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學家的成功人生對你有什麼啟示?

langman莘蒂


我很喜歡科學史,從小就喜歡的那種喜歡。

小時候看科學史,其實是沒什麼啟發的。那時候,科學史裡面的科學原理,我毛都不懂,也就看個熱鬧,喊個666,跟小朋友們吹個牛。啟示?科學家們很厲害,我也要做個科學家。

但本科畢業後經濟獨立,我開始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這些古代科學家們的事蹟。我不禁發問:他們靠什麼吃飯?

研究院這個東西,歷史不到400年。有了研究院之後,還有好大一批業餘科學家。別說做科學實驗,就是天天演草,寫信交流,這紙錢也不少。他們哪來的錢?

再讀科學史,我發現了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歷史上的科學家,幾乎無一例外,都是貴族。

亞里士多德家屬於奴隸主裡的中等階級。阿基米德出生在貴族家庭。第谷出身貴族家庭,娶了個農民老婆還跟家裡鬧翻了。伽利略是沒落貴族出身,他父親還寫過書。牛頓的繼父是神父,他本人在皇家中學上學。拉格朗日父親是軍官,後來從商,雖然生意做不好但還是能供拉格朗日讀書。歐拉父母都是牧師,妥妥的中產。

說好的寒門出貴子呢?怎麼不是貴族就是中產,好不容易有個落魄的,還落魄到能出書?

後來我才知道,寒門寒門,首先得有個門才能看寒不寒。我等屌絲,連門都沒有。

科學史給我們什麼啟示?我提供一則觀點:趁著階級流動的大門還沒關嚴,能努力一把趕緊努力一把。不然,自己落魄一輩子就罷了,害得兒孫也難翻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