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微信被其他社交軟件超越,是不是騰訊就輸了?

中幗股災


這裡面是兩個命題:第一,微信被其他社交軟件超越,第二,騰訊輸了。


先說結論吧:


第一,在當前賽道上,微信不可能被其他社交軟件超越,但這並不代表微信會一直成為主流。


第二,長遠來看,騰訊贏面不大,但不會因為微信被超越(即第一個問題)而輸,而是輸在其他層面。


以下我一點一點來解釋:



首先,我們先說個概念,請大家跟著我默唸下面這句話三遍:


互聯網產品天生是具有壟斷性的

互聯網產品天生是具有壟斷性的

互聯網產品天生是具有壟斷性的


知道了這個概念,大家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互聯網界很難出現同一領域數十家同時存在(看看我們今天的手機行業,在對比任何一個領域的互聯網就知道了),具體的論證過程我就不詳細描述了,如果有興趣的朋友請評論,我會再開個文章專門說。


互聯網產品天生是具有壟斷性的,但是由於競爭和資本的關係,會在部分行業裡,一段時間裡多家並存,但是最終一定是某一家獨大,剩下的分小粥喝的局面——而這件事情,在社交領域,會N倍加劇,導致一家持續獨大,剩下的連粥也很難喝,只能另闢蹊徑。


簡單來說,只要微信一統天下,其他的X信完全沒有機會了,除非你做微信不做的行當,約個炮之類的(你懂得)。


原因也很簡單,你以為微信是微信發明的?錯了,微信提供的服務天然就存在,而且人們已經用了幾千年了,這種服務就是溝通。而溝通這件事情,人們天然是討厭屏障的,這與飲食不同,你吃了這家麵館,你會想隔壁那家會不會更好吃,但是你用普通話和這個人溝通,你不會想著再用另外一種語言和另一個人溝通(溝通成本),而這種溝通成本,在微信這些產品裡,具體的體現形式就是關係鏈。


你沉澱在微信裡的關係鏈,轉移到另外一個產品上,及其困難。


所以,在當前賽道,只要微信自己不作死,其他產品沒機會打敗微信。


但是,大家注意,這是有前提的,前提是,當前賽道。


我們知道微信的崛起,是由於移動互聯網,如果將來有別的形式,或者新的變革,新的社交落地形式的話,這是賽道換了,這種情況下,微信並不一定有勝算。


類似的話馬雲說過:你不要總想著彎道超車,彎道是不可能超車的,你要想的是,換道超車。


明白我的意思麼?長久來看,同一個賽道,微信不會被超越。但是更長久看來,微信對未來的新賽道,是沒有任何抵抗力的。


想清楚這點之後,你就知道張小龍為什麼推出小程序了。張小龍推出小程序的本質,是在當前賽道里儘可能的變現,儘可能的增強護城河——但這是否影響未來賽道呢?


請跟我念下面一句話:


有錢難買早知道

有錢難買早知道

有錢難買早知道


說明白這點之後,我們再來看看騰訊輸了這個話題。


【騰訊輸了】


首先澄清一下,我是非常不願意看到騰訊輸了的一個人,因為這對我來說,於公於私都是損失。


但是長久來看,騰訊的輸面可能性還是不小的。


第一,騰訊的接班人問題。大家都知道,馬雲今年退休了。實際上從今天看過去幾年馬雲的佈局,或許大家能看的比較清楚,馬雲不是一個懂業務的人(相對而言),但馬雲絕對是一個懂人和懂戰略的人。這幾年馬雲主要做的事情,就是集團化和扶植接班人。而馬雲為什麼要這麼做?具體可能有很複雜的原因,但是這裡還有另外一個信號,那就是馬雲可能意識到一個問題:互聯網公司發展到今天,已經即將出現第一批“創始人”換代潮了。


看不懂這點的我舉個例子:微軟。


微軟最近的股價又超過了蘋果,而微軟的比爾蓋茨作為微軟代言人的身份出現的時間是什麼時候?沒錯,2000年後沒幾年,在隨後就換了各種不同的CEO。微軟是1975年創立,2000左右比爾蓋茨退位(零幾年我忘記了),戴爾也差不多,喬布斯是中途作死被趕跑,後來回來之後去世,但是無論如何,這些科技公司基本上是25-30年左右的時候更換上一批創始人,這裡的原因有很多,精力問題,管理問題,公司問題等等。


