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哪些習慣容易帶壞孩子?

dydes


看到這個問題,心裡很有一些感動想要回答。這也是我自己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反思的一個機會吧。

我向來認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大的。而父母本身也不可能是完美的,我們也無法要求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是完美的。能和孩子一起成長的父母已經是很優秀的了。

在我自己教養孩子的體驗中,我深切地體會到,我自己對丈夫說話的語氣深深地影響著孩子。

夫妻倆人,從認識到相戀,到結婚生子,走過了戀愛的甜蜜期,進入婚姻,面對一個突如其來的孩子的時候,難免有些手足無措,一地雞毛。

這個時候,一直以來都有抑鬱傾向的我,面對帶孩子的身心壓力,又要作為一個職場女性,面對工作壓力和工作中複雜紛繁的人際關係的時候,抑鬱就再次爆發了。

那時候,我的整個情緒很低落,因此,把氣都撒在丈夫身上。而作為我丈夫,他也是個普通人,幾次下來後,便不願意再相讓,每每雙方都吵得不可開交。

我在外雖然是害羞木訥,但是,面對丈夫卻伶牙俐齒,吵架的時候氣焰囂張,講話語氣十分兇狠,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五六歲的女兒不高興的時候,講話的語氣和我和丈夫吵架的樣子一模一樣。

這點讓我十分懊悔。

還有,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會採取吼的方式,隨著孩子年齡的漸漸長大,我發現她會學著我的樣子吼回來,讓我極其頭痛。

雖然,孩子因為我自身做的不夠好的緣故已經落下了這種壞毛病,就是遇事講話語氣蠻橫,動輒吼叫,不懂得用溫柔平和的方法來進行溝通和解決問題,但是,當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依然在盡力補救,從現在開始,用堅定溫柔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對孩子講道理。

無論孩子多大了,什麼時候開始教養孩子都總比放任她墮落好。


書唸的婦人


Hello,親愛的寶爸寶媽,蜜桃姐姐來咯!

都說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往往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而家長的某些壞習慣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往往會造成無法挽救的損失,所以提早改掉自己的壞習慣,是家長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必不可缺的。

•沉迷手機

在移動時代,人手一部手機的現象再正常不過了,家長們往往一下班,就坐在家裡開始玩手機,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長此以往,孩子們往往也會養成沉迷手機的習慣,愛玩手機遊戲、愛看手機視頻,而且關鍵是,市面上的電視劇大多沒有分級限,一些過於成熟或血腥暴力的鏡頭往往會對孩子的性格有所影響,所以家長們在孩子面前可以儘量收起手機,就算是公務,也可以回到自己房間再用手機溝通,避免給孩子造成,爸媽都愛玩手機的不好印象。

•不愛運動

家長們如果週末喜歡癱在家裡,不愛運動,不愛出門,孩子也只能呆在幾平米的家裡,沒有接近大自然的機會。其實,科學研究顯示,運動對孩子的神經系統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啊,人體動作的協調完成,往往需要神經系統的良好指揮才能做到。而且愛運動的人,往往更加的積極陽光,往往更加的充滿活力,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有很大幫助的。所以家長們,可以適當的運動運動,就算再累,也要帶著孩子出去走走,哪怕是繞著小區走一圈呢,從小給孩子培養對運動的興趣,將來一定是一筆財富。

•對他人的負面評價

可能有些家長比較喜歡抱怨,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就直接的說了出來,哪怕是當著孩子的面。比如“你舅舅說話一點都不靠譜,說好今天約著見面的,怎麼打電話又不接了” “你爸爸怎麼回事呀,說好去買醬油的,怎麼這麼慢”,不知不覺中,你將孩子身邊的人都說了個遍,導致從小給孩子造成的印象裡,身邊的這些人,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那麼他會漸漸的疏離他們,從小心裡就會產生不安全感,甚至也會學著你的樣子去抱怨別人。

•無視公共規則

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過馬路紅燈時,為了趕去上學,家長往往拉著孩子就走在斑馬線上了;在大家都排隊買票的時候,為了早點進入園區,有些家長會無視規則選擇插隊;在找不到垃圾桶的時候,有些家長就將手中的餐巾紙隨手丟在地上了。這些行為,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會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上,只要你著急,你有苦衷,有些規則是可以無視的,有些事情是應該以自己為優先的,因為爸媽都是這麼幹的。所以,維護公共規則要從小抓起,如果家長不帶頭行動的話,光是在口頭說說,在孩子眼裡是沒有信服力的。家長應該帶頭行動,而不是說說而已。


