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索姆河戰役中,一些德國機槍手向英國士兵大喊:撤退!不要來送命!這是真的嗎?

我喺村姑


人之常情,一戰本身就是一場沒有意義的戰爭,戰爭雙方之間並沒有什麼深刻的家國仇恨,純粹就是一幫歐洲親戚為了重新分財產而打的群架,開戰沒多久就陷入了無止境的塹壕戰,在漫長的塹壕歲月裡,雙方還發生了“聖誕夜停戰”、“足球賽”之列的喜聞樂見的事情。

畢竟戰場上的士兵都是剛成年的大孩子而已,那些政治觀點、敵我矛盾於他們來說就是扯淡,甚至戰爭爆發前幾個月,歐洲還是一派歌舞昇平、經濟繁榮、科技不斷突破的美好時光,誰會想到,幾個月後的一場刺殺,就讓歐洲的一群親戚們打起了群架。

而在戰爭中,機槍第一次大規模地部署在歐洲戰場,1916年7月,英法聯軍在法國索姆地區40公里正面上發動了一次大規模進攻,他們還是按照傳統陣列,吹吹打打地向前整齊行進,德軍幾百挺梯次配置的馬克沁機槍早已枕戈待旦,當英法聯軍靠近,這些機槍就以每分鐘上萬發子彈的可怕速度在英法聯軍前面形成一陣陣彈雨,英法士兵就像被割韭菜一樣一排排倒下。

一天下來,6萬英軍傷亡,現場的慘狀讓巡視戰場的英國官員痛心疾首:這哪是戰爭啊,分明就是一場屠殺。

在這之前,人類從來沒有想過這個世界上還能有機槍這樣的武器能如此高效地、大規模的屠殺生命。

這場5個月的索姆河戰役結束時,英法聯軍也不過向前推進了5—12公里,參戰雙方傷亡約134萬人,其中英軍45萬餘人,法軍34萬餘人,德軍約53.8萬人,成為名副其實的“索姆河地獄”,雙方成了純粹的送人頭。

在戰鬥中,看著對面的敵軍一排排倒下,這對年輕的剛經歷大規模戰鬥的機槍手絕對是個殘酷的心理折磨,畢竟,殺這麼多人,對於普遍信教的歐洲人來說著實是一種罪過,一種心理折磨,對他們來說,自然是祈求這些英法士兵趕緊往回撤吧。

至於會不會喊出來,即使喊出來也沒用,在喧囂的戰場,刺耳的槍炮聲中,那些人聲對幾百米外的英軍不起任何作用。

在一戰之前,機槍在歐洲以外的殖民地就展現了殘酷的殺戮本性,成了殖民者鎮壓殖民地人民的有力武器。

1893年,羅得西亞警察使用4挺馬克沁機槍,擊敗了5000名祖魯人的進攻,擊斃了3000多名祖魯人。

1898年,英軍殘酷鎮壓蘇丹人的反抗,在恩圖曼之戰中,英國殖民著屠殺了2萬名蘇丹人,其中約四分之三死在馬克沁機槍陣地前。

1893─1894年在南非一次戰鬥中,一支50餘人的英國部隊憑4挺馬克沁重機槍打退了5000多麥塔比利人的衝鋒,打死了3000多人。

在索姆河戰役之後,西方列強的軍隊都紛紛裝備了馬克沁機槍及其衍生型。那個年代,各國軍隊在馬克沁機槍的面前,不過是一群群待宰的羔羊。


雲中史記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確實有這麼個情況。

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打仗中,最為慘烈的作戰。

特別是進攻的第一天。

早在多年前的日俄戰爭中,歐洲列強已經見識到了俄軍重機槍的厲害。

在俄軍重機槍的掃射面前,日軍傷亡極為慘重,甚至一天傷亡7000人之多,竟然讓日軍指揮官誤認為傷亡數字寫錯了,多寫了個0,應該是700。

而一戰前德軍的演習中,也發現了重機槍的強大威力。

德軍曾用2挺MG08重機槍交叉射擊陣地前的100個氣球。誰都知道,晃動且很小的氣球是非常難擊中的。但經過幾十分鐘的掃射,100個氣球被擊破了99個,可見重機槍的面殺傷能力。

