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中楊冬因為物理學是不存在的而自殺,為什麼說“物理學是不存在的”?

溪石風格


《金剛經》有云,“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為何稀有?能夠真正敢於面對慘淡甚至是虛無的人生的勇士,肯定稀有。楊冬不過是一個普通人罷了,當她心裡的希望熄滅之後,就再也沒有什麼可以支撐她繼續活下去。楊冬的母親葉文潔說,她太早接觸物理學了,而且深入到女人本不應該到達的地方,以至於她的生命裡只能有物理學來支撐,女人應該像水,什麼坎坷都能流淌過去。但是當楊冬知道媽媽葉文潔是地球三體組織的總首領之後,已經丟了半條命,當她確信物理學不存在的時候,另外半條也丟了。葉文潔可能不知道,是她這個背叛了全人類的母親以及三體人對地球物理學研究

干擾共同殺死了她的女兒。

物理學為什麼不存在?這個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楊冬認為物理學不存在?表面上是因為三體人用智子干擾了地球人的核子對撞機,讓人類的研究手段根本無法在粒子的微觀領域認知宇宙規律,而楊冬錯誤的認為,物理學在微觀領域本質上就是混亂的,沒有規律的,既然沒有規律可循,那麼物理學就是不存在的。這一點,丁儀用檯球做了形象的解釋。但是根據小說裡的描述,楊冬早就偷看了母親的電腦資料,三體人早把一切告訴了地球三體組織,作為球奸頭子葉文潔的電腦裡不可能沒有這個重要的信息,楊冬絕對知道了智子對她的核子對撞機的干擾,所以楊冬絕對不會真的認為物理學不存在。

楊冬是因為絕望而自殺,這種絕望直接來源於她的母親。她的母親殺死了她的父親,背叛了整個人類,扼殺了她的物理學研究,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悲慘境地?楊冬作為一個涉世不深而且非常單純的女孩子,肯定是無法承受的,只能用死來擺脫這一切。


麻爪工學院首席瞌睡家


這其實是三體裡的一個硬傷——從根本上來說,你其實無法證明一個東西是沒有規律的。

在《三體1》中,作者用打檯球的故事,來說明了什麼叫「物理學是不存在的」。假設有好幾桌檯球,球的擺放位置都完全一樣,而你擊球的動作、力度、角度……一些細節都一模一樣。那麼按道理說,結果應該也是完全一樣的。但如果每一次都很不一樣呢?比如一次球入了洞,一次又飛上了牆呢?

在《三體》中,粒子加速器中又上演了同樣的事情。粒子完全看不到任何規律。

但由此推出「物理學不存在」仍然是沒有道理的。如果一個東西完全無法預料,或者很難預料,你會首先認為「物理學不存在」嗎?不會。比如一個人的行為難以預料,你會覺得物理學不存在嗎?不會。一個正常的想法,是認為現象背後存在「隱藏的變量」,對於人來說,就是人體內的各種器官的變化。

即便沒有隱變量也沒有關係。在量子力學中,貝爾實驗與貝爾不等式論證了局域隱變量不存在,但「隨機」其實本身仍然是規律。只要你從更大的尺度去看,「不可預測」本身仍然是可以預測的,這取決於你感興趣的範圍是什麼。


章彥博


物理學界流傳有一句話,就是說,越能掌握微觀層面的東西,越可以接近真理。這就是基礎物理研究的重要作用。現在,很多科學家希望建造越來越大的對撞機,以探索粒子的性質。這些大設備需要耗費巨資,動輒幾十億幾百億美金。有些人不理解,為什麼要我們納稅人花大價錢去搞這些大工程?可以當飯吃嗎?實際上,基礎科學研究絕大多數都是看不見經濟效益的,但物理學又特別需要基礎研究。沒有基礎研究,就沒有應用。很多後來引用廣泛的科學成果,當初就是實驗室裡面一個不起眼的基礎研究。在基礎物理研究之中,高能物理研究是一個很重要的大方向。我們通過高能量的粒子以接近光速互相撞擊,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撞擊的能量越大,越可以得到匪夷所思的東西。一些物理模型預言了新的粒子,或者解釋了重力的本質,或者預言了宇宙大爆炸的早期情景,這些都可以在實驗機器裡面被模擬出來。物理學家通過高能粒子的互相碰撞,檢驗了物理模型,在一次又一次的實驗中,不斷刷新認知。物理學就是這樣在實驗之中得到了進步。

