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人的起源是什麼,為什麼叫漢族?

沈識度勢1


因為現代人對華夏漢族的歷史知道得比較少,造成當代人對中國華夏漢族歷史的盲目無知,中華民族的主體就是華夏民族、華夏漢族,中華中國歷史基本都是華夏漢族的人創立的!漢的意思是人們經常可以找到水源地,有水才可以更好的生活下去,稱為漢人,繁體字的意思是華夏漢族的族人們種植食物,用水澆灌食物,辛勤勞作的場面,意思是華夏漢族的人勤勞和協作互助的精神!而最早給人們挖地找水的人就取姓為袁姓,袁字的意思就是給人們挖井找水的人!

因為少典的父親是部落的族長袁頗,他和他夫人已經有了幾個孩子,後來他夫人又懷了孩子,但是十個月了,孩子還未出生,後來少典媽媽不能確定孩子什麼時候出生,所以少典媽媽還是照常出門勞作,沒太注意她的身體狀況,勞作的時候,少典媽媽突然感覺身體有點不舒服,她就準備回到住處休息,走在半路的時候,突然吹來一陣大風,少典媽媽眼前看不清路,摔倒在路旁,正好此時,孩子出生啦,母親把孩子抱回家,他的丈夫看到孩子,夫人怎麼抱了一個孩子回來啦?他夫人說,這是她懷了十幾個月生的孩子,他們不是一直感覺很奇怪怎麼孩子還不出生,現在孩子在一陣大風之後出生啦,所以他們給孩子取名為玄袁少典,表示袁少典是在讓人意望不到的情況下出生的,因為袁頗的孩子已經有幾個了,所以後來出生的兒子,族人們就給他按照地位順序取名為袁少典,袁大典是族長袁頗的長子。後來袁少典的資質各方面都強於其他兄弟姐妹,所以父親按照傳統的禪讓制的制度,同時兒子袁少典也是族人們推舉的領導能力出眾的族人,父親袁頗年老之後,人們推舉袁少典為他們的新族長,由族長的兒子袁少典帶領族人們創造新生活!之後玄袁黃帝袁少典組織人們勞作種植收穫食物,之後玄袁黃帝袁少典用植物和樹木製作成可以乘坐的車,人們為了紀念製作車的玄袁黃帝袁少典,就把玄袁黃帝袁少典稱為軒轅黃帝袁少典。之後軒轅黃帝袁少典又組織領導族人們挖井取水用,之後玄袁黃帝袁少典取名為袁塗濤,意思是人們有水可以生活下去,人們有水可以長壽,以這個意思取名為袁塗濤!

玄袁黃帝袁少典出生的地方被人們稱為玄袁之丘,那個地方最開始又稱為有袁君(又稱有袁氏),有袁君(有袁氏)的人們越來越多,後來人們所他們以一個姓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彼此也不好認識,後來出生的孩子名字也不好取,之後他們請軒轅黃帝袁少典給他們取不同名字或者姓氏,這樣就有了最開始的華夏漢族的不同姓氏的起源,軒轅黃帝袁少典按照族人們生活的地方、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等給人們取不同的姓氏,這樣就有了“王姓、李姓、姚姓、黃姓、田姓,苗姓、周姓、陳姓、張姓、白姓、呂姓、何姓、湯姓、趙姓、劉姓、姜姓、丁姓、雷姓、潘姓、高姓、余姓、佘姓、涂姓、徐姓、楊姓、葉姓、金姓、汪姓、羅姓、柳姓、許姓、關姓、鄭姓、鄧姓、韓姓、閆姓、林姓、杜姓、聶姓、彭姓、肖姓、阮姓、曾姓、陸姓、沈姓、方姓、盧姓、唐姓、馬姓、馮姓、範姓、蔡姓、顏姓、謝姓、吳姓、孫姓、孟姓”等等姓氏,軒轅黃帝袁少典和人們在大樹下商議各種事情取字周字,後來又取了“朱姓、邱姓、霍姓”等等很多姓氏,而他們以自己文明文化文字內的人們為同一個民族,這樣他們稱他們的族群為華夏民族,稱他們族群以外的人為胡人,胡字的意思是華夏民族華夏文明以外的人和華夏民族的人一樣生活了很長時間,華夏民族的文字文化,雖然他們胡人沒有,但是他們和華夏民族的人一樣,以前也有月亮在他們的天空照亮他們的生活,胡人是華夏民族的人對華夏民族以外的人的稱呼!胡人的衣著都是以動物毛皮和樹葉等為主要穿戴物,和華夏漢族人們的植物的藤和絲線做的衣物有很大區別,胡人的語言也不同,不同民族的人沒辦法交流,那時候的華夏漢族基本不和胡人交往,因為語言不同,穿著不同,胡人都喜歡攻擊華夏民族的人,殺其他民族的人吃,搶華夏民族的人的穿著物,那時候的華夏民族和胡人很少接觸,因為弄不好就會被攻擊,為了安全起見,華夏漢族的人們在軒轅皇帝袁少典的提醒下,很少和胡人交往!但是胡人漢化以後,漢人和胡人接觸結婚的比較多,當代人是漢人胡化和胡人漢化的一個群體,沒有記錄漢人的歷史和起源,胡化得非常嚴重,也很少區分漢人或胡人,幫助胡人多,遺忘漢族人的歷史和起源,陷害漢族人的建立人,搶奪華夏漢族人建立人姓袁的人的直系後人創造的歷史,篡改和遺忘漢族人的歷史是當代社會面臨的國家和民族的問題,也是中國背叛歷史和傷害國內為國家和民族付出最多最大的姓袁的人的問題,這也是世界面臨的問題!




