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酒席上,桌子上每盤菜都剩一大堆,是大家都不捨得動筷子嗎?

heruilive


不請自來,我是週週希望大家能夠多多支持,我來自於美麗的大農村。

說到這個問答呢,其實不是大家不捨的不動筷子,而是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提高了,諸多方面的原因。總之原因也不少,那我就由我來講講這些原因吧。

小時候村裡酒席是這樣的。



1、生活條件的不斷提升,收入的不斷增加。記得小時候跟著父母參加村裡的宴席,那時候基本上飯桌上的菜品剩的不多,盛菜的盤子很小。那時候各家各戶生活條件比較差,舉辦酒席會耗費很多資金,可以說地裡一年的收入有時候都會不夠。所以主家為了節約招待成本會選擇一些相對較小的盛菜的盤子來盛菜,菜就會很少,所以一上來就會一掃而光。可是現在呢,隨著國家的富強,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村民手裡的資金不斷在增加,酒席在村民心中也不會佔過多的比重,也不會在乎這一點了,所以呢現在桌子上的菜就會剩下很多。


2、鋪張浪費嚴重,攀比心理在作祟。生活條件的不斷提升,村裡人手裡的資金在不斷增多。舉辦酒席慢慢的就會形成攀比心理,我記得小時候上菜最多都是十個菜,現在菜品不斷增加這都到了20多個菜了,菜盤也比以前大了許多,不止是菜品增加,而是越來越高大上了,基本村裡舉行酒席一個桌上都是坐八個人。八個人吃20幾個菜很明顯吃不完,就會剩下很多很多。菸酒也突飛猛進。


謝謝大家的觀看,希望大家能夠關注、點贊、轉發,小弟在這裡拜謝了。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打在評論區一起來探討。


週週社評


這個問題,我負責任的說不是捨不得動筷子,主要是因為吃不完。

就拿我來舉例子吧,我老家農村辦酒席,一桌十個人,大概要有40多到菜,平均一人4道菜,而且還特別豐富,雞鴨魚肉樣樣不缺,根本就吃不完嘛。


但是我有一次去了一個廣西朋友那裡,正巧人家那裡清明的時候要祭祖,所以就邀請我們在他們的村祠堂一起吃宴席。結果不瞞大家說,我特麼沒吃飽,因為十個人就只有八道菜。當時回家跟家人說這件事,“這輩子第一次吃酒席,出現了沒吃飽的情況”


雖然農村現在生活富裕來了,但是我覺不能鋪張浪費,一桌酒席讓大家吃好就可以了,說真的看到哪些浪費的飯菜,心理就會感到很痛心。而且現在有時候吃飯看到剩的的太多,也一般會選擇打包回去,總覺得浪費很難受,不自在。

牛博士:今日新農人簽約作家,“田管家”農技問答專家


鮮農場


我是一個農村人,吃了很多這樣的酒席,下面告訴大家農村酒席具體是什麼樣的,也是我的親身體驗。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在農村酒席上,平均一個人都能分到四五盤菜,而且分量很足,所以都是吃不完剩下的。
在十幾年前,是很少會剩這麼多的,因為那時候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子都會用酒盒子把剩的菜裝裡面,帶回家再吃,甚至菜還沒有到桌子上就沒有了。


後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的東西變得不再稀奇,想吃的時候隨時就去買了。所以現在農村酒席上,很多人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瘋搶。
農村酒席都是用這種大鍋做的,一個圓桌坐十個人左右,有四五十個菜再加四五盆湯,開始先上瓜子、香菸、糖果、水果和一些涼菜,吃完的盤子撤下去,繼續上菜,到後面都是盤子放在盤子上,壓在上面(浪費啊),最後的菜、湯都沒有動的,整隻雞、整隻魚一筷子都沒有動。

如果你沒有吃過農村酒席,以後都可以去農村裡面去體驗一下,絕對不一樣的感受。

你們那裡是這樣的酒席嗎?請賜教!


社會我來了GO


問農村酒席上,桌子上每盤菜都剩一大堆,是大家都捨不得動筷子嗎?