阿里巴巴多少歲了?阿里巴巴1999年成立,今年19歲,考慮到互聯網的速度快於軟件行業,馬雲這個時候退休,不算奇怪。


而且馬雲這時候退休,證明至少早5年就開始佈局此事,而且這樣還有個好處,一旦新上來的人接不住,馬雲還有能力做太上皇,幫助新人穩定朝局——這個案例請參考柳傳志和楊元慶的配合(當然,管理是管理,聯想在最近自己作死的事情咱們不聊)


反觀騰訊,似乎從來沒有提過,也沒有人敢提,沒人敢問馬化騰什麼時候退休的話題。


騰訊是哪一年的公司?1998年,今年剛好20歲,馬化騰已經不再年輕(弔詭的是,騰訊號稱最懂這個國家年輕人的一家公司),可是騰訊的創始人“退休問題”,從未被提上日程。


各位注意,一般來說,一家公司飄出聲音,到最終落實,至少五年,換句話說,馬化騰在未來五年內,沒有考慮過退休和接班人的問題。


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呢?


馬雲是64年人,今年54歲,馬化騰是1971年人,今年47歲,兩人相差7歲,這意味著留給馬化騰迴旋的餘地,只有兩年,否則馬化騰不可能在馬雲退休的年紀退休。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馬化騰還有兩年時間再思考接班人問題,然後再仿照馬雲用五年的時間吹吹風,然後順利交接?


抱歉,雖然騰訊抄了很多產品,唯獨這個抄不了。


首先兩家公司的屬性不同:阿里巴巴的電商屬性,保證了其的現金流離錢最近,而騰訊的產品卻不一樣。瞭解騰訊的人知道,騰訊的主營產品是不賺錢的,微信是免費的,qq也是免費的,騰訊的這些年的所有收入,這麼多年來的賺錢模式基本可以總結成四個字:流量變現。而流量變現的路經過長,導致騰訊這家公司是無法通過這個模式長治久安的。

換句話說,馬化騰現在,每天晚上是沒法睡安穩的。他不是不想退,而是不敢退。

反觀阿里巴巴,幾乎每項業務都是有可能賺錢的,電商不必說,阿里雲,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等,幾乎都是衝著錢去的,說句不好聽的,阿里巴巴面臨的問題,是收多少錢的問題,而騰訊面臨的,是能不能收錢的問題。

這種情況來說,明天騰訊能掙多少錢,誰也說不準,你讓馬化騰怎麼退?

其次,騰訊是是BAT三家裡,唯一的一家純互聯網公司。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騰訊是BAT三家裡,連接線下能力最差的一家公司——這在互聯網時代意味著專注和大流量,這在互聯網+的時代意味著沒踩上點。

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阿里雲已經被多少家企業所用,不遺餘力的做智慧城市方案;百度的人工智能在無人駕駛,智能汽車方面碩果累累——大家不要再用原本的目光看百度,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在目前的所有中國的無人駕駛方案中,只有百度一家是可以提供L3以上的無人駕駛技術方案,而且百度的無人駕駛方案是L3-L5級別的,在雄安,專門給百度規劃出單獨的車道,以及無人車牌照,供百度實驗。

騰訊呢?除了吃雞和備受詬病的王者榮耀,以及花錢買了幾個公司上市,有什麼未來性的基礎呢?

對於騰訊阿里這個級別來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真的就不是問題。

各位可能也發現了,馬化騰最近話越來越多了,人不到逼不得已,是不會跳出自己的舒適圈的。

今天的浪潮已經是互聯網+,各個行業互聯網化了,一家純的互聯網公司,實在難以另掌門人安心下來。

再其次,騰訊這麼多年的公司結構,不支持短期內掌門人退休。熟悉騰訊的朋友大概知道,騰訊內部的特點是站隊文化,以及從公司頂層設計就開始的部門牆。(早年間在創新工場的時候就聽騰訊的同事說,在騰訊內部跨部門買QQ幣,比淘寶還貴……),這件事情,參考微信的誕生就知道了(微信當時是好幾個部門同時做,必然互相有競爭),這種文化和結構對於公司的競爭力當然有好處,但是如果遇到掌門人換位呢?

