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先鋒跨界上綜藝常態化,但野心遠不止於眼前這塊蛋糕

文丨玖肆

隨著綜藝節目品類愈加細分,這一塊蛋糕不再是演藝界明星獨享。

行業先鋒跨界上綜藝常態化,但野心遠不止於眼前這塊蛋糕

綜藝節目不僅僅成為運動員明星化的渠道;如今更有薛兆豐、羅振宇等學術界人士下海“聚人氣”;雷軍、李彥宏、王自如等行業大佬“下山親民”;京劇表演藝術家王珮瑜、相聲演員張雲雷等傳統曲藝類的表演者走下傳統的表演舞臺,融入到更多元的綜藝大舞臺當中……

行業先鋒跨界上綜藝常態化,但野心遠不止於眼前這塊蛋糕

各行各業的先鋒開始在綜藝節目中露臉,甚至成為了綜藝節目“專業戶”……為綜藝行業注入新鮮血液,對於節目組而言,也是綜藝節目內容創新的一大源泉,圈外人未經娛樂圈打磨的真實屬性,給節目帶來了不一樣的觀感和口碑。於參與者而言,通過綜藝節目的曝光度能為自身圈粉增加知名度,但對於他們深層次的影響遠不止這些。

體育明星跨界參加綜藝或成職業生涯分水嶺

演藝行業之外的人士參加綜藝節目,本不是稀罕事,但界限分明。大都是以節目某一固定元素,比如心理諮詢專家雷明經常出現在各大情感類、求職類節目當中進行專業指導,或是在特定時間段去擔任飛行嘉賓,比如奧運年體育掀起上綜藝熱潮,但這樣的場景大都是曇花一現,走下舞臺到原本的行業當中。

但隨著綜藝節目的市場份額增長,這一現象逐漸發生轉變,而最初的萌芽源自於2013年,《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的播出。在這一季節目當中,其中一組嘉賓是田亮父女,二人之間的互動以及跳水基礎所衍生的綜藝效果大量圈粉,並打破此前田亮退役後在娛樂圈發展的瓶頸,成功轉型,成為各大綜藝PPT擬邀嘉賓的必選對象。

行業先鋒跨界上綜藝常態化,但野心遠不止於眼前這塊蛋糕

田亮的成功轉型,為體育界人士立下榜樣。畢竟,田亮成功走過的路,有什麼理由不跟著走呢?此後楊威、鄒市明、李小鵬等體育界名人都通過攜兒女上親子節目,成為了觀眾們喜歡的明星,為退役後的運動員“逐夢演藝圈”打開了局面,初步統計,近年田亮參加了49檔綜藝節目;鄒市明、楊威35檔綜藝節目;李小鵬參加了21檔綜藝節目,紛紛都從體育明星轉為綜藝常客。

頻繁上綜藝的高曝光度帶來了一定的話題和固定的粉絲群體,藉助現有人氣開發事業第二春是不錯的選擇。李小鵬夫婦近年加入植觀團隊,成為公司合夥人和首席產品官,其中有一類產品是兒童專屬系列,並藉助《爸爸回來了》所積累的個人口碑持續導流,可直接轉化為消費者的購買力,實現銷量增長和品牌美譽度提升的雙贏局面。

文體不分家,體育界近年也向各大綜藝節目輸送了不少人才。親子系節目的興起為退役運動員的事業指引了新的方向,而對在役的運動員來說卻是人生向左向右的考驗,畢竟在役運動員也是綜藝節目中的香餑餑。

行業先鋒跨界上綜藝常態化,但野心遠不止於眼前這塊蛋糕

游泳運動員孫楊參加了《我們十七歲》《真正男子漢2》等26檔綜藝節目;乒乓球運動員張繼科參加了《跨界歌王》《王者出擊》等24檔節目;擊劍運動員董力參加了《爸爸去哪兒4》《高能少年團》等20檔綜藝節目……大多數運動員在參加完節目之後都回歸賽場繼續職業生涯,而25歲的董力在今年8月宣佈退役,從運動員轉型為藝人,正式進入演藝圈,拍攝了《愛情的開關》和《網球少年》兩部劇集。

