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有這麼一座古村,建築如梯田一般分佈,每一棟都有故事可讀!

婺源一直都是熱門的旅行地,人們都知道春到婺源賞油菜花,秋到婺源看香楓紅葉。但是看植物或多或少受季節的影響,那麼除了油菜花和楓葉,婺源還有什麼值得一看呢?當然是婺源的建築了,婺源古村落的建築是當今中國古建築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這些韻味十足的徽派建築,讓婺源一年四季都不缺遊客的身影。

篁嶺:如梯田一般富有層次的古建築群

婺源是中國古建築的大觀園,那婺源的篁嶺村是什麼?篁嶺無疑是這大觀園之中的精華。篁嶺位於婺源縣的東北部,是一座距今近六百年曆史的徽州古村,村內遍佈經典的徽派建築,這裡也是著名的“曬秋”文化起源地。篁嶺屬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圍繞水口呈扇形梯狀錯落排布,一層一層的如梯田一般富有層次。

婺源有這麼一座古村,建築如梯田一般分佈,每一棟都有故事可讀!

很多建築保留得非常好,距今還是以原貌呈現在遊人面前。當然也有不少老宅經歷了改造,已經沒了原來的名字,但依舊充滿了歷史的韻味。在篁嶺的眾多古建築中,可以說每一棟都有著獨特的故事。下面,我們就來了解幾棟代表性的建築。

婺源有這麼一座古村,建築如梯田一般分佈,每一棟都有故事可讀!

五桂堂:池塘只有半圓,凡事不要太滿

五桂堂建於清乾隆年間,先祖生有五子,個個“枝繁葉茂”,祖宅故名“五桂堂”,寄寓“五子登科,子孫滿堂”。五桂堂為典型的官宅,精美的磚雕門樓,魚池庭院,前後天井,前堂後廳,左右廂房,屋內木雕大氣而絕美。在五桂堂的院子裡,有一座半圓形的池塘,據說主人的想法是,凡事不要太圓滿了,留有餘地才恰到好處。

婺源有這麼一座古村,建築如梯田一般分佈,每一棟都有故事可讀!

五桂堂內的每一個房間都劃分得很細,但我最愛的還是大小姐的房間。都說古代的女子是大門不邁二門不出的,看到如此好的房間,覺得不出也罷啊。在大小姐的房間內,琴棋書畫樣樣俱全,所以我們坐在古箏前把玩了一番,感覺很不錯呢!

婺源有這麼一座古村,建築如梯田一般分佈,每一棟都有故事可讀!

怡心樓:整屋瀰漫喜慶,展示嫁娶文化

怡心樓建於清乾隆年間,是磚木結構。這棟宅子前後兩進,上下二層,內設大小住房、男女客館、廳堂和書齋等。廳堂中間,樓下有三個方形藻井,樓上為一個圓形藻井,均刻有鳥獸花草等裝飾圖案。整棟房屋木質構件上,精雕細刻圖案百餘處,人物形神兼備,鳥獸動態逼真、花卉情趣盎然。

婺源有這麼一座古村,建築如梯田一般分佈,每一棟都有故事可讀!

門匾上的怡心樓三個字的字體很好看,雕刻也非常的精緻,具體有多少幅,我想應該數不清吧!看外觀是紅色的,是不是覺得很喜慶呢?沒錯,這棟樓就是充滿喜氣的一棟樓,因為在怡心樓的二層,展示著古村內的嫁娶文化。

婺源有這麼一座古村,建築如梯田一般分佈,每一棟都有故事可讀!

樹和堂:行禮數會賓朋,彰顯主人身份

樹和堂是徽建“官廳”,為權貴任務行禮數、會賓朋的地方。曹氏後裔在外為官,回故里修建官廳,既顯身份又備禮教之用。樹和堂建於清嘉慶年間,屬於雙層構造,頂帶軒棚,花門掛落,氣勢較大,彰顯主人的身份。

婺源有這麼一座古村,建築如梯田一般分佈,每一棟都有故事可讀!

竹山書院:房屋內飾國外進口,中西結合的神作

從婺源民俗文化展覽館的側門出來,便能看到竹山書院。竹山書院是由清代曹文植創立,是族人子弟讀書的地方,清末倒毀,民國重建。書院為三進三天井兩層結構,佔地三百平方米,門廳、內院、前廳、後堂、後廳、廂房齊全,規模宏大,氣勢恢弘,是中西結合改良徽派建築的代筆。內飾窗戶、琉璃全部由國外進口,現改為綜合展廳,可以舉辦各類展覽。

婺源有這麼一座古村,建築如梯田一般分佈,每一棟都有故事可讀!

婺源民俗文化展覽館:宗祠變遷為展館,講述篁嶺的歷史

婺源民俗文化展覽館位於篁嶺村頭,是大多數遊人進入篁嶺村之後,最先遊覽的一處景點。我放到最後來說,是因為覺得它最重要。展館內收集了散落在婺源各個角落裡的“徽三雕”、漸行漸遠的農耕用具,以及早已淡出生活的徽州老物件等文化遺產的實物。而作為展覽館的老宅子,便是古時的曹氏宗祠。

婺源有這麼一座古村,建築如梯田一般分佈,每一棟都有故事可讀!

最後給大家說一點篁嶺的旅行貼士!篁嶺的門票價格為景區通票140元,包含索道或觀光車,不含溜索。開放時間為07:30至17:30,如住在景區內,則沒有時間限制,全天開放。如果喜歡欣賞建築的話,以上介紹的五桂堂、怡心樓、樹和堂、竹山書院、婺源民俗文化展覽館,都別錯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