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想讓法屬圭亞那獨立,可是為什麼法屬圭亞那就是不獨立?

杜達特洛夫斯基


法屬圭亞那在1816年成為法國殖民地,1946年以後成為法國海外省”和大區由政府直轄管理,要說法屬圭亞那是南美洲最後的殖民地並不正確,因為在圭亞那北部、加勒比海東部海域的小安的列斯群島還有不少英美的屬地。

(小安的列斯群島示意圖,這裡有很多法國屬地)

它們的地位與法屬圭亞那並無二致,怎麼能說後者是最後的殖民地呢?其實法國政府也不願意讓任何屬地獨立建國,這是一個有領土慾望的國家!看看戴高樂號航母就知道了,法國海軍艱難維持一艘航母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海外屬地的安全。

(法屬圭亞那離開法國絕對不是活不下去)

近些年來法國一直在加大對法屬圭亞那的投資,這裡已經建設起完善的基礎設施,旅館和酒店行業十分火爆是歐洲人的度假勝地,這裡只有不到8萬人的居民,且都分佈在沿海地區,內地茂密的叢林是熱愛探險的歐洲人最嚮往的地區,當然也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資源。

當地鋁礦、金礦和木材都是歐洲迫切需要的,尤其是豐富的石油資源最讓法國政府換新,北部靠近加勒比海的海域是最有希望勘探出石油的地區,在西方制裁幾個石油輸出大國的背景下,法國沒有理由不重視這塊靠近小波斯灣(加勒比海)的土地,讓它獨立簡直就是做夢。

(印度洋也有法國的屬地,周圍的國家都想要)

法國眾多屬地當中想要獨立的不在少數,比如太平洋東部的“法屬波利尼西亞”和“新喀里多尼亞”後者可一直都想獨立,法國甚至動用陸戰部隊前去清剿;和法屬圭亞那地位一樣的大區還有三個,在印度洋的屬地也有一個。等等的這些地區不乏想要獨立的,而且全都依賴法國的經濟援助,但是沒聽過法國決定放過誰。

(法國屬地多得是,沒聽過它允許誰獨立)

之所以有人懷疑法國想讓法屬圭亞那獨立,是因為法國每年都要花費鉅額資金援助這一地區的經濟正常運轉,法屬圭亞那長期受到高失業的困擾,但這些都是因為法國對當地經濟建設投入不足導致的,當地並不缺乏發展經濟的基礎,只要適當投資這裡會成為法國的“馬爾代夫”,賺錢是毫無疑問的。再者說連俄羅斯都要在“庫魯”航天中心建設發射場了!誰敢說這塊地要永遠吃救濟飯?法國真的沒有理由放棄法屬圭亞那。


利刃軍事


法屬圭亞那,面積8.6萬平方公里,人口25萬,是法國的海外省,因為歐洲航天發射中心位於這裡而聞名世界。這裡並非法國的殖民地,而是與法國本土各省平等的地區,是歐洲聯盟的一部分,使用歐元與法語。


法屬圭亞那雖然資源豐富,但是經濟發展非常落後,經濟主要以農業與傳統手工藝為主,幾乎沒有工業,內陸廣大地區得不到有效開發,經濟嚴重依賴於法國的補貼,當地的失業率非常高。

二戰以後,全球殖民體系幾乎土崩瓦解,然而英國、法國等國家仍舊保留了大量的海外領地。但不同於以前的殖民地,如今的海外領地,享受著宗主國的保護、經濟的補貼,幾乎過著飯來張口的生活。

法屬圭亞那也是如此,因為一旦脫離了法國,失去了法國每年大量的補貼,經濟必然一蹶不振。如今的法國覺得法屬圭亞那毫無用處,反而每年浪費自己很多元氣,所以想讓其獨立,但是法屬圭亞那卻遲遲不願。


澹奕


法屬圭亞那屬於法國的第四個還在省之一,而法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還保留有殖民地體系的國家,其他國家就算再還在有自己的所屬領地也不能構成自己的歸屬體系,法國則不一樣,海外歸屬領地與法國體系一體化。