馬化騰可以不站隊,再來的接班人呢?

《笑傲江湖》裡華山派是怎麼樣分崩離析的?還不是有了氣宗和劍宗之分(部門牆)?除了老的掌門之外,隨後的新掌門不是氣宗,就是劍宗,最後怎麼樣?殺得天翻地覆。

如此情況,你讓馬化騰怎麼退?



以上只是掌門人人的問題,你可能會說,馬化騰不退也不代表騰訊不行了呀,萬一馬化騰趕上了好時代,我們恰好發明了長生不老藥,馬化騰可以仙福永享壽與天齊,騰訊不就可以繼續輝煌下去了嗎?


抱歉,圖樣圖森破。


第二點,騰訊的用戶群決定了騰訊未來的成長空間。騰訊是一家特別有意思的公司,最近騰訊喊出了一個口號:重返27歲。大家知道為什麼是這個口號麼?(注意,這個口號百度和阿里沒有怎麼喊,就算是華為也只是35歲)

原因很簡單,騰訊服務的主要用戶,都是年輕用戶——王者榮耀和吃雞的主要用戶。

一個內部八卦:騰訊的總辦,開會的時候,如果誰的王者榮耀(或者同時期的其他流行遊戲)玩的不好不過關,是要被恥笑的。

這很明顯是業務導向導致內部員工行為變異了。

一家幾十億的公司還有臉說自己只為年輕人服務,但是一家上萬億的公司還是這樣,說不清是格局問題,還是目光問題了。

當然以上都可以不管,我們就假設馬化騰吃了長生不老藥年年27歲,並且騰訊永遠都服務於年輕人,可是我們知道,中國的年輕人是在不斷減少的啊!

中國人口拐點這件事情已經毋庸置疑了,年輕人越來越少,靠什麼支撐未來的想象力呢?

年輕人長大了,要結婚了,要買房了,要裝修了,要買傢俱了,沒有一樣是用騰訊的東西,未來這些用戶會流失到淘寶去,甚至百度的無人車裡面去,最多看看騰訊視頻。

最致命的,是和阿里相比,騰訊的另外一個硬傷:國際化。

電商的國際化順理成章,阿里巴巴十幾年前就在做國際生意,即便如此,阿里的國際化依舊還需要馬雲這樣的人在全球和各個國家叨逼叨,更何況沒怎麼出國國門的騰訊呢?

微信不是沒有國際化過,qq不是沒有嘗試過走出去,都以失敗告終,為什麼呢?原因和我們前面分析的微信為什麼不會被打倒一樣,在國外,也有國外的“微信”,人家不管多爛,只要佔據了關係鏈,也不會被騰訊的微信打倒——作繭自縛便是如此,自己的護城河之外,不會是自己的城池。


第三點,騰訊的商業模式,難以扛起普世價值大旗。

首先先說一點,資本的積累都是血腥的,銅臭味都是存在的。我們民眾的平均思維也基本是“相對仇富”的,所以在一個公司的商業模式如果難以有普世價值的時候,一旦被引導,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

這是個客觀規律。

而且這個客觀規律,到現在為止,從國家高層到底層,沒有任何希望改變的跡象。

換言之,對於民眾的“相對仇富”思維,短期內不要指望這種思維會被改變。

知道了這個前提,才知道為什麼百度會因為莆田系而重傷,百度文庫因為韓寒的一篇文章而銷聲匿跡,因為在民眾的平均思維和價值觀之下,這類擁有”原罪“的原始積累方式一旦到某一天浮上水面,基本上沒有商量的餘地。(順便說一句,你以為百度不想改變嗎?他是沒辦法,一家公司的70%的收入來源於此,你讓李彥宏怎麼辦?他也很絕望啊)


