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治汙 萬峰湖山水含笑~

寬闊的萬峰湖面,碧波盪漾,鳥飛魚躍,岸畔不時可見野釣者揚竿起釣。放眼望去,再也看不到以往網箱密集、釣魚棚林立、船舶橫穿等髒亂、汙染水質的狀況。整治後的萬峰湖重現了水清、岸綠、河暢、景美、魚肥的生態環境,一派生機盎然的“山水畫卷”美態躍然眼前。

湖灣靠山的“人放天養”生態庫灣養魚項目現場,工人們正在趕魚起網,一條條自然生長的羅非魚、鰱魚、草魚、盤江魚、鯉魚等,在魚網上跳動,濺起一朵朵水花。轉產後的生態綠色養殖,呈現出無限活力。

沿岸的坡地上,連片成林的芒果、檸檬、芭蕉、百香果、沃柑、五星枇杷等精品果園裡,隨處可見務工人員在修枝、鬆土、鋤草。產業結構調整為上岸漁民提供了大量崗位,轉產不減收入。

按照“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的生態環保理念,黔西南州通過實施萬峰湖環境綜合整治,歷時10個月,讓曾經汙染嚴重的萬峰湖重新綻放靚麗的容顏。因地制宜發展的綠色生態養殖、精品水果種植、生態旅遊等新業態,有效地承接了退漁還湖後的漁民就業、增收、生計等問題,共享發展紅利。


綜合治汙 萬峰湖山水含笑~


南盤江鎮潤龍灣水上世界為我州旅遊業增添了新業態

“2018年之前,我們興義市有養魚網箱1024戶、362.2萬平方米,年投入飼料約5.6萬噸,湖面上還充斥著大量的網箱管理棚、釣魚棚、水上餐廳、船舶等,油汙、生活汙水等直接排放湖中,沿湖分佈的20個行政村、3.4萬人生產生活垃圾,畜禽養殖汙染物向湖中排放,如此等等,加劇了水質惡化,對萬峰湖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11月15日,記者來到南盤江鎮潤龍灣採訪,興義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萬峰湖環境綜合整治指揮部指揮長鍾世友,語氣沉重地道出了萬峰湖水域汙染的來源。

萬峰湖水庫水域面積176平方公里,最大庫容102.6億立方米,是1998年國家重點工程天生橋電站建成攔截南盤江而形成,是國家“西電東送”的重要能源基地。水域涉及貴州、雲南和廣西自治區部分鄉鎮的10多萬人口,是三省(區)的水上黃金運輸線,又是垂釣、旅遊、休閒、度假的好地方,更是“珠三角”經濟區的重要水源供給地,其水質狀況直接關係到“珠三角”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

近些年來,萬峰湖庫區網箱養魚等業態的無序快速發展且規範化程度低,導致水質逐年惡化、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日趨嚴重。據統計,萬峰湖水域沿線涉及我州興義市南盤江、泥凼、滄江、洛萬、三江口和安龍縣萬峰湖共計6個鄉鎮12233戶36000多人,其中部分群眾及外來養殖戶濫用網箱從事湖上養殖。

2018年之前,萬峰湖黔西南州水域有非法網箱養魚面積7072畝,養殖戶1367戶,每天投入飼料約5000噸。此外,萬峰湖上還亂搭建了水上餐廳等6146個浮動設施,每年約13萬遊客、垂釣者和沿湖村寨生活垃圾排放到湖中。汙染物導致湖水總氮和溶解氧超標3倍以上,一些水域嚴重缺氧,多次發生大面積魚死現象。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按照中央環保督察組的要求,於2017年7月全面啟動萬峰湖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州、市(縣)、鄉(鎮)三級聯動,開展了以全面取締網箱為重點的“清網行動”,徹底整治萬峰湖黔西南水域。歷經10個月的奮戰,截至2018年4月15日,湖面網箱及浮動設施清理工作全面完成,1367戶網箱養殖戶104.4萬口467萬平米養殖網箱全部拆除,影響水體水質的最關鍵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萬峰湖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決定性勝利,萬峰湖重現了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良好生態環境局面。