法屬圭亞那在法國具有很高自治權,且每年都可以從法國政府獲取很大的經濟惠普,法國在經濟方面也給予很大的支持。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作為歐洲整個發射局,航天收入每年也給法屬圭亞那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從世界格局來看,大部分的殖民地都已經獨立出去,但是法屬圭亞那卻寧願歸屬法國也不情願獨立,也從來沒有鬧過要獨立。在上世紀50年代前,南美洲總共有三塊圭亞那地區,分別為英屬圭亞那,荷屬圭亞那,法屬圭亞那。英屬圭亞那早在1966年已經獨立,稱為圭亞那;荷屬圭亞那1954年屬於荷蘭的一個海外自治省,1975年宣佈獨立;法屬圭亞那至今仍未出現獨立的思想,這跟法國給予的經濟支持和就業保護有很大的關係,且高度自治權也被放寬,因此,法屬圭亞那人民就算看到其他地區的獨立也不引以為然,生活有秩有序。


由於地區的獨特性,法屬圭亞那的經濟收入來源很少,總體旅遊資源也沒有多大收入,就業率下降。如果獨立出去,發展一定比現在還落後。但不獨立,法屬圭亞那有著與法國人同等的權利和利益,且每年都有大量的經濟惠普政策,因此,法屬圭亞那人民感受到了選擇不獨立才是最好的選擇!


EMG橙光


我們的固有印象裡,殖民地受盡宗主國欺凌,凡是殖民地就會要求獨立,然後宗主國強力鎮壓,然後殖民地反抗更激烈,最終獨立。但是,法國與其屬地法屬圭亞那的關係卻擊碎了我們的固有印象,法國不僅沒有鎮壓,反而積極鼓勵圭亞那:小圭圭,快快長大,快快獨立吧~,而圭亞那也是:不不不,我就是你法國的,我才不獨立~。宗主國努力往外推,殖民地就是不走,現象太奇特,為何?

在二戰之後,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不論失敗的德意,還是所謂戰勝的英法,都殘了,對殖民地控制力都弱了,於是英國的殖民地大部分也都獨立了,法國的地盤也是,其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大部分都在武力抗爭之後實現了獨立,這符合我們的認知。其實,亞非殖民地獨立願望那麼強烈,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這些殖民地本地居民人種和文化與法國不一樣,“憑啥讓那麼遠地方一個大鼻子統治我”,於是揭竿而起,順勢獨立。而圭亞那,大部分是歐洲人的後裔,或者是混血,人種和文化都和歐洲文化沒有太大差別,所以對法國本身就沒那麼大抗拒,文化和人種相近,是法屬圭亞那不獨立第一原因。

列位就問了,你說文化相近,人種相似,那拉美獨立運動怎麼講?嗯,這話不假,但是二戰後,歐洲國家,比如法國似乎實現了某種“自我馴化”,在內部對自己人民更加溫和,對殖民地,尤其是在面臨眾多殖民地激烈反抗之後,也逐步調整了對殖民地政策,轉而以溫和為主,而法屬圭亞那就幸運滴趕上了好時候。法國加大了對法屬圭亞那的投入,讓法屬圭亞那人過得很舒服,本來就有認同,然後有這麼好的待遇,那誰還想走?而法國再逐步“自我馴化”的最後,似乎自己覺得自己的殖民地都應該獨立,殖民者這個稱呼不好聽,於是也積極促動圭亞那獨立,但是人家法屬圭亞在經歷長時間的發展之後,竟然產生了很強的法國認同,“我本來就是法國人,為啥要要獨立?為啥要把我一腳踢開?”

當然,也與拉美局勢有關,拉美局勢在二戰後與其他大洲不同,經常發生政變,時局時常動盪,現在雖然好了不少,但是比如委內瑞拉現在又陷入動盪,而巴西也因為總統選舉鬧的不得安靜。法屬圭亞那就比較幸運,在法國庇護下,樂得清靜,一旦自己獨立,國防就要自己負擔了,這麼小的地方,受鄰國欺負難免“喪權辱國”。

此外,待在法國,就是歐盟的一部分,去歐洲那叫一個方便,如果獨立,各種手續,麻煩。而且,作為歐盟一部分,卻身在拉美,那叫一個特別,在國際上說出去也十分有面子,如果獨立,這麼小一國家,又遠離世界舞臺,誰知道你是誰~


北玄武


法屬圭亞那是法國的海外領地之一,是法國的領土組成。法國在海外一共有五塊這樣的領土,佔法國總面積的18%,法屬圭亞那是是其中面積最大的一塊,接近葡萄牙面積。

法國是老牌的殖民大國之一,歷史上在全球各地曾佔有大片的殖民地。歷經兩次世界大戰以後,老牌殖民主義國家受到極大的削弱,殖民體系開始瓦解和崩潰。在上世紀,法國大量的海外殖民地紛紛脫離法國建國。而包括圭亞那在內的幾個區域,因法國化比較深入,未脫離法國而自立。


