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行工作怎麼樣,有發展前途嗎?

周星星198805


對於金融專業的學生來說,刨出北復清交這種能進投行的大咖級,其他就業選擇還是比較少的,無非就是銀行、券商、信託、保險等等。

後三者偏銷售多一些,所以儘管銀行業的降薪、裁員新聞不斷,但是對於應屆生來說,這依然是一個鐵飯碗。金融、經濟以及經管專業的學生有很多都會去選擇銀行,幾年前就業方向為銀行的比例竟然達到了四成。

而關於題目當中提到的選擇,毫無疑問,對於個人發展而言,國有五大行是排在第一位的,其次是股份制銀行,農商行以及城商行。

每家銀行都是一個單獨的企業,有風控、財務、會計、投資、信息、科技、網絡金融、服務、內控等等各類後臺部門,無數的崗位,更有前臺數不清的網點。所以在進入銀行之前,一定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規劃和目標。

在招聘方面,五大行基本只有應屆校招,就是說五大行只招應屆畢業生,崗位常常是綜合崗、營銷崗,還有部分的定崗櫃員。而且各家銀行對於櫃員崗位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對於晉升機制自己一定要有所瞭解。

現在隨著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衝擊的加劇,銀行業的競爭壓力也是越來越多,有著IT金融複合背景的人才或許在銀行業也會更受重視。總得來看呢,作為金融行業四大支柱產業之一的銀行,無論是穩定性還是發展前景,都還是不錯的,對於金融專業的學生來說,去銀行工作也是非常好的選擇了。