愛袁說中華真歷史解密


話說漢族的起源,其實也就是中華民族的起源,華夏文明的起源。

華夏文明,不僅包括漢族人,還包括其他的民族。

這裡所說的漢人,就是當今擁有十幾億人口的漢民族,而這個漢民族是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的與其他民族融合而來。

我們非得要探索純正漢人的話,尋找漢人的起源,不妨得把歷史向前推進,一步一步的搜尋所謂純正的漢人,即漢人的起源。



首先我們要弄懂什麼叫漢族?

所謂漢人一詞,最早是由蒙古的師爺耶律楚才提出的,指的是在南宋管轄區域,以及其他區域使用漢文字說漢話的居民,這耶律楚材,還是根據漢王朝的國號來的,就像美國人稱華人是唐人那樣,把使用漢文字,說漢語的人們說成是漢族。


這位耶律楚材老先生把這些個使用漢字說漢語的人,稱之為是漢朝的人,所以就筒稱了漢人,如果要是稱之為唐朝的人呢,恐怕就是唐人了,再後來,漢族人就叫唐族人了。

再在古代,人們通常把中原人稱之為漢人,而南方偏僻地方的人稱之為蠻人,而北方的少數民族,稱之為胡人。

這胡人蠻人的,都是對這些地區人們的貶損稱呼,在清朝時期就不再使用了,為尊重少數民族的自遵心,在解放後徹底廢除了這些稱呼。

民族一詞,還是在近代在梳理不同信仰,不、同生活方式即不同血統的人們而提出的。

我們在向前推進,唐朝時期的突厥人在歷史中消失了,他們大部分被李唐王朝,賜予了李姓,成了名副其實的李氏後人,這就是所說的漢人又壯大了。

而在漢朝時期的匈奴人,一部分在逃亡西域的時候,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一部分被朝廷賜予劉姓,那名副其實的漢人。

這是典型的民族融合過程,也是漢族人的由來。

如果我們再刨根問底兒的話,我們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的炎黃二帝。

他們打敗蚩尤以後統一了中原地區的一些個部落,建立了夏朝政權,所以又稱之為華夏民族,也就是當今的漢族。由此可見這漢族人,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融合而來的。


趙志軍001


漢族又叫華夏族。起源黃河中下游地區,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是漢族遠古文化的起點,後來皇帝和炎帝合併形成了最初的華夏族。

在漢代華夏族漸漸被稱作漢族。

這裡要強調的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原先的主體民族炎黃聯盟的主體民族已經不存在了。

自漢代開始,華夏族與周邊個個民族相互交融,


不斷吸收同化別族,也被他族同化,形成了以華夏族為中心的漢族體系。也就是說自漢朝起,漢民族的血統不在是相對單一的炎黃部落後裔。而是個個民族融合的產物。

事實上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後來歷史時期,如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都是民族交融的過程。

我想為什麼叫漢族,可能就是在漢朝時,以炎黃部落為主體的華夏族開始面與周邊民族交流。才被周邊民族叫漢族的吧。這是建立在強大的大漢朝威望上的稱呼,是周邊民族對漢王朝強大的認可。


歷史的奧秘和輪迴



漢族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是炎黃子孫。

漢族在先秦時代,被稱為華夏族。

漢朝之後,炎黃子孫被稱為漢人。後來漢族之名逐漸代替華夏族。

漢朝的名稱來歷有二:

一是推翻暴秦後,劉邦曾被封為漢中王。項羽與劉邦之爭也被稱為楚漢之爭。後來劉邦的漢中王被簡稱為漢王。劉邦建國後,國號自然是漢朝。

二是《詩經-小雅-大東》有云: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此詩中之漢指銀河。

所以,我們漢族,就是華夏族,就是炎黃子孫。漢不但指漢朝,也指銀河。


楊朱學派


我國有十四億人口,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佔92%,就是有12億左右是漢族,怎麼會有那麼許多漢族呢?實際上是各民族融入的結果。

周武王的祖先古公亶父自稱為華夏,就周圍的遊牧民族稱為東夷、西戎、北狄、南蠻,其中秦的祖先就是西戎。因為在今天的甘肅禮縣大堡山發現秦人祖先皇家陵園,被稱為“西垂陵園”,這是秦族根基的所在地,也被司馬遷稱為“西犬丘”。

在春秋“百家爭鳴”時,儒家為了給自己的觀點製造充足的證據,將圓的說成是方的,將方的說成是圓的。所以,孔子在周遊列國中處處碰壁。到了漢初時,儒生幾次想見漢高祖劉邦,都被劉邦羞辱而回。劉邦、惠帝、呂后、文帝、景帝都採用的“黃老之學”。到了漢武帝時,大儒董仲舒將儒學、道家、法家、陰陽五學揉合在一起進行授課,丞相衛綰、竇嬰、司馬遷都去聽他上課。

丞相衛綰、竇嬰將董仲舒推薦給漢武帝,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了“罷黜百家、表彰六經”以及“君權神授”。漢武帝知道儒學是怎麼一回事,他接受了儒學,並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術”就是騙術。董仲舒在縣以下的地區開辦了“太學院”,將儒學、漢字、漢姓、漢文化傳授給庶民,將自己的“三綱五常”私貨也夾進去。西漢、東漢共四百年,使秦時留下來的七國庶民被稱為漢人,也就是漢族,這樣區別於周圍“茹毛飲血”的遊牧民族。

漢朝時,大量的漢字真正形成,儒家的上古時期的古書開始產生。譬如:尚書、虞夏書、周易、三墳等,一些神話也開始變成了歷史。儒家最典型的“三皇五帝”,“三皇”就是伏羲、女媧、神農,伏羲和女媧是蛇身人首;神農是牛首人身。以後伏羲是“易經”的始祖;女媧是人類的始母;神農是人類的始醫。

司馬遷從小的啟蒙老師是孔子的後代,年輕時經常去聽董仲舒上課。他在《史記.五帝本紀》中,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帝梳理成上古帝王們的血緣關係,讓秦留下來的七國庶民和各地區自己認同始祖都同出一源,這一源頭就是炎黃,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了。《史記.秦始皇本紀》將秦的祖先認同為周天子養馬。與此同時,他知道秦的祖先是“西犬丘”就是西戎。一個西戎將周朝留下來的諸侯國給滅了,儒家認為這些大逆不道。於是,秦始皇是呂不韋的私生子;嫪毐的陽具能翹起車輪;嫪毐與秦始皇母親趙姬生了二個秦始皇的弟弟,《史記》中將它詳細記載。

西晉惠帝時的八王之亂,引起了“五胡亂華”,就是匈奴、鮮卑、羯、羌、氐等遊牧民族進入中原,他們大肆屠殺漢族,本來在三國時,漢族已經不多,被他們大量屠殺所剩無及,剩下的漢人逃往江南,歷史上發生了第一次“衣冠南渡”。304年開始,中原地區先後建立了十六個遊牧民族的政權。前秦苻堅統一了北方,發動了對東晉的“淝水之戰”,東晉用八萬人(漢族)打敗了苻堅八十萬人的遊牧民族的部隊。苻堅回去後被殺,東晉(漢族)人太少,無力去統一北方。

385年,鮮卑拓跋珪建立了北魏;439年,北魏統一了北方中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時遷都洛陽,大舉漢化,將110個鮮卑姓改為漢性。其中鮮卑望族姓有八家:穆、陸、賀、劉、樓、於、嵇、尉。其它的有:溫、李、陳、丘、胡、楊、韓,等等。(由於當時中原沒有漢族,也沒有看到漢人來阻止。)534年,北魏分裂成東魏、西魏。557年,東魏變北齊;西魏變北周。北齊被稱為“禽獸王朝”;北周文帝宇文泰進行復闢,將漢姓又改為鮮卑姓。(也沒有看到漢族來阻止。)北周的普六茹氏,鮮卑小字:那羅延。他承襲父爵,官之柱國,大司馬。581年,普六茹氏打敗了南方,統一了中國。又一次將鮮卑姓改為漢姓,採用了漢字、漢文化、漢官制,自己名字改為楊堅。否則,中華民族的漢字、漢文化、漢姓將被打斷。

