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父母寧願讓孩子找工作每個月只賺2、3千,也不同意他們自己創業多賺點錢?

80後老朽


職業不分貴賤,各種職業組成了大千世界,有的人適合創業,有的人適合工作,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有的人不怕艱難想做老闆,想要過不一樣的人生,有的人想有個安穩的工作,生活工作都有規律,沒有多大壓力,這個也是不錯的選擇,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找個工作也好,創業也好,都有各自的利弊,創業弊端就是要想好失敗,想好自己的精神壓力能承受多少,想好大部分創業者都有胃病,利處就是實現自身的價值和更多錢,工作的弊端是始終不會有太多錢,當然不要把唐駿楊元慶搬出來,優點是生活工作規律,身心無大礙,定期領錢不會很缺錢,生活生活,每一種狀態都是生活,每個人要的和適合的生活狀態都不一樣,哪有什麼對與錯。

中國人的幸福感大多來自於你吃魚,我吃肉,看著別人啃骨頭,說到底,最最愚蠢的是面子和虛榮心,就像死死的套在了脖子上的一個枷鎖,這樣的話,不論創業還是工作,幸福指數都會急劇降低,即使成功了,別人羨慕你,那也是活在虛榮的泡沫裡,泡沫炸了,就會痛苦,自己的感受和價值取向很重要,虛榮和麵子在以後的社會里更不適合創業,所謂格物致知,就是革去虛無縹緲的東西,才能認知事情的本質,才能始終如一面對生活。

至於父母對孩子而言,若能從小灌輸一些積極進取,不怕挫折的精神更好,若不能也沒關係,畢竟每個父母的教育水平有所不同,但是至少不要走邪路就行了,至於孩子的榮華富貴生老病死不是父母決定的,也不是父母能左右的事情,所以有句話“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個是左右不了也只能自我安慰的一句話而已,如果父母的生意很大,兒子對於生意沒興趣,他也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如果強加給他,那就毀了,如果家庭貧窮,小孩很拼搏,就不要心疼,成功要踩很多坑,即是沒成功,努力過,拼過,內心也會覺得值了。


廈門孫傲


一、父母心疼孩子

所有的生意人都知道賺錢的艱辛,創業的人很多,但能夠堅持下來成功的人只佔兩成,就是說做生意賺錢既耗力又費神,許多做生意父母知道創業的壓力,一路挺過來是多麼不容易,所以不想讓孩子走同樣的路,例如許多家長開著豪車接送孩子學習各種特長、課外班一樣,即使自己沒有讀過許多書仍然可以成功,但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而不是子承父業。其實現在無論做哪行,只要賺錢多都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包括醫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再做醫生;教師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再做教師;當官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做官一個道理。都是自己非常勞累,不想讓孩子和自己一樣受累。

二、父母知道創業有風險

前邊說過,真正創業成功的人只佔兩成,有時創業容易,守業更難。坤鵬論家的附近有一家粥店,開業後的頭三年生活特別紅火,到半夜前來的顧客仍然絡繹不絕。如果一直這樣下來,收入會相當可觀,但後期老闆開始偷工減料,幾次去那喝粥,吃些小菜回來後肚子都不太舒服,而且服務員的素質也越來越差,一段時間之後,店內變得冷清起來,老闆也是回天乏術,最後關門倒閉了。所以父母知道,做生意賺的錢都是暫時的。投資生意與炒股、購買基金類似,有的時候比較賺錢,但虧的時候可能血本無歸。所以父母不希望孩子丟掉穩定的工作去冒風險做買賣。

