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那麼貴,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買的起房呢?

米諾SF


你只要把家裡所有的資產,包括家裡的房子,土地,車子全都買了,帶著大城市的房子升值快的念頭,你就能跟我一樣在廣州買一套房。

以前我有一個朋友創業,他說他沒錢,需要拉投資,然後我就說你家裡那房子賣了不就有了嗎?

現在我朋友跟他哥哥創業失敗揹著一屁股債,但是他老家還有房子呀,他哥哥在廣州還有一套一百多平的房子,這是沒錢還的節奏麼?

只要父輩勤勤懇懇,不生大病,不賭不嫖,家裡一般還是能夠積累個四五十萬的。一年存一萬四十年也差不多存個四十萬,在現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是沒有什麼難度的。

買房不是買白菜,買房子要做好清空一切的準備,你除了那套房子你什麼都不會有。


從頭開始自學java


根據八二定律,我等diao絲兒自然佔八成,高富帥佔兩成。人家生的好、長得帥,上了好大學,有了好工作……

那麼,房子都去哪兒了?

高富帥買房自然不必多說。仰望房價,我等要不要買?丈母孃說:買!



要結婚就得買房。沒房?回村裡和兩千萬光棍公平競爭吧。愛情的小船說翻就翻。

老爸老媽自然不會坐視不管,交了首付,才能談婚論嫁。

這一類需求,對於購房切入時間點,好像也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丈母孃關心的只是房產證上有沒有女兒的名字。無論房價高低,這些同胞以及他們的父母都是開發商的定心丸。

有人說,丈母孃推高了中國房價。


高房價依然阻擋不了購房者的腳步,源於“買漲不買跌”心理。漲說明房子要增值啊,買買買。但往往漲勢明顯時,房價本已處於中高位。

寡人在其他問答早已給出“漲久必跌,跌久必漲”規律。依此規律,第一波限購開始時,房價已處於上行階段,庫存緊張,一房難求,市場上蔓延“無房可買”的恐慌情緒,加上開發商中介投機者的炒作,出現搶購狂潮。這時候,價格已居於次位,搶到稀罕物才是首位。購房者完全失去了市場話語權。


在沒被平均前,3000到5000應該是多數人的工資水平。如果買70平的套二,保守算,以某四線城市每平米8000為例,總價56萬,首付17萬,公積金貸39萬,貸20年,每月還2200。

對於多數人,每個月還了房貸只剩一兩千塊。這還只是四線,這還只是套二。

不是我等有錢,是爸媽還省著血汗錢!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雖師從大師,面對數億頭條用戶,仍誠惶誠恐。』


掃房掃天下


《小鎮買房》

我不是在大城市居住,對大城市的人與商品房不瞭解,沒發言權。我居住的小鎮,從二OOO年來,倒是聳立了越來越多的房子,也看了不少朋友買房的經過,現在把了解的情況分享給大家。

初期(兩千年左右),由於商品經濟,許多外地生意人賺了或多或少的錢,因長期租房子與外來戶口暫住證和小孩求學問題,便與本地上班族拿出多年節餘買房一樣,陸續買房定居。小鎮當年房價每平方700元左右。當時不夠錢的,一般找親戚朋友借一點,裝修也較普通。

中期(2006年左右),上班族與外地生意人開始大批買房,正趕上房價階梯式逐年增長,已可以從銀行借貸供樓。有許多有多餘錢的人,看到樓房升值空間,開始了炒樓賺錢,以一樓房抵押貸款,購買多套樓房,然後收租養貸或看準機遇拋售。當時房價已升至每方1200元左右。

中後期(2012年左右),因為小鎮周邊農村學校生源越來越少,小學、初中向鎮中心集中,大批農民為照顧小孩讀書進城。他們拿出老家儲蓄,變賣一些財產,在鎮裡買房定居。此時房價增至每方2000元左右,農村有錢富餘的都喜歡一付性付清,錢少的有借貸按揭,也有購買二手房,還有一部分購買無房產證的小鎮居民自建房。他們常常在老家還從事種養,在小鎮打工,積累一定的錢後購房居住和養家。

現階段(2015年後),小鎮約共建有三萬套商品房,並還在開發建造。小鎮先富裕的一部分已在大中城市購買樓房或別墅,錢一般都是儲蓄加上炒房的利潤。小鎮有一部分人
現在買房,是因為政府福利和安置房的價格實惠(每方2400元左右,而商品房2900元每方)。另外,成長了的80後、90後在大中城市打工就業的,多數買不起當地樓房,便將打工儲蓄拿回老家小鎮買房,將老人與孩子留守居住。也有60、70後結束打工生涯,榮歸小鎮買房。

大概情況如此,老百姓買房是用全部家當,甚至欠一屁股帳,不過不要緊,老百姓勤勞節儉,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雖然今天房價,小鎮已又增漲到每平方3200元左右,但還是很多農村人嚮往城鎮生活來買房的。


千里馬無伯樂


房價很貴,買的人很多,大家是不是都很有錢呢?

這是需要具體分析的。

首先,中國人有從眾心理,最近幾年掀起的地產熱,人們都是眼見的收益。前幾年幾乎是房子買到就能賺到。而且買房子比股票,期貨的收益不小,操作簡單,風險低,回報大。只要看好地段基本上沒有賠本的買賣。你說賺錢這麼容易,誰會不去買房呢?