騰訊也是一樣,這麼久以來,騰訊做了很多事,唯獨沒有針對自己的商業模式講一個民眾版的好故事:紅鑽綠鑽到底對社會有什麼貢獻?王者榮耀一個皮膚上億的流水到底供養了誰?——有正能量麼?沒有。


量變到質變,還是那句話,一家幾十上百億的公司,你或許不必為自己的商業模式講正能量的故事,你只需要為自己的股東負責,但是一家上萬億市值的公司,如果僅僅是為股東負責,不為社會做點什麼(或許騰訊做了很多),民眾也不答應。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馬雲那句話馬化騰其實應該好好琢磨一下:當你手裡有10億的時候,你有的就不是財富,而是責任,這些錢,只是這個社會把這些錢放到你手裡讓你保管的,你需要扛起這個責任。


不管馬雲說的是漂亮話,還是真心的,至少馬雲表達出來這個觀點了。


大家不要小看錶達出這件事情,以阿里巴巴的尿性,馬雲表達了,阿里巴巴內部就不能與馬雲的言語相違背(甚至要支持),所以在商業模式上,多多少少要向這些話靠攏。


從結果上來說,今天看起來也是如此:智慧城市,為人類未來造福;智慧交通,為節省資源造福;人工智能,解決未來的老齡化問題……


在此之下,你還好意思再糾纏淘寶收的那些過路費,以及淘寶的假貨麼?


到這裡,大家大概明白了,微信在自己的賽道上,不能被打倒,但是騰訊當前面臨著接班人問題,未來用戶收縮的問題,以及商業模式的“合大道”的問題,這三個問題都是一家萬億級的公司的大問題,而這三個大問題沒有解決,長期來看,騰訊的微信或許還在,但是很可能被其他賽道的公司超越。


換言之,騰訊沒有輸給打敗微信的公司,而很可能輸給自己。


我是江南沐雨,縱橫文學《眾神聊齋》作者。


沐雨縱橫眾神聊齋


社交軟件是流量的天然入口,騰訊依託自身社交軟件的積累,以龐大的用戶群體在遊戲、網絡媒體、互動娛樂等領域賺了不少錢。騰訊在社交應用領域取得的成就,惹得眾多人羨慕妒忌,所以企業扎堆社交應用領域不難理解了。
百度的即時聊天社交軟件百度HI,阿里的釘釘以及當下不斷增加社交屬性的支付寶,這些都是他們各自羨慕嫉妒騰訊社交帝國的的具體表現形式。
擊敗微信的一定不會是另一個微信,而應該在不同維度對微信造成打擊
舉個例子,數據顯示,從去年6月到今年6月,騰訊系獨立app總使用時長佔比從54.3%,下降到46.7%,頭條系則從3.9%增長到10.1%,而用且佔的全部是騰訊系的。但是頭條和騰訊並沒有多少重疊業務,而是因為頭條的內容搶佔了用戶的時長。就好像擊敗康師傅的不是統一,而是美團。
從騰訊的產品理念來看,微信應該可以進化
微信的進化取決於技術的發展,當大數據挖掘、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全息技術發展成熟的時候,微信可以做任何事情,它會感知你需要的一切。在今年烏鎮互聯網大會上,馬化騰說已經在開發VR版的微信,因為VR社交本身的“社交臨境感”。總之,這一切都是智能化的感知你的需求。
阿里的核心業務電子商務,很多互聯網企業都眼饞很久,但除了京東和近兩年崛起的拼多多無人能虎口奪食,而且也是阿里吃肉它們喝湯;PC時代的流量入口的百度,如今沒人和它搶佔搜索市場,但是現在也慢慢落幕。
馬化騰曾經說過:如果沒有微信,騰訊可能就“玩完了”,因為微信為騰訊搶佔了非常珍貴的移動互聯網站票。隨著技術的發展,也許未來的社交是無處不在的,不侷限於手機上,藉助於物聯網的發達,你的鏡子,汽車,桌面,牆面都有可能是場景,推送最新的新聞,你的日程,甚至可以處理郵件,你只要揮揮手,就可以將信息送達朋友。

首席發言者


關注我,獲取更多深度解讀


至少五年以內,在社交領域,沒有公司能超越騰訊,也沒有社交產品能超越微信。


根據騰訊二季度:

