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農民在城裡買了房子,還要在農村蓋房子?

農村Na些事兒


為什麼有的農民在城裡買了房子,還要在農村蓋房子?


我是民工札記南八,我在農村生活二十多年,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因為我身邊很多農村人都在城市裡買房子,而且有的買的不止一套,然而他們卻還是要回家在農村蓋上一套房子。那時候我也不理解,他們為什麼還要回家蓋房子?他們鄙視地看著我:“那是因為你結婚的時候家裡在農村已給你造好房子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農村人在城市雖然有了房子,但是作為一個農民內心深處始終認為那只是在城市裡一個住的地方而已,不是家。家在哪裡,家就是小時候生活成長的地方,那裡有回憶,有割捨不斷的感情。

其次還有以下四點原因,也會促使在城市裡買過房子的農村人再回家蓋房子:


1、光耀門楣。逢年過節總要回村裡,城裡都買房子了,如果村裡的房子還是破舊不堪,臉上無光。村民也會說,城裡的房子都幾套了,哪裡會差在村裡蓋一棟房子的錢?


2、孝敬父母。村裡住著父母,總不能讓在農村的父母一直住在破房子裡,有錢了,理所應當讓父母也住好一點。再說,一直讓父母住著茅草屋,村裡人誰不戳脊梁骨。再有錢,也會被村裡人看不起。

3、養老居住。城裡房子再多,農村人講究落葉總要歸根。農村人將來年齡大了,想回家養老了,自己也有個住的地方啊。總不能想回農村養老了,再折騰一番蓋個房子吧。


4、靜待拆遷。這種情況在農村雖然不多,但也存在。例如,城鎮規劃,修建高鐵或者高速公路之類的要整村拆遷。一些人就鑽空子就早早蓋好房子在村裡。


綜上,所以說農村人為什麼會在城市裡買房子後還要回家蓋房子。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果想與我更深入的討論,歡迎關注頭條號:“民工札記”。


民工札記


有的農民在城裡買了房子還要在農村蓋房子,仔細想想,其實這就是農民的創業史,就是農民創業歷程的展現。順著這個思路來說說原因:

年輕時在城裡創業需要房子,創業獲得成就,有實力蓋房子,但苦於地皮原因,買了房子,開始了堅定而有力的創業,那是他們人生的一個輝煌!陪子女上學,買房子,那是他們生活所需,是人生喜悅的一個付出!而若干年後,有的農民還要在農村蓋房子,原因:

一、葉落歸根的思想做動力。

故土難離。年輕時在外努力拼搏,成績斐然,雖然城裡買了房子,但那是他競爭、拼搏、掙錢的地方,但是,年齡大了,終歸要葉落歸根,所以,在農村蓋房子,那是為了安度晚年;

二、農村發展的較大吸引力。

這幾年的鄉村發展,給廣袤的農村注入了很大的活力,城鄉差距縮小的態勢初現,農村某些方面如生態、交通優於城市,對正在外打拼的農村人形成了較大的吸引力。農村蓋了房,既能享受城市的繁華又有能享受鄉村的靜謐。

三、離也不離開的鄉愁記憶。

農村有父母、親戚,有他們的青蔥歲月,有他們努力的艱難啟程,有難以往忘懷的青山綠水,有割捨不下的一衣帶水的情感,這些在城裡無法找到的鄉愁,讓他們在農村蓋了房子,有了親切的歸屬感。

四、子女離城返鄉的需要。

一些農民陪子女上學,曾經在城裡租房、買房,長達五六年之久,有的甚至六七年。這段時間一些農民的思想、經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有的一邊陪子女上學,一邊從事三產,有的陪子女上學,也在被城裡的生活氣息所感染。陪讀結束回鄉後,有的翻修,有的蓋房子。也標誌隨著暫時離開的迴歸,使生活又充滿了欣喜的變化。

五、宅基地集體性質所致。

由於農村宅基地的集體性質,農民集體成員合法取得後的免費使用的特性,使得一些進城取得城市戶口的農村子女,在宅基地蓋起房子,以房佔地,延長使用,或者有利可投。

總的原因還應該歸於根本的一點,那就是社會發展、經濟快速增長,有的農民有實力,思想緊跟發展形勢,城市鄉村兩不誤,共同發展,共同進步,使生活更加充實幸福!

友友們,這就是我的看法,你的呢?說出來看看,共同探討這一社會新現象!

我是頭條用戶凡塵觀生活。謝謝!再見!


