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適合做什麼工作?

鄧贏


抑鬱症雖然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發病期間對患者的心理、生理健康帶來巨大的挑戰,但是疾病在康復期,患者的社會功能並不受影響,可以勝任任何職業。像我們熟知的著名笑星憨豆先生,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甚至是美國總統林肯,都曾受到抑鬱症的折磨。

但是我們同樣需要知道的是,抑鬱症是高複發性疾病,在痊癒後6個月,有20%的患者可能復發,50%-85%的抑鬱症在一生中至少一次復發。基於抑鬱症患者的情緒易感性,有些職業可能會誘發疾病的復發。比如:

1)需要長期熬夜的職業。抑鬱症患者常常伴有睡眠障礙,而睡眠障礙往往是預判抑鬱復發的觀察指標之一。因此長期熬夜一旦造成患者的睡眠障礙,抑鬱症往往就隨之而來;

2)刺激、高危等職業。高危、刺激的職業需要承擔極高的心理壓力,長期從事該職業可能會滋生無助、絕望的負面情緒。抑鬱症患者極易產生負性、錯誤的思維方式,歸咎於自身能力的不足,進一步加重抑鬱情緒;

3)單獨操作的職業。抑鬱症患者需要長期與周圍環境的互動,增加控制感及愉悅感。長期的人際隔離,會產生被拋棄感,不利於抑鬱症患者的健康。

建議抑鬱症患者痊癒後參加工作,恢復社會功能,增加生活的自信心。從事任何職業,只要堅持服藥,積極的面對生活,你的人生一定是充滿光明的!


鵜鶘心理陳小康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王家棟:

生活總會有些無奈,抑鬱症患者同樣需要工作來養活自己,而正常的人際關係和工作環境對抑鬱症的愈後也是有一定幫助的,所以對於工作的選擇就顯得比較重要。

我們先看看抑鬱症患者不適合做什麼工作:

腦力勞動。

針對抑鬱症患者的研究已經發現,腦力勞動會使人產生抑鬱情緒。而適量的活動是可以緩解抑鬱情緒的。

高強度工作。

高強度的工作會使人產生很大的壓力,在特別大的壓力下,會讓人產生退縮的行為,不利於抑鬱症的愈後。

噪音大環境嘈雜的工作。

比如噪音大的工廠,建築工地等工作,噪音和環境會讓人產生焦慮情緒

工作時間不規律。

工作時間不規律的工作本身就會打亂人的生物鐘,導致激素分泌出現紊亂。而不規律的工作往往會讓人有種焦慮感。

富有挑戰性的工作

比如創業,銷售等類型的工作不適合,因為這類型的工作除了壓力大,每天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拒絕與挫折。科學研究顯示,拒絕與挫折會導致大腦皮層負責疼痛部分的區域活動,所以這種體驗會大大影響抑鬱症的康復。

對於適合的工作,我們看看這類工作的特點。

富有生活情趣的工作;

同事關係融洽交流適量的工作;

與自己喜歡的事物有關的工作;

有一定工作量讓自己活動起來的工作;

總體說來,就是這份工作工作時間規律、工作強度適中、與人接觸的時間適中、沒有太大壓力、同時是自己喜歡的事物相關。這樣的工作本省就有一定的療愈作用。比如說園藝、社工、前臺、或者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館店員等。

分享一個真實小故事,英國有個抑鬱症患者叫Monty Don,91年在季度絕望中搬到赫裡福德郡鄉下一棟15世紀的頹敗房屋中,準備荒度餘生。Monty Don在修復舊房屋的同時,開始打理自家的院落,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和妻子一起努力中,原本破落的院落變得欣欣向榮,並在空餘時間,Monty Don寫了幾本園藝心得的書籍。重要的是,Monty Don將全部經歷放在園藝上後,抑鬱症竟悄然痊癒了。

年過60的Monty Don已然明白,二十多年前自己對人生絕望至極的那段經歷,原來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鋪墊。(建議您搜索瞭解一下這個人的故事,一定會對您有幫助)

抑鬱症不是說堅強點,想開點就可以治癒的病症,這不僅需要專業的醫療機構治療,還需要家人的陪伴,更需要的是找到能讓自己投入並敞開心扉的工作,並在生活中滋養重生。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抑鬱症比較嚴重的時候不適合任何工作。抑鬱症也是一種疾病,和發燒一樣。可以想象一個人發燒很厲害的時候適合什麼工作?所以急性期適合治療疾病,以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相結合,先休假一段時間,等病情好轉以後再決定自己的工作。

