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應該限制孩子的閱讀?

左塘


講一講我是如何養成閱讀習慣的。

我是上初中的時候喜歡上看書的,小學的時候語文成績爛斃了。爸媽也有很多次督促我要多讀書,多看書,語文成績就會提升,但是我並沒有聽。小學時我也是那種,看見一大片字就會感覺腦袋疼的。




後來初中的時候出車禍,在床上躺了一個月,那時候沒有手機、電視什麼的娛樂工具。我媽就在病床旁邊給我讀世界名著,我還記得那時候給我讀的第一部名著是《基督山伯爵》。開始兩天,還是老媽給我讀。後來老媽有事兒不在,我就自己拿起來看了。

後來就一發不可收拾,讀了悲慘世界,茶花女,鏡花緣,封神榜。語文成績也噌噌的漲上去了,尤其是作文,老師經常讓我到臺上讀自己的作文,給大家作為優秀案例。

所以我感覺閱讀習慣不是靠逼迫就能形成的,一定要自發自覺的形成,孩子有興趣讀才是最重要的。


喜歡就點贊,吐槽就評論,這裡是泡影為您解答,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


泡影成說


前兩天看作家閆紅一篇文章,講到她帶兒子去書店買書,絞盡腦汁給兒子推薦各種世界名著,兒子都不感冒,卻選了曹文軒的《青銅葵花》,然後廢寢忘食地閱讀。後來有一天,兒子主動要求假期去鄉下奶奶家,而且對莊稼地、對鄉下的人與物都充滿了溫柔和善意。比如在看演出的時候下雨,大家都要走了,她的兒子卻選擇堅持看完演出,他說:“大家都走了的話,演員在臺上會很難過吧。”

圖1:《青銅葵花》與《堂吉訶德》


父母給孩子戴上的閱讀“緊箍咒”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必須多讀書;二是必須讀家長選的“好書”,比如上面例子中的媽媽想要兒子讀各種名著。而不遵從家長意志則可能受到懲罰,就像孫悟空被唐僧或者觀音菩薩唸了咒語一樣,所以不得不乖乖聽話。


從父母的角度來說,希望孩子多讀書、多好書,出發點是極好的,但使用“緊箍咒”的方式有待商榷。因為,從短期看,孩子在各種壓力之下讀了不少書。但時間長了,“緊箍咒”式也有可能引起逆反心理,或者導致閱讀樂趣消失殆盡。
在培養兒童閱讀習慣的事情上,可以使用更加積極、正面的方式,引導他們逐漸養成“讀書體質”,例如:
1、蹲下來,瞭解孩子真實的閱讀需求。
大人看到的世界和孩子眼裡的世界是不同的。與孩子真誠交流,瞭解他們喜歡閱讀的書籍類型,有針對性地選書。
2、從薄到厚,形成漸進式的閱讀過渡機制。
不追求一開始就讀世界名著之類的“大厚書”,可以先讀一些簡單易懂的,再逐步過渡到名著。
3、 從父母做起,引導形成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的家長可能因為工作比較累,回家之後手機不離手,這種情況下,一直催促小孩讀書,孩子的內心其實也是拒絕的。從父母自身做起,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4、真誠的鼓勵,讓孩子體驗閱讀帶來的成就感。
在孩子讀完書之後,及時地予以真誠地鼓勵,增加閱讀的動力。

德國劇作家萊辛說過:“如果上帝一手拿著真理,一手拿著尋找真理的能力,任憑選擇一個的話,我寧要選擇尋找真理的能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能給予最好的禮物是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閱讀習慣是其中重要一環。“緊箍咒”的做法則可能走上相反的道路。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希望對您有用。如果有其他觀點,歡迎留言討論~

櫻汐筆談


中國孩子的課外閱讀量本身就比美國孩子少了,為什麼還要限制閱讀呢?