lDexter


小弟工作多年了,在銀行也幹了有6年多,分享一下這段經歷吧,雖然已經離開了。  小弟我學歷不高,當初進銀行時不是本科生,而且也是找關係介紹才能混進去的,跟我同期一起去銀行工作的朋友也走得七七八八了,基本都是關係戶來的,相信做銀行的朋友有80%都是關係戶,特別在四大銀行工作的人。  小弟做過的崗位不多,只做過櫃員和客服,6年多的時間真不容易渡過啊,這裡我就說幾句吧。  在N年前畢業,什麼技術都不懂,然後通過關係介紹進銀行,心情十分十分興奮,可以說看到光明前景的曙光,估計剛進銀行的朋友都有這種想法吧,為什麼,因為銀行的名稱太好聽了,能進銀行啊,鐵飯碗啊,特別在父母那一代如果是幹銀行的,少則也有房分,多則都能成個富二代了,所以在傳統的思想上只要進銀行工作就是件畢生光榮的事。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這裡就說說大家也幹這行的辛酸史吧。  在銀行可以學到什麼呢,對的,可以學到快速數鈔票,辯真偽鈔。。。。。現在不是叫你去當收銀員,所以沒啥用,還學到什麼呢,口才,因為經常要銷售,但又不是跑業務那種,至少你銷售時還得隔著玻璃面對客戶忽悠他一輪,而且還是等客戶主動上門而不是自己主動去找客戶那樣,當然客戶經理除外了。所以這種銷售其實就跟專賣店那種銷售沒區別,只是感覺你高級點罷了。還有什麼呢,對了,學會了忍耐,因為每天都幾乎會冒著被客戶叼到你哭的情況,所以櫃員的忍耐力比普通白領要強得多,還有什麼呢,好像真的沒什麼實質性的東西可以學,至少學沒到技術性的技能,如果硬要說技術性的技能,那只有數鈔票了。。。。。當然我只侷限於櫃員這種基層崗位來說,其它崗位的我沒做過也不好代表說。  好了,大家說做了這麼久,既然不想幹櫃員,怎麼不申請或努力去嘗試做其它崗位呢,如果在普通的企業裡,或許跟老闆說我不做文員要轉商務崗位,這一般都會發生的,但在銀行呢,你想從櫃員轉到支行機關的其它科室,這比登天都要難。  要轉崗,首要條件不是看能力,而是看關係看後臺,再者就是你拍馬屁厲不厲害,只要滿足這些條件,就可以轉哪個崗位都不成問題,可惜我的關係只能保著工作,想轉崗位基本不可能發生。  大家又會說,可以升職啊,對的,的確可以通過升職來調動崗位,現在就說說制度了。  一般非本科生,甚至是本科生,只要不是正式工,這個大家都懂吧,不是正式工,你最多隻能升到主管崗位,網點的行長,即網點主任,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的,那個崗位一般只能是正式工來當,當然不是所有銀行都這樣,至少我那間銀行整體都只能這樣規定的,這樣就侷限了你的發展。  然後說說大家最關係的工資問題,這個我不騙人,銀行的工資可以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反正餓不死你就行,從剛開始的3K左右,到後來10W年薪,工資是每年都增加,自己不努力也能加工資,這是多好的制度啊,因為這是單位整體的福利,這跟你的能力完全無關係,當然能力好的銷售厲害的拿的獎金就多點。銀行主要是福利相當不錯,什麼不明來歷的獎金都會發給你。  然後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被調去省行的客服中心,當時真的他妹的開心,能上省行了,算是當領導了,但當時真他妹的無知和天真,以為擺脫了櫃員能換個崗位,誰知道換了個地獄崗位。  在銀行客戶服務中心當接線員,工資沒櫃檯的多,因為工資是穩定收入,當然不需要銷售了,但工作內容與壓力絕對比櫃員還要大,而學到的東西呢,一個字“無”,讓我去了全行最沒前途的崗位,那次算是我掉坑了。  說到工作壓力,不明一些老長輩都經常說我做銀行怎麼不是週六日休息,我真想爆粗,有些朋友還說我朝九晚五,我更想湊他,做櫃員的時候,加班清客培訓學習是十分平常的事,能6點下班的,估計都是很清閒的網點,普遍7-8點下班也算是正常,一到什麼培訓沒9點或10點都別想跑,而且櫃員要銷售啊,這個就跟父母那輩的人做銀行完全不同,壓力巨大,所以你說10W年薪真的高嗎,我覺得櫃員是值這個數的。  至於客服呢,我做的時候也有10W年薪,這個估計沒人相信了,做客服居然也有10W年薪,只能說我的銀行是整體都很好,有些銀行的客服才4W年薪也有。。。。。而客服最大的壓力是心理壓力,精神壓力,而且超級沒前途,還要24小時輪班,哎,地獄中的地獄,完全失去一切的自由,我在客服那裡做了2年不到就支持不住了。  最後我說說在銀行跳出來的下場吧。  在銀行享受慣了不錯的收入,出到來能幹什麼呢,有些朋友會跑去其它銀行幹,但基本都是做基層崗位,比較多是做客戶經理那些銷售崗位,能做回櫃員的會比較少,因為櫃員多數是招應屆生的,而我的年紀也超出櫃員限制,又沒本事做客戶經理,所以就不再做銀行了。  而不做銀行,憑在銀行學過的知識與技能,在外面可以找回這個工資嗎,前題是沒任何關係的情況下,可以說,如果你是全日制本科生還有技術能力的,應該還可以找到,如果當初是關係戶沒有本科學歷的,根本就很難找回像銀行這樣的收入工作,誰會用5-6K去請一個什麼都不會的人工作,這點也是事實,相信也是在銀行工作的朋友最猶豫的地方,很多很多人都不喜歡在銀行工作,特別是做櫃員的個個都想跳出來,但又沒膽量跳,就是因為怕找不到這個收入,這是事實,跳出來基本能肯定找不回這個收入,除非你還有關係有門路就另外再說。  所以奉勸在銀行做櫃員或基層的朋友們,跳出來真的要三思,特別是在供樓的朋友們,如果是受不了櫃員的工作而跳出來,住房公積金就沒有,供樓的壓力就巨大,我有個同事也是這樣,當時在供樓,後來受不了氣跳了出來,結果沒公積金供樓逼著到處借錢,最後把樓也賣了,完全沒能力供樓。  最後我再補充說說吧,如果當初是關係戶那堆非本科人的朋友,跳出來我估計能找到3K以上的工作是比較難的,因為你什麼都不懂,在銀行裡學到的技術完全應用不上在其它企業,除非你又做回銀行這行或從事銷售行業,否則你想從事辦公室類的工作就別指望能找回銀行那種收入了。  再說說有關臨時工可以轉正式工的屁話,領導以前經常說我們臨工可以轉正式工,聽了N年了,全單位都沒一個臨工可以做到,弄得像傳說一樣,根本就是忽悠人的。  如果想跳的朋友,建議就越早跳越好,至少趁著年輕還可以從頭來過,如果是幹了很長時間到一年尷尬的年紀,就老老實實地挨下去吧,求神保護別被單位炒就行了,而且在銀行工作,如果過了30歲還是做櫃員,基本註定很難有升職機會了,特別是臨工。