三、對於想創業的年輕人的一點建議

年輕人想創業,積累點人生經驗和閱歷固然有好處,但要量力而行,對於沒有創業經驗的年輕人來說,一般創業都需要交兩年學費,而且現在除了靠知識和技術賺錢,傳統行業已經基本飽和。如題主所說,單憑直覺判斷就認為自己做買賣遠比上班賺得多可以看出你並不成熟,也沒有做過前期的調查和規劃。就拿現在賣化妝品來說,電商對實體衝擊非常大,價格也非常透明,顧客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只需用手機掃一掃就會知道網店的價格,所以現在實體的利潤遠遠不如從前。而且這一兩年全民經商的勢頭越來越強,許多年輕人都抱著與你相同的想法,自己創業當老闆,已經呈現出供大於求的趨勢,在如此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另創業難上加難。你父母的年齡大約五十左右,經歷了大半輩子的打拼,自身經驗遠遠超越你,對於時局的判斷也比較準的,所以不贊成你去創業。創業有時就如同賭博,勝率較低,對於年輕人,如果賠錢了還想投入翻本,最後往往將父母一輩子積蓄全部賠光。所以題主創業前需要進行前期調研和經營過程中將預期虧損降到最低的應急方案,並積極與父母溝通你的想法,家庭內部相互商量,這樣才是對自己和家人負責。


坤鵬論


父母與孩子經常出現意見不統一的情況,在工作上父母對孩子的工資不做要求,只是因為不希望孩子走彎路。社會上從來不缺少創業者,父母經營的小本生意也有不景氣的時候,所以父母很大方面是覺得創業的風險大,傾向於孩子找工作領工資。


父母所受到的教育方式與我們不同,在快速發展的時代下,看不清主流發展的方向。父母培養孩子沒有太高的要求,即使拿到的工資也就兩三千。父母是國企員工,工作穩定但經營著小生意,生意時好時壞也有一定的壓力。父母不希望孩子做生意,希望孩子的工作環境舒適,工作穩定,即使工資不高也沒有關係。


創業有風險,並非所有的創業者都是成功的。父母認為孩子工作穩定,創業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孩子擁有創業的目標是好的,但是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人失敗的例子。父母不能提供孩子創業的經驗,自己經營的小生意也是有風險的。創業還需要較強的個人能力,如果經濟實力一般,但個人能力不足,也是不能創業成功的。


父母賺了不少錢,足夠孩子生活,孩子無需承擔過多的經濟壓力。家庭條件足夠支撐一家人的生活,不需要孩子創業賺很多錢。如果經濟條件差急需用錢,孩子做出創業的決定,父母也會支持孩子去創業,有經濟方面的壓力就有賺錢的動力。勇於嘗試才有成功的可能。


建議孩子能逐漸分擔家庭責任,提高自己的能力,找到更好的工作。


決勝網


小編的父母也是這種想法呀,我相信身邊還有好多這樣的朋友,一直到現在,小編的媽媽還會經常發一些公務員之類的招聘給我看,真的是頭疼得很。

但這其實這是父母那一輩的工作思維,老一輩的人,在他們看來,穩定是最重要的,他們口裡的兩三千工資是在國企、事業單位工作,法定假日,節假日還有補貼,年假產假齊全、福利補貼充足、五險一金一樣不落、退休不愁、有編制的金飯碗,工作不累,朝九晚五,平平淡淡沒什麼大風大浪,這是父母對孩子生活的一種期許。

而創業則是風險,創業是怎樣的一種生活呢?打工只需要一項技能,做好本質工作就能拿到應得的工資,但創業不一樣,創業要你會專業、管理學、心理學、財務等等等等……前期人手不足的時候,什麼都要親力親為,每天想方案、去談合作、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雞早,沒日沒夜、大腦恨不得24小時不停的運轉,相比起辦公室工作的安逸,創業大概都不像人過的生活了。

現在的年輕人普遍喜歡冒險,而老一輩則十分保守,他們會規避風險,他們也心疼自己的孩子,所以都不同意創業。但我相信,如果孩子做出了創業的選擇,不管是哪個父母,都會全力支持的,父母就是這樣,心疼你,所以不想你受苦,但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又總是第一個站出來當你的靠山的人。