這個限制,究竟是限制什麼呢?問題也沒有說清楚。

限制題材?也就是說,一定要看父母認為“好”的書嗎?有時候父母覺得好的書,不一定是孩子愛看的。而且,很多父母都覺得一定要讓孩子看名著。其實有些名著,也不一定適合小孩子看。還有的父母覺得,孩子要看“有用”的書,沒有用的書,浪費時間,所以,有些父母覺得孩子一看小說就著急,覺得浪費時間了。還有些父母,覺得孩子看漫畫,要禁止,覺得漫畫亂七八糟啊,或者漫畫不夠積極上進啊。其實也有很多好的漫畫啊。就算有些漫畫有些無厘頭,但是,如果孩子一直在看優秀的兒童作品,偶爾看一下無厘頭的漫畫也不要緊。就好像,平常都是營養均衡的,偶爾吃頓麥當勞之類的快餐也不至於影響身體健康。我家孩子喜歡看【阿衰】,我知道這是不太積極上進的漫畫,很無厘頭,但是,孩子們喜歡看,反覆看,中文進步很大(他們是在美國出生長大)。我也就允許他們看。結果,也沒有受到漫畫的影響啊。我跟孩子們說,你知道嗎,很多中國的父母不讓孩子看【阿衰】這套書。大寶說,為什麼啊,他馬上領悟了,哦,是不是怕孩子學阿衰啊?誰會想學阿衰,不愛學習,總是逃課,還考試不及格,他沒有人生(he doesn’t have life)。我覺得孩子們自己已經有了價值觀,不太容易被一兩套漫畫就影響了。


陳忻兒童心理


培根說:讀書可以怡情,可以博採,可以長才。我們成人讀書,可以選擇不同的閱讀目的去讀書,而對於孩子來說,他去讀書一定是為了怡情。怡情的意思對孩子來說就是心情愉快,雖然他讀完以後也會帶來增長見識、增長技能的潛在效果,但是孩子之所以去做閱讀這件事一定是因為這本書好玩、有趣,也就是說讀完之後讓他開心。

那麼,回到我們的問題,要不要限制孩子的閱讀,當然不要。如果家長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當然不能限制孩子閱讀。

閱讀的好處顯而易見,再加上現在學校教育也意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考試的範圍越來越廣泛,所以培養一個愛讀書的孩子當然是家長的任務之一。

有些家長說,我不是限制孩子閱讀,我是希望孩子不要讀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當然,有些暴力黃色的東西是一定要禁止孩子讀,不是限制,而是禁止,這是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底線。除此之外,其它方面的內容,家長的態度不應該是限制,而應該是鼓勵。

現在我們大家的育兒觀念一定提高了,刷題、擅長比賽、考試的孩子已經不是我們現在教育的教育目標。我們希望培養個性化的孩子,個性化是什麼?個性化就是希望每個孩子都能發展他自己內在的精神內核,找到自己的興趣並堅持努力下去。而他小時候有興趣閱讀的書,或許就是他興趣發展的萌芽,保護這個萌芽慢慢長大,就是保護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做他與眾不同的自己。

願每位孩子都做愛書之人,怡情、博採、長才,做他自己。


二木大Fan



凌晨觀影


我覺得不應該,我兒子10歲,5歲之前連畫本都沒買過,有天孩子去小朋友家玩,看見有書就看起來了,我一想既然愛看就買吧,結果每次書店孩子都選一些漫畫,我就給孩子選適合的,但是不強迫他看,慢慢的開始看完自己選的書了,沒有看的就看我選的,也有不愛看的,那就放著,現在孩子一面牆的書,有部分沒看過,但是不浪費,可以跟小朋友交換看.


瘋丫頭愛吃魚肝油


我覺得應該。

因為每個人都應該有閱讀的習慣,習慣就要從小培養,自己小的時候不懂,大了想要做到每天堅持閱讀真的很難,從小讀書多了思想就會獨特,慢慢書也就會成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所以習慣還是要從小培養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