在索姆河戰役之前,英法聯軍並非不知道重機槍的厲害,但他們錯誤的判斷了形式。

在總攻擊之前,英法進行了7天的飽和炮擊,使用了成噸成噸的炮彈,幾乎將德軍一線堅固陣地全部摧毀。

英法聯軍認為陣地既然被摧毀,德軍重機槍肯定也被摧毀大半,才開始了總攻擊。

沒想到,德軍早已做了充足的準備,重機槍多藏在防炮掩體中,或者躲在二線陣地。

在英法聯軍發動總攻之時,德軍所有重機槍全部從掩體中取出,迎頭猛擊。

以英軍為例,他們在炮火的掩護下,排成一列列的橫隊,向德軍盤踞的戰壕衝鋒。

遺憾的是,人總比氣球大得多。在重機槍交叉火力的掃射下,英軍士兵一排排的倒下斃命。

而當年的火炮以曲射為主,直瞄跟隨步兵火炮極少,更沒有迫擊炮。

英軍面對德軍重機槍火網,根本無計可施,只能自殺性的一波波衝鋒。

1天內,英軍損失近 6 萬人。

當時德軍重機槍手,也從沒殺過這麼多人。這些軍人也是人,戰前就是平庸善良的農夫或者工人,很多還篤信基督教。

見到無數英軍被殺,有的重機槍手掃射期間,突然精神崩潰,自殺身亡;有的重機槍手,則淚流滿面,不斷念聖經懺悔;有的重機槍手殺得手發軟,只能對英軍高呼“快撤退,不要來送死”!


索姆河戰役中,英法聯軍傷亡高達80萬人,僅推進 5~12 公里。


薩沙


有可能。德軍在英軍敗撤時一度停止擊殺,但在激戰中即便德軍喊,英軍也聽不見,何況兩軍交戰,就因對方喊話英軍就撤退更是兵家大忌。索姆河戰役首日可謂是英國陸軍歷史上最血腥的一天,英軍首波衝鋒的2萬人中,大部分在1小時內陣亡,全天共傷亡5.7萬人。隨後的戰役中甚至奪去了英國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的長子,阿道夫·希特勒也在9月的戰事中腿部受傷。

圖、發起衝鋒的英軍,在重機槍下像聯合收割機收麥子一樣倒下了

索姆河之戰從1916年7月1日開始,11月18日結束,在4個月的交戰中,英國軍隊傷亡42萬人,其中12萬人死亡,法國軍隊傷亡20萬人,德軍50萬人。英軍在6月24日開始對德軍陣地為期1周的炮火攻擊,期間消耗了150萬顆炸彈,幾乎摧毀了德軍第一陣地,並波及了第二陣地。英軍大多數都是毫無戰爭經驗的新兵蛋子,對塹壕戰的慘烈幾乎一無所知,而他們的信心又在英國一週的狂轟濫炸中飆升至極點。

炮擊結束後,英軍士兵排成橫列開始向德軍陣地發起進攻。而德國也將磨好的“獠牙”——MG-08重機槍抬了出來,在它的火舌下,英軍還未來及還擊便喪命,德軍就像聯合收割機收麥子一樣成排的擊殺英軍。英軍按照命令進行亡命突擊,屍體一個個摞在鐵絲網附近。德軍一度厭倦了這種打靶式掃射,在英軍傷員撤退時停止開火。雖然有部分英軍成功突破鐵絲網,但在重機槍下毫無獲勝機會。

索姆河逐步演變成消耗戰,9月15日,英軍還將坦克開上了前線並取得局部突破。戰役進入秋天后,隨著天氣日益惡化,戰鬥也越發無力,最終戰役以英、法失敗告終。


航空之家


想想都覺得不可能,索姆河戰役中英軍在向德國陣地衝鋒的時候,不要忘了之前是對德國陣地進行過為期5天的猛烈炮擊,共發射炮彈100多萬枚,致使德軍損失慘重。

(看看這些炮彈殼)

不妨換位想一想,假如你是一名德國士兵,被對面的英國人連續炸了5天,你身邊的戰友被炸死、炸傷,你整天躲在戰壕裡擔戰戰兢兢,不知道什麼時候一枚炮彈就落在了你的身邊。5天后,英國人又發射了25萬枚炮彈之後,才端起步槍衝向你的陣地,準備將僥倖的你殺死,而你終於可以將機槍架起,反擊對面的敵人。

所以,當英國士兵開始衝鋒的時候,德國人所射出的每一顆子彈都代表了他們強烈的怒火,射出的這些子彈是復仇的子彈。只有大量殺傷敵人,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德國人可不會以德報怨!

