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旅行的時候,吃過什麼讓你難忘的食物?

小豬覓食記


鮮血味道的貝殼,永生難忘!

當時是去柬埔寨旅遊,先去的吳哥窟,後來又去了金邊。柬埔寨的食物大部分都很好吃,包括水果與主食,只要吃的慣泰國菜的人感覺吃柬埔寨菜也是可以的,所以一直到臨走也沒有吃壞肚子,也沒有餓過肚子。

下面高潮來了,金邊的晚上路邊有很多大排檔,我們一直在到處吃,直到臨走都沒有機會去嚐嚐。後來臨走的時侯發現所住的酒店旁邊的大排檔竟然開始營業了,當時下午兩點,我們立馬就過去。去的時候老闆還在佈置,我們先點餐,基本上都是燒烤之類的,隨便點了幾樣嚐嚐,最後看到有烤貝殼,也點了一份,記得點的時候,那個慈善的老闆娘特意看了我們一眼,好像在問,你們確定嗎?我們非常確定要嚐嚐,不過就是烤貝殼,有什麼不敢吃的?

很快菜上來了,前面的烤雞爪、豬排之類的都不錯,桌上有很多調料,所以味道可以自己調。終於來貝殼了,殼很硬,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麼硬的殼應該很難烤熟。終於剝開來,看上去鮮嫩可口,入口,一股血腥味充滿了口腔,我幾乎覺得自己在喝血,當時覺得自己非常殘忍,把鮮嫩的貝殼咬的鮮血淋漓,我幾乎都可以想象到自己滿嘴紅色鮮血的樣子,後來一想不對,貝殼的血不是紅色。我覺得剛吃的第一個可能是有問題的,畢竟一盆這麼多,有幾個有問題的也是很正常,又來了一個,又是被鮮血充滿口腔的感覺,我幾乎覺得我可能得了什麼絕症,所以才會這樣。看了一眼同去的朋友,我倆幾乎同時確認大家都是一樣的感受,立刻喊來老闆再去烤一下,我倆一致覺得這個貝殼沒有烤熟。老闆人真的很好,又去重新烤了一遍,我又來了一個,還是獻血淋淋的感覺,放了調料也掩蓋不住,我放棄了,立刻就知道這種東西就是這個味道。

以前號稱沒有自己受不了的味道,現在知道是自己見識太少!吃的血味的貝殼叫做血螺,學名泥蚶,國內也有,只是我從來沒有吃過而已。


邊晃邊吃西小西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吃一口就感覺像觸電一樣食物(沒錯就跟小當家裡演的一樣),這種感覺我至今有過三次。

順德仁信雙皮奶

仁信老鋪被認為是雙皮奶最早的發源地,雖然已不復往日的門庭若市,但是每逢節假日去吃也很難排到座位。紅豆雙皮奶上的紅豆非一般紅豆罐頭可比,不爛不散卻軟糯晶瑩,配上滑爽的雙皮奶,醇厚香甜。另外他家的原味雙皮奶、薑汁撞奶也是絕對值得一吃的!



汕頭嘉臻食店

汕頭人擅長烹飪海鮮,每種海鮮都有獨特的處理方式,或炒或煎,或煮湯或白灼;潮汕人的牛肉火鍋是一絕,從來沒看哪個地區把牛肉的部位分得像潮汕人那樣嚴謹——但是有一樣食物是一定要混著吃的,那就是粿(guo)條。嘉臻食店的一碗粿條,碼上潮汕扎肉、潮式香腸,還有滷豆腐乾,最後淋上一勺滷汁,整個過程一氣呵成,不僅是味覺上的享受,也是視覺上的震撼。



貴陽鼎罐城酸湯魚

我在重慶長大,那裡的酸菜魚這幾年已經享譽全國,曾經也是重慶人引以為傲的江湖菜之一。但是儘管如此,當我第一次吃到鼎罐城的時候,還是為他家的味道所震撼。上一次去貴陽還是在我很小的時候,之前老聽父母說做番茄發酵的紅酸酸湯魚最有名的地方是凱里,但是他們不是為了“正宗”兩個字能跑這麼遠的人,所以也就在貴陽市區解了饞癮。酸辣鮮美的滋味讓我從少年時期就記住了“鼎罐城”這三個字。


陳不謅


上次回答一個類似問題的時候,我的答案是西安的biangbiang面。

這次又看到這個題目,想了下,還有什麼是讓我難忘的食物呢?

答案是:重慶的火鍋。

兩年多前和同事去的重慶,去之前就想著去吃火鍋啊,吃串串啊,吃到飽再回來。

去了重慶就慫了。第一頓火鍋在胖子爛火鍋,最經典的是辣鍋鍋底不要錢!!白湯鍋底要收費!!

哎呦呵,和我們設想不太一樣哇,哈哈,我們兩個吃不了太辣的窮姑娘,怎麼選呢,是選免費辣湯鍋底,還是花幾十塊錢買過清湯呢?

權衡再三,我們兩個決定上辣鍋!然後再三叮囑店家,微辣就好,微辣就好!

嗯,端上來的已久紅油滿滿!畢竟用辣鍋換了盤肉錢,所以點起菜來更加胸有成竹了,毛肚,羊肉,酥肉,犛牛肉!各種喜歡的蔬菜!

冰雪碧+辣火鍋,兩人吃完大呼過癮啊!!