而在科幻小說《三體》中,外星人三體星人為了霸佔地球,就組建了一支龐大的遠征艦隊。考慮到好幾百年後才能抵達地球,為了防止地球人科技大爆發,以至於地球可以反制三體星人,所以派出"質子"來干擾地球科技的發展。質子可以隱藏在大型高能對撞機之中,擾亂數據,讓計算結果與模型不同。由於高能物理的重要性,這樣,就等於鎖死了地球人的科學發展,讓地球人無法繼續在科學是進階。所以,一些物理學家看不開而做出傻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懷疑探索者


《三體》中,三體文明鎖死地球粒子物理等基礎研究的發展,人類對基礎物理的研究都會受到智子的攻擊和干擾,使得一些科學家都對這個世界感到絕望,紛紛自盡而去。楊冬也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例子。

作為一名科學家,楊冬對科學發展的信仰崩潰了。

楊冬是一名堅定的科學家,當發現自己的職業發展和信仰被智子都毀滅了,多年以來的研究備受智子之擾,當明白地球上的物理等基礎科學被限制之後,對科學的信仰就崩潰了,面對三體的強大科技,楊冬等科學家們感受了自己的渺小和無助,無論做什麼都於事無補,起不到任何作用。這對任何一個以科學技術有信仰的人來講都是痛苦的事情,精神都會崩潰,而失去存在的意義。

特別是楊冬還有特殊的身份,她是葉文潔的女兒。

當她偶然解密了她媽媽電腦上的信息,瞭解到了她媽媽的真實身份,竟然是三體文明在地球內應的領導者,而自己這些科學家的研究全部受到智子的全面限制。這樣從家庭到事業的打擊,使單純的楊冬喪失了生存的信念,已經沒有什麼能夠支持者她再活著這個早晚要消失的星球上了。

智子對地球上基礎物理研究的干擾,使得人類物理研究無法取得進展。

智子被三體人派遣干擾地球上各種基礎研究,所有的物理研究都是要建立在尋找自然規律上,而智子可以通過干擾實驗,修改數據,來影響地球上的科學家對物理實驗規律的發現,可以想象,楊冬等科學家需要通過大量的實驗來獲得一定的物理規律,而智子的干擾,使得每次的實驗都是不同的結果,毫無任何規律可言,這種對科學家的精神和信仰的打擊是可怕性的。

量子實驗室,歡迎您的評論和關注。


量子實驗室


《三體》是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楊冬是小說中虛構的人物,她自殺不自殺與現實無關,也與你我無關,她的命運完全控制在劉慈欣手中。

毫無疑問,《三體》是一部很好的科幻小說,得到了科幻小說世界級的最高獎項“雨果”獎。這部小說代表了中國科幻的最高水準。

小說中面對未來那種恢宏大氣的構想,看似意料之外,實則情理之中。只要稍微有一些現代科學常識的人,都能夠對裡面的一些設想找到科學的根據,比如光速、維度、時間膨脹、人體冷凍等等。

裡面貫穿前後的有一個“智子”技術,這是代表三體人的的一項科技。

這項技術是從質子微觀層面做的一種二維展開,腦洞大開的是這種展開植入了三體人無所不在的智能,這種智能代表三體人來到地球,從量子層面鎖死了地球科學的發展。

楊冬就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洞悉了這個事物的內在黑暗感到絕望自殺身亡。

這個有點牽強附會,大劉完全可以不讓她死,而成為類似邏輯或者程心式的人物。但大劉對這些人物另有人選,就讓她作為科學界絕望的代表而死去。這是作者的一種構思和故事的自然取捨,俺等觀者實在無法控制也沒有必要去過多惋惜。


