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風光一時的哈爾濱老頭包子時間一長就不行了?

哈爾濱通


這個我可得說說,話說我小學就在河潤街老頭包子吃,那時候老頭門口掛個條幅,老頭包子最髒,最不好吃。那時候那趟街五六家包子鋪,就他家最火,還有一個東方包子王,最後那趟街決出勝負的還是老頭包子。老頭包子面白,餡鮮,粥只掏一碗的錢,可以隨便喝,當時趕上下崗潮,很多人都沒飯吃,去老頭家點一個包子,一碗粥隨便喝,老頭隨時添,我問過老頭怕不怕賠,老頭說不怕他們沒錢,我也不掙他們錢,等他們有了就給我了。後來不少人有錢了回來還是吃一個包子一碗粥,但是都給十塊錢。那時候老頭攢的是人品,拼的是良心,賣的是味道。後來搬到醬油廠後身的房子裡依然很火,還成了周邊的名牌包子,人流依然很多,再後來就是分店,加盟店,每家店都不一樣,有偷工減料的,有自己配陷的,弄得很雜,但終歸說到底還是費用不合理搞得加盟商沒錢賺,最後砸了牌子。現在老店還在,進去看看價格,嚐嚐包子,很難看到之前老頭的影子了。包子越來越貴,餡越來越小,粥越來越貴,再也不能隨便喝了。跟市場例如牛包鋪,咬福包子等比已經完全沒法比了。很多年不去了,偶爾去嘗一口乾腸餡包子回味一下,但不會特意去吃了。


天使馬樂樂


哈爾濱老頭包子和牛包鋪都是哈爾濱很有名的以經營包子為主的餐飲店,老頭包子創立於2000年左右,牛包鋪創立於2013年。老頭包子目前感覺店鋪確實不如以前多了,牛包鋪在小區內還是很常見的。

任何一家企業的經營都是有起有落的。記得在哈爾濱上大學那會兒,學校後門旁邊就有一家老頭包子鋪,記得當時牛內包子是一塊五一個,對於學生來說算不上便宜,但是包子皮薄餡大,吃上一口,滿嘴流油,寢室幾個兄弟基本上每週六早晨都跑去吃上一頓,捨不得多吃,每人三個,算得上記憶裡比較深的大餐了。畢業那年,那家老頭包子還在開著,但是換了老闆,感覺肉餡變少了,吃起來也不那麼香了,不知道是物價上漲了還是配料變化了。參加工作後,周邊小區裡或者單位附近就很少看到老頭包子了。

在哈爾濱第一次接觸牛包鋪是在2015年,記得當時在單位加班過了午餐的時間,出了單位就看到左手邊有一家棕色牌匾的店面,看上去很大氣,帶著對“牛包鋪”名字的好奇,進去一看裡面環境也很不錯,隨手點了兩個山東包子一碗小米粥,感覺真不錯,大塊的豬肉,綿軟的米粥,從此以後經常去吃包子。漸漸發現家裡小區門口,路過的馬路邊上都能看到牛包鋪的影子。

有的人說現在老頭包子和牛包鋪都不如以前了,我想需要具體看哪個店面,這兩家餐飲機構都是以加盟店的方式運營,店面之間的食材質量和服務態度肯定會有差異。連鎖加盟的方式管理很重要,只有管理跟上了,市場口碑才能打出去。


生活報


作為地道的哈爾濱吃貨,不可能不知道老頭包子, 應該說是“沈老頭包子”,原來紅火的時候可以說是滿大街都是,一度風靡冰城,但這幾年已經很少看到“沈老頭包子”的門店,也很少看到像尚志衚衕那樣的面積比較大的門店了。 其實,包子作為一種快餐,從製作成本到創新品種等方面都是一種易於推廣、利潤空間大的中式快餐。為什麼時間一長就不行了?走下坡路是事實但也不能說就徹底不行了,只是想打個翻身仗有點難?


首先,“沈老頭包子”是連鎖加盟經營模式,現在加盟的門檻並不高(據說是五萬元左右),對加盟店的管理不到位,包子的質量有問題,應該是“沈老頭”品牌應該反思的問題。2006到2008年左右,筆者就有體會,不同的門店的包子質量不統一,有的門店其他菜品或者粥品很好,有的就很糙,服務的差異就更加明顯,這樣的管理只能使品牌受損。

其次,餐飲是一個需要始終創新的行業,當時激情創新,後續沒有研發創新支撐是肯定不行的,尤其是做連鎖餐飲。“沈老頭包子”原來的餡料還是可以的,雖然稍稍膩了一點,但是味道香啊,還是不錯的早餐選擇,但後來不知道是因為加盟店太多,還是因為餡料的原料選配、拌制,還是儲運發生了問題,質量有所下降,而且很多新興的早餐店、早餐亭不斷湧現,品牌競爭激烈,現在早餐都可以喜家德水餃那麼豪了,還何況固步自封的包子?就說包子,南京小籠灌湯包的小店滿街都是,全都是家族店,現包現賣,味道適口,新鮮出籠,便宜實惠,當然就衝擊了老頭包子的市場。

最後,就我對哈爾濱人的瞭解來說,除去不吃早餐一族,一般哈爾濱人每天早上起來吃包子的並不多,這裡面還有一個飲食習慣的問題,如果放在上海,包子就是一個很常規的選項了。