另外,在當時各國軍隊使用機關槍進行掃射的時候,並沒有把它們當成普通的槍械來使用,而是類似於火炮的射擊方式進行戰鬥。所以,在英軍距離德國陣地還有2000多米的時候,無數子彈就已經雨點般的傾瀉過來,從2000多米之外一直到德國陣地之前這段距離,成了英軍無法逾越的死亡之地,一天之內,數萬人在這片陣地中被射殺。

(正在衝鋒的英國兵)

在這場廝殺中,交織著槍炮的聲音,士兵的殺喊聲,受傷後痛苦的呻吟聲。所以,也許有一名德國士兵用德語高喊不要過來送死,但是你覺得有人能夠聽到嗎?即便某些英國士兵能夠聽到,在這混亂的狀態中,也難以準確判斷出這些外國佬喊的是什麼吧!

所以,德國人不會喊出:撤退,不要來送命的話。

哪怕喊出來,英國人也聽不懂。

還有就是,在這一天德國人的損失也非常大,估計有1.2萬人陣亡,雖然比英軍損失輕,但也是很驚人的。

索姆河戰役中,英國是可以避免造此巨大傷亡的。

早在馬克沁機槍研發出來之初,英國人對其優異的性能就大為讚賞,並最早裝備這種武器。

此後,在歷次殖民戰爭中,馬克沁機槍所創造的戰果也非常驚人,比如1894年,50名英國士兵依靠4挺馬克沁機槍成功擊退了5000名祖魯人的攻擊。

在1898年的恩圖曼戰役中,英軍使用100多挺馬克沁機槍在幾分鐘之內就殲滅了2萬蘇丹騎兵,堪稱戰果驚人。

(恩圖曼戰役)

作為機槍的受益者,在索姆河戰役中,當英軍向德國陣地衝鋒的時候,卻忽略了對方同樣佈置了威力強大的機槍。

結果,這種曾經給英國帶來無上榮光的武器,在他們對手的手裡變成了屠殺英國士兵的利器。

究其原因,一戰之前英國的對手都是第三世界弱雞,所以在武器應有方面變得非常粗糙。而他們的對手德國正好相反,德國一直以英法為假想敵,希望通過戰爭將這兩個對手擊敗,完成其稱霸世界的野心,於是他們在武器應用方面精益求精,最求最大殺傷效果。

於是,在索姆河戰役中德國人給英國人好好上了一課!

所以,如果當時英國人能好好重視這個對手,是可以避免如此巨大傷亡的!


歷史風暴


這是真的!因為當年重機槍才剛剛裝備德軍不久,而英國由於認為機槍只會浪費子彈,所以沒有大規模裝備。到了索姆河戰役的時候,重機槍加上鐵絲網簡直就是步兵衝鋒的剋星。

當時一戰時期的陸戰已經轉變為陣地戰的模式,還對於士兵的防護卻還是處於非常低級的水平。而且當時又誕生了重機槍和鐵絲網這樣的陣地戰神器,想要突破敵軍陣地變的越來越難。


一戰後期幾乎是僵局了,各方都無法突破地方的防線,只能依靠步兵互相沖鋒來打破僵局,這也就導致了凡爾登絞肉機的產生。這種戰爭模式在坦克加入戰場之前,幾乎是步兵最不願意看到的。陣地戰上,沒有防護的士兵幾乎是活靶子,加上鐵絲網的阻礙,對於重機槍來說就如同屠殺一般。所以在索姆河戰役中,確實出現過德軍士兵打膩了,而叫英軍不要送死了。

而其實第一次領略重機槍威力的是日軍,日俄戰爭中,日軍就吃了大苦頭,俄軍居高臨下,依靠工事和暗堡阻擊日軍,在進攻旅順的戰役中,日軍為了一個301高地,居然陣亡了1.7萬人,最後依靠肉彈衝鋒才攻下。所以在一戰中投入重機槍,並且各國又是傳統的人海戰術,這簡直就是重機槍的屠殺盛宴。



一戰德國戰敗後,其國內的一些軍官就開始思考如何把士兵從陣地中給解放出來,或者說怎麼粉碎對方的陣地戰。最後德軍看上了一戰的新產品坦克,並且還專門研究了戰術,最終在二戰開始後,向世界證明了一個新的戰爭時代的來臨。


