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問題導致婆媳關係緊張,怎麼解決?

娛樂圈大咖秀


簡單粗暴的解決辦法就是,

自己帶孩子,自己想辦法,不用婆婆幫忙。不在一起,就不存在婆媳矛盾。沒有婆媳矛盾,夫妻關係少了一個嚴重噪點,你好我好大家好。

接下來描述+吐槽,哈哈哈,各位看官請別懟我……產後激素作用還在……

跟老公一起七年,懷孕之前,跟婆婆每年國慶或過年見一次,一週時間,彼此客氣。一直達成共識(後來發現是我一廂情願),老家是她家,一切尊重她的習慣,滿足她的需求,上海是我家,也請尊重我的習慣和需求。

懷孕之後自己照顧自己,老公工作忙,加班出差是常態,一個人吃的隨便,每次孕檢貧血都更嚴重,孕六個半月,有天奔潰大哭,老公不放心,請他媽媽過來照顧,因為她第一次出門,想家,經常哭,所以我去哪都帶著她(地鐵為主),逛街,上課,朋友聚會,孕友聚會,等等,大家開玩笑說第一次見帶婆婆參加年輕人聚會的,我當時還嘚瑟,傳說中婆媳問題哪有那麼可怕…我們好著呢…後期打車去醫院產檢,她說不喜歡坐轎車,暈車,如果沒什麼需要她做的她就不去了,想想也確實沒啥要她幫忙的,就每次自己去。總結:相處和諧。


孕八個半月,她說要回家過年,買票送她回去。閨蜜不放心我大肚子自己在家,就讓我住她家,蹭吃蹭喝。孕九個半月,老公請他媽媽回來,這次熟悉環境了,不怎麼說想家了,呆的還挺好,認識了很多鄰居老頭兒老太太,每天去樓下跟他們聊天,我跟老公覺得還挺好的(ps,磨合下來,婆婆在這主要幫忙收拾家,做飯各吃各的,她幫我買菜洗菜,我自己做,相互覺得OK)。宮縮疼一夜,早起去醫院,婆婆說她去沒啥用,不想坐車,老公說隨她,我心有不快。月子裡我媽在,我和老公照顧孩子,我媽照顧我吃喝,婆婆買菜和打掃衛生,相互討論後這麼分工的,都表示沒意見。月子過半,孩子腸脹氣哭,我把住院時護士姐姐給娃洗澡按摩的視頻拿出來看,順便讓婆婆看,說等我媽走了,就咱們倆給娃洗澡。婆婆說她年紀大了,學不會,她負責放水,其他我來。再次不快,說了句先學學看,學不會再說,語氣不好。然後婆婆爆發了……坐在客廳哭訴了我兩個小時(就是農村死人哭喪的那種,邊哭邊唱,我只在葬禮上見過,沒在日常生活裡見過),說了好多點滴,我一臉懵逼,好多事情我這麼說的她那麼理解的,還說了一些讓我哭笑不得的點,比如兒子家就是她家,老家都這樣,比如我天天買這買那她都沒告訴她兒子(屯寶寶東西為主,經常有快遞)我抱著孩子請她不要那麼大聲,嚇著孩子,她說她聲音就是這樣,在老家更大,她說要回家,我說好,晚點給你買票。晚上老公回來,她說我趕她走……醉了,好在白天的經過我全錄下來了,放給老公聽(覺得自己真是機智的心機婊哈哈),老公第二天就把她送走了。
總結:婆婆媳婦不要相互聊天太多,說的多誤解多,畢竟不是母女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後來老公說我應該什麼事都轉達給他,讓他跟他媽說,而不是我直接跟婆婆溝通……他這麼教訓我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簡直傻逼,跟婆婆多少次深入聊天啊……連我小時候愛去姥姥家走親戚,不吃餃子不回家吃了餃子立馬鬧回家這種事都跟她聊……