小說提出的所謂“物理學不存在”,正是基於“智子”在地球上破壞了人類對物質更深層次的研究,從源頭上堵住了人類探討物質本源的道路,。

大型對撞機是人類迄今為止探索微觀粒子奧秘的最重要手段,通過碰撞產生的變化,可以洞悉暗物質、各種力,發現新的粒子,揭示物質最深層次的機制。

而那個無所不在的“智子”卻對全球的這些基礎研究進行監控甚至隨機破壞,因為它是人類尚未達到更深層次的產物,所以

它有這個能力。

科學家們通過九牛二虎之力得來的結果,本應該是符合預期和理論模型的結果,但實際上得到的卻是一堆無序的亂碼,而且每一次的結果很隨機,就連過去無數次驗證過的結果也無法再重複,這就是說過去成熟的理論都化為烏有,給人一種物理理論根本不存在的假象。

這當然會震驚整個物理界和科學界,幾百年的物理學成就原來只是一堆垃圾。這就是所謂的物理學不存在。

但楊冬真的沒必要死,因為她比任何人都更知道答案,物理學依然存在,只不過是被人破壞了而已。

她更應該奮起反抗,即使明知短時間無所為也應該為之。作為一個科學家她應該明白,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看,都會有漏洞和缺陷的,只要努力堅持總有希望。

她的自殺只能說明她是一個過於脆弱的弱懦者,是一個失敗者。這與她出場時的那種氣質很不相符。

我很喜歡《三體》,很欽佩大劉的知識和能力,但對《三體》一些潛臺詞也有不敢苟同之處。

比如那個所謂的“黑暗森林法則”。時空通訊以為,在廣袤的太空,能量才是最終的資源,地球資源並不適應所有的文明體,甚至三體人也並不需要。

宇宙中文明形式完全不一定是人類的樣子和人類的環境,高度文明已經能夠有足夠的能力掌控能源,在宇宙中任何一顆恆星都是一個巨大的能源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根本沒必要來搶奪地球這點可憐的資源。

宇宙文明尤其是高度文明,也不應該是肆意虐殺和玩世不恭的,把消滅一個星球當作遊戲。文明程度越高,越能洞悉共贏的好處。宇宙之大,資源共享,本來茫茫宇宙文明就很孤獨了,何必還要互相殘殺呢?

楊冬之死,程心之殤,充滿著末日的悲觀氣氛,這或許是大劉要反映的主題。

但時空通訊還是認為,程心被大劉描寫成一個毀滅地球的罪魁,善良終究敗於惡,這種過於悲觀的情緒實在是令人扼腕。

時空通訊會依然會以程心之心來度量這個世界,但得到的不一定就是大劉描述的結果。

這就是時空通訊的觀點,歡迎點評討論。


時空通訊


我家園魚池裡面養了幾十尾錦鯉魚,我這人生活做事就非常將就規律,所以,我每天午8點和下午8點固定投食,每月20號給浴池加註一次清水並吸汙。這個五平方的浴池就是這群魚的宇宙,如果這群魚中有條研究物理的魚,那麼他一等會發現他們這個世界的基礎物理定律,那就是每天固定時候天上會落下食物,每月這個宇宙的物質總量會減少三分之一,然後又會恢復一定的物質總量,於是它驕傲的向其他魚宣佈它找到了宇宙基礎定律,魚兒們只要遵循這條定律就能生活幸福。多年後突然有一天,我發現,我食料投放得太頻繁了,這些魚越長越大,我的小魚池已經裝不下他們了,就改為隔天投食一次,魚池的水我也不用一月換一次了,每月只要倒一些淨水藥水,水質一樣保持的非常的好。然後,那條物理魚驚呼,物理已死,然後自殺了……[捂臉]


哆啦美的哥哥是二貨


楊冬的參悟比“黑暗森林”法則更深遠,所以她說“物理學是不存在的”

楊冬的研究領域是“超弦模型”,所以她的哲學思考能力絕對是超強的。

當她瞭解到“智子”的存在後,對母親“角色”的震驚,對地球“科技發展”的絕望交織在一起,但這些都不足以讓她了斷生命,並在“遺書”中說出“物理學不存在”的話。

那麼,她究竟“了悟”到什麼,讓她走上“絕路”並說“物理學不存在”?

