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哪句詩詞對你的人生最有幫助?

me214320756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大抵不是詩,可是仍然感觸很大。

小時候只知道這句話的前半句,但對我來說影響也很大。它教會我,所有“你以為的”事情真相不一定就如此。比如我剛上初中的時候,學校有一位中年女老師,據說她的家境很不好,尤其是後來婆婆和丈夫相繼生病,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學校為了幫助她們家甚至號召過我們捐款。

於是我們都覺得這位老師很可憐。

跟父母要錢捐了猶覺不夠,翻箱倒櫃拿出零花錢一併帶到學校。雖然不多但是那是一個孩子能拿的出的最大數額和最大的善意。

後來,捐款到位,學校重新歸於平靜,於是這件事被漸漸淡忘。

直到畢業後一年多,我在高中遇到一位曾授業於她門下的學姐,才得知她曾經的所作所為——逼迫學生給她送禮,送得多的青眼有加,對那些實在貧困送不上禮的,三天兩頭找茬,甚至把你趕到教室外面“聽課”;有著極強的,與一個老師身份不符的重男輕女的觀念,對男同學輕言細語,對待女同學則沒有一點好臉色,甚至在課堂上公然批評一個沒有穿校服而穿了裙子的女生“以後就是出去賣的”(十八線小城市,學校強制的週末補課,壓根沒有人規定要穿校服);在女同學來例假請假不出操的時候冷笑著說“你現在去操場跑,如果暈倒了我把你送醫院去”(她曾擔任班主任)……

如果說這些不過是一個接近更年期的中年婦女過於偏激的言行舉止,那她因為一個同學看不慣她在學校不好好上課反而明裡暗裡暗示同學們去報她所在的課外培訓班而反對她,最後被她揪著耳朵拽到人流量最大的大禮堂門口站了兩天,然後哭著(對,就是哭著)給那個同學的家長打電話,要求他們管教這個“破壞課堂秩序,辱罵老師影響同學……”的孩子……這樣的事也發生在她身上,我只能選擇相信她人品之低下。

最後那個男孩子退學了。當時還是初中,處在九年義務制教育之下,發生了這樣的事,而且當時正好接近暑假,大家都不想惹事,學校就責令她這個班主任把人勸回來,明面上她在學校做了檢討表示一定把學生找回來,可私下她又暗示孩子的父母只有給她“好處”這個孩子才能返校上課,否則即使回來了也拿不著畢業證。可是那個男生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淳樸了一輩子,既不懂九年義務制教育下學校無權開除學生,又聽不懂老師的“弦外之音”,只知道老師態度很嚴肅,還當是真心為了他們孩子好,留她下來在村裡住了好幾天“請她費心”讓孩子回去上課,結果她好處沒撈著氣呼呼的走了,那個被攆回去的男孩也一氣之下趁著暑假瞞著他父母跟著一個親戚打工去了,再也沒能回學校,畢業證自然也沒有。

學姐說得激憤我也聽的難過,(事後求證過其他學長學姐們,這位學姐所言非虛)我不知道這件事對這個尚未滿十五歲的男孩來說影響有多大,學姐和他是老鄉,知道的更多一點,聽說他現在還在打工,已經輾轉換過很多個城市,可惜沒有什麼好崗位願意要他這樣連初中文憑都未曾有的人,即使有人要也不過是需要出苦力的活,日子自然很難過,想來他已經知道了筆桿子要比板磚水泥輕的多,只是不知他可曾怨恨過,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當年若不是老師偏激的做法,他大概也不會離開學校。

而我更想知道的是這位老師是否後悔過,一個正當好年華的孩子就因為指出她不正當的做法便被她拽著耳朵羞辱乃至退學,而她自始至終似乎絲毫沒有意識到她做了什麼,沒有去儘可能的挽回一個不知文憑可貴的孩子而是跑去別人家討要“好處”,所謂“人面獸心”不過如此。