QQ月活躍賬戶數達到8.03億;

QQ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數達到7.09億;

微信和WeChat的合併月活躍賬戶數達到10.58億;

QQ空間月活躍賬戶數達到5.48億;

QQ空間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數達到5.43億;

反正國內社交就是騰訊一家獨大了,陌陌月活用戶數過億,探探的月活躍人數達到了90萬人,其他的社交產品也排不上名號,講真,就算這些產品月活用戶數全加起來還趕不上QQ空間的零頭……別說超越微信了,連QQ空間都無法超越……

根本不具備可比性……


而且,騰訊業務龐大,除了社交以外,還有一堆業務,其他公司只做一個社交產品,根本沒資格跟騰訊站在一個層面比輸贏。

騰訊由原來的7大事業群調整為6大事業群,每個事業群的業務線都非常龐大,除了微信以外,騰訊遊戲能力強大,營收驚人,雲服務Q3季度營收174.96億元。

騰訊的孩子們表現也十分搶眼,騰訊視頻江湖地位穩固,閱文成功上市,騰訊音樂也在IPO路上。

除了自身業務和營收之外,騰訊還投資了一大堆企業,虎牙、美團上市,騰訊系遍佈直播、O2O、電商各個領域。


但是,騰訊也算不上高枕無憂,企業盤子越大,憂患意識越重。以微信為例,一點小小的改動都要引發大量關注和議論。

今天這個說騰訊沒有夢想,明天那個說王者榮耀用戶流失百萬騰訊遊戲藥丸。馬化騰也公開回應騰訊沒有夢想:數據不能任意打通。騰訊體系越來越龐大,很多事情也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做到的。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是的,而且會輸的很慘。

記得當初移動互聯網到來的時候,互聯網公司都掙著搶船票,生怕過這了個村沒了這個店。可以說微信的誕生,給了馬化騰的一顆定心丸。

微信現在9億用戶,如果被其他軟件超越就會產生“一邊倒”效應,導致微信用戶驟減

社交軟件最重要的是用戶粘著度,我們為什麼當初離不開QQ,很大程度是因為我們的親朋好友,同學都在裡面。我們無法單獨去不用它,我們的說說和空間,是我們成長的印記,是吐露心聲的地方。大家都在裡面相互交織的難分難捨。

微信也是一樣,每一條朋友圈都是我們的心路歷程,怎能說放棄就放棄。可以說我們對它又恨又愛。

這就意味著,一旦有一個社交軟件超越了微信,並不是說它就比微信優秀了多少,而是我們被這個社交軟件粘著了。那麼我們肯定會一邊倒的去使用它。這時候你說我們還有必要去使用微信和QQ嗎,當然沒必要了。萬一微信和QQ用戶真的大量流失了,那騰訊還剩什麼。

馬化騰曾經說過:像騰訊這樣的企業,其實是很脆弱的,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超越。

馬化騰把企業做了這麼大,還能有這樣的憂患意識,確實令人佩服。其實騰訊也深知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一旦社交這條命根子沒了,後果可想而知。

不過要超越騰訊這座社交大山,目前來說概率是很小的。如果微信真的被其他社交軟件超越,肯定也是互聯網顛覆性的事件了。


何從心



針對你所提出的”微信被超越“,我真沒想過。不過,常言道,長江後浪推前浪。如果有天微信被其他社交軟件所所超越不是什麼意外的事情。但對於你所考慮的”騰訊就此會不會輸“,這個問題值得深入思考!

我們假設有天出現一款社交軟件超越了微信,甚至將微信在整個全球的用戶站比率奪走了許多。微信為怎麼辦?騰訊又會受到怎麼的影響?馬化騰又會採取什麼措辭呢?