當抑鬱症患者的抑鬱症狀明顯改善以後,可以適合生活中的大部分工作。不過由於抑鬱症主要是由於慢性持續性壓力引起的,參與的工作最好不要帶給他長期的慢性持續性壓力。應當尊重患者本人的感受。如果他自己的感覺比較良好,那麼做什麼都是可以的,如果感覺不好,那就不要做了。我曾經治療過一個國企的職工,雖然單位的工作還算輕鬆,但是患者不喜歡他們單位的領導,不能和領導好好相處,因此自覺每天上班都是煎熬,抑鬱症治療了10年,一直感覺不好。後來經過我的治療後,他自主選擇了去當一個小學的老師,總體來說,精神面貌好了很多。

抑鬱症患者需要保證睡眠的時間,儘量避免做一些熬夜多的工作;抑鬱症患者常常需要常年服藥,服藥期間會影響機械操作,儘量避免開車或者操作機器;有些抑鬱症患者在症狀改善以後仍然有輕生念頭,工作環境最好不要接觸有鎮靜安眠藥物、爆炸物等危險品的工作;抑鬱症患者服藥後情感仍然比較脆弱,在有足夠的心理成長之前,人事關係最好比較簡單。該建議是由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陳元堂主任回覆的,陳元堂主任擅長抑鬱、焦慮、疼痛、親子教育、工作障礙、性心理障礙、夫妻危機、睡眠障礙,專長為催眠療法。 如果有相關問題,可以通過好心情app與陳主任溝通交流。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臺


好,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層面來回答比較好。第一,什麼是抑鬱症?第二,抑鬱症患者適合做什麼工作?

一、什麼是抑鬱症?

心理學上把抑鬱症又稱情緒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一般來講,我們常常用“三低”來描述抑鬱症,指的是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行為減少,核心是對自我價值的否定,覺得自己活的沒有價值,人生沒有意義,甚至有自殺的想法或行為。病程要持續15天以上,才會被診斷為抑鬱症。

一般來說,我們大多數人一生都會體驗過抑鬱症,尤其是當生活中遇到重大的失去事件時,比如被失戀、被失業,失去配偶、重要的親人,遭遇車禍、自然災害等。

臨床上把抑鬱症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具體的病情程度要由心理科或精神科醫生診斷做出。

抑鬱症還有個通俗的叫法“情緒感冒”,也就是說,它像我們的軀體感冒一樣,是可以自愈的。一般來說,患有抑鬱症,即使不干預,病程2-6個月就可以全愈。

抑鬱症討厭之類在於,一旦患上,即使全愈,也容易復發。

有的人感覺自己長期(持續兩年以上)情緒糟糕,心理學上叫抑鬱神經症或者惡劣心境。

二,抑鬱症患者適合做什麼工作?

上文提過,抑鬱症分為輕度、中度、重度。適合做什麼工作分開了說。

輕度抑鬱症患者,基本上不需要就診,通過跑步、做瑜珈、寫日記、和親人朋友聊天就可以改善。所以他們可以做任何自己勝任的工作。

中度抑鬱症患者一般需要到醫院就診,醫生會給你治療的建議,也可以找心理諮詢師定期諮詢。認知-行為療法對抑鬱症效果非常好。即使患病期間,基本上也可以勝任自己的工作。

重度抑鬱症患者需要到醫院就診,遵醫矚服藥,部分有自殺想法、行為的患者可能還需要住院和24小時的陪護。既便如此,重度抑鬱症患者也有部分依然可以勝任他們本來的工作。當然有自殺想法、行為及住院期間的患者,最好不要從事工作。

綜合以上,除了極少數有自殺想法、行為及住院治療的患者,抑鬱症患者可以從事他們勝任的任何工作,請不必擔心。用心工作,享受工作,體驗心流的狀態,抑鬱症也會很快地康復。

希望能幫助到你。祝你生活愉快!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陳旭龍。國二諮詢師,陝西省心理師協會會員。從業4年,個案時長1500小時,督導時長300小時。