不過自從知道這件事以後我心裡一直暗暗有一個惡毒的想法:婆婆和丈夫相繼患病說不定,是對她的報應呢……

這件事對我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一是教會了我“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一道理,另外,高中語文課上讀到韓愈先生的《師說》內心感觸也很大,一個人能遇到一個真正“傳道授業解惑”的好老師,其實也不是件簡單事……

也許有小夥伴要看後續,可以補一下,這個老師很早以前就被學校撤掉了班主任,後來又更換了教的科目(從主課換成副課),前兩年在校外辦培訓班被學生家長舉報至教育局以後被學校開除(學校這次倒是硬氣),之後就不怎麼聽到她的消息了,據說是搬到鄰縣照顧夫家了,畢竟她名聲在我們這兒已經很不好了……


找了很久沒有合適的配圖,把高中母校放上來了= ̄ω ̄=

諸位莫怪


南梔不喜


讀過的詩詞很多,也喜歡對聯,暫且也把對聯歸入詩詞,古往今來,那麼多名家,那麼多聖哲,只要用心,自然很有幫助,但說到最有幫助的,細思,還是《紅樓夢》中的那句對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他給我人生三大警戒:

一是知足常樂莫伸手。我像很多人一樣,羨慕嫉妒那些暴富的,渴求某一天大富大貴,也可以像大款一樣,養小蜜,住別墅,開豪車,天天吃海鮮,夢中也曾醉生夢死。可是,作為一個小小的教師,起早摸黑,剛能養家。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心裡失落,也曾想,開個培訓班,來個有償家教。可是,看到無數的沉迷金錢的老師,被家長怨恨,被學生唾棄,被國家處罰,我就告訴自己,滿足吧,不缺吃,不缺穿,有房住,有老婆,有孩子,何樂而不為。物質的享受沒有止境,儉能養德。老子告訴我,知足者富。多少貪官,本來家庭富足,生活優越,可能就是忘了這句“身後有餘忘縮手”。

二是審時度勢尋常路。中國有句俗話,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作為一名教師,也曾抱怨生活的平淡,人生的碌碌無為,在這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目睹太多的一夜暴富,也見過很多的一步登天。也想換一條路,讓人生多些精彩,所以炒過股,輸得血本無歸;也曾找過關係,可惜無人應答。後來見過有炒股的自殺,當官的鋃鐺入獄,我終於明白,人生各有所安,每個人的路是不一樣的,也許安心做一名教師是我的宿命,等到眼前無路的時候,可能真的回不了頭。常用“眼前無路想回頭”來平和自己的內心。

三是平平安安度一生。我知道,堅守“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的告誡,註定一輩子,不能大富大貴,也不能有所建樹,因為有成就的人要有抱負,決不可小富即安;有功名的,決不可走尋常路。但我想,人各有志,我當好一名老師,保持內心的寧靜,平平安安度過此生,也未嘗不可。突然想起,孔子的那句話,“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以此文獻給那些希望像我一樣,渴求平平安安過完此生的平常人,時常嘮叨一下這副對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安心於眼前的工作,心平氣和地過好每個日月。

人生就渴求多一些朋友,看後,希望得到你的關注、轉發、點贊和留言。


木葉看人間


後來我終於知道,

它並不是我的花,

我只是恰巧途經了它的盛放。


這是一句現代的小詩,以前總認為他是我的世界,我的一切,後來才明白,很多人出現在自己的世界,只是為了上一堂課就轉身而走。

離開的,不屬於自己,僅僅是個過客。有些事,有些人,別抓的太緊,手會疼,心會痛。

愛情路上需要有緣,人生路上很多不屬於自己的也不要過於強求,或許“裝點了別人的夢”會更有趣。


特約高級評論員


人在青春美少年,

用心學習莫貪玩,

長江沒有回頭浪,

青春已過不回還。


名用名


清代張維屏的《新雷》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

這句詩詞是寫大自然的季節變化,冬去春來,自然現象。詩詞中寒冷到了極點,溫暖就漸漸開始了,“寒盡,春生”。

我理解的是事物的變化都有一個過程,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苦盡甘來,否極泰來,黎明前的黑暗……當我們歷盡艱辛,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時,想想這句詩詞,再堅持一下,下一刻也許會柳暗花明了,春就生了,