綜合治汙 萬峰湖山水含笑~


萬峰湖庫灣綠色生態養魚既環保又增效

“我原來在萬峰湖上搞了四五年的網箱養魚,有100多口網箱,每天都要投放大量魚飼料到湖裡餵魚,一年下來雖然有四五萬塊錢的收入,但風險大,也很辛苦,還對萬峰湖造成了汙染。今年3月,我家的網箱拆除後,我與老婆在這個庫灣生態養魚場務工,兩個人一個月加起來有6000來塊錢的收入,壓力不大,收入不少,很划算的。”與幾名工人正在南盤江鎮田寨村庫灣生態養魚場起網收魚的岑尚黨,在間隙時間向記者介紹了自己的情況。

在興義市南盤江鎮水域內從事小型網箱養魚的當地村民中,大多與岑尚黨情形相似,響應政府退漁還湖號召,拆除網箱,上岸從事其他工作,收入並沒有減少。

為讓養殖戶及原為養殖場務工的村民“清網”上岸後有活幹、有收入,興義市大力推行“人放天養”“陸基養殖”“庫灣養殖”等綠色生態養殖方式,積極打造萬峰湖“綠色生態魚”品牌,目前已劃定生態養殖庫灣19個,讓沿湖群眾共享綠色、生態發展紅利。負責實施萬峰湖攔庫灣生態養殖項目的貴州萬峰湖潤豐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已建成庫灣生態養殖項目16個,帶動務工人員300多人,並將貧困戶、後靠移民戶和有意願的現有養殖戶納入公司,量化股比參與分紅,保障養殖戶切身利益。

“我們公司經營的庫灣生態養魚項目,天然放養,不投入任何飼料,讓魚自然生長,向興義提供綠色生態環保的食品。現有的員工中,70%是當地村民,大部分人不但務工有收入,還能參加公司每年的分紅,收入有保證,大家都很滿意。”萬峰湖潤豐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主管生產的負責人黃貴義如是道來。

記者從南盤江鎮政府瞭解到,該鎮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開發利用綜合整治後的萬峰湖,通過發展庫灣生態養殖、岸基水產養殖等方式帶動漁民就業增收。目前,該鎮正在施工建設中的岸基水產養殖南龍村基地,佔地面積17.37畝,建設養殖箱體46個,年產46萬公斤成魚;梅家灣村基地佔地面積72.6畝,建設養殖箱體180個,年產180萬公斤成魚。兩個基地已完成工程量建設的90%,在2018年底可實現箱體投苗飼養,建成投產後將帶動更多的當地漁民務工增收。


綜合治汙 萬峰湖山水含笑~


萬峰湖岸邊紅椿村檸檬種植已掛果

“我們種植的優質檸檬有500畝,已經進入掛果期,按照每畝55株,每株可產鮮檸檬8公斤,畝產440公斤,每公斤10元計算,檸檬種植每畝的收益在8000元以上。檸檬種植在為公司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從移栽、除草到後期管理、採摘等都需要大量用工,也能為當地老百姓帶來就業機會。”在位於南盤江鎮紅椿村曹家坡的檸檬種植示範基地,貴州龍豪生態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基地負責人楊生財如是算賬,他正在與務工人員採摘檸檬,將送到貴陽參加展會,提高知名度,尋求合作伙伴。

興義市積極將萬峰湖退漁還湖綜合整治、養殖戶上岸轉產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機結合,融合發展一二三產,在實施水產養殖的同時,通過打造早熟蔬菜基地,實施“五個1萬畝”(芒果、檸檬柑橘類、澳洲堅果、芭蕉、五星枇杷各1萬畝)精品水果種植,做強生態產業促民增收。該市按照“一雞一草一畜兩果三葉百花”的產業發展思路,在沿湖鄉鎮種植辣椒、茄子、西紅柿等早熟蔬菜4.5萬畝,覆蓋農戶2.2萬戶,助推萬峰湖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實現“利益損失最小化,矛盾解決最大化,網箱拆除和諧化”的目標。