暖心理


本人今年23,抑鬱了兩年之久,現在康復了。抑鬱的症狀就不說了,這個大家也都知道有多難受。也曾藥物治療過,但是用處不大,感覺無非就是鎮定自己的情緒,而且我覺得藥物吃多了,會更不好。不建議持續性的藥物治療。我個人走出抑鬱是方法其實就一點,找出自己心中的死穴,然後一點一點去釋然,抑鬱會產生一種很可怕的情緒就是自我否定,只要有了這種情緒,將會失去自信,伴隨恐懼害怕,感覺什麼都做不好,其實壓根就沒去做,主要是有著情緒的影響。讓你否定了自己。我個人覺得如果抑鬱嚴重的話最好不要去工作,先讓自己緩衝緩衝,最好把自己的自信心建立起來再去工作,因為在一個人抑鬱的時候,人際交往和參加工作都沒有在你最佳狀態,結果也並不是你想要的,說不定更會適得其反。加深病情。其實這主要還是精神上的疾病,千萬不要把抑鬱想的很可怕,你越怕腦子裡會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讓你整天都渾渾噩噩的,一件簡單的事情都看不清本質。把抑鬱當成是你人生中的一個過渡期,還有一定要堅持鍛鍊,每天堅持跑步,培養自己陽光的心態,找出讓你抑鬱的心結,我相信不可能無緣無故抑鬱的。祝願你早日康復。


浮誇的莫西幹


我是抑鬱症康復者。給朋友提點建議。

這位朋友畢業一年多了,兩份工作都沒有堅持下來。說明抑鬱症沒有完全康復。在沒有康復的情況下,我們抑鬱症的一些症狀,比如思維遲鈍。就會造成工作能力下降,往往不能勝任工作。

我想這位朋友應該不要急於工作。你目前最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把這個病治好。抑鬱症康復以後,思維會變得敏捷,性格會變得開朗,與人有很好的交際能力。每天開開心心,工作積極主動,更主要的是能夠完全勝任,這樣才會得到領導或者老闆的賞識。情商和智商都會大幅度地提高。等你好了以後。可以這麼說:任何你力所能及的工作都適合你。

當然不是說你現在不能工作。如果目前你還在吃著藥,沒有完全康復,可以做非腦力工作。比如做個保安,送個外賣或者體力活等等。

已經康復的抑鬱症病友,都是和正常人沒有任何區別的。我康復15年了,康復以後做過辦公室主任,到基層做過宣傳部長,那個時候走村串戶,什麼都能幹。而且開大會的時候都是可以脫稿演講的。臺上妙語連珠,臺下笑聲鼓掌聲不斷。

所以抑鬱症適合做什麼工作?應該看你是處在哪一個階段。如果抑鬱症嚴重的時候,生活有時候都不能自理,是根本沒有任何能力工作的。如果是你這種半康復狀態,剛才說了可以考慮非腦力的工作。如果真正的完全康復,是你選老闆,而不是老闆選你。

大家可以看看古今中外的例子。患抑鬱症的分佈在各類人群,各種職業。他們可以是節目主持人,可以是歌星影星,可以是畫家作家,可以是大企業的老闆,可以是科學家,可以是國家的總統。

看了以上的介紹,你應該有信心了吧。適合什麼工作,關鍵在於你的抑鬱症康復到什麼程度。

大家一起加油!打敗抑鬱症!這樣才可以找到一個好工作。自己創業也不成問題的。


抑鬱症家園


抑鬱症的人不要怕,擺正心裡都會好的,這裡總結了適合抑鬱症患者的工作和不適合工作,要相信自己按部就班,一點一點都會好的。 抑鬱症患者不宜從事的工作

 1、腦力勞動。一項對抑鬱症患者的調查中,腦力勞動者是較容易陷入抑鬱情緒的。一方面,這與腦力勞動者多思少動的工作性質有關,另一方面,腦力勞動行業的競爭更激烈,比如學校、高科技行業等,都會造成人們的精神過度緊張,心理壓力過大。 2、基於噪音對人情緒的影響,長年有工廠、建築隊等等不停發出的噪音等情況的工作環境,不適合抑鬱症患者從事。 抑鬱症患者適合從事的工作。 抑鬱症患者常具有自卑心理,並且神經過於敏感,因此能夠定時定量,工作壓力相對較小,富於階段性的工作比較適合。這樣的工作有檔案管理員、圖書保管員、統計員、文員等。另一方面,雖然基於精力和精神損耗過大的原因,不鼓勵抑鬱症患者獨立創業。不過抑鬱症患者可以從店員做起,到一些富於生活情趣的小店裡幫忙,比如有特色的手工藝店,或者寵物用品店等,這些場所工作壓力較小,解除的人也較少,適合有勇氣逐步解除社會的抑鬱症患友。