蜜桃姐姐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行舉止都會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從孩子年幼並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起作用,有時候甚至可能會持續一生。有些習慣,也許表現到行為層面上只是一個習慣的壞動作,對於孩子來講也有可能是深深印到腦海裡的難以改變的壞習慣。

孩子很容易從家長身上學到一些壞習慣,如吃飯的時候看電視,作息不規律等。這些行為從短期來看,是一件放鬆身心,愉悅心情的事。然而從長期來看,吃飯的時候看電視,會導致進食不專心,可能會造成消化不良,腸胃不好;而這種行為讓兒童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在學習上也會分心。作息不規律,家長如果前一天睡得太晚,隔天表現出一副昏昏欲睡的狀態,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想法。孩子可能會認為作息不規律是一件“很酷”,“有趣”的行為,由於對這種行為崇拜和認同,而形成了自己作息不規律的習慣,這對於孩子自己的身心健康發展都是有不利影響的。

最容易帶壞孩子的習慣,其實往往是家長自身最難以改變,適應良好覺得愉快的壞習慣,孩子在看到家長在“享受”壞習慣時,受到的心理暗示是巨大的——做這樣一件事可以讓我像爸爸(媽媽)一樣這麼快樂,這麼爽!從而潛意識裡不斷想要去做這件事,最後由體驗到的情感對行為本身進行強化,從而讓壞習慣根深蒂固地樹立起來。

如果想要不帶壞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家長應當和孩子一起努力,去改變自身的壞習慣,培養好的習慣,一起成為更好的人。


宋少衛


1.晚睡晚起,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大人的行為特別容易影響孩子,大人晚睡,小孩也會晚睡,充足的睡眠對寶寶的成長尤為重要,睡眠比較好的嬰兒智商和身高發育是比較好的。研究證明,生長激素70%左右都是夜間深睡眠的時候分泌的。睡眠對情緒狀態也有很大的影響,小嬰兒也好,大孩子也好,如果缺乏睡眠或睡眠質量不高,會有易怒、煩燥、行為障礙、記憶力減退、活動能力降低等情況,還容易發生意外傷害。所以說良好的睡眠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段時間我和小粽子爸爸總是喜歡看電視很晚,小粽子也總是在我們睡覺之後才會睡覺,夜裡還總是醒,之後我們大人調整作息時間,一到睡覺時間就會告訴寶寶,該睡覺了,把燈關起來,這樣一段時間後,寶寶終於可以安穩的睡覺了!

2.過度表揚或者批評,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適當的表揚有利於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論的影響,平時喜歡無原則的表揚孩子,結果導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識,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每做一點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揚,否則就拒絕去做。

當然過度批評也是不對的,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家長應該做的是不是一味的指責孩子,而是當孩子犯錯誤時,指出孩子錯誤的地方,幫助其汲取教訓,改正缺點!

記得小時候,父母總是會說我們這個不如別人,那個不如別人,我和弟弟就會變得特別自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自尊心特別脆弱,那種感覺特別不好,所以我發誓,我自己的孩子,我絕不去隨意批評!

3.要什麼給什麼,一切來的太容易,會使孩子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好的東西是要自己通過努力爭取的!很多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很是寵溺,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就算是要天上的月亮都摘下來!可這真的是愛孩子嗎?這其實是害孩子呀,孩子只會覺得這個世界都是他的,不懂得珍惜金錢的來之不易,一味只會索取,不懂得付出!

最近新聞中,15歲的孩子對父母上演全武行,拳打腳踢,就因為他媽媽沒有錢給他買遊戲機,30多歲的男子跳樓自殺,就因為他的父母沒給他錢買手機,一個名牌的大學畢業生殺死了自己親生母親,還能用像沒事人一樣出去玩,就是因為母親沒有滿足他購買電腦玩遊戲的要求……

所以說這些壞習慣千萬要不得,不僅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會傷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魚兒遊兒遊


別說孩子,就是成人也是“近朱者不容易赤,近墨者特別容易黑”。


  • 孩子在咿呀學語的時候,家裡有喜歡說髒話的家長的話,不知什麼時候孩子就會冒出一句一模一樣的版本,真的是“此情此景讓家長啼笑皆非,非常的難堪”,不少人應該感同身受吧!
  • 曾經聽過一位老師的講座,說有一天早晨,她進教室去看看小朋友們都在怎樣玩兒玩具。

她走近一個擺的高高玩具的孩子詢問,孩子回答說,“這是大高樓,我家就住在裡面”。

回過身來,問另一個孩子在玩兒什麼,孩子說,“我在做一個汽車,長大可以像爸爸那樣開著來上學”。

當她走到一個將玩具擺的像一條長龍似的孩子的面前,問孩子時,孩子張嘴就說,“胡了”!