環球老虎財經


悟空,你說的這個現象在中國大地上很普遍呢!放回去很多年,就是所謂的鐵飯碗,它伴隨著經濟體制改改革的轉彎,在80年代後,從大放異彩到打破鐵飯碗。

但是,為什麼一直都有人堅定地讓自己的孩子一定要端一個鐵飯碗呢?一方面,因為為人父母的都盼著孩子們安穩安穩再安穩;另一方面,他們為了滿足自己的安全感。

現在很多父母把創業跟工作放在了對立面,阿唐不這麼認為,創業只是一個工種,有些人適合有些人不適合,沒有必要都去創業。

80年代初期,當時很多的手工業者自己開店鋪,被人們稱作“個體戶”,進化成現在的次就是“創業者”。沒什麼大不了的,都是謀生而已。

如果想清楚這個邏輯,而不是對立關係,父母們自然就不會那麼擔心孩子們了。

我的二姨和姨夫自己開了一個店,售賣鍋碗瓢盆一類的產品,店鋪的位置位於鬧市區,生意非常好。但是,他們勒緊褲腰帶也要把一雙兒女培養出來,後來我的表弟終於如願以償地進了銀行工作。表妹嫁給了當地某派出所的兒子。一切,看起來都那麼得順利。

後來,表弟因為收入太可憐,媳婦跟他離了婚,他現在沒有離開銀行,但是兼職做了一些其他的工作。

我初中同學的父親是當地武裝部的部長,當年也是很風光的,說什麼心心念念地讓兒子去了郵局工作,現在也下海了,因為花了十幾萬進去的單位,現在每個月掙幾千塊,一輩子都看不到希望。

總之,一句話,多一個技能多一個機會,不能將希望寄託在鐵飯碗身上。


富凱財經


我父親就是這樣,他沒讀什麼書,但是91年他35歲的時候在村子裡很風光,買房買車,當包工頭,後來也失敗過,97年回家養豬重新開始。他對我和我妹的要求就是當幹部,工資少沒關係,要用錢的時候跟他說。2016年我爸60歲,東南亞大部分國家都去過,年收入50萬左右。2016年我35歲,工資3500,老婆沒工作,女兒讀小學。我99年出社會先在我媽身邊開車,幾乎沒什麼收入。06年到了現在的單位,後來當了個小包工頭。真的沒有什麼讓我爸媽自豪的事情,他們就是認為我不夠努力。我努力想搞外快,但是都是風投的多,不穩定。後來2016年發狠,和兄弟投了個店面,我爸才對我有所期待。我承認我是沒辦法達到我爸的成就,從小他們就給我優越的生活環境,我想做什麼,都限制我,後來我也累了。我爭不了幹部,這是我的性格決定的,雖然現在拿政府工資,不過我是越做越不開心,今年實現了一個目標,正在努力實現第二個目標,我打算明年辭職了,回家潛心研究我比較喜歡的項目。政府工資現在一年差不多8萬,穩定是不錯。但是總覺得越做越沒辦法實現我的目標


醉漢心聲


我就是為人父母,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分析一下這件事。

為什麼有些父母寧願讓孩子找工作每個月只賺兩三千,也不同意他們自己創業多賺點錢呢?



其實,答案和矛盾都在問題裡,非常的簡單和明瞭。那就是:“創業多賺點錢”。重點來了,就算讓你創業就真的能多賺點錢嗎?別說多賺了,有多少創業能賺到錢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創業是單用嘴說說的嗎?創業的資金從哪裡來?如果只能找兩三千的工作,不認為這個人具有創業的資本。

首先,能力不夠,如果是有能力的人,不會只能找到只有兩三千的工作,畢竟這個數字在大中小城市都差不多算最低工資了,貌似洗盤子都能拿到兩千多塊。

其次,一個連兩三千塊錢的工作都沒做過的人,有什麼錢可以讓自己創業呢?隨便做點小生意都要大幾萬的成本。還是跟父母要錢嗎?那就更沒資格用題主這種口氣質疑父母了。

最後,創業艱難,父母給的錢賠了算誰的?真的有一本萬利不會賠錢的創業項目嗎?連馬雲都是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和冷眼才熬過來的,你呢?



