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農民沒有必要七十歲了還下地幹活,你怎麼看?

來自秋天的秋


目前農村的生活保障還達不到城市的水平,無論老年設施,還是老年保障,很多時候,老農民繼續幹活,也是為了讓生活有一定的保障。

因為他們是農民,他們平時靠種地生活,本來收入不多,他們也要撫養子女、贍養年邁的父母,半輩子過後他們沒有什麼積蓄;又加上自己的子女經濟收入不是很好,為了給子女減少點負擔,他們目的是隻要自己還能幹,就會去下地-幹活的,不象那些城裡人那樣有退休金,他們沒有固定收入。雖然說現在國家給那些年滿六十歲以上的人一些福利,可靠每月幾十塊錢根本解決不了的,他們只好下地幹活,自己種有糧食,至少自己吃飯不用花高價去買,這樣會給他們省下一筆開支。


桂農優選


有專家說,農民沒有必要七十歲了還下地幹活,你怎麼看?



這位專家是什麼專家?放下專家的架子,到農村去看一看,去轉一轉,實地調查一下:農民70歲了是怎麼樣的生活?生活環境怎麼樣?70歲的農民靠什麼來生活?然後就不會再這麼說了。

簡單的描述一下,大多數70歲的農村的老人的生活狀況。70週歲的老人在家裡一般都是住這地兒的,而且不是太寬敞的茅草房,或者是破舊的磚瓦房。屋裡只有一張床,一個飯桌,一箇舊電視,兩口缸,一個燈泡,還有一些衣服等生活必需品,儘管房屋很小,但也顯得空蕩蕩的。對於城裡人來說,這應該叫家徒四壁。



農民的溫飽問題的確解決了,但農村老人吃的一般就是炒青菜,而且這頓剩了下頓接著吃,還有鹹菜,或者偶爾能見到一點肉,不過很少有機會,除非家裡來人或者是子女給一點。城裡人說,農民吃的都是有機綠色的蔬菜和糧食,屬於養生而且無公害的食品,但是如果到70歲農民的家裡生活一段時間,就不會這麼說了,而且也不會適應這麼清貧的日子。

70歲的農村老人,就目前國家給予一百元左右的農村養老金的補貼,這點生活補貼僅夠農村老人的油鹽醬醋和水電費的支出。一旦頭疼感冒,日子就過得很窘迫,甚至還要借一部分錢來看病,當然得了大病那只有子女來出錢治療,否則的話只能等死。



總之,70歲了的農村老人,必須靠自己的勞動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和家庭開支,至少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當然也是減少子女的經濟壓力,活到老幹到老,這就是農民的宿命。因為農民沒有像城裡老人那些高高的退休金來養老,他們也不想勞動,也想像城裡老人一樣,到公園裡散散步,打打太極等運動方式鍛鍊身體,但是農村老人沒有辦法,也無可奈何。因為還要生存,因為生存就要吃飯,因為吃飯必須得勞動,甚至還有一些70多歲的老人,為了子女還必須到工地幹活搬磚。專家你說現在農村70歲的老人不幹活能行嗎?


宗元


記得曾經在工作上跟一個老電工聊天,他說他已經70多歲了,我告訴他這個年齡應該在家養老了,他告訴我他其實還有退休工資。

興奮之餘他還告訴我了一件事:他跟他朋友60歲退休後他就出來幹活了,而朋友孩子們就不讓出來,孩子們在家伺候著,但不65歲就走了……

其實不管是農民和那個階層,只要身體健健康康,能動動我認為反而是好事,人其實活的就是一種心態罷了,所渭活到老幹到老是有道理的,如果健康時就依賴別人,實則不是首選,也不會快樂,乾乾活也是一種快樂。

但還是希望天下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農村網事


這要看是誰說的這個話。

要是政府高層說的我舉雙手歡迎。

要是某個專家說的,我想拍他磚,把他拍醒。

如果是農民自己說的,我記得他可能年老體弱,不便下地了。



我想說,對於上一代農民來說,生我養我是土地,一輩子也離不開土地。如果上代人到現在七十歲了,他們可能還是會下地,只要有一口氣,就是幹。因為他們是農民,地裡產糧食,是他們的生活來源。他們沒有退休的觀念,最多幹不動了在家休息下。