法屬圭亞那與鄰近的英屬圭亞那、荷屬圭亞那都曾經是荷蘭在南美洲的殖民地,因而都被稱作圭亞那。後來,經過幾百年的角逐,荷蘭、英國、法國劃分了圭亞那的勢力範圍,法屬圭亞那的雛形就是這樣形成的。

如今,英屬圭亞那已成為一個自主國家,稱圭亞那合作共和國。荷屬圭亞那也成為了一個自主國家,名叫蘇里南。唯有法屬圭亞那未曾建國,依然作為法國的一部分,但已經不是殖民地,而是法國的海外領地,是法國的一個海外省。


將法屬圭亞那變成法國的一個海外省,這裡面有很深的歷史淵源。

法國在1816年完全擁有法屬圭亞那以後,對本地土著進行了法國化進程。驅離、教化或採取更慘烈的方式,讓土著人不再擁有本地意識和土著文化,使之成為法國的從屬。而本地土著人口實在太少,因而法國的這個策略也很快成功。

後來,法國又陸續遷徙本土罪犯或其他海外殖民地的人口來到圭亞那,圭亞那的人口雛形即開始形成。因此,與其他國家殖民地甚至就是法國的其他大多數殖民地相比,法屬圭亞那人很大程度就認同他們屬於法國的一部分。


1946年開始,法國將圭亞那正式納入法國領土之下,從而使圭亞那與殖民地有了本質的區別。隨後,法國在法屬圭亞那進行與法國本土完全一樣的打造,法屬圭亞那在各種利益、權益等方式與法國本土基本一樣,在經貿領域,也完全實行歐盟標準。可以說,法屬圭亞那就是南美洲唯一的等同於西歐發達區域的地區。

而與此同時,法屬圭亞那的兩個鄰居圭亞那和蘇里南,雖然建了國,但是發展並不如意,與法屬圭亞那相比幾乎是天壤之別。

在這種情況下,法國在2010年時曾有意給於法屬圭亞那更多的自治權,讓法屬圭亞那走上圭亞那、蘇里南那樣的道路,甚至最終可以脫離於法國。這雖然更像是法國的一場作秀,但是,法屬圭亞那為此舉行的公投也並沒有讓法國失望,絕大多數法屬圭亞那人不願擁有更大的自治權利,更別談自主建國了。

一言以蔽之,圭亞那和蘇里南曾經走過的路,走到這步田地,近在咫尺的歷史教訓,法屬圭亞那又豈肯步其後塵?



蘇綻


皇帝年輕時臨幸了一個宮女,從此以後,宮女錦衣玉食,榮華富貴,連孃家人都跟著沾了不少光。多年後,皇帝覺得老婆太多,就給宮女說,你跟著我沒有尊嚴,才是個側室,你要是出宮後就可以掌一家之主,獨立自主,過的特別有尊嚴!你要是這個宮女,你會怎麼選?


閭閭客


法屬圭亞那是法國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迄今為止已經被法國殖民超過了200多年,這期間法國當局幾次表態希望能夠獨立出去,2010連獲得更多自治權的公投都不想投,圭亞那以“打死都不獨立”的態度讓法國當局是無可奈何。為什麼法屬圭亞那就這樣“頑強”的賴在法國身邊呢?

因為好處太多。每年法國政府都會投入大量資金給予圭亞那援助,這個地方的人也因此生活滋潤,僅僅每年來的法國旅客就能讓圭亞那狠狠的賺一筆。如果脫離了法國,援助和資金肯定是沒有的了,靠著自己發展,不知道要到何時何日,所以他們自然不願意放棄唾手可得的利潤,而為了那虛無縹緲的獨立。

作為法國海外省,圭亞那享受和法國本土同等的福利。舉一個例子,如果圭亞那人不工作,他能拿到的最低保障是400歐元一個月,而領國巴西,很多人一個月累死累活也只能掙到80歐元一個月,所以如果獨立,這樣的福利自然就消失了,你說他們願意獨立嗎?