凡塵觀生活


為什麼有的農民在城裡買了房子,還要在農村蓋房子?現在農村這些年發展速度很快,農民富裕了,手裡有錢了,考慮的首先是房子。農民選擇城裡買房子,是因為城裡交通、購物、娛樂、等,主要考慮是孩子在城裡打工上班,找媳婦好找,農民家的孩子,城裡有住房找對像是硬指標,必須的條件。還有最關鍵的是城裡的教育水平比農村教育水平高,所以,出現農民紛紛在城裡買房子。



雖說農民在城裡買了房子,還想在農村蓋房子,這個簡單好理解,首先,農村不是有句老話:"落葉歸根",意思等老了回到農村有房住,可以養老晚年,再說過年過節農民的習慣還是回老家農村過熱鬧,你想呀,農村是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親戚朋友都在這裡,親情難捨。

在農村住自由自在,串門訪友聊天好方便,不象城裡對門鄰居、出門周圍人不認識等有很多不利因素存在。
我認為農民城裡有房住,農村有房子住,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農忙時在農村住,農活忙完再去城裡熱鬧幾天,總之,不管是城裡買房,還是農村蓋房子,都有農民各自的需求和道理,一句話結束語:怎麼舒服怎麼來!

歡迎留言,關注”開心果",謝謝大家!


農戶開心果


恰巧我就是你說的這種農民,城裡買了房,農村也重新建了房,所以說說我的想法吧。


  • 為什麼要在城裡買房?因為長期在城裡謀生,無論是租房還是買房總得有個窩,如果有條件當然買房更好,房子目前來講還是最保值的投資。而且在很多地方買了房,小孩上學就有保障。


  • 為什麼農村還要建房?雖然我們年輕人在城裡工作,但很多人的父母都住在農村,而且她們也不習慣城裡的生活,所以農村還是他們養老的地方。農村的舊房大都是上世紀80-90年代蓋的,以土磚為主,紅磚建的房比較少。經歷風吹雨淋,舊房基本都存在安全隱患,所以為了家人住得更安全,舒適,必須建房。



    另外,農村那裡有我們的根,有我們的親人朋友,很多農村出來的人都有落葉歸根的思想,等到退休了或者年紀大了還是希望能回到老家安度餘生,所以農村必須要有個房,房子在家就在。

雙峰lin



這個問題剛好我碰到,我家在農村90年代建了三層的樓房,後來工作了在城市買了商品房。因為工作的關係,全家大部分時間都住在了城裡的房子。可是這幾年父母又開始打算到鄉下造房子了。經過幾次探討我也大致瞭解了他們的想法。


第一,落葉歸根的思想,可能到了父母退休的年紀就想回到出生的地方安享晚年。他們出生在農村,大部分的時間也在農村,晚年了更想回到農村,在那裡才有落葉歸根的感覺!

第二,在城裡的家找不到家的感覺。城裡的家總覺得缺少了什麼,他只是一個居住的地方,很多家人家住在一起,這個家就變得好像集體宿舍一樣,給人以不是自己的家的感覺,而在農村的家,地下的土是自己的,樓頂的天也是自己的,給人以腳踏實地的感覺,更何況還有自家的田地。

第三,在城市找不到歸宿感。農村人的想法是我是從農村來的,不是城裡的人,我不屬於城市,總有種外來人口的感覺,左右鄰居都不怎麼認識,怎麼能找到歸宿感。而在農村就不一樣,在那裡一切都熟識,歸宿感明顯而強烈。

最後,我們的父輩認為房產才是最好的財產,所以這輩子都在建造房子,可能這一輩子在鄉下要建三到四次房子才滿足。



阿飛正在



農家巷


現在國家對農村的自建房亂象進行重點管理,對於那些一戶多宅的房屋、宅基地面積超標的房屋都會進行收稅。而對於那些私自在耕地上建房的房屋,國家將會直接拆除,如果土地破壞嚴重的將會直接回收,並且進行重點罰款。但很多人都會問了,現在農村的耕地上房屋拆除了,為什麼開發商就可以蓋房子呢?


我國的土地分為建設用地、四荒地、農用地、林業地等,不同的土地用途和性質不同。而我們所說的農用地也分為一般耕地和基本農田。在農用地上主要還是用於農業的生產。一般來說在耕地上可以進行大棚建設,經過報批之後也可以用於設施農用地的建設,比如說養殖魚塘、搭建欄杆等。

但在基本農田內是禁止進行任何的非農業活動的,就連設施農用地都不允許,更別說是建設房屋了。所謂的基本農田就是為了保證糧食在社會上的需求量而設立的耕地範圍。現在國家對基本農田也明確提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進行佔用,只能用於農業生產。那麼為什麼那些開發商可以在佔用基本農田呢?



