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臨死為什麼推薦朱然當接班人,而不是推薦陸遜?

呂蒙在奪荊州過程中,已經和陸遜有過深度合作,應該非常瞭解陸遜的能力。為什麼在臨死時,呂蒙推薦朱然當接班人,而沒有推薦陸遜呢?

呂蒙臨死為什麼推薦朱然當接班人,而不是推薦陸遜?

呂蒙

陸遜能力肯定比朱然強

首先,在戰略眼光上,呂蒙和陸遜是相同的,在呂蒙向陸遜提出奪荊州設想前,陸遜就向呂蒙說了大致相同的想法。

第二,在配合矇蔽關羽上,陸遜做的非常好。陸遜接替呂蒙到位後,主動給關羽寫信,把自己的身段放的非常低,成功地欺騙了關羽,把江陵、公安的蜀軍主力抽調北上。

第三,在奪取荊州過程中,陸遜是呂蒙的主要助手,荊州戰役後半段的實際指揮者。除了配合呂蒙拿下江陵、公安之外,陸遜先率李異、謝旌打敗蜀將詹晏、陳鳳,又大破蜀漢的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最後打敗支持劉備的秭歸大族文布、鄧凱。《三國志》記載,陸遜“前後斬獲招納,凡數萬計”。

呂蒙臨死為什麼推薦朱然當接班人,而不是推薦陸遜?

朱然

和陸遜相比,朱然的成績要差很多。奪荊州之前,朱然只在擔任臨川郡太守時有平定山賊的記錄。另外就是和潘璋一起,生擒關羽、關平父子。朱然這輩子最出彩的江陵守衛戰,要在夷陵之戰後才發生,而且除了英勇之外,也缺乏戰略戰術上的精彩。

呂蒙推薦朱然的三種可能性

那麼為什麼呂蒙還是要堅持推薦朱然呢?原因可能有三條。

第一、朱然資歷老,擔心陸遜鎮不住部屬

朱然的出道要比陸遜早很多。213年,曹操出兵濡須口,朱然已經被封為偏將軍。甚至在更早的時候,應該是在赤壁之戰前,朱然已經是臨川郡太守。

陸遜在奪荊州之前,只是孫權“帳下右部督”,相當於禁衛軍右路軍首領。為了矇騙關羽,陸遜才被任命為偏將軍右部督。陸遜當上偏將軍足足比朱然晚了七年。在奪荊州過程中,陸遜才被任命為宜都太守,比朱然當太守要晚十多年。

陸遜資歷淺、出道晚,鎮不住軍中大將,在夷陵大戰中有充分體現。從穩妥角度看,呂蒙推薦資歷更深的朱然也沒有錯。

呂蒙臨死為什麼推薦朱然當接班人,而不是推薦陸遜?

陸遜

第二、朱然和孫權關係好,陸遜和孫權有家仇

朱然曾經和孫權是同學,友情頗深。孫權剛一接班,就任命朱然為餘姚縣長。然後又提拔為臨川郡太守。

陸遜卻和孫權有家仇,陸遜的叔祖父陸康曾是廬江太守,孫策在袁術手下時奉命攻打廬江,圍城兩年終於破城,陸康病逝。雖然孫策並沒有直接殺死陸康,但終究難辭其咎。

推薦掌管一國軍事的負責人,如果候選人居然和主公有家仇,顯然在政治上是有問題的。呂蒙雖然是行伍出身,但也熟讀史書,應該知道此處需要回避。當然如果主公自己提議仇人擔任要職,那就另當別論了。

呂蒙臨死為什麼推薦朱然當接班人,而不是推薦陸遜?

孫權

第三、奪荊州戰役中,陸遜風頭蓋過呂蒙

奪荊州戰役中,最初是呂蒙推薦陸遜接替自己防守陸口,迷惑關羽。但是,陸遜在整場戰役中出盡風頭,職務不斷提升,甚至超過呂蒙,可能引起呂蒙的不快。只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個原因。

荊州戰役結束,呂蒙被任命為南郡太守,孱陵侯。陸遜先是在戰役中,被任命為宜都太守、撫邊將軍、華亭侯。戰役結束後,陸遜又被晉升為右護軍、鎮西將軍、婁侯。

此前呂蒙最高的軍職也就是左護軍、虎威將軍。虎威將軍屬於雜號將軍,級別比偏將軍高,比鎮西將軍(四鎮將軍)低。按此比較,陸遜的軍職已經超過呂蒙。

明明自己是首功,怎麼最後給陸遜的封賞比自己還高,這很可能是呂蒙無法接受的,也可能是他臨死沒有推薦陸遜的原因之一。

當然,不管怎麼說,孫權能夠慧眼識英才,不計前嫌(家仇)、不排資歷、不論親疏(同學),選擇陸遜作為呂蒙的接班人,確實還是不容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