其次,中國有一種“丈母孃經濟”的理論。子女結婚,房子是必備居所。沒有房子,想到女兒四處搬家,辛苦生活,女方家裡一般都不會同意。

而且現在基本都是獨生子女,講究人格獨立,資產獨立。不單是男孩有房子,女孩婚前基本都已經購置了房產。

這樣的好處就是,既保證了婚後生活資產獨立,又可以資產保值,這是當下很多中產家庭的共同選擇。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現在房子綁定學區,沒有學區房,想上好學校,這基本都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凡有點兒本事的家長,為了下一代受到更好的教育,肯定要拼進學區房。

再次,現在貨幣貶值速度太快。買金銀首飾根本就抵不住貨幣貶值的速度,更何況金價這麼多年也就擺在那裡,漲漲跌跌也不過如此,只是比紙幣稍微保值一點罷了。唯獨能在經濟浪潮中屹立不倒的也只有房子。窮人買房子為了居住,富人買房子是為了保值。

最後,現在的剛需族還是很多。尤其是很多從中小城市甚至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畢業之後在北上廣工作,工作穩定就要考慮結婚生子。一旦準備結婚生子必定就要考慮房子。再加上放開二胎,小房換大房。一套房不夠,最少準備兩套房。

中國人不同於其他國家,非常有家的概念,非常的是愛房子的。房子也是現在家庭財產的體現,既解決了居住問題,又解決了保值問題,還能解決面子問題,你說,何樂而不為呢?


北京二手房交易專家


總得需要住房唄,即使自己可以租,兒子結婚沒房行麼?再租,沒誰家閨女願嫁給您。還有好的學校附近的學區房,為了子女到好的學校就讀,作為父母的,也只能拼了。這些都是剛性需求,有了需求,才有購買的行為。不買不行,那就購買唄。

現在有些人很有錢,即所說的富翁,一般人顯房子貴,但是他們還是很能買起的,不但能買一套,還能買許多套,這都不是事。

建設這麼多住房終究得賣出去,富翁畢竟屬於少數,還得一般工薪階層或其它低收入人群來買。你不說房子貴買不起麼?為了刺激消費,國家和金融機構幫著想辦法。國家啟動住房公積制度,公民定期存些,國家單位補些。金融也進行改革,推出住房貸款,以住房作擔保,金額機構先把錢借給你,你十年二十年的再把銀行貸款還清唄,也就是所謂的“負翁”,今天花明天的錢,揹著貸款提前消費。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但願天下所有人老有所養,居有定所,共享盛事之太平!歡迎討論點贊


瑣事漫談


不能以自已的經濟狀況判斷別人的購買力。有錢人太多。

1.許多年青人的房是父母畢生的工資購買的或提供首付,一般憑自已是買不起的,來自貧困農村的年青人在城鎮買房就苦了;

2.現在做生意的人很多,很低調,看上去他是農民,可手上的錢多的很,買套房是小菜,說明改革開放給許多人帶了掙錢的機會,頭腦靈活的人掙的錢很多;

3.現在的建築業很發達,給廣大農村人帶來了掙錢的機會,能吃苦的人做包工頭,這部分人象暴發戶一樣,不是少數。

4.一些有姿色的女子以色相被人包養,不是少數,家裡房子在城裡有好幾套,富人的錢以這種方式流到這類人群中,不是少數,這是實話勿噴,別人掙錢的方式我們管不著, 說說而已。


溫情憶鴻


房價貴嗎?1989年,北京房價每平米1600元,當時人均收入多少?每月80元!現在北京房價多少?均價每平米60000元,人均收入多少?10000元左右!1989年買一平米需要不吃不喝20個月!現在呢?買一平米不吃不喝只需要六個月!


沐雨聽風


房價那麼貴?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東北三線城市的房價才3到4千,和月人均收入差不多。

你可能指的是北京,深圳和上海房價,為什麼那麼貴,卻有的人買的起?

中國10多億人口,百分之五的人群家庭月收入能達到5萬以上,這批人基本都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相當於幾千萬人是買的起的。

而北京,上海,深圳大多數人都是有房子的,需要購買的人群,按照能力和實力,把房價抬起來,自然就越來越貴。這家出300萬,下家出350萬,房子就越來越貴


哦買的


十二年前和上海的親戚資產差不多,後來我家公司還有起色超越了上海親戚,我艹現在前幾天去上海和親戚吃飯,他家兩套20幾年前買的老學區房賣了1800萬 再加上房價不算高時給兒子結婚買的浦東新房子也價值1000幾百萬了,直接資產超過3000萬了,他們一家只是普通上班族,我家辛苦冒風險做生意20年現在資產全部算起來只有他家三分一多點


用戶3911002999


其實中國隱形富豪真的很多。其實大部分人都會有第二或者第三個收入渠道。比如有的人白天上班但是同時還兼職淘寶開店。有的上班晚上開滴滴打車。單一職業的少了多重職業的多了。有時候平均工資並不準確。比如農民工屬於農民犯愁,很多統計手段只統計農民在農村的收入但是沒考慮農民工在外打工的收入。另外一箇中國十四億多人口即使中等收入家庭按照40%算甚至30%算那絕對人數也要四五億人口了。。。這部分人的消費能力不可小覷。每年出國旅遊的人數就能看出來。。。何況現在買房可以按揭那麼就有一部分低收入的也加入了買房的隊伍。。。那絕對人數就超過五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