那一年,我下崗了。自己就如同圈養的動物忽然之間散開了,沒有了束縛,也沒有了食物,能不能生存下來全憑自己了。茫然,害怕,還有點兒絕望。自己的生活狀態到了黎明前,在無數個夜深人靜的夜晚,靈魂敲打著心靈,我該怎麼辦,我還能幹什麼。造物無言卻有情,不管主動接受還是被動接受都要面對現實。自己生存,孩子扶養。下崗是殘酷的,是寒到心底的冷。但是自己是健康的,知性的,有底氣的。於是我放下了面子,掃過地,洗過碗,看過孩子,走出了那段最寒冷的日子。我堅強地挺過來了,孩子也順利地考上了大學。現在退休賦閒在家,我的春天沒有遲到。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這句詩詞用哲學辯證的視角,滋養了我的靈魂。它在我最落魄的時候給了我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每當遇到困苦的時候,我都默默地告訴自己,堅持住。熬過黎明前的黑暗,曙光就在前頭。寒盡了,春就生了 。陰陽轉化,天地之道。

“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堅持住,未來值得期待。


李萍2018


曉荷無雨生畫卷,秋水因風起波瀾。

前半句告訴我:你若盛開,蝴蝶自來。自己是太陽不用借他人的光。

後半句告訴我: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情仇。因果無空。

人生不漫長但人活得總是很複雜,俗語說:複雜的事簡單做。這句詩告訴我們一個至真的道理:活好自己,做好自己!該來的總會來,是你的走不掉。

人活著貴在自律,做好自己。自勉!


曉曉252596086


感覺對我的人生最有幫助的一句詩詞是: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前半部分,全詩是: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句寫草的詩詞,我一直都非常喜歡,可以說是座右銘。雖然已經被各方引用,普及的幾近於俗語了。但是它的光芒依然照耀我心:簡單、樸實、現實、真理,體現的是自然大道。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雖然是萬物之靈,但是也像草一樣生死,生而為靈,死而為土。人甚至應該向草學習。因為人有思想,雖然這是個智慧、靈性的來源,但是這一優點和特點已經被人用的泛濫了,思想甚至阻礙了生命的本質體現,比其他生靈多出來的選擇甚至使人對生命的進步和頑強猶豫不決,對於活著沒有盡最大的努力。

而草是本能的對生命無條件的盡了最大的努力,時刻在積極頑強的成長,哪怕遭到了野火焚燒,一片焦土,土下的根也會在來年春天萌發。這就是生命,是自然賦予生命的本質體現:只要有機會就要生存下去,體現生命的力量和創造,這是人做為自然產生的生命所擔負的責任。

白居易能寫下這樣本質的詩句,也與他的處世哲學有關係:他是儒、釋、道兼修的。以儒入世,以釋出世,以道養身。綜合三者之長得平和之要旨,所以他的詩以平易著稱,十足君子。他的一生也是這種處世哲學的誠意實踐,體現在詩裡就是符合自然大道的,寫出這樣的詩句,實在不是偶然。

我相信這不只是對我的人生最有幫助的一句詩詞,會有很多人跟我有同感。


費燈照夜


李白的詩對我影響很大,窗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依頭思故鄉。明月是家鄉的最園,是家鄉的最美,特別是夏天的晚上,一輪明月高掛在山上,柔和的惠風吹到人的臉上,人的心靈彷彿飄了起來,好象要追隨月宮中嫦娥去。這是最美的時光,人的精神得到昇華,家鄉美,家鄉的月亮更美,這幾年,黨和政府徹底開始治理環境,家鄉出現日新月異的變化,家鄉的環境變美了,山美了,水美了,人更美了,晚上的明月更美了,讀了唐朝李白的詩句,使我更加熱愛家鄉了。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