小司馬遷論史


是的,因為德軍初次使用了重機槍,而英軍對此毫無所知……武器等級的差距讓戰爭變成單方面的屠殺,機槍手會內心崩潰的!我認識一個老兵以前就是機槍手,內戰的時候伏擊撤退的國軍,他說看見一排排同胞像割麥子一樣被重機槍掃倒,他感覺自己要瘋了,不知不覺的把槍口抬高,卻被連長用槍頂著腦袋命令給我殺,他只能含著眼淚閉著眼睛掃射……他說那一次死在他的重機槍之下的國軍有數百人


荒蕪中的邊城


真相是沒有,更多的是應該像媒體說的1名德國士兵海恩·塞弗羅回憶,他在諾曼底登陸戰時用機槍發射12000發子彈,打死2000名美軍士兵。前者是宣揚德軍在戰場上講求人道,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後者宣揚德軍戰鬥素質之高。然而,這些都是些扯淡的說法。




一戰中,交戰雙方多殘忍,氯氣、光氣、芥子氣這些化學武器都像常規武器一樣大規模使用,其中氯氣用量之大以致戰場都變成了黃綠色。在這種背景下,德軍從哪裡來的讓敵軍不要來送死的思想,有的只是殺的越多越好。就如下士阿道夫·希特勒,對敵軍冷酷無情,對德軍戰敗投降痛心疾首,這樣的德軍士兵才是當時的常態。後來的所謂當事人回憶,基本都是自我美化或者害怕追責而自我辯護,表示自己是被逼的,不是殺人魔。


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情況也不可能。一戰時期的大規模交戰,戰場上硝煙瀰漫,炮聲槍聲震耳欲聾,幾米內喊話都不一定聽得清,更何況對著數百米以外的敵軍士兵喊話。此外,如果你喊德語,英法士兵又聽不懂。如果你喊英語,戰場上誰給你教的這幾句英語。所以,這種說法破綻百出,可信度太低。(S)


聯合防務


我們先來看一種在索姆河戰役中的“絞肉機”,它就是馬克沁機槍,它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

馬克沁機槍


 馬克沁重機槍首次實戰應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的戰爭中,真正讓馬克沁出風頭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當時德軍裝備了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在索姆河戰鬥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軍,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

索姆河戰場


從那以後,各國軍隊相繼裝備馬克沁重機槍,馬克沁由此成為聞名的殺人利器。

回到這場戰爭,1916年7月1日,戰爭爆發,這種戰爭也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坦克的戰役,同時索姆河戰役還創造了一個慘痛的紀錄,它是有史以來人類在一場地域最狹小的戰役中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

索姆河戰役局勢圖


英、法兩國聯軍為突破德軍防禦並將其擊退到法德邊境,於是在位於法國北方的索姆河區域實施作戰。此戰,進行了四個月,雙方傷亡共計130萬人。然而這場戰役只是為了爭奪一個區區二百一十平方英里的小地方。

回到題目,出現那種情況也正常。因為一戰是戰爭史上攻守極其不平衡的一場戰爭。二戰就不同,二戰時期的武器做到了既有攻又有守,最後就是拼將領的指揮,和哪一方的士兵更能打。

然而一戰,防守的一方武器已經甩進攻一方几條街了,大炮、機槍、鐵絲網、地雷都很到位。但是進攻的一方還是吹起衝鋒號扛起槍向前衝。


Readerplus


我沒有看過有這方面信史記載,不過這是有可能的,雖然這種喊話沒什麼用。

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916年發生在西線的一次戰役。之前,德軍在凡爾登發動進攻,將法軍拖入了絞肉機。為了策應凡爾登方面的戰鬥,英法聯軍在索姆河向德軍發動進攻。6月下旬,他們進行了7天炮火準備,藉著英國第4集團軍、第3集團軍第7軍和法國第6集團軍向德軍突擊。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德軍運送了大批馬克沁MG08重機槍。