北方農村的酒席我不知道,南方農村的倒是比較清楚,我們村在餐廳裡辦酒席的時候,我偶爾也去打幫忙,就是幫主人家收一下碗,撿一下菜什麼的。



農村裡辦酒席,條件好的人家不少於十七八個菜,三葷七素那是以前,現在單說是肉就有好幾個品種。

什麼蒸的,煮的,涼的,炒的。為主的雞鴨魚是大菜,還有牛,羊,驢,豬等肉,小菜更是五花八門,還有糕點,水果,瓜子和糖。

所以滿滿的一大桌子菜很少乾乾淨淨的擼到肚子裡,數量多的,好吃的乾菜不用說客人會自覺帶走。但很多時候,都是倒入泔水桶裡餵豬。

所以桌子上的菜剩很多,並不是大家捨不得動筷子,主要是一,因為菜太多吃不完,二,是現在人知道養生,吃得少。三,是這些菜都是平常吃得到的東西,也不是什麼難得吃的,所以剩得多。我們農村裡的宴席,一般進餐廳到出餐廳,共三天時間。

這三天時間裡,正客主要是第二天,第一天吃剩的菜第二天不吃,餐廳裡幫忙的人收好統一放好。

第二天吃的菜重新做,第三天早上就開熱第一,二天的冷菜吃了。到了第三天晚上,也就是最後一頓,

如果菜吃完了,主人家就會添一些新鮮的菜,如果還有剩菜的話,就把所有的剩菜放到炒麵裡攪一大盆胙做菜吃,但這隻能算其中一個菜,但席面上少說也還有十多個。

到了晚上吃過飯後,全部收好收乾淨,還有剩菜的話,打幫忙的人全部分乾淨分完,所以我們這裡農村裡請宴席不是很浪費。

關注泥糖小丫,話三農,解鄉愁。帶你看故鄉的原風景。圖文原創,禁止盜文盜圖。


泥糖小丫


農村酒席上,桌子上每盤菜都剩一大堆,是大家都不捨得動筷子嗎?作為一個出生在農村長大在農村的人,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網絡配圖)

在我縣西北山區有幾個鄉鎮是“有折”風俗。就是吃酒席會上幾託菜,第一託涼菜如花米,皮蛋等、第二託水菜如肉皮,豆腐絲等、第三託肉菜如紅肉、扣肉、豬提等。第一二託是可以吃的,第三託菜的肉,只有七成熟。是給大家“折”回家,也就是打包回去的。



(網絡配圖)

我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還鬧一個笑話,因為不懂規矩,夾了一塊紅燒豬肉,吃一口半生不熟,吞又吞不下,吐又不好意思,現場非常尷尬。


(網絡配圖)

還有種情況是,農村裡的紅好事請喇叭,白好事請“八仙”這兩種人,在東家吃酒席不用隨禮,還要打包一場飯菜回家。

我家鄉的風俗大致如此,如有不對之處,歡迎留言指正!


農村也有廣闊天地


不是的,對於我吃過好多次酒席的人而言,真的不是捨不得動筷子的,

現在酒席的話一座就是8個人,但是酒席的菜差不多是十幾個,大部分是雞鴨魚肉,而且農村酒席的擺盤不會像城市裡面那樣要擺的好看,農村的菜都是一大碗,是滿滿的一大碗,你說能吃的完嗎!

就像我今年回家湖南老家參加我舅舅家進房子的酒席,那個菜真的是多,十幾桌的話,一起就殺了兩頭豬,所以關於肉的話,差不多是好幾碗,到最後吃完還剩好多菜,所以主家都會發一個袋子,讓我們可以打包回家。


燕子生活小扎


當然不是捨不得動筷子,我覺得這是一種陋習,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農村的生活條件也是越來越好了,酒席上能吃到的東西,平時在家裡也沒有少吃。
所以不是捨不得動筷子,而是根本吃不完,有些地方辦酒席為了面子,不管吃得完吃不完,菜都是堆起上,吃不完有的會被打包帶走,有的就只能倒了扔了,看著都讓人心疼。
有些人家辦酒席受傳統思想影響,也不顧實際情況,覺得別人家是這麼辦,自己家也得這麼辦,盲目跟風,也就倒置了酒席浪費成風。