  抑鬱症患者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主要還應以治療效果為基礎,並且需諮詢心理醫生的意見。如果急性期抑鬱症已經被治癒,那麼從事一些適合自己性格、能夠利於自我發揮的工作都沒有問題。反之,如果患者的抑鬱情緒嚴重,那麼來自任何工作場所的潛在精神刺激都會影響患者的情緒。


吃豬的月亮


我吃了兩次藥,第一次4個月,第二次6個月,通過自學心理學,中醫藥學,改變思維模式和飲食結構,結合中醫自療和運動,現在已斷藥了,我發現我的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智商情商大幅提高,除了睡著還會總做夢外,其它方面比我患病前不知好了多少倍,我的職業本來是會計,結果現在會給家人和朋友用中醫和心理諮詢方法治病了,人變得積極陽光自信內心強大,而且已準備考中醫傳承證了,身邊的人都很驚奇我的變化,我甚至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修復和拓展了我的積極社會關係網,我覺得關鍵在於自我精神訓練,我花了20多元買了(正念禪修),在練習了兩個多月後成功克服對抑鬱焦慮來臨時的恐懼,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直面恐懼是困難的,嚇得我渾身發抖,大汗淋漓,可往後一次一次的面對和戰勝它,越來越容易,其實抑鬱焦慮的根源就是虛擬恐懼,你只要敢於面對和戰勝自己的恐懼,痊癒只是副產品而已,你會覺得自己重返天堂了。西醫說終身服藥純屬胡扯,西藥讓我的身體機能下降好多,現在我還在用中藥膳和按摩穴位調理自己,療效顯著。不過我承認在剛患病時還是有必要藉助西藥來控制自己不自殺的。因為它起效快,你的腦子轉不動的情況下,是沒法練習正念精神訓練的,先吃西藥保命要緊,等能看書集中精神的時候再練習正念冥想,如果你夠努力,夠堅持,夠勇敢,求生慾望夠強,兩月後當你能管理自己情緒,自信滿滿,甚至在伴侶家人對你發脾氣生氣時,你都能讓自己不生氣,且不會憋出內傷的時候,就是你斷藥的時候。這種痊癒是永久性的。現在的大夫,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之所以都說抑鬱難治,那是因為他們沒得過焦慮抑鬱精神類疾病,而且他們也不同時具備心理學知識,不能通過身心的配合治療達到治癒患者的目的,我記得我看山大二院精神科時,那老太太只是開藥,別的一句也捨不得說還嫌我煩,看省人民醫院心理科時診斷為中度抑鬱焦慮,他也只會是開藥加藥量,只會說沒事,情緒病而已。看七院的中醫時更誇張,我說我想自殺,想跳樓,老中醫問我家住幾層,我說一層,他居然當著那麼多病人的面說一層跳出去也不管事呀,我當時心情黑線,頭頂烏鴉飛過,慪死了,再也不去了。看心理諮詢師太貴,一小時就要好幾百,自己那少的可憐的工資已經不起折騰了。這就是現在抑鬱焦慮久治不愈的外因,而內因就是自己的思維模式偏消極,難以戰勝自己,戰勝恐懼,別人幫不了你,你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心理治療師。相信你會遇見更美好的自己的,所謂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只要你能扛過來,戰勝恐懼,你就會變成天才,看看我,我的今天就是病友的明天,現在我以我的知識和能量感染和治療了兩例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抑鬱病友,她們的病程為16年和7年,雖僅僅治療了一個月和4天,但都效果顯著,而我採用的方法是中醫穴位按摩,食療,有氧運動,曬太陽和心理疏導組合治療,那個治療4天的姐姐已經能下地做簡單家務活了,會和我笑了,我希望我能夠幫助更多正在疾病中掙扎的人,引導他們遇見更美好的自己,稍候哦,我公佈我的微信號,有需要幫助的病友可以加我的微信號,我願與你一起見證走出抑鬱,遇見未知的更美好的自己💖💕


水雲兒5


我在17歲得的中度抑鬱症,也就是在高二的時候,有過過激行為,吃抗抑鬱的藥,病情是這麼個程度,現在26歲,在北京做互聯網銷售主管,9年過去了,講去根痊癒很難,我也說不上我做到了,但是現在情況還是很好的。得病之後我自己學了一年的心理學,就是在家看書,基本自愈,後來去當了兩年兵,徹底無礙了,建議做文化類的創作工作,如果害怕壓力就不去面對,那永遠都好不了,做些能讓自己認可,有自信的事情,會好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