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怎樣練出自己的風格和品位?

官風


說說我老師和師孃的藝術前半生吧,他們是魯迅美術學院很早年的本科生,畢業後下放到遼寧的一個小城鎮,那時候的人文環境沒有藝術發展的空間,我老師和師母一直在各自的兩所學校裡教書,師母是書法專業,整日的水墨丹青,但是依舊過著清貧的日子,我上學的時候看她整日都臨摹各種風格的大家書法,各種碑帖,大小書冊,很少有自己寫的東西,更沒賣出去過自己的字畫。十五年過去了,師母現在的書法和國畫早已按平尺賣,各大畫展也都會邀請她參加,今年50歲不到的師母還在繼續探索自己風格的路上,歷經人生滄桑,歲月沉澱,我想她終將成就自己的風格與品位,風格和品位真的不是朝夕之功,需要積累與沉澱!

建議如下:

1.大量臨摹,求同存異。

一切個性都是建立在共性的基礎上,只有量變才能引起質變。想有自己的風格和品味首先離不開大量的基礎練習,沒有融會貫通,就無法尋找到自我風格與品位的定位。借鑑各家之長,和你喜歡的,高妙的手法,整合打磨,慢慢形成自己的特色的風格。

2.欣賞高水平書畫作品。

字畫字畫,書畫是不分家的,建議寫書法也畫一點國畫,相互促進,拓展藝術寬度。高水平的大家之作會給我們有一個較高的欣賞角度,大浪淘沙沉澱下來的作品才是真正經得起推敲和學習的。

3.提高文學修養。

一切藝術的最終指向一定是展現藝術家全部的自身修養,文化是一切的基礎,它蘊含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創作能力,思辨能力等等,所以文學修養是品位的基石。

希望以上真實感受能為書法愛好者們提供一點幫助,愛藝術的親們共勉!


art養育


學書法要想形成自己的風格和品位,相當困難,能自成面貌,也是每個學書人的終極目標。


其實學書到了有自己的風格和品位,必須師法古人,,繼承前人的筆法,結構,在此基礎上才能有所創新。

清初王鐸說,書法之始也,難以入帖,繼也難以出帖。從臨習的形式到神似,達到形意兼備,創新不是狂怪,要在書法法度的範圍內,千萬不要用亂塗亂畫來標榜創新,易陷入醜書範疇。


要加強文化素質的修養,功夫在書處,相書如相人,字為心畫,書法的新風格,品味是和人的內涵緊密相連,要勤於學習,孜孜不倦,讓風格的形成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自然地踏進獨具魅力的書法藝術風格。

本人也是書法愛好者,下附臨寫,拋磚引玉,敬請指正,謝謝!


旭日餘輝4


寫著寫著寫著寫著寫著寫著寫著寫著寫著寫著。

就這樣一直寫下去,寫他30年50年。書法作品裡就有你自己的東西了,就有你的性格了,有你的內涵了。

因為即使一開始,你喜歡一百個書法家的作品,到最後你只能選擇一個適合你的,作為你的人生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