我認為,合理推斷,楊冬在“震撼”中,因為三體人的“智子”,已經推測出比“三體”更高等的文明,會在宇宙背景層面,制定有利於“自己”規則,甚至改變“數學規則”,她應該只是附帶悟到“黑暗森林”法則。

她的母親應該是相信自己的女兒不會僅僅因為智子的存在和自己的角色(很明顯,書中的葉文潔對女兒的死並未表現出深切的內疚),就選擇自殺,所以,女兒的死,也讓葉文潔陷入更深的思考,但葉文潔的思考所得,止步於“黑暗森林法則”,所以,書中,安排葉文潔在楊冬墓前,向羅輯傳遞“黑暗森林法則”的信息,側面上肯定了楊冬正是“黑暗森林法則”發現的源頭。


輕古文


三體裡楊冬算是三體危機以來死的最早的一個人,相比之下她的未婚夫丁儀一直到幾百年後的末日之戰才被水滴的超高溫融化

書裡對於楊冬的死因描寫的很簡單,就是一句“物理學不存在”然後就死了,可以看出來楊冬這個人是把命都交給物理學了,物理學沒了她也就沒了。

楊冬認為物理學不存在的理由其實就是當時粒子對撞機顯示出的數據完全不吻合實際情況,就好比你高考做數學題公式都用錯了最後算出來的結果卻是對的,而且最後的分數還是滿分。楊冬面臨的就是這個情況,自己奮鬥了一輩子的物理學現在突然顯示出完全的混亂,對楊冬的世界觀是很大的摧殘。

其實楊冬說物理學不存在不僅僅是指粒子對撞機實驗結果混亂,而是她翻閱了母親葉文潔和三體人在電腦硬盤裡的通訊記錄,知道了宇宙中存在數量眾多的高等智慧文明,也知道了三體智子干擾人類粒子對撞機的消息,由三體人都能鎖死人類的物理學這種事,楊冬想到了“大自然真的是自然的嗎”?

楊冬猜測現在的物理規律其實都是智慧文明操縱的結果,而不是宇宙本來的面目,於是乎作為宇宙真理的物理學也不過是智慧生命操縱的傀儡而已,所以楊冬自殺了。


不得不說楊冬的思維很超前而且完全正確,書中的最後程心聽了關一帆的講解,也知道了宇宙是一座戰爭廢墟,宇宙從高緯度被智慧文明都戰爭一步步拉向低緯度,真空光速也一級級的慢下來,我們人類為光速是宇宙中的常數是宇宙的基本定律,其實也不過是智慧文明之間的戰爭結果而已。

楊冬敏銳的感覺到了現在的宇宙其實並不是自然的而是被智慧生命“改造”出來的,自己研究的物理學也不過是別“人”製造出來的而已,於是楊冬絕望的自殺了。

物理學是不存在的

大自然真的是自然的嗎?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物理學的存在在於物理規律的可重複性,這也是目前各領域科學研究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科學研究將舉步維艱,甚至可以說沒法研究。

而《三體》裡描述當時物理學界就是處在這樣一種狀態下,在加速器的對撞實驗裡,對撞的結果完全沒有規律,甚至沒有統計學意義上的規律,楊冬的男友丁儀描述的例子就相當於一個擺在袋口的檯球,用白球在10釐米外撞它,它有的時候入袋了,有的時候跑偏了,有的時候直接飛上天花板了,有時候近光速飛車地球了,完全沒有規律可循。

沒有規律就沒有物理學,因為物理學就是研究物理規律的。

一個矢志研究物理的人發現物理規律是不存在的,這打擊確實是毀滅性的,我們能拿個什麼來比喻呢?大概就像一個男的愛上一個女的弄得魂牽夢縈神魂顛倒茶飯不思非她不娶最後發現那女的居然是個摳腳大漢假扮的.......這好像有點重口味了......雖然打擊很大,但總不至於自殺吧......