從304-618年到唐建立,三百多年來在中原地區沒有看到漢人出現。但是,唐朝建立以後李淵和李世民都稱自己是漢族,他們的祖先是隴西李暠的子孫,李暠稱是李廣的子孫。眾所周知,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是李陵,李陵在漢武帝時投降匈奴,他在隴西的家族分二次被漢武帝殺光,哪有李廣的子孫呢?李淵的父親是李昞,李昞父親名字是大野氏,大野氏在西魏時官之八大柱國之一、太尉,李昞承襲父爵為“唐國公”。李淵也承襲父爵,也是“唐國公”。假如:大野氏是一個漢族怎麼能混到他們鮮卑貴族去呢?。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將他的二個兄弟給殺了,他將自己的弟媳弄成了自己的妃。又為了向他父親李淵請罪,盡然吸吮了李淵的乳頭。據說李淵有三個乳頭,但是不管有三個乳頭還是四個,這些風俗與漢族文化格格不入。再則,後媽嫁給兒子,父親娶兒媳、女兒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長期私通,這些被漢族人看來是亂論,可是被他們看來是名正言順。所以說,隋唐是“鮮卑皇朝”,只不過歷史是有儒家士大夫所寫,他們害怕“炎黃子孫”被打斷。所以說,李家一半是鮮卑族,一半是漢族,並且父系是漢族,那麼唐朝的子孫就是漢族的血脈了。

李世民將打敗的突厥人賜予皇家姓,“李”姓,並將匈奴、羌、氐、柔然、回紇等等,遊牧民族融入到漢族中來,給他們改漢姓,使他們都成為唐帝國統治下的臣民。唐朝的“安史之亂”和“黃巢造反”,有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的“衣冠南渡”,這些到達南方的漢族被稱為“客家人”,實際上這些客家人是胡人漢化的漢族人。到了唐滅,出現了五代十國,五代中有三個是沙陀族。北宋建立以後,北有契丹遼國;西有党項西夏;西北有吐蕃;西南有大理。其實都是唐滅以後分裂出來的國家,其中契丹文和党項文就是漢字套用。

金滅遼,以後又滅了北宋;蒙古滅了金國、西夏、吐蕃、大理、南宋,建立了元朝。那些在中原地區的突厥、沙陀、党項、契丹、女真、回紇,等等遊牧民族,要麼變成了蒙古族,要麼變成了漢族。明朝建立,留在中華土地上的蒙古、匈奴、党項、突厥、沙陀、契丹、女真、等等,全部變成了漢族。1644年,滿清入關,由於歷代遊牧民族的殺戮,中華民族的血緣從唐朝建立起來的“通古斯”變成了“蒙古人種”。

所以說,漢族是一個由漢字、漢文化、漢姓融入起來的民族,沒有儒家所說的“炎黃子孫”,這些“三皇五帝”的神話,這不過是漢武帝所說的“術”字而已吧!


張律明


漢族是多元一體種群人口的結合,猶如蓮花,就是以中原地區人口為中心和周邊地區不斷互相通婚的結果。漢族人口的主體被稱為【黎民百姓】,這是有原因的。

【漢族】最早的起源應該是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文化【夏族】人和龍山文化時期的黑陶文化【夷族】人,以及南方【梨苗】集團的統稱。

黃河中游的黃帝部落兼併重組了黃河下游的炎帝部落之後,蚩尤來犯,於是又打敗了蚩尤。蚩尤是南方梨苗集團的老闆,失敗以後,梨苗的人口分散流失在北方,被稱為“黎民”,而黃帝炎帝部落的子民因為很多已經有了姓氏,就叫“百姓”,大家互相通婚,多元一體——這是後來形成大一統【漢族】人口的主要人種。

被稱為【漢】的原因一說是從天上銀河🌌得名,古人把銀河“河漢”所以就把自己稱為漢人。另一說是有了漢朝之後才統一稱為漢人。具體原因也不可考。


終南高揚


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民族,華夏民族的前身是炎黃子孫。

在夏商周時期,以中原為中心的華夏民族向四周發展,同化了周邊的蠻、夷、狄、戎等民族,華夏民族與蠻夷的區別是具有高度文明,穿華服,束髮,種莊稼吃熟食,養桑蠶穿華衣。

後隨秦、漢大一統局面形成,以華夏民族為主體的漢人成型,凡事認同漢文化並被漢化的人都是漢人。

帝(皇帝)國時代結束後,從西方傳來民族的說法,之前認同漢文化並且被漢化的人群通稱漢族人,凡是認同漢文化並且被漢化的人都是漢族的一分子。

由此可見漢族人與其他民族的區別主要是文化的區別,漢族人為什麼叫漢族,來源於漢人為主的主體民族,吸收並認可漢文化的人也可認為是漢族人。


道一有三


漢族實際上是漢朝時期生活在新疆中亞地區人口對生活在中原的華夏民族的稱呼,一開始是用來區分匈奴與漢人的,而後來因為大宛國貪圖漢朝的財物殺了漢朝前往大宛求購汗血寶馬的使臣,漢武帝怒而發兵,十萬大軍西征跨越1.1萬公里,滅掉了大宛國。從此“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響徹歷史雲霄,然後漢族便因此成為了一個國家的民族代言。

