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究竟為了什麼脫歐?

金馬嘶鳴111714476


文|小河對岸

英國脫歐,從表面上是看,是英國政治右傾,而再度重拾其傳統上的“光榮孤立”政策。但是,現今世界已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世界,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變得更為依賴。在這互相依賴、日益全球化的進程中,每個國家都需要自己的朋友圈。而歐盟無疑是目前最有影響力的朋友圈(國家聯盟),不但是歐洲國家想登上這輛豪華巨輪,就連部分亞洲國家也渴望加入。可是,英國卻從歐盟這輛巨輪上,下了船,出乎了很多國家的意料。

英國退出歐盟,看似與全球化進程背道而馳,但實際上卻並不然。英國退出歐盟,是有政治家引領的,沒有一位政治家,哪怕是政客,希望自己的國家越來越遭。再則,英國退出歐盟乃是公投的結果,作為世界上最早實行民主政治(君主立憲)的國家,民主政治相當成熟,而英國人的受教育程度,也一直位於世界前列。所以,英國退出歐盟,並不能說是簡單的民粹排外,而是多數英國人經過深思熟慮達成的共識。

從表面上看,英國退出歐盟有兩方面原因。一則,歐盟是政治、經濟共同體,英國加入歐盟,必然讓渡一部分國家主權。而歐盟是以法、德兩國為雙核動力,英國雖實力並不弱於法國,但作為島國,英國對歐陸的事務,在歷史上就一直若即若離。在歐盟內部,英國也相對被邊緣化,而有一種“大國”的失落感(曾經的世界霸主,如今的歐盟小三),英國在歐盟的政治話語權相對較弱。

而歐盟卻又幹涉了成員國(英國)的政治自主,如東歐、南歐等國家的勞工,大量湧入英國這些經濟發達的國家,還有成員國被迫接受海外“難民”等問題。從普世價值上說,英國也的確應該“敞開”大門,但實際上卻又會增加國家負擔。即便,在法國、德國,也因諸多如“勞工”、“難民”問題,而頭痛不已,更助長了右翼排外勢力。

再則,歐盟內部的發展不平衡。歐盟內部,經濟發展極為不平衡。西、北歐經濟發達,而東歐、南歐卻比較滯後。對英國這些經濟發達的國家來說,會覺得不公平,雖然歐盟也為英國提供了諸多便利與優惠政策,但代價也比較大。經濟越發達的國家,承擔的責任也越大(歐盟會費等)。英國總覺得小國、弱國在搭便車(佔便宜),而自己在拿自己的辛勤勞作去救濟貧困國家。隨著歐盟的漸漸東擴,這輛巨輪越來越沉,而英國覺得自己的負擔越來越重。

最終,英國人覺得加入歐盟實在是得不償失,而選擇了退出。但為何退出歐盟的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或德國呢?實際上,是英國覺得自己有更好的歸屬,而法國、德國卻離不開歐盟。

歐盟的前身,是1952年,由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西德)、法國、意大利等六國成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的初衷,就是小國之間抱團取暖,以增強各自的經濟話語權。歐盟的成立,最早就是為了抗衡美國與蘇聯。隨著聯合帶來的種種收益,合作的領域也越來越寬,並且從經濟上的聯合,走上了政治上的聯合,甚至還要加強軍事上的聯合。

而任何圈子都有排他性,就經濟總量而言,歐盟僅位於美國之後,位居世界第二。而在經濟、政治上,歐盟與美國也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競爭。但就國家之間的親密關係而言,英國即便在歐盟,其與美國的親密關係,也超過了與歐盟任何一個國家。

雖然,在國際事務上,英國對美國亦步亦趨,是美國最忠實的跟隨。但就血脈根源上來說,美國是英國的長子,雖然最終分了家,還打得頭破血流(美國獨立戰爭),但畢竟“血濃於水”。就實力而言,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經濟,歐盟都無法與美國抗衡(經濟差距,相對還最小)。

而在情報領域,有一聯盟,被稱為“五眼聯盟”,其成員國有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五個國家在血脈上同源,且經濟都高度發達,美、加、澳、新四國,可以說都是英國的親生子,這個圈遠比歐盟親切,稱得上是英國的“家庭圈”。雖然,這一聯盟是“長子“(美國)當家,但“老爹“(英國)的分量顯然是不容忽視的。

五眼聯盟,雖目前來說,僅是情報領域的合作。但情報領域的合作,本身就是一種最為親密的合作,其涉及到國家的戰略安全與核心機密。但隨著,國與國之間的競爭關係越來越激烈。“五眼聯盟”的合作範圍也會越來越寬泛、深入,其將來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等方面也會形成合作共同體。

英國與其在歐盟被邊緣化,讓渡部分國家主權與利益。還不如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建立更為親密的合作關係,而這目標的達成也比歐盟更為現實。五眼聯盟的實力,是歐盟不能比擬的。而英國在這一聯盟中,不但能得到足夠的尊重,反而不需要承擔不必要的負擔(如歐盟提倡建立聯合軍,顯然英國依靠美國的保護,就要比躲在歐盟的羽翼下更會有安全感)。


歷史聞知社



在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要先知道英國未脫歐之前是何地位和處境,脫歐之後英國又會有什麼好處,還有當下國際環境。任何政治行為的依據不過就是利益而已!


我們都知道,英國是19世紀的日不落帝國,而二戰後美國成為第一強國,英國的國際地位日漸衰落。面對美國的西方獨大自己對歐洲的日益控制,英國為了自己的發展不得不暫時與其他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反抗美國的控制。雖然加入歐盟,但是英國一直沉浸在過去的光輝裡,所以它不可能願意一直受控於歐盟之下。

英國進入歐盟之後,英國依然處於歐元之外,沒有得到與其付出相對應的好處;德法位於歐洲大陸,主導著歐盟,英國遊離於歐洲大陸,對歐盟沒有主導權。


歐盟的失敗是一個客觀原因:歐盟違背建盟宗旨,一味擴盟,將經濟差異擴大,民族、宗教背景不一樣的國家也一起拉入;大搞福利社會,導致經濟不振。像希臘這種無賴一直在吸歐盟的血。歐盟的大佬們為了維護自己的攤子不散,不惜任其吮血;在一些問題上大佬們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個成員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