在“五個1萬畝”的沿岸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興義市以南盤江鎮為核心區域,帶動湖岸農戶全程參與精品果園建、管、收、運各個環節,並以此為基礎,規劃到2019年,將建成覆蓋則戎、泥凼、倉更等8個沿江鄉鎮10萬畝精品水果產業帶,形成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精品水果產業體系,在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的同時,也為退漁還湖的廣大漁民提供大量務工崗位。

安龍縣萬峰湖鎮為合理安排好養殖戶轉產轉業,編制了漁民上岸畜禽產業規劃、精品水果產業發展規劃,確保180戶漁民上岸轉產不減收。該鎮在“一頭豬、一朵菌、一條魚、一個果”產業發展項目規劃中,已建成2個溫氏養豬場,30個食用菌種植大棚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資12000萬元的岸基循環水高效漁業產業示範基地項目,已完成場平工程,投產後,可為沿江村組養魚戶實現40000元/年穩定收入;已種植百香果1700畝,正在打造總面積為5000畝的萬峰湖百香果產業園;已實施芭蕉種植3850畝、枇杷種植700畝、沃柑種植500畝。該鎮沿湖產業路已建成通車,已有160多戶網箱養殖戶順利實現轉產上岸。


綜合治汙 萬峰湖山水含笑~


南盤江鎮三月三民族手工服飾坊製作的旅遊商品

“我家原來也是搞網箱養魚,現在都全部拆除了,在這裡上班一個多月了,每月2500元,還管一日三餐,工作環境也很好,我很滿意。”在南盤江鎮潤龍灣水上世界項目現場,說起現在的工作,務工人員李朝興很是高興。

由興義市萬峰林旅遊集團投資建設的水上體驗項目,於今年9月28日運營以來,前來體驗帆船、皮划艇、摩托艇項目的遊客日益增多。在豐富了萬峰湖景區水上游樂業態的同時,也為轉產上岸人員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據瞭解,由於萬峰湖景區是廣大遊客乘船遊覽湖光山色的主要景點,隨著知名度的提升,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越來越多,為當地老百姓及上岸養殖戶提供了更多的創業、就業機會。在政府的引導下,上岸養殖戶有的開辦了農家樂、有的辦起了民宿客棧、有的生產加工民族刺繡旅遊商品……在南盤江鎮紅椿碼頭、鎮區主幹道、南龍古寨等地,已建有休閒農莊、農家樂、旅館40多家,提供了100多個就業崗位。今年以來,在萬峰湖舉辦的水上龍舟、帆船、沿湖馬拉松等賽事,讓這些餐飲店、旅館爆滿,水清、人和、業興的效應得到了真正體現。

目前,興義市已在各鄉鎮民族村寨開展了8期“錦繡女”技能培訓班,通過培訓讓漁民掌握一技之長,手工製作旅遊商品銷售增收。在南盤江鎮區街上,當地村民岑開連開辦的“三月三民族手工服飾坊”,銷售手工製作的布依民族服飾等,深受外來遊客喜歡,她還常年聘請了當地20多名布依族、苗族繡娘從事刺繡產品加工,讓當地農村婦女在家刺繡賺錢。各種新業態的興起,讓轉產上岸的涉及人數最多的南盤江煥發出勃勃生機。

興義市正認真貫徹“綠色+”的發展理念,發揮萬峰湖“野釣天堂”金字招牌,延伸全產業鏈、全利益鏈、全責任鏈,全力打造著名生態養生旅遊度假目的地,提高萬峰湖美譽度,更好地實現湖區生態環境與經濟產值同步提升,讓當地群眾共享萬峰湖生態紅利,自覺參與到萬峰湖生態環境保護中,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共同體。(文/圖 黔西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定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