聽到這兒,全體家長鬨堂大笑,然而,我們靜下心來,就可想而知孩子是在怎樣的環境“薰陶”下,才會如此的流利,破口而出那句“胡了”!

家長的一言一行都裝進了孩子們小小的世界裡,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孩子——這張白紙上作畫,至於最後的作品是如何,還要看我們的家長如何掌舵!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最好,只要孩子們成為更好的,我們才會有所慰籍!紅不容易紅,黑卻非常容易容易黑,才更需要我們時刻自省!

(玩兒手機這事兒我就不提了,此刻的我正在玩兒,放下吧,共勉!)


讀書的時光最美好


家長壞習慣一:夫妻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打架

在孩子純真的心底埋下了暴力的種子,他很容易通過模仿習得暴力,會本能地認為吵架、打架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目睹或經歷家庭暴力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難融入群體,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這種影響在長大後甚至建立家庭後仍然存在。


家長壞習慣二:無原則滿足孩子的需要

快樂的童年不是無憂無慮,不是去滿足孩子的所以需求,這樣容易養成孩子驕奢放縱的壞習慣,輕易得到得更不懂得感恩珍惜,孩子容易在生活中以自我為中心。


家長壞習慣三:家庭教育觀念不統一

媽媽說吃飯不許看電視,奶奶說沒關係,馬上就吃完了;爸爸說要管教孩子,媽媽護在身後反駁他還小;長此以往,孩子一是容易不服管教,家中沒有權威一方可以讓他崇拜敬畏,二是變成牆頭草,哪一方對他有利他就偏向哪一方,用溺愛的蜂蜜“嬌慣”出來的只能是歪瓜裂棗。


家長壞習慣四:在人前批評孩子

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時間最久,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如果經常在外人面前批評指責孩子,不但有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失去孩子的信任,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容易變得自卑怯弱,隨意給孩子貼上的壞標籤一旦貼上就很難撕下,讓孩子破罐破摔,認為我就是這樣。




家長壞習慣五:對上不慈、對下不嚴

不尊重、不贍養家中老人,甚至在孩子面前說老人壞話,不捨得給長輩吃喝穿好,卻事事以孩子為先,不捨得說一句重話,最終自食惡果,“言傳身教”地培養出另一個目無尊長的白眼狼罷了。

家長壞習慣六:沒有公德心、不遵守規則

比如在公眾場合吐痰、抽菸、出口成髒、插隊以及闖紅燈等,假如你在一個還沒有形成正確三觀和道德感的孩子面前這樣做,就會給孩子樹立一個壞榜樣,沒有能力遵守規則守住道德底線的孩子,長大後面臨社會上的種種誘惑挑戰就更難守住自己。


王子駕到育兒心理學


我覺得首先是撒謊,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正所謂,有什麼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你撒謊孩子也會學著你撒謊,所以我們大人不要再小孩面前撒謊,說過的話,要算數,要讓孩子做個誠實的孩子。

第二,說髒話。說髒話是很讓人討厭的,不要覺得小孩子罵人很可愛,那只是你覺得的,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管做什麼都很可愛,可是在別人眼中很是厭惡,這種習慣很容易成為潛意識的習慣!

第三,愛發脾氣。大人愛發脾氣,小孩子也會有樣學樣,性格暴躁,遇到事情也會不冷清,因為他在潛意識中會覺得只有發脾氣才能解決問題!