再總結:如果不準備在婆媳關係裡做讓步,想維持自己的想法習慣和生活狀態,那就別請婆婆來幫忙,花錢請保姆。不然婆媳矛盾了,老公做夾心餅乾很可憐。

最好的心態:婆婆是婆婆不是媽,媳婦是媳婦不是閨女,定位準確才不會亂懷期望,如果相互都做不到把對方當自家人,那就還是客氣點,離遠點,互不干涉,距離產生美吧。

再再總結:遇到婆婆脾氣好的,遇到媳婦脾氣好的,都是福氣,務必要珍惜啊……


MissPre


育兒問題導致婆媳關係緊張,現在很多家庭已經常見,這成了家庭矛盾的導火索。

一般導致婆媳關係緊張的矛盾,第一發生在孩子的餵養問題上。比如婆婆以前會嚼碎了喂孩子;現在這個方法肯定行不通,因為口腔裡帶有各種細菌,孩子抵抗力又弱,會對孩子健康不利。



還有,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飯,奶奶會攆著,跑著,以各種方式,只要孩子吃肚裡奶奶就高興;這種餵養方式容易造成孩子積食,以前孩子吃完飯就出去瘋跑瘋玩,現在都住高樓大廈,城裡都是水泥路,出門坐車,根本不接地氣,這也是造成孩子容易積食的主要原因。

第二、當孩子感冒發燒的時候,奶奶會催著去給孩子打針輸液 現在的寶媽都認識到用藥給孩子帶來的傷害,都用一些綠色療法給孩子處理,但是奶奶就怕嚴重了,這也是一個矛盾焦點。



當遇到這些問題,婆媳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媳婦要好好給婆婆講明白。不管是奶奶還是媽媽都是愛孩子的,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如果不是很執拗的婆婆,都可以說的通。

家庭矛盾,它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果婆媳關係緊張,三天兩頭吵鬧,無行之中也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因為孩子很敏感,可以感受到家人的氣場。如果家庭團結和睦,孩子就會正氣足,正氣足抵抗力就會強,孩子也不會輕易生病。

順祝家庭幸福和睦!

我是鄭姐育兒經:兩孩之媽,喜歡分享中醫育兒。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歡迎轉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探討,謝謝大家


鄭姐育兒經


我是來拉仇恨的,我家關於育兒不僅沒有導致婆媳關係緊張,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我跟婆婆保持了高度一致。


我和婆婆比較一致的育兒觀點是

(1)孩子必須獨立處理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孩子起床,大寶快五歲,婆婆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定鬧鈴。

(2)堅持對孩子壞習慣說NO. 二寶雖然年紀小,但是家裡不會因為她年紀小就縱容她,不能浪費食物,不能欺負姐姐,不能打人,這些一旦違反就必須罰站五分鐘

(3)培養孩子善良的性格。我家孩子樓下遇到一條狗,她說,狗狗餓不餓,我們買好吃的給它吧吧😊,鄰居家同齡孩子說,這是流浪狗,有細菌,離開他!我覺得有風險意識是好的,但是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有顆善良的心也很重要。


有趣有料二寶媽


我是一個全職媽媽,育有兩個孩子,因為老公平時工作很忙,所以婆婆被我們請過來幫忙,在我顧不過來的時候,幫忙看看小寶的安全!

同在一個屋簷下,有的時候也難免會發生一些口角,比如在帶孩子方面,我比較嚴厲,孩子的奶奶屬於溺愛,好幾次大寶在做作業,她就突然跑去給孩子送點吃的,本來孩子剛上一年級做作業就不專心,還去打擾他,這不是雪上加霜嗎?當時我就給擋回去,讓孩子繼續做作業,雖然她嘴巴里一直在低聲叨咕我的不是,當是為了孩子我還是要跟他老人家說說這樣的不對,告訴她,你的做法不對,心是好的,但是不該在這個時候給孩子送過去!

所以我們一起照顧孩子,看到老人有不對的地方,我會直接說出來,這種做法的不對,然後還贊一下她的心是好的,這樣矛盾也不會惡化到哪裡去,畢竟都是為了孩子好!希望可以幫助到媽媽!


麻麻拉呱


用老話說‘孩子怎樣帶就怎樣長’但是當兩種不同的育兒觀點碰撞到一起那就是一場一觸即發的‘大戰’。


我家嘟嘟從出生一直以來都是我自己在帶,其中有段時間婆婆也參與了進來,那段時間我感覺我和婆婆的關係已近上升到一種敵對的關係,哪怕是一件小時都要爭個你輸我贏。

我一直以來都是以科學餵養的方式來育兒,比如:一歲以內不吃鹽、不穿開襠褲、不把尿等。然而婆婆總以各種老觀點來職責我的方法不對,那段時間我和婆婆就差沒有明面的吵架了。

個人覺得要想解決這種難題,一下兩種方法應該會幫到你:

1能儘量分開住自己帶的就自己帶 ,因為不住在一起自己帶,很多問題就不存在了 。這樣即避免了因育兒造成的婆媳問題,因婆媳問題而引發的夫妻問題的發生。

2如果婆媳一起帶,那就和婆婆一起指定育兒計劃。讓婆婆理解你的想法的同時你也能理解婆婆的想法。和婆婆一起學習育兒知識一起了解現在科學餵養的方法。和婆婆為一件事一起學習,一起努力還會增進婆媳的關係哦!