在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以前沒人知道玉門關以外到底是哪,當時的漢武帝也只是從匈奴人口中聽說起關於西域的事,所以當張騫發現西域還有那麼多國家時候才會有新疆這個稱呼,意思是新的疆域。因此,漢族並不是以血緣來劃分的,只要是漢朝時期生活在漢朝疆域裡的人都被劃分為漢族。

至於漢族的起源則是來源於上古三大部落,黃帝部落,炎帝部落,蚩尤部落。這三個部落最早都發源於華山腳下地區,然後各自往中原地區發展,期間也發生過多起戰爭,比如黃帝跟炎帝聯合大敗蚩尤吞併蚩尤部落,然後黃帝又打敗炎帝吞併炎帝部落,但是這些部落的紛爭並沒有停止,比如蚩尤的部落被擊敗後四散奔逃,逃到山東變成東夷人,部分逃到長江以南稱為三苗人,然後統一於夏朝,所以才會有華夏子孫的稱呼。


優己


華夏族。是漢高祖劉邦建立大漢王朝。

被後人中華,漢族




傑哥208733768


這個問題,作為一個稍知歷史的中國人,而且是漢族人,索性就把和這一問題有關的歷史知識一併言簡意賅地寫出來,也算是對國學文化的普及盡一點綿薄之力吧!

在世界的東方,遠古時候,有一個族群,他們生活在以漢水(古稱夏水)和華山為中心的廣闊東亞北方地區,由於族人的勤勞和聰慧,以及棲息地物產的富饒,使得這個族群成為周圍最大的族群。這個族群也被稱為華夏族,這裡的華還含有美好的意思,夏還含有高雅的意思。族群的首領叫黃帝,在對外的兼併和擴張中,好多個小的族群被融入華夏族,其中最大的兩個,一個是炎帝領導的西戎族和蚩尤領導的九黎族,在兼併和融入其他族群的過程中,華夏族把其他族群的圖騰身上最厲害和最美的部分綜合起來創造了兩樣神物——龍和鳳,並把龍作為自己的圖騰。

後來到了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時候,這個族群的首領禹的兒子啟廢除了原先首領的禪讓制度,從此家天下,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國家“夏”。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華夏族不斷向周邊進行擴展,並不斷地和其它族群融合,形成了我國絕大多數的少數民族。因此說華夏族是我們中華民族絕大多數民族的共同前身,而不僅僅是漢族!

到了秦朝末年,劉邦推翻了暴秦建立了新的國家。因為劉邦曾經被封為漢王,加之古漢語中“漢”指天上的銀河(銀漢、天漢),含有宇宙、廣博之意,所以,劉邦給自己所建立的國家取名為“漢”。由於漢帝國的強大,大家都以是這個國家的一員而自豪,在自稱時慢慢的就把“華夏人”變成了“漢人”。最後,約定俗成,成為了“漢族”。原來的華夏族也就停止了使用。

由於黃帝、炎帝和蚩尤都是中華民族的遠古祖先,加之他們的豐功偉績,後人尊稱他們為中華民族的始祖,這也是我們被稱為“炎黃子孫”或者“黃帝子孫”以及有些少數民族尊稱蚩尤為始祖的原因,因為我們的祖先以龍為圖騰,所以我們又被稱為“龍的傳人”。

在中國古人樸素而又高傲的意識中認為天是圓的,像一口鍋一樣扣在正方形的大地上,所以,所以把錢做成了外圓內方的形狀。

在古人的意識中,正方形的大地被分割成九塊,被稱為“九洲”;我們就生活在中間的那一塊,其它國家都圍繞和拱衛著我們,所以我們腳下的這塊大地被稱為“中國”;古人認為“中國”是最好的宜居之地,是神仙住的地方,所以中國又被稱為“神州”;因為我們對紅色的喜愛,所以又被稱為“赤縣”;後來,“中國”又被分割為了九塊,所以又被稱為“九州”……這些就是我們國家別名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