但是對於年輕一代的人來說,或者很多已經不懂得耕地知識了,他們對於土地的情感沒有上一代那麼濃,所以以後有可能大多數七十歲就不會下地了,以後農業也會規模化,集中化,機械化,個人力量微笑,如果七十歲不用下地,那是最好了。

希望政府能夠確保農民也有退休安養晚年的機會,謝謝!


老秦人生活記事


有沒有必要這誰都說了不算,老人自己最有發言權。

爺爺今年87奶奶84,一直自己種小菜園。自從老爸包山種地,搞養殖後,老倆口就搬到山上去住了,怎麼勸都不回家,必須下地幹活,老爸沒辦法,給他們收拾房間,盤了炕。

今年種了30畝的蜜薯,絕大部分被批發商收走了,地裡剩一些小的,老爸說翻到地裡行了,不要了。

爺爺奶奶生氣,就跟爸爸媽媽一起把小蜜薯都撿起來,碼在地窖裡。

通過微信朋友圈都被我賣掉了,賣了四萬多。

老媽心疼爺爺奶奶都掉淚,讓老爸強制把爺爺奶奶拉回家不讓上山。爺爺一夜之間上火,嘴都起泡了。後來老爸拗不過爺爺奶奶,又把他們拉上山了。

爺爺奶奶都八十多了,身體都很健康,但是他們出於對子女的愛,出於對土地的戀,他們不願意住樓房,每天不幹點農活都會覺得生活沒有滋味,我想,對於老人,我們一要孝,二要順。所以七十多也好,八十多也好,老人願意下地幹農活就依著一點點,身體不好就不要讓老人勉強。


80後農民一枚


我也認為農民70歲沒必要下地幹活。


我們村在,秦巴山區美麗的寧強,這裡沒有什麼工業,除了開店經商的,就全是農民,七十歲這個年齡在村裡都是長輩了


比如說我大伯吧,他兒子在縣城單位上班,他本人也是在鐵路上幹了十多年,有1300左右的退休金,那在農村應該是體面人了吧,今年76歲,身體還可以,就是牙齒掉完了,做的活動牙。

堂哥,我們在10年前就給說讓他天天溜溜彎,曬曬太陽,不要種地了。可是這麼多年家裡的地沒荒一點,菜自己都吃不完還送給我們吃。你再給說讓他不要種了,趁現在能動去城裡享福,他還不高興,說下次你再說這話,我以後就不到你們這來了,現在我們也不說讓他不要種了,只是說讓他小心點。


我覺得,70歲老人種不種地,得看老人意願,那麼大年齡了,應該不種。但是如果他要種,還是讓他種吧。你看我大伯,身體多好,抗一袋穀子玉米,上樓都沒問題。只要老人快樂健康就行。


羌城表弟


說在農村70歲老人沒必要下地幹活的人,一定不瞭解農村。我說說我的看法:

我們這70歲老人下地幹活的很平常,不是說70歲的老人一定要下地幹活,也要看他的身體狀況,身體好的就可以。我婆婆今年78歲她還要下地幹活,其實一開始我們也是反對的,婆婆一生生了四個孩子,操勞了一輩子,公公也走了,也該享享福了,不讓她下地幹活,就把她接到我們身邊,結果渾身的不舒服,心情也不好,擔心田裡的草長出來了,最後我們還是把她送回去住。回到傢什麼都好了,馬上下地除草,翻地,高興的很。我們也妥協了,我們站在她的角度去想想,一輩子都在田裡勞作,田地也是她的孩子,她怎麼捨得自己的孩子呢!婆婆天天勞動,免疫力還挺好,很少生病。我的想法是隻要在她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還是可以做一些的。只要她開心就好。


鄉間的小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