為了圭亞那的發展,法國人也是勞心勞力。這麼多年,圭亞那的經濟一直跟不上,失業率居高不下,許多人都願意領法國的補貼而不願意工作。發展旅遊業的困境在於圭亞那的地理位置不是很好只有法國人不遠萬里的去圭亞那。現在法國人越來越不願意拿著納稅人的錢去補貼圭亞那了。



歷史十二郎


老古話說得好“大樹底下好乘涼”,法屬圭亞那又不傻,法國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個國家不僅社會制度完善,而且還福利多多。

如果法屬圭亞那呆在法國版圖裡的話,那麼必然要在這裡實行法國的法律制度,而且也能得到法國財政上的支持,別的不說起碼在國民福利這一塊,就要比南美洲的其他國家要好不少。

所以只要不是傻子,就不會選擇離開法國,這是利益的需要,不管哪個法屬圭亞那的居民都無法拒絕。

法屬圭亞那版圖狹小,如果獨立之後經濟很難實現自我造血,遲早要遭到其他南美國家“欺負”。

法屬圭亞那曾經是法國在南美洲佔領的一個殖民地,現在則已經成為了法國的一個省,由法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這個地方非常的小,只有8萬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很少,總數不到24萬人。

這麼小的領土,這麼少的人口,如果法屬圭亞那的居民選擇獨立出去的話,很顯然是支撐不起來一個國家的,這意味著法屬圭亞那一旦獨立,在經濟上就必然因為無法實現自我造血而崩潰。

為了生存下去,法屬圭亞那就必須要依附周邊國家的市場,在經濟、政治上成為周邊強國的附庸。如果是這樣比較的話,法屬圭亞那人選擇脫離法國獨立,是非常不划算的,既然不管怎麼樣都會成為其他國家的附庸,那麼還不如呆在法國這個世界級強國後面混來的舒服,起碼這樣不會受到別人的欺負。

法屬圭亞那是法國曆史上流放囚犯的地方,這裡的人大多數都是法國人後裔,因此對母國的認同感相對較高,自然也就沒有想過離開法國獨立。

法屬圭亞那與其他早期歐洲人在南美的殖民地差不多,那就是大量的本地印第安人在白人來到這裡之後,被屠殺或者驅離這裡,今天的法屬圭亞那的人口中,印第安人、印度人及其他族裔人口總數僅佔19%,此外還有殖民時期總非洲販賣來的黑人,佔總人口66%,白人佔總人口12%(基本都是法國人)。

從人口的種族組成上看,在殖民時代,世代生活在這裡的印第安土著,在今天基本上已經消失殆盡,成為了地地道道的少數族裔,這就大大減少了在這裡生活的土著,想要擺脫法國政府管理的意願。

所以殖民地獨立不獨立,實際上與宗主國對殖民地壓迫的成度的輕重有著較大的關係,法屬圭亞那實際上已經與法國的一個行省沒有什麼區別,既然國家對這裡和本土一視同仁,那麼獨立不獨立又有什麼區別呢?

況且一旦獨立,那就要自己去頂峰冒雨求生存,說不定還不如現在的生活,既然如此,還是老老實實的呆在法國的咯吱窩底下過日子來的舒坦。


落下m


法屬圭亞那位於南美洲北部,其南部與巴西相鄰,西部與蘇里南相鄰,北部面臨大西洋。法屬圭亞那面積為8.6萬平方公里,人口24萬,這裡地廣人稀,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地方都覆蓋著森林。目前法屬圭亞那是法國的一個海外省,無論是名義上還是實際上它都不再屬於殖民地,因此法屬圭亞那也是歐盟成員,它是歐盟最西部的地區。
(法屬圭亞那及其鄰國地圖)


法國曾經多次想讓法屬圭亞那獨立,但是當地居民不僅拒絕獨立,甚至連進一步擴大自治權的公投都無法獲得通過。實際上不只是法屬圭亞那,包括美國的波多黎各和美屬薩摩亞,英國的一些“殖民地”等,英法等國現在讓他們獨立他們也不願意。至於到底是為什麼,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跟著自己的母國有很多的好處。

比如法屬圭亞那不過是一個人口僅24萬的小國,作為法國的一個海外省,他的國防安全全部由法國負責,在遭遇什麼自然災害的時候還能獲得法國的幫助。最重要的是,當地居民都是法國公民,他們可以去法國居住或者接受教育,法國還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大力幫助。法屬圭亞那在法國的幫助之下,其經濟發展水平遠遠高於周邊國家。
(法屬圭亞那航天發射場)