這就是父母不想讓你創業的原因,先養活自己再開始創業,就不會碰到這種問題了。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立刪。


Share汪


曾經見過身邊的一對夫妻,零幾年的時候,自己買了幾臺機器做模具,賺了很多錢,在老家買幾套房子。兒子大學畢業後,明明可以一起把生意做得更大更好,他們既有本錢也有客戶,兒子也可以幫忙。但他們卻花了近七八拾萬,各種託關係求人,將兒子送到銀行裡面上班,月工資不足一萬,別說賺錢,撈回他們投入進去的本錢估計也得好幾年。

也曾聽親戚說了大概的緣由:

他們算個體戶做生意,白手起家,起早貪黑,心累身體累。心疼自己的孩子,不想讓孩子也像他們一樣,心累身體累。如果孩子接手,將生意做得更大更好,說明兒子也會更累更辛苦。另外,現在社會發展很快,不管做什麼生意,其實都是有風險的。在他們眼裡,自己雖然有錢,但是總感覺商人地位低下。

他們已經賺了不少錢,都存起來,可以讓兒子後半輩子衣食無憂。

在他們眼裡,只要兒子有份體面的工作,並且穩定,身體健康即可。

如果是被父母從小嬌生慣養,並且沒有什麼太大野心的孩子,還不如接受父母的安排,畢竟他們是過來人,走過和路比你吃過的鹽還多。


A專業甲醛檢測


我們夫妻就是做生意的,生意做的不大也不能算太小,我們剛出來那會兒我老公連雙鞋都沒錢買,後來慢慢攢點錢買個三輪車給人家拉貨大冬天夜裡跑凍的下車推著走,如果碰上下雨或者是下雪棉襖淋溼了涼一夜第二天溼著還得穿,因為只有一件棉襖,我在家帶倆個女兒大的上小學,小的還在吃奶,就這麼苦了六,七年,還在準二線的城市買了一套二手的小房子,然後慢慢的存點錢開始做生意,貨送的慢了老闆們要叫,你去結帳有的幾句話打發你,有的不理你,都像討飯的一樣,我老公一個人一百多斤的大櫃子一個人扛,就這樣幹了幾年,我們才捨得請了倆個工人,這麼多年體會到做生意真的是身心俱疲,所以我要我的倆個女兒好好上學,出來找個工作掙的夠吃就行,不想讓她這麼累,而且還受氣操心


伊127758056


第一、父母本身受限。比如我和身邊很多同學都是農村出身,服務一輩子務農打工,沒有做過生意,看到很多富也看到很多失敗的,就擔心失敗或者自身天然缺乏信心或者家底太薄折騰不起,因此勸阻。城市裡也有不少這樣的父母。

第二、對孩子信心不夠,認為孩子太年輕,能力不足資源不足經驗不足。當然,如果有些家孩子年紀輕輕就證明了自己很能賺錢,一時失敗後,父母應該也會支持的。

第三、父母英明,認為主觀客觀條件還不具備。

創業就像鬥地主,都拿著牌都想贏,各自牌不同、水平不同、機緣巧合也不同。父母不信你能贏,所以就不同意你鬥地主。

創業雞湯裡講的都是別人多麼刺激贏了牌,可能沒告訴你人家雙王四個2三個A還有一串連對,或者人家一般牌卻傍了個好搭檔,或者人家挖空心思精於計算一般牌等著對手犯錯也能打翻身。然而,看著別人贏得溜的同時,看看自己手裡拿了一手電話號碼的牌也沒有大牌可出頭,還去他媽去抓了地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