實其,個人覺得酒席,讓大家能吃好能吃飽就行,數量上不要遠遠高於大家的日嘗食量,這樣會倒置大量的浪費,大量的剩菜處理起來也麻煩。


貴州美味學院


以前小時候家裡兄弟姐妹多,一遇到紅白喜事都睜著搶著去吃:“八大碗”,那時候真的是吃什麼都香,雞魚肉蛋個個吃的金光,那時候不流行打包,尤其是客人根本拉不下來臉來打包,儘管都是好吃的。所以那時候逮著順嘴的那還不搶著吃個光,恨不得盤子也要擦一擦舔一舔。

以前的人物資睏乏,記得一週鄉下逢一次集,到了秋冬天只有蘿蔔白菜。偶爾割點肉買點魚佔點葷那吃的就是香!那時候的雞魚肉蛋也是肥美,可以說都是原味的。記得自己家養的豬都餵養一兩年才宰了,雞也都是農家自己餵養半年以上的,不加飼料不加添加劑。用筷子夾一塊肥肉在嘴裡真香。

現在無論什麼季節何時何地,想吃啥都能買的到,不再受地理位置天氣季節約束。吃的多了自然就沒那麼饞了。另一方面現在的菜無論青菜還是肉類,種植飼養週期太短大大沒有以前的濃香了。

一到年關的時候,紅白喜事一條接著一條,一桌子的雞魚肉蛋通常是無人問津。為了防止浪費通常都是讓打包帶走的。如果你發現一個菜沒有人動筷子,那麼起席的時候就會有人搶著打包。畢竟是在農村:“折菜”是非常有味道的!


鄉野蘇北小哥


00年前,農村酒席上剩菜是很少的,尤其是大魚大肉,那時候生活水平沒現在高,雞鴨魚肉,並不常吃,每次吃席,這些大魚大肉特別受歡迎。現在生活水平高了,大魚大肉也不稀罕了有時候每道菜就嚐嚐味道就撂下了,最終變成剩菜。

再有,現在下館子的機會多了,很多鄉間師傅的手藝跟大飯店還是有差距的,由奢入儉難;再加上鄰里鄉親辦酒宴,請的掌勺師傅大多數是周圍的人,酒宴次數多了,也吃膩了;本來酒宴就是菜量大,為了賓客吃飽吃好,現在的人開始注重養生,七八分飽,大魚大肉少吃,可不就剩下了。

希望能幫到您,農醫生祝您成功。更多資訊請關注農醫生,農醫生是首個互聯網+農技平臺,盼豐收就找農醫生。


農醫生


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各種酒席幾乎都有過參加,剩菜是常有的事,你說是不捨得動筷子,那是胡說滴。


現在的農村已不是以前,什麼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只要你有賣滴,農村人就會有買滴。以前過年割不起肉,現在過年不割肉,為什麼?嫌不新鮮唄!

農村酒席如婚宴,壽宴,喪事席等幾乎都去酒店,沒有多少在家裡辦的,為什麼?嫌麻煩唄!


一桌酒菜,8--10個人,12--18個菜,白酒,啤酒可勁造,飯店收菜款280--380元,酒水另算,個人禮金200元,酒足飯飽後,你再看桌上剩下的菜,那都是魚啊肉啊,越是青淡的蔬菜那是盤淨碗淨,為什麼?嫌油膩唄!

但是,農民是講究節約滴,畢竟這都是自己的血汗錢,禮金是用禮金換來滴,親戚朋友拍拍屁股走人了,這可苦了自家人,十幾二十桌,來吧,打包!十天八日滴不用炒菜,回回鍋吃吧,再後來,就進了垃圾箱了,為什麼?餿了唄!



這就是我的農村酒席,這就是我的農村老少爺們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