這款4人操作的重機槍,發射7.92毫米毛瑟彈,每分鐘450-500發,彈丸出膛速度每秒900米,有效射程2500米。

德軍裝備了200多挺重機槍,平均每200米就有一挺。每分鐘10萬發子彈潑水般向英軍隊伍橫掃過去。大片大片的英軍被切割倒下。

可以想象,操作這款大殺器的德軍機槍手應該也被嚇到了。看著敵人義無反顧衝上來送死,他們到後來應該也快崩潰了。所以如果有些士兵大喊“不要來送死”,我認為是人之常情。

只不過,在震耳欲聾的機槍聲中,他們也只是本能地發洩。喊出來的聲音可能自己都聽不見,更別說幾百米外、上千米外的英軍了。

大概就跟我們打遊戲的時候一邊唸唸有詞差不多吧。

1916年7月1日這天,共計5.7萬人被馬克沁MG08重機槍殺傷,其中2萬人當場死亡。

歡迎關注巴山夜雨涮鍋,也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


巴山夜雨涮鍋


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參戰雙方為英法聯軍和德國。這場戰役也被稱為是一戰中最血腥的戰役,甚至傳說有一些德國機槍手向英國士兵大喊,讓他們撤退,不要上來送命,這是真的嗎?

(索姆河戰役)

首先我們先來談談為什麼說這場戰役最為血腥。

這場戰役持續了近5個月,英軍死傷45萬餘人,法軍死傷34萬餘人,而德軍則損失了54萬餘人,參戰雙方共計死傷高達134萬。縱觀整個人類戰爭史,這樣的傷亡數字也依然讓人感覺心驚。

在戰役的第一天,英軍死傷就近6萬人,才推進了僅僅3英里。這也被稱為英國陸軍歷史上最為血腥的一天。

德軍為什麼這麼厲害?他們是憑什麼能在一天之內滅掉6萬人?

實際上,恐怖的6萬傷亡,幾乎都是來自於同一種武器。諷刺的是,這武器還是英國人自己發明的。

德軍在索姆河戰役中共動用了200多挺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這種重機槍最早是英籍美國人馬克沁在1884年發明,當時還是採用黑火藥作為彈藥。1891年,英國殖民軍在羅德西亞和祖魯人戰鬥時,這種重機槍就發揮了神奇的作用,英國一支僅僅50人的小分隊,利用4挺馬克沁重機槍竟然擊殺了3000名敵軍,馬克沁重機槍名噪一時。

(正在使用馬克沁重機槍的德國兵)

隨著科技的發展,這種機槍不斷地改進,就成為了一戰中德軍大規模使用的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其採用了7.92MM口徑子彈,和每分鐘450發的速率,配合上德軍塹壕、坑道,鐵絲網等防突進工事,在那個坦克還沒有被大範圍運用的年代,這種武器簡直就是戰場上肆意收割人命的死神。

英軍在戰役開打前,本來還非常樂觀的。從6月24日開始,英軍就對德國陣地進行了長達一週的炮擊,共消耗掉了恐怖的150萬發彈藥,這幾乎摧毀了德國人的整個第一陣地,德軍死傷慘重。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很多英軍在發起衝鋒突擊前,甚至表現得興致缺失,他們大概以為自己只是上戰場去清理德軍屍體罷了。

當英國人真正走上戰場時,才真切感受到了戰爭的恐怖,200挺重機槍,速率450發,意味著每一分鐘就有9萬發子彈向自己的軍隊射擊。英國士兵就像麥子一樣成片倒下,軋在一起,堆成小山。

那麼,是不是當時真的有德國機槍手喊著讓英軍不要來送命呢?

(一戰中的士兵)

我認為這是謠傳。

在紛亂的戰場上,炮火轟鳴,槍聲震天,德國士兵的喊話不可能傳到英軍的耳朵裡。即便傳到了,英國人也沒有辦法聽懂德語。

雖然德軍的重機槍所向無敵,但實際上在開戰前一週的炮擊中,德國也有不少士兵死在英軍的炮火下。哪怕在戰役開始後,也陸陸續續有德國機槍手被炮彈炸死,因此德軍本身就帶著仇恨情緒,怎麼可能喊出讓英軍撤退的話呢?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傳說流出,在我看來,實際上是在傳達一種反戰精神。

德國士兵大部分都是二十出頭的年輕小夥,他們不明白政治,不明白戰爭的意義,僅僅是憑著滿腔的熱血豪情,就告別心愛的姑娘,背槍上了戰場,他們也許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要打仗,但他們終歸還是普通人。

生命是上天給每個人的平等權力,在看到那麼多條鮮活的生活像草芥一般消散後,德國士兵會本能希望敵人不要再來送命,那也許是對於美好生命,對於和平發自內心吶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