行業先鋒跨界上綜藝常態化,但野心遠不止於眼前這塊蛋糕

董力宣佈退役的公開信

整體來看,體育界明星參加綜藝節目,展現了比賽場外的真實一面,在原有知名度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培養不同年齡層次的個人忠實粉絲。在人氣加持下,為他們提供了人生的另一種前行方式,在選擇向左還是向右之後,是陽光大道還是荊棘泥濘遍佈,其間感受冷暖自知。當然,綜藝節目所帶來了不僅僅是個人影響,更有行業先鋒對參與綜藝節目寄予不一樣的厚望。

行業KOL成綜藝勞模背後的“野望”

客觀而言,綜藝節目不僅僅是個人圈粉利器,也是宣傳的極佳平臺。也正是自帶宣傳紅利,不少行業先鋒希冀於上綜藝節目來推廣個人相關的行業文化——

參加了35檔的鄒市明從體制內走出來在其轉型為職業拳手之後,希望讓中國觀眾更多關注職業拳擊。而高頻次攜家人參加綜藝節目,一方面是建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增加人氣,另一方面,也是承載的商業價值和文化推廣需求,希望通過在節目中融入拳擊的相關話題,普及拳擊相關內容,利用自身知名度來提升大眾對拳擊的關注度,為打開中國拳擊市場的職業化宣傳、造勢。無獨有偶,近期和鄒市明一起參加《吐槽大會3》的“檯球天后”潘曉婷也參加了21檔節目,在跨界的同時,致力於讓“九球”得到更多關注,得到大家更多的認可。

行業先鋒跨界上綜藝常態化,但野心遠不止於眼前這塊蛋糕

體育行業門類推廣任重道遠,而人稱“瑜老闆”的京劇演員王珮瑜一直致力推廣京劇也是道阻且長,是近年各大綜藝節目中的常客,初步統計至少參加過17檔綜藝節目。在《吐槽大會》當中擔任吐槽嘉賓為京劇代言;在《跨界歌王》當中點評嘉賓;時不時秀兩嗓子京劇唱腔;在《傳承中國》當中坐鎮傳承社擔任老闆引導明星表演戲劇;在《同一堂課》當中擔任代課老師,指導《空城計》的表演;在《朗讀者》當中融入京劇的元素朗誦……

行業先鋒跨界上綜藝常態化,但野心遠不止於眼前這塊蛋糕

王珮瑜因一心希望能夠推廣京劇文化,參加綜藝節目的高頻次在同行當中是少有的,儘管節目類型多樣,但始終不變的是,她在明星人設隨著節目變換的形式下,保持著推廣京劇的初心,無論是參與節目的身份還是在節目中展現的內容,始終帶有京劇的元素,從不為參加綜藝而參加綜藝,是當之無愧的京劇代言人。

與王珮瑜一樣,中戲表演老師劉天池參與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的初衷亦是如此,起初對於在《演員的誕生》擔任表演指導老師是拒絕的,直到該節目的總導演吳彤問了她一個問題,“現在中國的表演是這個樣子,你就不擔心嗎?”這個問題讓劉天池決定來參加《演員的誕生》這個節目,希望身體力行來召喚演員對錶演的信念感,傳遞正確的表演理念,一定程度上扭轉行業亂象。

行業先鋒跨界上綜藝常態化,但野心遠不止於眼前這塊蛋糕

京劇表演、戲劇表演這類表演的行業來說,綜藝節目的高覆蓋度和內容高比率的貼合,無疑是為其理念的普及和多樣化的推廣提供了一種可能。而拳擊、檯球等體育運動的推廣更多的是在認知上進行,畢竟其需要一定的准入門檻,不像京劇能夠張口就來,但不可否認的是,像鄒市明、潘曉婷、王珮瑜、劉天池等作為自身行業的先鋒人物,本身具有極為強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以綜藝的形式增加曝光度,以個人的知名度來助力大眾對行業的認知度,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自身行業的長遠發展。

由此來看,對於普通觀眾而言,綜藝節目只是茶餘飯後的娛樂消遣而已,但對於身在其中的圈外人來說,既面臨著人氣增長隨之而來的各種名利誘惑,考驗能否保持對原本行業的初心,也會揹負著潛在的責任壓力。雖說參加綜藝節目對於圈外人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但客觀來說真正起作用的是人內心本身的信念感和堅韌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