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冬不溼”,那麼冬天到底該如何養花草?

蕙之戀


冬不溼這句話沒有錯,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冬天蘭株處於半休眠狀態,對於水分的要求不大,我們也知道冬天蘭苗生長几乎看不見,花苞也是處在停止生長期,加之葉片蒸騰減少,所以不需要像其他季節一樣多的水分,如果澆多了水反而不好。

二、冬天如果植料溼溼的,容易結冰。好攝農夫以前做過實驗,冬天室外的蘭花,經受零下十度以後,盆土結冰的滅了,盆土沒結冰的可以抗過。可見蘭葉不怕凍,而蘭根最怕結冰,所謂冬不溼就是防止盆土結冰。

當天氣接近零度前,就要做好越冬的準備,我去年做過一個小試驗,用泡沫棉包裹蘭花盆,然後放在室外(淋不到雨雪的陽臺)。可能是因為盆土比較幹,加上泡沫棉起了一點作用,盆土一直沒結過冰,這盆蘭花在室外成功越冬。

為了安全起見,在溫度到零度時,能搬進室內的就搬一下,澆水以平時澆水的時隔兩倍為標準時隔,放心吧,蘭花很難乾死的。畢竟為了實驗數據而滅掉十多盆蘭花的人,也只有好攝君這樣的傻子了,哈哈。

題主和蘭友們可以參考借鑑。如果還有其他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鄉村蒐羅社會一一回答。


鄉村蒐羅社


題主您好!我是初秋的雪。描述中講到您的蘭花種植在四樓樓頂,差不多一個月沒有澆水了。

★"冬不溼",我們不管養植什麼種類的花卉,都不能理解為冬天不能澆水。"冬不溼"只可理解為冬季要減少澆水量,使土壤的含水量保持一個"潤"字。尤其對於蘭花而言,更為貼切。"春不出、夏不日、秋不乾、冬不溼",這是自古以來養蘭名家們積累、總結出的經驗和秘訣。



冬季給蘭花澆水,南方北方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結合栽培植料的材質 和顆粒度大小等的實際情況,給蘭花植株進行適時、適量、合理的澆水。使栽培基質的含水量保持在30%至40%之間是比較合適的。

★從您養植蘭花的位置來判斷,您應該是南方的花友。如果你真的是南方的蘭友,您的蘭花又養植在樓頂。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近一個月沒有給蘭花澆水,蘭花盆內的基質應該也不會過於乾燥。因為南方的天氣經常會是陰雨連綿或是常有細雨飄過。另外,南方的江河湖泊,互連的水系比較多。空氣溼度相對要比北方高很多。所以,空氣中水分的蒸發量相對也會少很多。由於空氣的高溼度,這就為蘭花的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所以,任何時候,任何季節都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栽植情況,結合當時的遮蔭情況和天氣情況來判斷、掌握給蘭花植株的澆水量。總之,養植蘭花,在澆水的頻率與澆水量上一定要有節制。寧幹勿溼,寧少勿多。




初秋之雪


這裡我們要了解一個熱力學名詞,那就是比熱容:

比熱容:指的是單位質量物質升高或者下降單位溫度時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比熱容越大,那麼散熱和吸收的能力越強,比熱容在農業生產中應用很廣,其中水的比熱容最大,所以可以使用水來防凍。

我們在園林綠化中,冬季澆防凍水就是利用水的比熱容大的原理來防止凍傷根系,澆防凍水後苗木根系周圍的土壤在結凍的時候就是溼凍了,不是幹凍,溼凍的好處就是能使熱量的傳遞相對穩定(例如一般水井中的水在冬天溫度也不會太低),讓根系周圍保持在一個相對恆溫的環境,幹凍的話吸熱快散熱也快,對苗木根系影響較大,這就是利用水的比熱容大的原理。

而蘭花在冬季養護講究的冬不溼也是比熱容低溫關係:隨著溫度的降低,到結冰點以後,水結冰就會釋放熱量,簡單說就是結冰以後釋放熱量而導致土溫降低而凍傷蘭花根系,所以要讓盆土偏幹,盆土偏幹以後,就不會溫度變化太大而導致突然結冰,不結冰就不釋放熱量,那麼土溫就恆定了,就不會凍傷根系了。

講了那麼多,估計很多小夥伴還是蒙圈的,不過這是熱力學的知識了,在高中物理學學過,我們學園林的,在大學學的土壤學就要學這門課程,小夥伴們只要知道,蘭花盆土偏溼以後,溫度下降會凍傷根系就行了。

剛才講了盆土偏溼會凍傷根系,還有就是冬季溫度低,蒸發量本來就少,太潮溼導致根系腐爛,當然還有原因,冬季蘭花要進行一定的休眠,生命活力就差,如果盆土偏溼以後,會導致休眠失敗的可能,提前解凍進行生長,這樣就導致消耗掉能量。

當然,冬季不是不澆水,也要保證

生命水的供應,注意通風,保持根系溫度,不要施肥 促進低溫休眠就行了。


植物草蟲


冬不溼主要是指養蘭,並不是泛指所有的花草。不過冬季寒冷,如果花盆都很溼,花草就容易受凍,就象冬天如果讓人穿著溼溼的鞋襪,那人受涼感冒不說,腳上還會捂出凍瘡。花兒也是一樣,根系長期浸泡在涼水裡不出問題才怪!

養花人要有愛心,養花就象育兒,該怎麼就怎麼,既不能嬌寵,也不能放任不管,才能讓花兒聽你的。

很多人養花尤其養蘭如同種草,這樣的深秋季節還讓它待在樓頂受煎熬,讓它如何受得了?


山中之蘭


冬不溼,並不是冬天不澆水,只不過是在零度以下結冰時謹慎澆水而已,有條件的蘭室就選擇在正午暖和時澆水,沒有條件也學著選擇在正午暖和時澆水,然後放在通風處吹乾水汽,晚上搬進室內正常管理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