糰子媽媽養娃記


由於我婆婆年紀比較大了,看孩子的話時間長了,身體承受不了,所以有了孩子以後,我就在家做了全職媽媽,每天都陪著孩子,經常婆婆也幫忙帶,還給我們做飯,我挺知足的,很感謝她。

由於年齡差別大,在帶孩子過程中,我們有時也存在著意見不一致,一般觀念不一致時,我們都商量這來,覺得誰說的對就聽誰的,婆婆也很開明,善於聽聽我的意見。

孩子有一種冷,叫做奶奶總覺得你冷。我婆婆比較怕冷,即使現在熱天她有時也穿長袖,她冷她也會覺得孩子冷,總想給他多穿點衣服。我都會告訴她,孩子不怕冷怕熱,“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她這時都能聽取我的意見。



孩子吃飯問題,是每個家長最頭疼的問題。婆婆總怕孩子吃不飽,每天都端著碗跟著後面餵飯,我就不想每天攆著餵飯,覺得孩子餓了就會自己吃的,不同意她這種餵飯方式,我會慢慢給她說,現在孩子都是自己吃飯了,婆婆也不慣著了。


抱著家和萬事興的態度,都是為了孩子好,與婆婆有時商量著來,關係也不會很緊張,我們相處的挺好的。


帥寶育兒說


先來說說我自己的情況,家有一歲小娃一枚,我和先生工作都忙且壓力大,公公婆婆來幫把手,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

但畢竟是兩代人同住一個屋簷下帶孩子,時代和理念的差異肯定是會有的。但那又怎樣?反正我是不敢冒風險,萬一遇到新聞裡寫的黑心保姆呢。


對於育兒,我和先生理念一致,就是以科學依據為準。遇上老人做的不太科學的地方,我們都是婉轉地指出來。爺爺奶奶心疼孫子還來不及呢,常常是我們指出來的問題,他們當做參考書一樣牢牢記在心裡。感謝公公婆婆的真心付出和理解。

如果育兒問題導致婆媳關係緊張,那麼估計沒有育兒的時候,婆媳關係也沒太好吧。

無論有沒有孩子,將心比心,善待老人,體諒老人。他們已經幫你養大了一個老公,本身並沒有義務來繼續養大你的孩子。他們付出可以享清福的時間精力,只因他們愛兒子,愛屋及烏地對待你和孫輩。


布丁和喵


記得寶寶剛出生不久,我和婆婆因為是否給寶寶穿紙尿褲引發矛盾。我堅持給寶寶穿紙尿褲,既方便又衛生;婆婆堅持不給寶寶穿,覺得穿著很熱,容易紅屁屁,而且寶寶容易盤腿。我覺得婆婆冥頑不寧,跟不上時代,婆婆覺得我不聽老人言,固執跟她作對。

為了說服婆婆,我準備吹吹枕邊風,讓我老公出馬。結果我剛一跟老公說這個事兒,也提及他媽媽多麼冥頑不化,他的反應是超級不耐煩,說:“不就是個紙尿褲嘛,穿或者不穿有那麼大影響嗎?再說,你跟媽說不一樣嗎?媽帶了我和哥哥姐姐三個,她還不知道怎麼帶呀?”聽到這話我瞬間火大,這不就明擺著向著他媽說話,說我不會帶娃,聽她媽的嘛。氣得我跟他大吵了一架。