可能性1:結合或收購

如果哪天真出現了威脅到微信地位的應用軟件的話,相信微信會在第一時間發現,並且在其羽翼未豐等時候將其收購,收為旗下子公司。以騰訊在全球的資金鍊來說,還是很容易辦到的。即使對方不肯,騰訊完全可以通過高薪聘請將對手企業中的核心技術人員挖掘過來。

其次下冊就是,當以上戰略無法實現時,為了自身的商業地位。騰訊以及旗下微信團隊,會選擇與其結合,也就是結盟。俗話說,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好比目前,國外的優步與國內的滴滴合作,京東也有部分業務與天貓合作。這都是常見的情況。


可能性2:矩陣戰略

如今互聯網各大企業已不是單點競爭,更多的是以矩陣形式佈局戰略。還是以騰訊為了,雖然騰訊業務沒有設計到電商領域,而電商領域又以京東,淘寶天貓為首。可以說是沒有什麼機會。可是騰訊卻以另一種降維攻擊的打法,在電商領域撕開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們都知道,幾個月前拼多多成功上市,以僅此天貓,京東之後的國內第三大電商平臺。拼多多以遊戲砍價的新經營方式,在微信平臺收割了自己獨有的流量用戶。你知道嗎?拼多多的第二大股東正是騰訊。換言之,騰訊通過第三方合作公司,成功布局電商領域。

這還不算,近日騰訊又一次成功布局時尚女性電商領域。蘑菇街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申請文件,申請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消息,作為蘑菇街平臺第二大股東的騰訊,又一次通過降維打法,為自己在電商領域邁出了一大步。


可能性3:其他業務的補充

騰訊旗下的公司和業務很多。即使少了一個微信也不會構成致命的打擊。騰訊的招牌QQ,已經是有著20多年的用戶使用時間,在產品需求上,功能上,用戶體驗上,已經做到了幾乎完美的狀態。而且QQ上具備的功能,有的微信都不具備。

必須要說的是,即便微信被戰勝了,最多給騰訊一個不小的打擊,但作為目前的騰訊來說,談不上”輸“,只能夠稱得上”元氣大傷“。更何況,以上我所提出的騰訊可能採取的戰略,所以騰訊幾乎不會輸。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用,記得關注我。歡迎留言交流。


積極的麥子

專注於分享互聯網、科技領域價值內容!帶領你解讀前沿技術;有料、有趣、有看點。


積極的麥子


現在的社交軟件還是比較多的,畢竟騰訊旗下就佔據了兩款,微信和qq,微信的推出使很多的80後以及70後的中年人和老年人都用上了微信,感受到了互聯網時代的風氣。但使用qq的用戶則比較少,且大多都是90後和00後相對年輕的人,因為他們對qq裡面的各種空間的設置以及留言更加的感興趣。相反這些對於中年人來說就是比較複雜的,所以他們更傾向於簡單的微信。

至今為止,qq和微信是使用用戶最多的兩款社交軟件,可以說是基本取代了發短信的聯絡方式。起初,微信的推出還受到大家的質疑,既然騰訊旗下已經有qq這一款社交軟件了,為什麼還要推出微信,所以微信在幼苗時期是得不到大家的認可的,但是誰又能想到馬化騰是致力於讓全民都參與到互聯網的熱潮中來。如今看來,他的做法是正確的,現在的微信就是國民的微信。

如今的微信一舉成為了社交界的大佬,擁有著超過10億的用戶量,深深紮根於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是沒有任何一款的社交軟件可以與之匹敵的。所以沒有可以超越微信的而社交軟件,因為微信為了滿足大眾的需求一直在不斷地更新換代著,一直在借鑑其他平臺的新功能,自身也在不斷的研發。其中微信上的信用卡還款,滴滴打車,網絡購票以及微信借錢等等都是微信團隊不斷研發的成果。說到這個微信借錢啊,還有好多人是一臉懵逼的,因為壓根就不知道微信哪兒可以借錢,其實微信上借錢的地方可多了。“微粒貸”和“週轉天下”就是典型的代表。

週轉天下 不需要像微粒貸一樣的官方白名單邀請機制,而是靠自己主動申請即可開通,使用最高30萬的額度幫助,開通方面相比微粒貸簡單多了,沒有什麼官方邀請的限制,而是通過自己主動去微信裡面搜索“週轉天下”的公眾號即可,非常的方便,但是在額度方面卻是可以和微粒貸相媲美的。為此很多用戶都紛紛覺得實屬良心之舉。

