7",爸爸說"8、9、10"。這也是在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9-1.讓孩子當搬運工

在一個盤子裡放幾個水果,再準備一個空盤子。媽媽數"1"的同時,拿一個水果放進空盤子,媽媽數"2"的同時,再拿一個水果放到盤子裡,媽媽數"3"的同時,又拿一個水果放到盤子裡。最後引導孩子數盤子裡有幾個水果,並說出水果的總數來。再接下來,引導孩子按照剛才媽媽的做法重做一遍。

9-2.讓孩子當搬運工

在茶几上放三塊積木和三顆花生。爸爸數"1"的同時,拿1塊積木放進盤子,孩子數"1"的同時,拿1顆花生放進盤子。爸爸數"2"的同時,再拿1塊積木放進盤子,孩子數"2"的同時,再拿1顆花生放進盤子。爸爸數"3"的同時,又拿1塊積木放進盤子,孩子數"3"的同時,又拿1顆花生放進盤子。然後,引導孩子數盤子裡積木和花生的個數,並引導孩子利用數數的結果說出總數。

當然,父母可以自創很多方法來讓孩子當搬運工。比如,你在臥室,你可以對孩子說"媽媽想吃糖,請到客廳去幫媽媽拿3顆糖來。像這些方法,不僅是在培養孩子數學能力,還訓練了語言能力、記憶力等。

10.家庭總動員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排成一排。先引導孩子數人數,並讓孩子說出總數。孩子數"1、2、3、4,4個人。緊接著,爺爺走開,再讓孩子數人數。接下來奶奶、爸爸分別走開,每走一個人,叫孩子數人數。這樣的活動多做幾次,孩子自然會理解數與量的關係。

給孩子數學“開竅”的啟蒙鑰匙。Anyway,現在還來得及。


快樂成長社區


題主的問題其實屬於典型的“家長焦慮”

學前班的孩子,學數學“不開竅”,這其實並不能說明什麼,家長也無需過於擔心

每個孩子都有獨屬於自己的天賦,有的孩子運動能力強,有的孩子天生一副好嗓子,有的孩子思維活躍天馬行空,在正確的教育下,他們會將這份天賦保留,如果能夠加以專業的訓練,甚至有可能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

但即便是有天賦,也並不代表著就一定會早早的展現出來

一個學前班的孩子,對數字不敏感,“學不好”數學,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現在國家嚴禁幼兒園“小學化”,即便是在學前班初步接觸數字,更多的也只是對數字的熟悉,以及對生活中基本的數量關係的認知,並非是在小學進行的常規的數學學習

因此如果孩子在學前班對數學不感冒,家長需要做的就是下面的這幾個方面:

1、平常心對待

家長首先要了解到學前班最主要的目的不在於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的知識,而是為孩子上小學做準備,這種準備,主要是在生活習慣上的準備和心理認知上的準備,而非知識上的準備

孩子在剛剛接觸數學之後對其“不開竅”,這並不需要格外關注。如果家長對此事過於焦慮,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看到其他小朋友都會了,而爸爸媽媽又對自己不滿意,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給自己施加壓力。

2、瞭解孩子感興趣的東西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特別喜歡的東西,特別是上幼兒園的孩子,他們在幼兒園也是通過做遊戲的方式獲得對各種基本常識的認知。

如果因為年齡小對數學不感興趣而導致對幼兒園的生活感到厭煩,這就需要家長特別關注了。家長在此時就可以引導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而不是一定要完成某項學習任務。

最後,在幼兒園,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家長也要少些焦慮哦

撰文/京華合中國幼教行業綜合服務專家,專注為您解決幼教路上的各種難題。

京華合木教育


其實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問題的癥結在於:家長太過焦慮,急於揠苗助長。

我孩子今年剛上一年級,可以告訴您他們一年級的數學學哪些內容:20以內的加減法,以各種運用題形式呈現。是不是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我的孩子依舊會在列算式環節一念之差就出錯。比如說以下題目:


這是我家孩子其中一題作業題。你看如果純粹說答案,她沒問題的,但是列算式,她就不清楚到底是加法還是減法了。而且縷見縷錯,任憑你怎麼跟她講解都不行。但是苗媽並不擔心,等她的認知發育到位,相信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所以回過頭來,學前班的孩子,一般都是5、6歲,讓他們提前學小學的內容,確實有些強人所難啊,豈不就是不開竅麼?

解決辦法就是:等著,該吃吃,該玩玩,尊重學習和認知規律,時候到了,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苗媽說


不是孩子不開竅,可能是孩子的興趣沒有被激發,孩子覺得無聊,學習數學沒有意思!

孩子的“思維能力”前期沒有得到良好的培養,也就是你所說的“不開竅”

可以從根本上找出原因去解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剛說的,孩子對於教學方式不感興趣;

可以嘗試選擇適合孩子的教學模式,孩子一般都喜歡玩,那就可以用遊戲化的教學模式來進行;

平時在家讓孩子玩一些有助於鍛鍊思維能力的遊戲,七巧板,拼圖遊戲,堆積木

我相信只要找到了適合的方式方法,孩子的數學能力會很快提升上去的,家長要在這段時間對孩子報以信心,多多鼓勵!

或者你可以讓孩子參加下火花思維的專業課程,在國內這方面是比較專業的,課程比較多元化,生動有趣,讓孩子能夠容易理解和接受,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適合3-12歲的兒童,可以先上下體驗課試試,也挺方便的,在線教學模式,在家就可以進行學習!


小數課代表


不知道這位媽媽對於孩子學數學開竅是什麼概念?學前班也就是幼兒園班大班的孩子,數學的竅門不是去課本上學的,而是在生活中先感知數的概念。

數學滲透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先讓孩子建立起數感,然後再學習數學。所謂的數感,就是理解數的意義,比如說2個加上3個蘋果,讓孩子有一個直觀的概念,媽媽可以把水果盤子端上來,讓孩子分別數出2個,3個蘋果,然後讓兩份蘋果加在一起,讓孩子去數。

只有通過這樣直觀的情景,才能讓孩子知道2個是什麼概念,3是什麼概念,只有建立了數感,孩子的數學才能學好。


糯米麻麻Coco


孩子對於數學學習方面,我認為不應該只等著課堂上老師教了在學習。事實上生活中的數學小知識無處不在,關鍵看我們家長有沒有去有意識的引導啟發孩子。我家二寶經常和大寶在放學路上要數字遊戲,你一我二一直數到一百,然後在叫他用簡單的數字相加相減,認識路邊的門牌號,學習時鐘的數字,還有買菜的時候讓他算菜錢雖然錯的多,不過還是比較大的興趣。這些都是很普通的日常生活小事,讓孩子先接觸再培養興趣最後在課堂上學習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驀然說育兒


首先家長不能著急,孩子都有個開悟的過程,可能到了某個年齡突然間就明白了。

我有個同事,她說在五年級之前數學學的特別不好,但是到了五年級突然就知道數學是怎麼回事了,從那個時候起,數學成績就特別好了。

我也是覺得其實小學數學內容很少,哪怕暫時性的不懂也沒什麼,慢慢都會好起來的


大臉貓3366


先對實物的感官知覺,有了這個基礎,孩子理解起來容易,然後通過圖畫了解,想象,為什麼用手來協助數數呢?通過動作加深理解數字,進而才能形成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等,多做些開發左腦的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