用戶3315573925


作為一個一輩子都在銀行系統工作的人,我來回答題主這個問題。

我覺得大學學金融專業畢業的學生通過校園招考或其他途徑進入銀行工作還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在目前來看不要說是金飯碗,至少也是鐵飯碗;至於發展前途要看個人的努力和機會,只要努力機會總會有的。

只是不知道題主說的是哪家行,如果你現在還沒決定去哪家行,我建議你首選國有五大商業銀行,然後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再然後是地方中小商業銀行。

但你得有所準備,要樹立吃苦耐勞的精神,因為一般是要從一線營業崗位做起,比如會計崗位、信貸管理崗位等等,總之多經過幾個崗位鍛鍊總不是壞事。

而且我還有幾點建議:一是虛心向在你之前入行的同行請教,爭取儘快熟悉業務並進入角色,適應工作,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力爭成為業務能手和尖子;二是對從事的業務認真思考,邊工作邊學習,力爭從工作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提出對業務有改進或建設性的建議,推進該行內控制度建設,這樣就會成為引人注目的,很了不起的人才了。前途也就來了,很快會獲得升職的機會。三是制訂好自己的職業規劃,確保分階段的努力目標,消除得過且過、做天和尚撞天鍾心態,力爭每天都有收穫,每年都有進步。四是金融知識更新換代快,要不斷加強學習,爭取多參加各類業務培訓,不斷給自己充電,以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和適應能力,使自己成長為優秀金融管理工作者。


財經深思


這個問題我相當有感觸,本著個人經驗嘗試回答。本人2004年211學校經濟類專業本科畢業,在沒有任何背景資源關係的情況下,獲得5間銀行offer,其中兩間國有行,1間股份制銀行,1間城商行,1間農商行,最後入職了個人感覺最為高大上的某國有行(現在覺得,從掙錢角度,這不是最佳選擇,但從業務學習,眼界見識等,選擇國有行是對的)。同時入行的人,有研究生,有名牌大學畢業的,還有不入流的大專的,大都五官端正,有氣質(作為服務行業,銀行對外貌要求還是比一般行業高的)。

通過市行10來天簡單培訓,我們絕大部分被分去基層網點做櫃員,只有個別(強大的關係戶)留在了分行部室。說說櫃員崗位吧,櫃員真是令人身心疲累的崗位,也是瞭解銀行業務的必經崗位。10年前網銀、手機銀行等還沒興起,前臺櫃員那叫一個累啊,像我所在網點,由於有大批代發薪的客戶,每天早上門沒開,網點門口已經站著10多 20人,8點半到網點,接箱,做營業前準備,9點門一開,外面的人像潮水一般湧進來,接著就是低頭做業務,中午1個多小時休息吃飯,接著繼續做,5點關門,一般做到6點才做完所有顧客,然後點庫存,結賬,送箱,全部完成下班7點左右。從開始營業到尾箱送走,整個人要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因為涉及金錢交易,出現差錯是非常嚴重的,短款要自己賠償,賬務上差錯要查找原因,會被通報等。即使無驚無險,全部完成,別以為7點可以正常下班,做過銀行的都知道,銀行的培訓學習考試加班特別多,而且不是工作時間做的,全部是利用班後或者休息日來完成的。所以,7點下班後,吃個外賣,然後又投入到加班培訓學習考試等活動中去了,經常晚上9點多10點才回到家中,到家後根本什麼都不想做不想說,就想睡覺……這是身體勞累,除此之外,還有營銷任務,營銷任務一般會跟個人業績掛鉤,這也是表現自己的最佳途徑,否則,在櫃員崗位是非常難以出頭的,除非有背景。