東北網


我家就在老頭包子鋪旁邊住,以前還總願意去吃,自從裝修後就不去了,粥改成三塊錢了,包子是倆塊一個,還是那麼的一如既往的小,更可笑的是,換成了現在的保溫設備,不如以前的那種用籠屜保溫感覺好,吃起來乾巴巴的,每次四個包子一碗粥十一塊錢感覺不合適,所以實在懶著走別家才去他家吃,老店客流量也明顯比以前少多了,能不能挺下去不好預測,都說改變是對的,它主要改變了的是價格,不再親民,我只能呵呵了


好好39185556


我也提這個問題了。個人覺得,起初,都不錯。鍋爐廠天橋下的牛包鋪,開始每天十點關門,賣完了。現在下午兩點都開門,為什麼,賣不完了。原因,個人認為,現在,很多店面,包給了農村人,很多都這樣,開始還是本地人經營,說實話,接手後,經營理念,衛生,口味大不如前。雖然價錢不變,但是店裡明顯髒了很多,沒人收拾,已經不放心吃了。再有,口味,山東包子,原來的三元一個,油汪汪,現在,乾巴巴,不行了。不是瞧不起,許多農村人接手後,太差了,我反正鍋爐廠,安埠街那兩家都不去了,都讓農村人接手了,不行。


哈爾濱通


作為一個吃貨,我來說說自己的感受!

老頭包子,在最開始的時候,還真是不錯,皮薄餡大,十八個褶,還不貴。而且,當時除了老頭包子,好像沒有其他能叫的上名字的連鎖做早餐的,在東北,尤其是帶陷的食物,還是比較認品牌的,大家都怕陷不好,所以,當時老頭包子風光極了。

隨著,早餐市場被各大品牌盯上之後,牛包鋪,張記粥鋪,等一眾新興品牌出現之後,老頭包子並沒有在宣傳上面壓倒對手,雖然價格基本沒漲,但還是被分走了一些客流。

最重要的是,老頭包子,縮水太嚴重了,之前的滿嘴流油,變成了一口沒吃到陷,第二口咬過了的尷尬局面。不好吃!雖然我覺得牛包鋪也一般,但是比老頭包子強


堯傳


我2003年搬來哈爾濱第一次接觸到老頭包子,當時覺得很好吃,作為午餐價格也是身為小學生的我可以接受的。

十幾年來經常會選擇老頭包子作為早餐,直到上個月我在南新二十道街附近的一個老頭包子鋪點了三個包子端上桌咬一口,他媽的居然冒出來一股臭氣,我就知道我再也不可能去了。


天憶灬


作為一個南方人,從來沒聽說過哈爾濱老頭包子,當然更不知道是什麼樣子,什麼味道,不過任何事物存在有存在的道理,消亡也必然有消亡的原因,這個老頭包子在所謂的風光一時後消失一定也有非常嚴重的問題存在。

首先是包子的口味,如果包子真的好吃,確實符合大眾的口味,那一定是會經久不衰的。比如非常著名的上海弄堂裡的阿大蔥油餅,已經做了32年,至今每天早上六點開市前就有人趕來排隊,甚至從好幾公里外的徐家彙趕來,要知道這個店在黃浦區,打車就要半個小時。




為什麼32年依然如此火爆,至少說明了一點,燒餅的口味一定是不容置疑的好。好的東西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其次,老頭包子這麼快就走上了下坡路,應該和企業營銷也有一定的關係。俗話說,好酒不怕巷子深,但是現在社會,不吆喝,吆喝的方法不對,再好的酒恐怕也無人問津,包子自然也是這個理。老頭包子剛開始為什麼風光一時,我不太清楚,但是既然曾經風光一時,那就證明他曾經的口味以及營銷策略是成功的,之所以後來風光不再,也許口味有了變化,質量有所下降,或者說沒有迎合消費者需求;也許是營銷出了問題,需要改變策略。相信如果這些都做到了,一定會重新風光起來,說不定還能紅遍大江南北。


W我我我我


有誰見過連鎖店早上進的是什麼肉,盲目發展連鎖店,疏於管理,好壞參差不齊,任何的品牌這麼發展下去都只能走被淘汰的路。反正加盟費都收完了,就是倒閉也不影響什麼,只是把我們消費者坑了,衝著你家牌子去的,結果卻是濫竽充數。原先總去吃,後來一說去老頭包子吃飯,都會回答一句話,不去太埋汰。自己想想吧,為什麼會走到現在這種地步。


汽車金融小濤


我不瞭解哈爾濱老頭包子,也不道啥味道,哈爾濱老頭包子時間一長就不行了,啥原原因,應該找原因,本人覺得包子質量不過關,吃的東西,有不像衣服,今年穿上明年不流行,在不穿了,那吃的每天吃三頓,這三頓你要天天變花樣,今天吃油條,明天可以吃包子,包子沒人吃,這說明有問題,

吃的東西不論你做什麼麵食,小吃,把一樣做精就行了,比如我們那個地方,有個清真釀皮,做30年釀皮,老子把手藝教給兒子,現在孫子在做,天天人滿為患,哈爾濱包子要恢復往日輝煌,必須改變經營模式 ,分析原因,如果你做好了,還怕沒人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