其實,有很多大人壞習慣都會教壞孩子,所以我們大人應該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好好做人做事,給孩子樹立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胡偶得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容易模仿的人,家長的各種各樣的行為習慣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著孩子,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長也可以從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家長的很多不良習慣都會影響孩子,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不良的行為

家長的任何細小的舉動都會很輕易的被孩子模仿,他們並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罵人、打人、隨地亂扔垃圾、隨便破壞花草、破壞公共設施、抽菸、挑食等等,這些行為上的不良習慣,很容易被孩子模仿,這種模仿會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並以行為的方式顯現出來,是比較明顯的。

二、不良的情緒

情緒是很容易相互傳染和影響的,所以父母的脾氣性格,處理情緒的方式也是很容易影響孩子的,而且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無形中的影響,父母如果情緒暴躁、愛發脾氣、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經常對孩子發火,無端的職責,將自己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那麼時間長了,孩子必定會被這種不良的情緒習慣影響,對待身邊的人也會以這種情緒方式,消極、悲觀、愛抱怨。

三、不良的觀念

這一點應該說是父母不良的三觀對孩子的影響,父母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會從他對每一件事情的態度上,慢慢的,不知不覺的影響著孩子,比如:如果父母視財如命,非常重視金錢,小氣吝嗇,那麼孩子也會很看重錢;如果父母不孝順老人,那麼孩子也會比較自私,更多的考慮自己等等,不良的觀念也很容易影響到孩子。


幸福多米媽Wendy


說髒話排第一有沒有。有一次,在電梯裡看到一個大概六七歲小妹妹,很恬靜的跟著奶奶坐電梯回家,因為電梯上人比較多,可能一不注意,有人踩到了小妹妹。“你媽賣x,眼睛瞎啊,踩到老子了不曉得啊”,誰也想不到,看著文文靜靜的萌妹子居然巴拉巴拉一大堆國罵脫口而出。著實讓人好感全無。旁邊妹子的奶奶也是全程罵罵咧咧,搞得整個電梯的人都特別尷尬。不然看出,小妹妹愛說髒話或多或少也跟奶奶愛說髒話有關吧。更記得老公有次在孩子面前說了一句媽的,然後,那時才4歲的孩子居然就學會了,並且樂此不疲的說。很是花了一段時間才矯正過來,後來老公在孩子面前很是注意那些粗俗的口頭禪,生怕孩子的小耳朵再聽了去。

其次,愛貪小便宜也不是什麼好習慣吧。見過不少父母,為了一丁點蠅頭小利,更是打著孩子還小不顯眼,做盡了醜事還不自知。我見過一個媽媽,等車時跟孩子說“等下你就稍微彎一彎腰,這樣就看不出來你有1米2了呀,能省個車票錢呢”😂。我不知道,這個孩子以後會不會一直不自覺的彎著腰生活。有這麼愛貪小便宜的父母,孩子多少都會有點影響的吧。

愛打遊戲不自制,也是一個特別容易影響孩子的壞習慣。對於這個深有體會,以前一回家,老公和我各拿各的手機玩遊戲,孩子也抱著電腦不放。時間到了,叫孩子去洗澡睡覺了,孩子說“為什麼你們可以一直玩不睡覺呢,我就不可以嘛”。聽到這話,才發現我們這樣真的是不好的壞習慣。於是大家約定,每天回家先看一小時書,再看半小時手機,統一時間到了就睡覺,週六週日可適當延長。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適應後,孩子明顯不那麼沉迷於電腦,此時我也才發現,手機對於我們並沒有嚴重到每天不看手機會怎樣怎樣。生活一如既往,甚至比之前更美好。

每個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希望各位爸爸媽媽都可以真正做到言傳身教,陪伴孩子過好快樂的每一天。


楠楠ma




原始家庭在現代的育兒體系中,越發的被重視。原始家庭中父母的相處方式、生活習慣、思維方式都給寶貝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那麼哪些習慣會帶壞寶貝?

對於大家很容易看到的壞習慣,我就不多說了。今天,我說兩點不是很容易被重視的家庭習慣。


第一,家庭中的語言暴力。家庭中的語言暴力多因為夫妻之間關係的不和諧、地位的不平等、相互之間的不尊重而產生的。對於寶貝的影響會很深遠,會影響寶貝的人際關係,不尊重他人;也會影響寶貝以後的家庭生活。


第二,家庭中的冷暴力。冷暴力多指以沉默和不作為來應對沖突和困難。這樣家庭出來的寶貝多數在面對衝突和困難時,也會表現出這樣的狀態。


所以,原始家庭中父母的言行、習慣、相處方式和思維模式都會對寶貝產生影響。要想作為一個合格的父母,言傳身教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