飽受櫃員崗位折磨,我不想長期從事櫃員崗,但自己也沒關係背景,就只好在營銷上表現一下,由於本人經濟學背景,所以對基金,保險,市場行情等知識比一些老員工專業,因此,在櫃檯上,在辦理業務同時,我會向客戶推介講解一些銀行產品,客戶也會逐漸接受而購買。2006年,2007年股市進入牛市,基金行情火爆,一些老客戶掙錢了,又來找我加大投入,更多的是新客戶湧入……我是整個網點營銷最積極的,基金銷售量也最大,同時,網點主任也通過我的及時推薦介紹,她和她家人掙了錢,所以她比較喜歡我,也向領導表揚我多次。後來,分行競聘一批理財客戶經理,我也順利競聘上,從此脫離工作了3年的前臺崗位。

銀行客戶經理分不同條線,有對公客戶經理,有個人理財客戶經理,有個貸的客戶經理,還有結算條線的客戶經理,但都是幫助銀行維護大客戶同時銷售銀行的產品,而且銷售是主要的,跟社會上的銷售員沒什麼區別,只是銷售的是不可見的金融產品罷了。銀行的客戶經理收入比前臺高,也相對自由一點,而且崗位含金量也高很多,銀行會組織很多培訓,提高客戶經理的專業知識與服務技能,對於個人成長來說,客戶經理是個不錯的崗位,很多網點行長都是客戶經理出身,而且,積累一定的客戶,人脈,對於跳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客戶經理的工作壓力非常大,像個人理財客戶經理,考核指標10幾項,業績每天全轄通報,行長領導也會時常“關心詢問”你的業績表現,所以,高壓高收入,是客戶經理特點。

我做了大約3年理財客戶經理,業績也不錯,升為中級客戶經理。然而,我覺得自己不太適合做客戶經理,首先,性格不是外向,比較喜歡安靜的生活,不喜歡應酬飯局等;第二,做客戶經理,心要狠,要為單位利益利潤著想,對於上級派下的任務,不論合理與否,都要想方設法銷售出去,例如,股市指數已到5、6千點,明顯是感覺風險越來越大,但你不能停止你銷售基金的步伐,而且任務還越來越重,一些銀保產品根本沒什麼競爭優勢,沒什麼投資價值,但你一定要去賣!否則,不是你績效收入減少這麼簡單,是你會被批評,你的網點主任會被批評,你的網點成員因網點業績不好工資縮水。所以,有點身不由己的感覺……

對於客戶經理這個崗位越來越感覺受不了,後來換崗到支行辦公室(這裡要感謝領導的理解幫助),屬於二線部門,主要處理一些後勤業務,業務繁雜,沒有營銷壓力,但工作沒挑戰性,沒技術含金量,工資低下,容易受氣,成就感低下……最後在該崗位工作5年,遇到崗位調整,感覺在銀行發展空間已不大,想尋找更好空間,辭職離開了工作了11年的銀行了。

這是我11年的銀行從業經歷,總的來說,第一、銀行工作還是比較體面,收入較高的,就算是從事最低層的櫃員崗。第二、銀行工作是壓力非常大的,哪一個崗位壓力都很大,要有心理準備。第三、前途來說,我覺得要講究自身能力,運氣與機遇。有的人,能力很好,運氣與機遇不好,在銀行乾的一般般,出來後,由於能力好,也有很大一番作為;有的有能力,也有運氣,在銀行前途一片光明。第四、銀行也是一個講究關係背景的地方,你也會體會到一些不公平不平等,但你沒法改變,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第五、努力提升自己,真誠友善待人,哪裡都不會吃虧。

所以既然選擇了進入銀行,就去嘗試一下,未嘗不是人生一次很好的鍛鍊。


豬頭81


我是本科畢業後工作兩年,又讀三年碩士才進入一家國有銀行。針對你的問題,不同的人對於前途的理解不同,比方說有的人認為當總行行長才算有前途,而有的人在基層當一個副主管就覺得有前途,所以我這裡儘量將工作狀況描述清楚希望能回答你的問題。

