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常見的親子小遊戲,孩子很喜歡,還能悄悄提高專注力

今天推薦一種實用的親子小遊戲。

一個小女孩起床後,拿起了身旁的童話繪本,然後坐下來開始翻。媽媽也在旁邊坐了下來,對女兒的表現很欣慰。這時奶奶路過,不小心踩了一下地上的布偶娃娃玩具,玩具發出清脆的一聲“呱”,小女孩立即丟掉了手上的童話書,然後奔向布偶玩具。“才看了2,3分鐘就玩玩具!”小女孩的媽媽跟我說。

這種常見的親子小遊戲,孩子很喜歡,還能悄悄提高專注力

▶為啥年幼小朋友的專注力總是差?

這個問題,幼兒說在過往的文章中屢次提起,年幼小朋友的專注力普遍會低一些,孩子年齡越小,專注力越低,這跟孩子大腦前額葉的發育不夠成熟導致。但我們並不是等到孩子長大了,專注力就自然好了。在孩子的專注力方面,“靜待瓜熟”是錯誤的,很多成年人的專注力也是很差。父母需要從孩子小時候就有意識地引導。

這種常見的親子小遊戲,孩子很喜歡,還能悄悄提高專注力

良好的專注力,對孩子很重要嗎?當然重要。沒有專注力,孩子未來的成長和學習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那些總喜歡在課堂開小差或講話的孩子就是典型的例子。正如美國心理學家Michael Posner說,當一個孩子總能保持專注,會讓整個大腦興奮起來,這樣的孩子也往往擁有超強的問題解決能力。超強的問題解決能力,常常被人認為是一個孩子最寶貴的能力。

▶“撿豆子”的小遊戲常常沒用?那啥才有用?

很多人推薦“撿豆子”的小遊戲,說能培養一個孩子的專注力。可是,只要你是爸爸媽媽,並且曾經慫恿孩子撿豆子,你很快便發現,你家豆子的最終命運不是放在牆角發黴,就是被煮吃了。很多父母經常跟我提及,孩子撿了幾次就不願再撿!不吼就不撿。為什麼?缺乏有趣性!很多孩子連玩玩具也沒幾次就丟在一邊,更何況是平淡無奇的豆子呢?因為玩這個“撿豆子”遊戲本身就需要專注力,就像達文西的手電筒,在有光的地方才能亮,沒光的地方就不會亮。

這種常見的親子小遊戲,孩子很喜歡,還能悄悄提高專注力

今天,我推薦的是這個:

有一次,我撇下兩娃,找了個安靜的小公園曬太陽。沒多久,一對母子手牽著手,在小公園裡的小徑上走著,不時地傳來一陣陣爆笑聲。當人懶洋洋地在溫暖的陽光下日光浴時,這樣的笑聲能讓人感覺很快樂。當他們走近時,我才發現,他們在玩一種有趣的小遊戲。

媽媽喊:“白天。”

小男孩立即回應:“黑夜。”

這種常見的親子小遊戲,孩子很喜歡,還能悄悄提高專注力

媽媽喊:“尿不溼。”

小男孩回應:“尿好溼……”母子倆愣了一下,接著又是一陣爆笑……

這種遊戲,有個專業名詞叫“反向遊戲”。

▶ 孩子常跟爸媽玩“反向遊戲”,會有什麼優勢?

尤其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知名加拿大認知神經科學Adele Diamond經過研究發現,小朋友從幼齡時期開始玩反向遊戲,除了能幫助小朋友掌握抽象的語言概念、增強大腦記憶力,還有助於提高小朋友的專注力。為什麼?因為反向遊戲是做出相反的匹配,孩子首先需要專注地聽,還需要在聽完後把直線行進的思維180度轉彎,才能迅速說出或做出相反的答案。

帶肢體動作的“反向遊戲”特別好

我家兒子瓜瓜3歲時,他剛學會流利說話,我便跟他玩了這個遊戲。當我說“左腳”,他就要伸出“右腳”,而不是用嘴巴說。雖然難度比說出來的大,但孩子經常會因為做錯而把自己逗得飆淚。我第一次跟他玩耍時,他能跟我玩了一個小時也不願停下來。

這種常見的親子小遊戲,孩子很喜歡,還能悄悄提高專注力

加上肢體動作的“反向遊戲”,能讓小朋友越玩越投入、越玩越興奮。為啥?幼兒說經常說,運動能讓人獲得愉悅感,因為人體在“動”的過程中,大腦能釋放多巴胺。當孩子玩“反向遊戲”時,加上“伸腳”、“抬頭”、“左跳”、“右扭”……等身體動作,孩子的身體是在運動的,有助於孩子的大腦釋放多巴胺,增加孩子對遊戲的喜愛和投入。可以說,這是一種不用努力,就能悄悄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方式。大部分孩子都會喜歡,大家可以試試。

▶“反向遊戲”也能提高大腦的反應能力

“反向遊戲”是與直接思維是相反的,父母經常陪孩子玩“反向遊戲”,相當於是在不斷地鍛鍊孩子大腦的反應能力和思維的轉折力,據說國外很多脫口秀明星在學習初期都玩這種小遊戲。

可以說,蘇格拉底在這方面也是高手。

據說有一次他在給學生上課時,他的彪悍妻子衝進來罵了他一頓,接著衝出門外拎回了一桶水直接潑在他頭上。當眾人在等待看戲時,蘇格拉底竟然說:“我就知道,打雷以後必然下雨。”化解了尷尬,反應能力超強。據記載,蘇格拉底在與學生討論時,經常鼓勵學生反方向思考的新穎形式。他這種形式,跟“反向遊戲”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種常見的親子小遊戲,孩子很喜歡,還能悄悄提高專注力

▶“反向遊戲”適合的年齡與規則?

當孩子們3,4歲後,能與大人溝通,並且基本懂得日常的句子和詞語的意思,父母們就可以跟小朋友玩了。

規則可以各種各樣,形式也可以有多種,比如反向遊戲不僅是詞語的反向,還可以是動作或其他行為的反向,比如敲玩具鼓,當媽媽敲3下,孩子就需要敲1下,形成反向。爸媽們可以隨意發揮想象力,也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與孩子間回應的時間要短,有助於提高遊戲的有趣性,並且還能幫助孩子高度集中注意力。

人們說,人生只有一次做自己喜歡的事,是一種悲哀;智慧的父母懂得每天讓孩子以喜歡方式做有意義的事,這是一種幸運!

關鍵字:撿豆子、親子游戲、專注力、反向遊戲、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