而如果法屬圭亞那獨立,那麼一切的問題都需要他自己來處理,而且他還會被踢出歐盟,當地居民也不能得到來自法國的援助,沒有法國爸爸的幫助當地居民的生活可能很快會陷入困境。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現在的法屬圭亞那民眾都是法國公民,他們去法國本土以及歐盟國家那是屬於完全合法的自由流動,但是獨立之後再去歐盟定居就會和其它非洲朋友一樣變成非法偷渡,你說這怎麼能忍得了。

再比如就是美國的波多黎各和美屬薩摩亞,美國在19世紀末的美西戰爭中奪取了西班牙的波多黎各、古巴和菲律賓,最後菲律賓和古巴都鬧了獨立,只有波多黎各依然留在美國成為了美國的一個自由邦。現在美國讓波多黎各獨立,當地的居民也死活賴著不願意,還硬是要公投成為美國的一個州。如果你對比波多黎各、菲律賓和古巴之間的巨大差距,你就會明白為什麼波多黎各不願意獨立。
(波多黎各首府聖胡安)


另外美屬薩摩亞也是類似的情況,美屬薩摩亞又稱東薩摩亞,是美國的一塊非合併未建制領土。這是一個面積只有20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6萬人的小島國。原本東薩摩亞的生存條件是比較惡劣的,但是當地民眾每年都可以得到美國聯邦政府幾千萬美元的援助。美國還在東薩摩亞建了罐頭廠,所以當地居民基本都能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甚至每天吃飽了就在海邊曬太陽,當地學生高中畢業之後還可以去美國本土上大學。

東薩摩亞的兄弟國家就是西薩摩亞,原本他們屬於同一個國家,但是西薩人跟美國鬧情緒,硬是自己獨立了,結果現在國內經濟依然十分落後,很多人都得跑到東薩去找工作,要是生了什麼大病還要運到東薩的醫院才有條件治療。兩個國家,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差距就在於他們最初的選擇不同,這也難怪東薩人都以自己是美國的一部分而感到自豪。


(東薩摩亞風景)

說了這麼多,對於法屬圭亞那為什麼不獨立的原因也就已經非常明白了。很多曾經的殖民地國家獨立之後,由於缺乏高效廉潔的政府,他們自己無法處理好國內的矛盾,導致國家陷入長久的貧窮與混亂,而如果有英法這樣的大國在後面提供幫助,結果顯然會不一樣。事實證明有些地區的民眾還是能夠作出正確的選擇,所以當其它國家的難民在偷渡的時候,他們卻可以光明正大地來往於美國和歐盟,因為那就是他們自己的國家。


李姓先生


上世紀50年代之前,南美洲有三塊稱為圭亞那地區,這三個地方緊挨著,分別為:英屬圭亞那、荷屬圭亞那(蘇里南)、法屬圭亞那。


英屬圭亞那17世紀時屬於荷蘭的殖民地,在1814年荷蘭將其轉讓給英國,成為英屬圭亞那,英屬圭亞那在1966年獨立,稱為圭亞那。英屬圭亞那因為1855年誕生的紅一分郵票成為世界第一珍郵而讓這個小國舉世聞名,以上是本館珍藏的世界第一珍郵的姊妹票,1858年洋紅色4分帆船票。


1551年,荷蘭人在荷屬圭亞那蘇裡南河口處建立第一個移民點,英國與西班牙曾先後來爭奪,後成為荷蘭的殖民地,1954年成為荷蘭王國海外自治省,1975年宣佈獨立,成立蘇里南共和國。


法屬圭亞那面積8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30萬。1604年,法國開始侵入並建立居民點,在1816年正式成為法國殖民地。法屬圭亞那現在是法國領土的一部分,是由法國中央直接管轄一個省,貨幣是歐元,也是歐洲聯盟的一部分。1964年,法國在法屬圭亞那庫魯地區建成了火箭發射中心,為當地帶來的很多就業機會。法屬圭亞那的人口主要由黑白混血種人、黑人、白人、印第安人、印度人、華人構成。在1946年法國宣佈法屬圭亞那為法國的四個“海外省”之一,法屬圭亞那人們生活富足,因此對於他的兩個鄰居的“獨立”,法屬圭亞那人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估計也壓根沒想過“獨立”。 甚至當初法國想讓他獨立,他們都不願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