其實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差別蠻大的,雖然我對股份制銀行的情況聽說了很多,但基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還是主要講一下國有銀行吧。這裡要假設你是普通家庭出身的畢業生,一切從基層做起,因為如果你是哪個高層領導的關係或者有上億的存款資源,這個問題就不用回答了,肯定很有前途。但你只要問這個問題還是說明比較迷茫。

國有銀行雖然要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存款壓力都比較大,但整體上還是沿襲體制內的那套規則,無論是明確的制度要求還是潛規則。這裡你應該明白,你有沒有前途完全是你的領導說了算。那問題就來了,如何才能脫穎而出得到領導的賞識?如果你回答你努力工作或者認真學習業務知識,那你就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作為新人會對各種業務充滿了好奇。比如說第一次做貸款學習了財務報表,感覺挺有收穫,但幾年下來你才會總結到基層根本學不到有價值的東西,都是按照政策要求做操作,水平的差別只是熟練程度罷了,所以這些知識博士和高中生都能學會,起不到區分人的作用。那什麼能區分人呢?先直接把答案說了吧,那就是混人際關係的能力、表現自我的能力、舞蹈體育等一技之長、和拍馬屁的能力。也許你會覺得新人瞭解這些都會有個過程,但跟你競爭的很多同事有很多不需要這個過程,比如剛入行你在兢兢業業埋頭學習業務,而另一個整天跟同事和上司喝酒說笑或者參加行裡各種活動,前兩個月感覺你也許很優秀,但半年後你們兩個對業務的理解就差不多了,但是面對複雜問題時他可以到處找人幫忙,但你只能說無法解決。在領導眼裡,他既能解決問題,又能跟同事很好相處,既能在酒桌上給領導擋酒,又能參加各種活動給行裡掙榮譽,這時你們兩個同時競聘更高職位的話他是左右逢源,誰都認識,你說領導選你還是選他。雖然他做的那些你也會,但你沒做呀。

所以,我覺得以上文字應該回答了你的問題了,問題不是銀行有沒有前途,而是你在銀行有沒有前途。這下你就該審視一下自己,看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看自己從小的成長經歷形成的價值觀能不能從容去當演員和拍馬屁,看自己有沒有脫穎而出的資本。如果你真是踏實做人和努力做事的類型,我勸你不要進銀行。如果你比較靈活,能說會道又會玩,那還是比較有前途。


侯凱21495536


 銀行算是一種比較體面的職業,物理環境較好,相對穩定,由於一般機構較為龐大,所以只要你夠強,上升空間也很大,但銀行是一個很講究資歷的行業,從業經驗很重要,所以短期內不要期望有多大的晉升機會。

  銀行的主要區別是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一般說來,國有銀行人均收入相對較低,人際關係複雜,且官僚氣氛較濃,但工作壓力較小,比較穩定;股份制銀行人均收入較高,但由於收入與業績掛鉤,不同考核業績的收入差距大,容易導致心裡失衡;股份制銀行人際關係相對單純,但工作壓力大,穩定性也不如國有銀行。

  銀行競爭很激烈,雖然銀行一再強調專業營銷、專業服務,但金融產品與服務容易模仿,導致銀行之間的同質性很強,所以絕對是關係型營銷占主導地位。因此,如果你學歷很高但是收入和地位比那些有關係、有背景沒學歷的人低很多時千萬不要不平衡。

  對於缺乏社會資源的學生來說,銀行中比較好的部門大約有人力資源、計財、風險,這些部門權力比較大。在這些部門對培養人脈或學習核心技能,以及職業發展有利。

  從個人發展來看,可以選擇三條路線:管理、技術、市場:管理即走行政路線,如果你綜合素質夠強,具備領導潛質,並且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或者說你有很好的靠山,你可以選擇走行政路線。