前不久子彈短信橫空出世,可謂是迎來了一陣狂熱,也有去下載了子彈短信的用戶去一探究竟的,據統計在短短的幾天內,下載量突破了幾百萬,還有網友稱會不會顛覆了大家的社交方式。其結果是沒有的。截至目前為止,真正使用的用戶還是非常的少。有很多的用戶都只是下載了看看子彈短信到底是怎麼玩的,真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奇嗎?而且大家要確信的一點就是,即便是你玩起了子彈短信但是你的好友都只是在玩微信和qq之類的社交軟件,那麼你自己一個人玩子彈短信又還有什麼意思呢?你也沒辦法像微信和qq一樣的聯繫到你的朋友。

騰訊的發展步伐從未停止,所以騰訊不可能被超越,微信更是已經深深地紮根於人們的心中,所以這種社交方式是不可能被顛覆的。


一隻大胖豬


首先考慮一個問題,目前的騰訊會不會給新軟件市場?

只有兩個可能,第一個做他的小弟,拼多多再牛也是騰訊系。第二個,吸收你的長處,讓你沒有長處。這些年很多軟件試圖挑戰騰訊,但每一個都是被騰訊模仿的一塌糊塗。

想打敗騰訊或者瓜分他的市場有沒有可能?

答案是有的,目前騰訊的市場佔有量也不過是7億左右,也就是我國有一半人口在使用。那麼另外一半在哪裡?那就是新零售市場,也就是互聯網大佬涉及不到的地方,不過開發起來的難度?除非你有他們不得不用的地方,不然也是雞肋。



我是鑠源文玩



光榮與夢想1987


假如微信被其他社交軟件超越,要麼是馬化騰反擊無力,要麼是新的模式崛起,馬化騰根本沒得反擊。

打敗巨無霸的不是競爭者的強大,而是巨無霸的無能



諾基亞假如早早就推出安卓手機,諾基亞帝國會崩潰得那麼快嗎?



柯達倒閉還不是因為堅守自己落後的膠捲相機。



華裔王安創立的王安實驗室在個人計算機普及年代還堅守著文字打印機,一個輝煌一時的王安帝國就這樣瓦解。

當新的事物到來的時候應該要積極迎接,而不是堅守。

騰訊是一家樂於嘗試的公司,它不大可能反擊無力。

國外巨無霸的入侵



假如Facebook和WhatsApp進入中國,會有人樂於轉移到這些平臺上嗎?

有大把人,不過對微信只是造成衝擊而不是顛覆。

模式創新

國內上演了一次又一次的逆襲,之前是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後來是手機等。

為什麼國內玩家每次都可以逆襲成功呢?

是不是國內玩家的硬件實力更加強大呢?

是不是國內企業突然就神魔附體,研發能力爆表呢?

是不是國內企業苦心鑽研,研究出了超越時代的技術呢?

都不是,國內企業的每次逆襲不是打價格戰,就是銷售模式創新,比如小米的飢餓營銷,比如OPPO和VIVO的高額補貼策略。

假如要打敗微信,可以,但是請記住騰訊的鼻子很靈的,所有新事物騰訊都會毫不猶豫模仿,比如微信對kik的模仿,比如騰訊造手機等。

要讓騰訊模仿不了就必須要有難度要有沉澱,比如小米手機的MIUI系統和供應鏈。

社交軟件的瞻望



社交模式的創新目前看來很難,除了陌陌和YY崛起之外,其他主流社交還是沒人能跟騰訊競爭。

我一直認為將來一定是新的硬件誕生了,到那個時候大家都不用安裝社交軟件了,於是落後的方式就被淘汰了。


從頭開始自學java


我想問問要怎麼超越 除非50歲以上的人不玩微信玩這個超越的軟件 你爸媽還在玩微信你卻不玩微信可能嗎 現在微信就一句簡單用 你看看支付寶這麼複雜他是不是失敗了呢還好有在花唄借唄網商貸餘額寶等救了他 不然早倒閉了 微信是不可能會輸的 現在你親人爸媽還有朋友多在玩微信 你卻不用微信了 你是不是就覺得你一無所有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