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個2000多年的古鎮,民風淳樸,鮮有人知,卻極美

湖北一個2000多年的古鎮,民風淳樸,鮮有人知,卻極美

關注一下,驚喜無限!

“重德揚善,忠厚傳家,知恩必報,忠厚兩全希望你們一代一代的往下傳”老人說完這句,開始給子孫做表率,虔誠的跪拜祖先牌位。在央視《記住鄉愁》的記錄片中,這一段是倉埠古鎮最經典的一個鏡頭。

倉埠古鎮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境內,在歷史的長河中,古鎮已經靜靜走過2000多年的時光,漢朝時漢朝時這裡被稱為騎龍鎮,由於當時小鎮通往長江水陸交通便利,洪武元年,這裡被朝廷建起藏糧食的地方,用來儲備軍糧,因此這裡改名為“倉子埠”,後來慢慢的演化為“倉埠”。

湖北一個2000多年的古鎮,民風淳樸,鮮有人知,卻極美

倉埠古鎮的感恩風氣濃厚。當時朝廷為了辦理漕運,下令在民間徵調了52戶人家來這裡守護糧倉,當著52戶人家來到這裡時,卻遭到了天災,天降大雪,導致這裡顆粒無收,這個時候倉埠的本地人對他們伸出了援手,把自己的住所和田地提供了一部分給他們,最重要的舉動是當地人把自己明年準備播種的寶貴種子,拿出來分給他們,52戶外遷而來的人家在當地人的幫助下,平安的度過了饑荒,也慢慢融入了當地。為了報答當地人,這些外來人家精心烹飪自己家鄉的食物來報答當地人,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感恩報恩的風氣在這片土地沿襲下來。

湖北一個2000多年的古鎮,民風淳樸,鮮有人知,卻極美

倉埠街有一個比較有名的地方,報恩寺。這裡還是著名的楚劇之鄉,楚劇的前身西路花鼓戲就發源於這一帶。著名的楚劇大師楚雲陔就是倉埠人,大師年少清貧,被迫輟學,靠著鄉親們的救助,勉強存活下去,自己也跟著姐姐打零工,在打工之餘,也發展起了愛好唱戲。後來這愛好竟然成了他安身立命的本領,名氣也越來越大。但他並沒有因此忘記鄉親,他在全國各地演出時,只要老家來人,他必然熱情接待,不忘當年救濟之情。在他身上很好的詮釋了當地的感恩文化。

湖北一個2000多年的古鎮,民風淳樸,鮮有人知,卻極美

坐落在倉埠南下街的省級文化保護文物徐源泉公館,堪稱民國建築典範,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震華夏的新洲二中,在倉埠人民尊師重教、崇尚教育的濃烈氛圍中經風沐雨80載,孕育了無數中華精英。被譽為中國最美鄉村學校的正源中學也在倉埠,如今是新洲二中的一部分。

抗日戰爭時期,倉子埠是組成武漢會戰大別山防線的重要據點,中國曾驅逐機追殲日寇敵機至黃陂東湖倉子埠及後湖一帶。後來新四軍曾在這一帶抗擊日偽軍“掃蕩”,斃傷日偽軍430餘人。

湖北一個2000多年的古鎮,民風淳樸,鮮有人知,卻極美

倉埠文風昌盛,歷史氣息濃郁,感恩報恩的風氣在楚劇咿咿呀呀的唱腔中被人們聽進心裡,這座千年歷史古鎮,從時間的長河中顛沛流離,如今完好地來到我們面前,為我們講述一個又一個的古老故事。

湖北一個2000多年的古鎮,民風淳樸,鮮有人知,卻極美

歡迎下方留言評論,說一說你去過的老街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