  業務上來說你可以不必很專,但要博,特別強調宏觀思維,人際關係上來說你必須能在不同部門培植很好的朋友,或者說是利益聯盟,這癢處理事情時有人配合並且效率很高。最重要的是要善於抓住時機採取適當的方式在領導和同時面前表現自己,一句話:走行政路線時關係處理的重要性絕對超過業務能力。

  技術並非只指與計算機有關的科技,還包括風險評審、產品開發、方案設計、櫃檯業務能力等等。對於那些專業素質過硬、不喜歡處心積慮搞關係或不善於搞關係、或者每市場沒後臺但有學歷的人來說,走技術路線比較適合,走的很專,待遇也上升很快,同時掌握了核心既能,到哪裡都能找到好飯吃,心裡也坦然。

  市場路線基本上是指客戶經理崗位,也許是最苦的也許是最輕鬆的。如果什麼關係也沒有去開拓市場,你需忍精神和身體上的雙重摧殘:精神壓力大,腦袋裡裝滿任務,受客戶白眼還要陪笑臉,動不動考核不行收入立馬下降甚至溫飽不能解決,直至走人。如果有關係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弄個億把存款往銀行一放,領導也當你是大爺,不敢得罪你,你甚至不用上班,成天吃喝玩樂也能得到很高的待遇,這一點對股份制銀行尤為明顯,國有銀行情況可能稍好。


喵兒叫


我是八八屆歷史系本科生,畢業後本想做一名教師或從事圖書管理工作,卻陰差陽錯被分配到一家國有銀行工作,因本地某銀行急缺一名文秘員。眾所周知,在八、九十年代銀行職員是很多人嚮往的工作,除了早點外頓頓飯都有人請(不是我貪嘴,多數飯局推脫不掉),那時候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興起,香菸一般是白抽的,很多水果如橘子、香蕉等成筐的有人送(在當時這些東西價錢不是很便宜),而且薪水比我大學時同班同系的同學要高很多;然而,久而久之我就厭煩了這份工作,因為我愛好文史,銀行對我來說是一份枯燥無味的工作;況且國有銀行表面上是“自負盈虧”,實際上吃的仍是“大鍋飯”,多勞不多得;領導之間勾心鬥角,使我這個在領導身邊工作的普通員工常常為難;因此我情緒很不穩定,行領導給我多次調動工作:辦公室、行政科、會計科、儲蓄科全乾過,最後負責保衛科(那時銀行保衛部門的幹部經過培訓是持槍的,一般是“五四”或“六四”手槍)。但這也平撫不了我那顆浮動的心,最後借個機會成功“逃離”了銀行,進入了一家事業單位。雖然工資少了三分之一以上,但我覺得還是很划算的;然而,在銀行幹了十二年,逝去了大好的青春年華,直到現在我還是一事無成!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表達這個意思:無論是哪種職業,適合你才有前途;不適合你,即使“光芒萬丈”,最終也會黯淡無光。孔子曰:“術不可不慎”!


無網不勝63274141


全國性國有股份制銀行工作15年整,很負責任的告訴各位,第一,沒有絕對強大的心理抗壓能力不要幹銀行;第二,沒有背景希望單純依靠努力想在銀行生存或者發展的只能通過校招進四大國有銀行或有一線生機;第三,銀行工作只講業績,有業績流氓也能當行長,沒業績君子也不能很好的生存,我的意思是完全的結果導向;第四,要耐得住寂寞,銀行內人才、崗位儲備全部過剩,要機會就需要熬,還要一些運氣;第五,銀行工作沒有專業性可言,即使工作一輩子,離開銀行啥也不會;第六,銀行工作沒有尊嚴,對客戶要營銷,對內也要營銷,總之裡外不是人;第七,銀行不再是躺著賺錢,收入大幅降低,福利嚴重縮水,要有心理準備,銀行人就是屌絲,除非能做到一級行的行長或者相等級別的以上,收入還是很好的,一般頭條裡稱呼的行長都是社區支行或者二級支行的主任,根本不算是真正的行長,一級行的行長屬於正處級(按政府編制來套算,其實銀行早已去行政化)。大家自己掂量吧


