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霧化,是該禁止還是提倡?

桃園街王昱博



一開始,治病的


效果還不錯,感覺自己,這種小病,沒有醫生也能治好!但是好景不長。

有一次閨女的病情比較嚴重,還是按照經驗配藥,霧化,但是連續一週,閨女的病情非但美好,反而更加嚴重了,明顯有肺炎的症狀了,沒辦法就待著孩子又去了醫院,經過檢查,閨女肺炎了,很是懊悔,跟醫生溝通後,發現是自己的霧化嘴沒有消毒有關係,引起了交叉感染。
(圖片來自網絡)



從那次以後,自己消停了一段時間,但是有孩子的家長都知道,孩子小時生病太頻繁了,而且醫院的人實在太多了,每次去都得跟拼命似的,所以,又動了自己家庭霧化的念頭了,經過上次的教訓,並且諮詢醫生後,掌握了經驗,再也沒出上次的現象。以下是我的一些總結,

1. 藥量:一般總液體量在6-8ml,不少於4ml。藥量少了,吸入藥量不足;藥液多了,時間長,孩子坐不住。先加藥,再加生理鹽水補,光是藥,會很嗆。

2. 時間:霧化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為宜;

3. 姿勢:直立位平靜呼吸;呼吸道感染用嘴吸、鼻炎用鼻吸入,嬰幼兒直接把面罩蓋在口鼻周圍就可以了。避免不要讓煙霧進入眼睛,不然會引起不適的;

4. 漱口:年齡大的寶寶漱口;年齡小的寶寶喝白開水。

5. 霧化前半小時不要吃東西咯,要不會吐的!!!!!

6.最重要,記得用酒精給噴嘴消毒哦!!


八府巡按


作為一名家用霧化器的使用者,我來說說我的觀點。我兒子現在兩歲近三個月,一歲四個月的時候因為長達一個多月的咳嗽,送醫時已經是肺炎要住院了,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霧化,小孩子很不接受,每次做霧化,哭、鬧是常態,每次霧化都不能堅持到最後,而且住院時都是肺炎入院,總認為環境太差,容易交叉感染(果然,肺炎住院三天,快出院時感染上輪裝病毒,結果悲催的上吐下瀉七天,把小寶折磨的面黃肌瘦,連我爸和我自己都在嚴防死守下被傳染了輪狀,這是後話),在這樣的現狀下,我果斷的購買了一臺家庭霧化機,等輪狀達到出院指標後,要求醫生開霧化藥,自行在家進行霧化治療,效果還是很明顯,在家這個熟悉的環境下,還有電視可以看最喜歡的動畫片,小寶接受度、完成度相當高,後來當小寶再一次咳嗽比較厲害,醫生要求霧化治療時,我要求開藥回家,最後四天左右,小寶完全康復。我是比較支持家庭霧化的,熟悉的環境可以給小寶一個安全感,讓他不排斥,對於無法安撫小寶寶,家庭霧化我覺得更合適,同時避免了在各種病菌混雜的醫院長待,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因病菌入侵,體內的免疫力已經比較低的寶貝起到一個保護作用。但是我不贊同家長憑經驗自行購藥,雖說都是咳嗽,但是病因可能不一樣,還是需要進行相關的檢查,並且遵醫囑來進行霧化治療。這些就是我的經驗和觀點,希望能提供一點幫助。


liza葉子


1、霧化吸收技術最早來自國外,是一種舶來品,家庭霧化是一種治療呼吸道基本有效治療手段。

2、家庭霧化分為超聲霧化,和壓縮機驅動霧化,超聲霧化主要作用於急性上呼吸道,比如咽炎,急性喉炎等,壓縮機驅動霧化主要作用於小呼吸道疾病,比如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肺炎等等。

3、小兒家庭霧化吸入,可以大大減少很多小兒喘息性疾病,哮喘,毛細支氣管炎等全身激素使用,通過吸入激素進入寶寶血液中引起激素副作用影響極低,但是又能有效控制喘息症狀,同時可以減少打針痛苦。

4、同時家庭霧化吸收治療,可以減少寶寶生病之間相互交叉感染的風險。

5、但是,對於小嬰兒不建議在家庭霧化,因為年齡小,容易在霧化過程中痰液增多,堵塞氣管,發生支氣管痙攣,所以不建議小寶寶還在醫院霧化吸入更安全。

6、驅動霧化需要規範設備和符合要求的霧化專用的藥物,這樣更安全有效。

7、如果條件可以,建議購買德國品牌的霧化機,能夠產生進入小氣道顆粒大小的治療作用的微小顆粒。

8、驅動霧化家庭普及確實方便也很多家長頻繁跑醫院麻煩,一天需要兩次,也很浪費時間,所以家庭霧化普及確實是一件好事,但是也要注意購買設備和藥物一定聽從專業人員,不要隨意購買設備和藥物,以免治療無效。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請聯繫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急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有關兒科專業諮詢請來好大夫在線找柯友建主任。

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家庭霧化,我覺得不能簡單的用“禁止OR提倡”來回復,是否使用家庭霧化,要看情況對待。

我家大寶由於體質弱,也是經常反覆呼吸道感染,2歲左右有一次,由於對大寶的咳嗽沒有引起重視,最後導致了肺炎,結果住院1個多星期才出院,那次之後,每次大寶咳嗽,我都會很緊張。

今年,國慶節出遊回來後,大寶也是反反覆覆咳嗽,吃藥也一直不見好,最近開了霧化藥,想著每次要去醫院做霧化很麻煩,於是自己在網上買了一個霧化機。

對我來說,家裡購買霧化機,主要就是方便,不用每天跑兩次醫院,體力和財力都是一個考驗;

當然,在家裡給孩子做霧化也要遵循幾個規則:

  • 新購買的霧化機,第一次使用時,一定要按照說明書,對噴嘴等進行煮沸消毒,不能煮沸消毒的部件,也一定要用開水燙燙


  • 嚴格按照醫生處方的藥量,將藥液倒入機器;
  • 霧化結束後,要給孩子洗臉、漱口,避免藥液殘留在口腔和臉上;
  • 再次進行消毒處理,然後晾乾;
  • 不要私自購買霧化的藥物,一定要帶孩子到醫院,由醫生診斷開藥,因為,有的病情並不是僅僅靠霧化就能解決的,還要配合其他藥物一起使用,才能達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我是"成長為自己",今日頭條育兒專欄作者,希望通過身邊的故事影響你我他,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及評論】

成長為自己


我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真實情況,不代表大眾的觀點。我家寶寶在兩歲的時候,氣管炎加哮喘,當時我沒有經驗,只知道他咳嗽的厲害,出氣費勁,有嘶嘶的聲音,不知道那是喘。去醫院,醫生給開的口服藥和霧化藥,那是我第一次接觸霧化。我清楚的記得,當時做霧化的其中一種藥叫布地奈德,前兩次做的時候,效果特別明顯,剛做完,就能緩解喘的症狀。後來,效果就越來越差。兩三天,就轉成肺炎,住院了一個星期,輸液,霧化一樣不少。出院後沒兩三天,就又開始反覆,就又開始週而復始的輸液,霧化。兩個多月,治了好,好了犯。那個夏天,是我最難熬的一個夏天。後來我們拜訪一位比較有經驗又有仁心的醫生,把所有的抗生素和霧化都給停掉了,給開的中成藥,又配合了一個療程的免疫球蛋白,把我家寶寶的身體給調理好的,入秋直至春節,半年多都沒感冒。長期使用抗生素對身體的危害大家都清楚,做霧化,我只能說,當時的效果,有可能立竿見影,但後期的影響,也不容小覷,氣管會變得越來越脆弱。現在,我都不給寶寶做霧化。不過也要視情況而定,每個人的病情都不一樣,身體狀況也存在差異,不管用哪種方法,只要孩子身體快點好起來,就是好的。


幸福203485849


霧化是治療小兒呼吸道疾病的一種輔助方式,是將藥物或水分以煙霧的形式,從患兒口腔鼻腔吸入患者的呼吸道,治療呼吸道疾病的方式。

首先它起效快,有點多,操作簡單,僅僅需要一臺機器,家長可以考慮在家操作。關於霧化器的選擇,推薦使用噴射霧化器。

再有就是藥物的選擇。通常分為以下三類。1:解痙平喘藥物,2:止咳化痰藥物,3是抗生素類的,由於國內沒有專門的霧化劑型,還考慮到過敏反應,所以不推薦使用。

有了家庭霧化器,家長不能自行決定是否霧化。孩子有了呼吸道疾病時,應該先上醫院就診,有醫生決定是否霧化治療。每個寶寶的身體素質,病情都不一樣,選用各種藥物都應該聽從遺囑。

最後祝寶寶們都能健康成長。


如淵


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寶寶9個多月的一天、突然聲音嘶啞、寶爸就帶寶寶去醫院、因為我給當天有事就沒去、寶爸回來說、醫生堅持讓兒子霧化三天、以免後面發展成肺炎、更麻煩、我聽了後非常反對、兒子又沒有什麼症狀、做什麼霧化、就讓兒子在家喝水、過了幾天果然好了、我還暗自高興自己的這個決定、沒讓孩子霧化是對隊的、可以又過了兩天寶寶就有點咳嗽、就帶寶寶去按摩、(所謂綠色療法)連按摩帶吃藥一個禮拜、每天兒子都要被摳痰、每次我都不敢看、我問大夫為什麼越來越重、他說就是要咳嗽啊、才能排痰、我是我明顯聽到了兒子都很喘了、我堅持要去醫院、肺炎、最後發展到一型呼衰、金葡萄球菌肺炎、要用高端抗生素、每天打針霧化、吸氧、甚至用了鎮定劑、因為孩子的哭鬧會影響呼吸、就這樣我的孩子在醫院住了20天、才好了、我想說的是隻要是正規醫院、讓你霧化、你最好聽醫生的、別到時候越來越重、治療過程更復雜、孩子更受罪、家長更痛苦、如果不是身體特別強的孩子、有什麼病早早治理、霧化是安全的、激素也是安全範圍、大家不要再把霧化妖魔化了、原來我就是覺得霧化不好、沒有急時治理、才會這樣、現在有問題、並不嚴重如果醫生要求霧化、我都會很配合、以前寶寶從重症出來時、一個醫生給我們家長說的話、我印象深刻、他說、只要家長配合醫生、其實孩子得病會好的比較快、就是那種這部配合那不配合、還覺得自己懂得很多、最後還是害了孩子、所以我的孩子早早出院、因為中途轉了次院、這是我的親身經歷、只要是正規醫院、配合醫生、好好治療、孩子都會很快好起來、祝願每個人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寶兒78783219


我買了三百多的霧化機,醫院醫生都說沒用


白羊座的乞丐521


我家孩子兩歲半肺炎入院,醫生建議買霧化機,在家做。現在孩子五歲了,身體很弱,霧化成癮,不要在家做霧化,我一個過來人的忠告。止咳平喘消炎抗病毒。我都快成醫生了,不治療哮喘堅決不要買霧化機。記住吧,家長們。


太陽


本人對霧化吸入持謹慎態度,藥物直接入肺,會不會導致肺纖維化是個問題,需要長期觀察才能發現。就像霧霾近幾年才認識到危害,還有韓國溼化導致的肺纖維化也是事後才發現。不做霧化疾病同樣有辦法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