重慶的火鍋是讓你想到,就想買張飛機票飛過去吃的!尤其是冬天!

嗯,以上是我的記憶,關注我哦!


芥茉喵愛生活


2016年八月,我們一家三口從洛陽開車到敦煌旅遊,第一站是蘭州。

洛陽到蘭州大約1000公里多一點,我們早上喝了湯,將近八點上了連霍高速,到達蘭州在酒店登記入住已是晚上十點鐘。

在來的路上,已經敲定了要在蘭州品嚐的特色美食:牛肉拉麵、手抓羊肉。

我們第二天早上在大眾巷享用了“馬子祿牛肉麵”。這碗麵清湯、細面,味道寡淡,很普通的吃食。對於常喝牛肉湯的洛陽人來說,這碗麵真的是一般般…



早上的面不當飢,中午帶著早就咕咕叫的肚子到了“馬中華手抓總店”,具體哪條街記不清了。上了二樓,從賣肉的窗口經過,看到大鍋裡羊肉在清湯中翻滾,一股羊肉香味撲面而來。五十塊一斤,直接要了兩斤。肉端上來就著蒜片、辣椒、椒鹽,一口咬下去,東鄉手抓果然名不虛傳!肉軟爛、不羶、肥不膩瘦不柴。吸溜一口,肉即脫骨且入口即化滿嘴留香。二斤肉瞬間一掃而空,又要了半斤,雖然意猶未盡但怕孩子吃著就此作罷。


一路下來,感覺在甘肅給我留下難忘印象的當屬這“東鄉手抓羊肉”,至今想起還垂涎三尺……


梁無忌


旅行時候,最為難忘的食物,就讓我想起八十年代初到雲南昆明。那年代鄧小平剛提出開放改革不久,很多地方食飯還要糧票,但食品、食材已比較豐富了。

到雲南昆明,一定要品嚐地道的美食。

過僑米線。

那年代的過僑米線較為純樸,不像現在花巧,就只有一碗油油的熱湯、一碗米線、一小碟的肉片,把那好像不太滾熨的熱湯加進米線和肉上,肉就熟了,那鮮甜的味道、米線的香滑,是現在再吃過僑米線時找不到的感覺。這可能是現在的食材及飼養方法有所改變,味道跟過去已有不同之故吧!

第二道美食就是汽鍋雞。
我們幾個小夥伴因知道天麻對頭痛、眩暈等養生有功效,選擇了天麻汽鍋雞。那清香鮮美、清沏的雞湯、雞肉的鮮嫩是難以詞語去形容的。

第三道更讓我們沒法想到的。那年代沒有保護動物的意識。
就點了一道熊掌,現在不會有這一道菜。因我們認識到動物是要保護的,不然有很多物種就會在地球上消失,破壞生態平衡。


hon6282


這些年走過很多地方,每到一處,都喜歡品嚐當地的特色美味,吃過的太多了,翻翻照片,關於美食的足有上百張,選一些印象比較深的分享出來吧,貼合題目,難忘的食物。

這是新疆伊犁吃過的丁丁面,手機拍的,其實和拌麵類似也是菜與面的混合,不同的是這個面比較醋,比較碎,還比較硬,同行的愛人吃了半碗就吃不下去了,剩下的半碗都被我消滅掉了,因為硬,所以成了難忘的記憶。

這是在伊犁草原上,當地哈薩克牧民家制作的一種油炸食品,名字叫不上來了,當時可能是餓了,吃得非常香,印象深刻。

烤大串不用說了,大家都喜歡,不同的是我們當時是現殺羊,切肉穿串,雖然之前也吃過烤羊肉串,但那次是最鮮美的一次,至今難忘。

新疆美食還有好多,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廈門這幅圖是南京的鴨血粉絲湯,在夫子廟烏衣巷附近,從這以後,開始喜歡鴨血粉絲湯了。


這是北京著名的早餐小吃:豆汁焦圈,豆汁的味道確實很特殊,需要適應,不過喝過半碗之後,覺得還真不錯。

這是當時的另一份早餐,豆腐腦,粥,比較常見了。

接下來分享幾個甘肅張掖的美食:首先是滷肉炒炮,著名的大店其實往往不如我們去的鄉下小館子更好吃。

這也是張掖鄉村的美食,盤子夠大吧,分量十足,吃著過癮。

這是張掖尕周肉片,民族風味,主食是寬麵條,拌在裡面吃,很解饞。

以上是我分享的幾個美食,這裡只是冰山一角,更多饕餮,更多精彩,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歡迎大家討論交流。


行影


開封小籠包。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有次去河南,男盆友帶我去吃了他家鄉最有名的開封小籠包,真的強烈推薦哈。開封的歷史悠久,小籠包同樣歷史悠久,據說早在北宋時期,已有售賣,當時就叫做稱灌漿包。北宋之後,灌湯包子在開封流傳下來。這樣歷史悠久的包子,果然是跟其它地方的包子不一樣,小籠包帶蒸籠一起上桌,皮薄餡大,灌湯流油,軟嫩鮮香,潔白光潤,提起像燈籠,放下似菊花,現吃現蒸,保持了包子的完整性,與之相比上海的小籠包,皮薄,肉嫩,但是包子中的“汁”和油更多。相對而言我個人認為,開封的包子更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