YK84376441


我是從銀行辭職的。銀行分國有和股份制。國有相對於股份制壓力小。先進國有銀行。能力大小適合哪個崗位必須有3到5年的工作經歷。不論是自己努力得到的崗位還是被努力得到的崗位,適應了一切都好。再看看跳股份制。幹銀行衝著錢去的。但是沒關係絕對達不到你理想的崗位,即便你能力強業績突出。

櫃員,綜合櫃員,理財經理,客戶經理,營銷主任都幹過。差點被逼著干支行長。基本走一圈下來,感覺還是客戶經理好乾。只要你用心,兩方面,一是產品和理財知識必須爛熟於胸,二是客戶必須時刻維護。做到這兩點基本如魚得水,而且時間自由。至於晉升空間,還是那句話,有關係,會處事。沒關係,能力強,那你就是個拉磨的。熬時間頂位置。

我為什麼辭職。不是壓力大,不是錢少,相對公務員來說錢不少而且應酬不多。我認真想過我要的是什麼。銀行的工作給不了我。如果你有機會進銀行,我勸你進去。不論櫃員還是其他崗位,用心做。裡面有不一樣的樂趣。比如3000以下取款我直接拿再數,最後過驗鈔機。基本一張不差。再比如,面對陌生客戶你應該怎麼發現客戶需求,裡面的樂趣無限大。不是任務要求你推基金你就推基金別的不說。工作做到任務前面。不要認為壓力大,沒壓力你怎麼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呢?以上這些你都經歷了,那麼銀行的工作是個不錯的棲身之所。在這個前提下,你可以考慮到底要什麼樣的生活。除此,你從銀行辭職會後悔的。


喔鼠


大學一畢業就進銀行了,所在城市是1.5線,到現在第五個年頭,已經簽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但是依然想辭職。簡要講述一下自己的職業經歷,剛進銀行就去了小微貸款部門,沒有在櫃檯坐過,那時候剛畢業的一個小丫頭天天去小工廠小店鋪裡跑貸款,經常週末出去跑業務,有時候還被客戶調戲約飯,而且是外地人業績做的不夠好,領導不喜歡,覺得心累。後來隨著部門的擴大,領導看我沒業績就把我調到了後臺崗位,發放貸款整理檔案,就是服務客戶經理的工作,十分忙碌,中午沒有休息的時間,還老是被客戶經理催,工作單調又重複,這時候我就不想幹了,但是家裡沒關係,沒有別的機會,就老實待著。熬了兩年時間,部門裡面女的很多,很多人懷孕生小孩,我經常要替別人的崗位,成為了機動人員,慢慢的就調到總部去了,總部工作輕鬆一些,中午穩定可以休息一個半小時,到點上下班,但是工作內容更加單調無聊,每天檢查貸款檔案,從早看到晚,領導是一個女的,為人陰險,呆在辦公室裡渾身不自在,應付不來虛偽的人際關係,此刻對工作極度厭倦。後來我們銀行成立了一個新的互聯網融資部門,準備做p2p業務,我就找個機會調過去了,領導本來就不喜歡我,就很乾脆把我放了。來到新部門,同事之間關係比較簡單,輕鬆自由多了,做的工作也是行業的前端熱點,我終於有了奮鬥的熱情,部門業績也是蹭蹭蹭往上走,大家都很開心。可惜我們部門總經理在與總行領導之間的政治鬥爭中落的失敗,我們部門業務全線暫停,大家每天吃飯睡覺打豆豆快一年了,感受到各種荒廢和失意,辭職了好幾個同事,年後聽說我們部門要被合併,不曉得會把我們安排去哪裡,剛燃燒起來的鬥志很快又沒了。銀行業最近一兩年行情不好,找工作尤其難,我投出去很多簡歷也是杳無音訊,現在在糾結要不要離開銀行業,去互聯網金融公司。有關收入也跟大家介紹一下,前幾年到手收入(工資加福利)都是10萬-12萬之間,今年調整了一下,在13萬左右,在銀行裡不算多的,尤其是看到很多人跳槽過來,二十多萬的收入,乾的還沒你多,心裡很不平衡,這也是想要跳槽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