雖然在《三體》裡,楊冬並不是唯一一個自殺的物理學家,但他們也並不是僅僅因為物理學不存在而自殺,也許迫使他們放棄生命的是哪個令人極度恐懼和絕望的死亡倒計時,嗯,就是汪淼看到的那個,我當時看書時都覺得毛骨悚然不寒而慄,太恐怖了,那可是比被醫生診斷為癌症晚期還恐怖的事情,因為死亡倒計時一直在跳,精確無誤地跳,那些都是地球上的頂級物理學家,最強的大腦,能不明白那是意味著什麼嗎?那不把人搞崩潰就見鬼了。。。除了這兩樣,楊冬還有一個沉重的打擊,就是發現了母親葉文潔的秘密。。。。所以楊冬最終選擇了自殺是可以理解的,那麼多事堆在一起一個弱女子怎麼承受。


星宇飄零2099


楊冬之死,其實從小說的角度上來說,是不得不死的。


我們從寫作小說的角度上來分析,楊冬這個角色的作用是什麼?

第一:當葉文傑發現太陽作為發射天線,併成功“出賣”地球人,實施了她對整個社會的報復之後,發現自己懷孕了,此時的葉文傑沒有家庭,母親妹妹都已經跟她走到了對立面上,沒有生活,紅岸基地只是她的工作,一個配偶也是單位發的,沒有所謂的愛情,她是一個對生活無所牽掛的人,死都不算什麼。

對於這樣一個角色,做了這麼大的一件事,哪怕被全人類判死刑,都可以笑著一揚眉毛,故事便失去了張力,甚至,連葉文傑自身也沒有了存活下去的必要,懷孕,有下一代,是她重新與故事發生聯繫的惟一手段,也是懲罰她這一舉動的最有效方法,所以可以說,從懷上楊冬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她必然要成為懲罰母親錯誤的工具,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決定她必須為了這個目標去死,至於中間楊冬成為什麼樣的人,都不重要。

楊冬就是拷問葉文傑良心的一把尺子,她的死是最好的也最犀利的刀。

第二,楊冬之死對於-故事開篇人物汪淼的作用。

汪淼進入作戰中心的時候,是被“邀請”進去的,甚至有點脅迫的味道,他並不想為此承擔什麼,更對人類面臨的危機沒有太大興趣,為了快速讓他(和背後的讀者)對這件事建立起興趣來,就要用一個橋段拉他進去。

比如他很感興趣的一個漂亮的女人,一個有所成就的科學家,一個他YY的女性對象的死,就是很好的辦法,楊冬的死在這個時候起的作用是埋下個懸疑點,讓汪淼這個角色有了行動動機,側面推動劇情。

其實這種喜歡也是很無足輕重的,後面也沒有過多的描寫,是個過渡情節,汪淼對楊冬的喜歡也是空穴來風,至多算是男性衝動的某種暗示,並不深刻。

第三,楊冬這個人到底為什麼死?

這一點我覺得大劉並沒有給出很好的鋪墊,或許因為她出生就註定死亡的命運,大劉並不怎麼在意這個角色,也沒有給她立體的性格,豐滿的角色塑造,很扁片化的一個人,她就是為了死而死的,故事既沒有交代她對為止赴死的科學有怎麼樣的“瘋狂”和付出,也沒有寫她到底崩潰到什麼地步就跑去死了,個人覺得,遠沒有故事後面寫那個瘋狂的跳入黑洞的科學家那麼精彩。

所以無須糾結楊冬為什麼死,為了科學的信仰?她又不是承擔著人類科學發展的重擔,那麼多科學家說白了多她一個不多,少她一個不少,沒有死的理由。

為了母親贖罪?楊冬發現了母親的另外一個身份之後崩潰了,那她得是一個道德高尚到什麼地步的人呢?至少要胸懷天下,道德感極強,要站在全人類的立場上說話,可實際上我總覺得按照三體小說裡“知識越多越反動”的理論,以及楊冬在紅岸基地長大,必然同情母親當初被迫害的經歷,自己支離破碎的童年和殘缺的家庭帶來的種種,導致她應該不會那麼高大上,不至於對全人類的未來發展抱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其實我覺得,真仔細去想的話,楊冬這個角色知道真相之後,加入三體組織的可能性,或許比自殺更大。

因為故事說她是因為知道人類科學發展沒有前途了而自殺,但實際上她同時也看到了造成這種“沒前途”的背後原因,還有一個科學更發達,技術更昌明的三體文明的存在,她有什麼自殺的理由,真的為了科學瘋狂,應該等著看三體人來,看看真正的神級文明的科學理論發展到哪一步才對,她更應該興奮,而不是崩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