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常說“姑死了舅走了,表兄表弟不再交往了”這是真的嗎?

用戶79031639601


俗話說:三年不見表,疏如陌路人!就是說如果表兄弟之間多年不聯繫不來往,就如陌生人般生疏了!姑舅是維繫兩親往來的橋樑,老一輩走了,表兄弟間往往會走動少了,人嘛,一向是遠親不如近鄰的,這是人性。



我媽媽和舅舅在世的時候,我媽媽常常叮囑她的孩子們,多去舅舅家走動,去看望老人家,經常教導我們,見一次就少一次,現在有機會要多去看看,和表親多聯繫,要是老人家都走了,怕是再也沒有機會了。


事實也證明,現在兩位老人家都去了,我們表親家也好少來往了。記得小時候,每次過年到初一的時候,媽媽就會說,我帶你們初三回外公外婆家,和表姐表哥們一起玩耍!那時候聽到這消息,我們雀躍歡呼起來,常常做夢都夢見到了外婆家,吃著外婆家可口的飯菜和依偎在外婆懷裡的溫暖,那種感覺真的很暖很暖。。。

媽媽在世時,總會告誡我們,工作不管多忙,都要記得打電話給舅舅家,和表親家多聯絡感情,那是血濃於水的親情,不單單隻有堂哥堂弟,表兄妹之間距離遠,少走動,更應該牽掛思念。那時候有點不理解媽媽為什麼那麼重視,多年以後,終於明白為什麼了,因為我們相距遙遠,平時就好少走動,有兩家長輩在的時候,有時候可能是被動走動,當長輩都不在了,竟然會多年不相往來,或工作忙,或各種原因,結果就是漸漸的生疏起來了。這時候才終於明白了媽媽當年的用心良苦啊!所以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身邊的一切,有空,多回外婆家看看!



你提的問題,農民從來沒有說過這樣的話,姑死了舅走了,表兄弟不交住了,農村人農民工萬歲以為是你的想相。

作為農村人,按照親戚的劃分。舅親,姑親,六七十年代的人都知道,春節串親戚,先去舅家姑家,最後才去他姨家,串親戚能串到過十五。舅老爺,姑老爺,姨老爺,那真是太親了,逢年過節沒有不去的,老表們能親到四五輩。

當然九十年代後,別說舅死了,姑去了,老表不交住了,就是舅話著,姑還在,有幾個外甥與侄女,照時照響去看過他老舅,瞧過她老姑。

人情的淡薄,也就是從九十年代後興起的,親子熱妹都反目成仇,對自己親生父母都不管不問,更何況是老表,我想有的老表碰面了,連認識都不認識,談什麼姑和舅。這也是社會的變遷。別噴哦,談談你的看法。


農村農民萬歲


回答人:串圈!

串圈生活,互動你我!

這種說法不認同!小編老家有句古話是這樣說的,姑舅親輩輩親,斷了骨頭連著筋!這就說明親情在長輩在與不在都是一樣的!表親分裡表外表,姨娘親就屬於外表親。在小編看來無論是裡表還是外表,親戚就是親戚,都是血濃於水的!

當然長輩在大家逢年過節都會互相走動看一看拜訪一下,這是人之常情。但不是長輩不在了大家就不來往了。我們在社會上大家都知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何況是親戚了!所以親情到什麼時候都是無法割捨的,家裡大事小情,人情來往,大家到一起那種無語言表的感覺,忙碌一年最期待的就是親戚在一起聊天喝酒侃大山,這才是生活!

小編有兩個舅舅五個姨,有什麼事表兄妹都會到一起!隨著現在每個家庭的孩子都不多,這樣的大家庭會越來越少,所以更應該倍加珍惜這種大家族,因為有生之年真的不會再有這麼多的表親!


阿拉老丁


不是的。我沒聽過農民說這句話。真正看重親情的表兄表弟是不會因為這些而不再交往的,有的甚至會比從前感情更深。只有那些在別人面前裝作關係好的表兄表弟才會不再交往。親情很可貴,都應珍惜,那份親情應該是一直存在的,只願每個人都能真心對待自己的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