在特殊的情況下,基本農田是可以變更為建設用地的,如果土地的規劃中涉及到公路、高鐵、的修建工程,那就可以將基本農田的性質變更為建設用地,這樣就可以進行規劃建設。當然如果是特殊情況在基本農田建造國家級項目的,那就可以在基本農田上建房。現在我國的耕地紅線從過去的18億畝到現在的15.5億畝,不知道這道紅線是否能穩住?


惠農發佈


一,農村的房子是祖輩留下來的,那裡是一個人的根。儘管在城市裡買了房,但根始終不能忘本。在農村還有其他親人,因此有的農民在城市裡買了房子,但在農村同樣蓋起了房子,逢年過節或者週末可以舉家回來小住一兩天,與親戚聚聚舊。

二,為了佔住自己的宅基地。農村人,相互之間難免鄰里之間會出現一些小矛盾,有時就為門前那幾尺地爭吵,為了保證自己搬出城市生活後自己的宅基地不被鄰里侵佔,乾脆建好,逢年過節回來可以有一個地方住,一舉兩得。

三,說明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能力在城裡買房,又可以在村裡建房。近年隨著農村的發展,很多農民通過勤勞致富,生活越過越好,他們有這個能力在城裡買房又在農村建房子。

四,部份人為了炫耀一下自己有錢,認為把自己在農村的老家房子也搞得漂漂亮亮的,光宗耀祖。因此儘管一年沒回來住幾天,但仍然會在村建房子。


愚人跳農門


為什麼有的農民在城裡買了房子,還要在農村蓋房子?

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1,城裡房子主要是給自己孩子置辦

為什麼在城裡買了房子還要在農村蓋房子?因為一般農村家庭人口都比較多兄弟姐妹有的不止一個所以就算是在城裡買了房子以後很大程度上也住不下!在一個就是城裡買的房子很多主要是為了給孩子置辦婚房,當孩子一結婚在很多方面就顯得有些不方便甚至是有些敏感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吵架發生矛盾,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接分開居住保持一定距離或許更佳親近!這個時候有些家庭父母如果不在農村建房就會面臨無房可住的情況!


2,給自己一條後路

有時候在城裡買了房子就不一定代表著你就可以體面的在城裡生活,(主要是根據你的個人收入是否穩定而定)有些人在城裡雖然買了房子但有可能那一套房子目前還是屬於他的負債所得,收入穩定的還行,萬一要有什麼變動或許他就會失去城裡房屋!如在農村還有房屋的情況下就大不了回農村居住種地去!也不會因為某些原因導致自己無家可歸的程度!這樣也讓自己比較有安全感!


3,在未來可能需要回去養老所用

現在很多城裡人都希望自己在農村能夠有一套可以養老的房屋,只是限與政策上的不允許沒辦法辦到罷了,而身為農村戶口自己本來就擁有宅基地的人就不一樣他們在經濟實力允許的情況下都會把農村房屋進行翻新或重建,就算暫時沒有太大需求在農村居住但只要農村有心裡也是比較有安全感,在未來老的時候就可以直接返回農村去居住養老!種種蔬菜養養雞鴨直接親近大自然何樂而不為!


鄉村大小事兒


現在農民朋友在城裡買房子的比較多,有的買了房子的朋友還是在老家蓋了新房。我目前生活在老家,對這種情況比較能夠理解。


目前農民朋友在城裡買房的很多是為了孩子,城裡教育資源相對比較好,孩子如果以後結婚的話城裡的房子剛好能用的上。現在房價這麼高,如果再給自己買套的話對於很多人壓力太大,不如把老家的房子翻蓋下,留著以後回家養老用。

我們民族鄉土情節比較濃,無論在外面發展的怎樣,內心深處還是非常懷念家鄉的一草一木,狐死必守丘,這是自古以來的傳統。在老家有處宅子,能夠在想家時可以回來看看,跟兒時的玩伴嘮嘮家常,見見老家的長輩,心裡比較的踏實而溫暖。我也在城裡有房,但老家給人的情感寄託不是城裡的鋼筋混凝土所能比擬的。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不改鬢毛衰。思鄉之情,如同陳年的老酒,日久漸醇。


以上只是個人愚笨的感想,大家有不同意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關注我,互相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