經過那件事之後,我再也不在老公面前說婆婆不是,這是一個多麼愚蠢的行為。和婆婆意見不合常有,但把老公搬出來,只會讓婆媳關係和夫妻關係都惡化,得不償失。

如今我和婆婆關係非常好,所有人口中的模範婆媳,我也發自內心喜歡婆婆。上面描述的是我和婆婆唯一一次鬧不愉快。經過那次,真的是吃一塹長一智。

1、事情很小,卻被無限放大。是否穿紙尿褲是件小事,但被我和婆婆無限放大之後,引發家庭矛盾真的非常不值得。

2、友善溝通,尊重態度解決問題。和婆婆意見不合常有,但只要以和善的態度說出理由,因為彼此都是為了孩子好,兩人會選擇對孩子好的方式處理。即便婆婆不對,也尊重婆婆的人,但不一定選擇她的意見。

3、育兒分歧有,但堅持科學的。我和婆婆因為紙尿褲鬧矛盾,最後誰都沒有說服誰。最後我也不跟她爭論了,給孩子穿紙尿褲,讓她看到很方便,孩子也不會紅屁屁就好了。久而久之,婆婆也願意給寶寶穿紙尿褲了。

當然還有很多相處之道,秉承一個相處選擇:真心待人。至於婆婆怎麼待我,就是婆婆的事了。很幸運,我遇到了一個開明、願意改變和溝通的婆婆。


90後媽媽米米


婆媳關係是當前社會,家庭當中的主要矛盾之一,婆媳關係關係到整個家庭的和諧,但是在現代社會當中每個家庭其實都存在婆媳關係不和的情況,那我現在有兩個寶寶每個寶寶都經歷了不同的婆媳關係的矛盾,而今現在緊張的婆媳關係得到了緩解,希望給大家的幾點建議能夠幫助大家。

第一,在整個家庭,溝通必不可少的也是解決問題的最主要的方法,溝通需要講究,方式和方法,婆婆和媳婦是半路融合到一個家庭當中,他的生活習慣生活觀念是非常不一樣的,因此在對待某些問題方面肯定會產生分歧,那麼作為年輕人來說,思維比較活躍,那麼我們要主動的去思考,這個問題有什麼樣的方法能夠更好更靈活的去解決,比如,我們在做飯過程當中,對於剩飯的問題,很多老人他都不扔的,都吃掉,但是我們知道有一些剩菜剩飯隔夜飯,危害是非常大的,那麼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應該怎麼解決呢?我們在買菜炒菜過程當中儘量去減少,份量儘量去避免剩飯,另外不要直接去說不,而是應該通過電視或者是專家說等,去說服自己的婆婆,所以這種方式,會大大減少婆媳關係的矛盾,。

第二點,就是,我們的,丈夫,她們的兒子在整個家庭婆媳關係當中,其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們如何,在中間處理好兩者的關係,其實,相對於其他方法來說這個,角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這就需要你在發現問題,涉及到婆婆的問題的時候掌握與丈夫溝通的巧妙,不能一味的去抱怨而是應該去擺事實講道理。

第三點,最主要的矛盾就是玉育兒,那麼對於的孩子教育方面養育方面我個人認為還是應該堅持一些我們正確的觀點,因為對於孩子來說它的整個成長過程是關係到他的未來,其實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自己的婆婆在整個養育教育過程當中起到了一個非常反面的作用的話,而且是溝通不了,那麼我建議,各位和自己的丈夫溝通好,果斷排除這個養育的角色,避免在自己的生活當中出現,否則你的家庭矛盾會越來越大,我們可以自己看孩子或者經過協商,找更合適的人來看,但不弄妥協。

這個問題是需要攻堅的難題,心態很重要。




送花上門的花花公主



我家滿出生前一個月,婆婆大人就如約駕到。基於跟老公的深厚感情,我一度非常期望婆婆的到來,滿心期待一幅“我待她如親媽,她待我如親閨女”的天倫畫面,力證我絕不是那種宅鬥劇裡的市井兒媳。我也確實遇到了一個好婆婆:她不挑我毛病,不挑撥是非,不指點我的育兒觀念,不會因我的忿忿之語耿耿於懷。


一年相處下來,矛盾總是有,尤其在“育兒”這個大家都覺得自己最有發言權的領域。我沒有跟婆婆處成“親母女”,但也沒有跟婆婆水火不容。只要雙方都不是極品,就能夠保持“她在左,我在右,和平共處在老公天平兩端”的理想狀態。


要說怎麼做到的,我的心得就是:婆媳雙方要保持勢均力敵,求同存異,彼此理解,永遠在把事情推向風口浪尖之前偃旗息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