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八最新改進型是否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

冰雹藍天


目前列裝於中國空軍部隊的殲-8重型戰鬥機的整體數量還是非常多的,具體還有200多架左右。不過,這200多架左右數量的國產殲-8重型戰鬥機,普遍都是具備初級第三代戰鬥機性能水平的。


至於,國產殲-8重型戰鬥機的最新改進型,顯然是具備一定的超視距空戰能力的,不過該款最新改進型,主要的作戰用途還是作為戰術偵查機來使用,執行戰場探測偵查任務的。其相關的超視距空戰能力,只是在戰時空戰中,防身的一種能力罷了。

說起由沈飛獨立自主研發設計製造生產的國產殲-8系列重型戰鬥機,可以說是非常的苦澀的。該款重型戰鬥機的初期版本,就是一款徹頭徹尾的二代半戰鬥機,不過好在經歷了很多個不同技術狀態下改進和升級型號的不斷折騰後,耗費了十幾年時間的國產殲-8系列重型戰鬥機終於在2000年左右,達到了初期第三代戰鬥機相關的技術性能標準,也完全具備了發射中距空空導彈的能力,該項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超視距空戰能力。


更為有意思的是,由於03年才開始批量生產裝備中國空軍部隊,國產殲-8F搭載的國產脈衝多普勒火控機載雷達,在某些戰術性能的指標上,竟然要中國空軍比從俄羅斯引進的原版蘇-27重型戰鬥機搭載的機載雷達,還要強。


不過,也隨著中國兩大軍用戰鬥機生產廠商成飛和沈飛,對於第三代半和第四代戰鬥機相關的製造工藝和生產流程逐漸的熟悉,其相關的戰機產能的快速上升。用不了多少時間,國產殲-8系列重型戰鬥機,也要開始進入小批量退役封存的流程了。


航空君


殲-8,雖然是比較老舊的戰鬥機了,但卻具備現代大都數第3代機所無法實現的“雙2”指標,即飛行速度超2倍音速,飛行高度超2萬米。

現在,戰鬥機的航速大都在1.5-1.8倍音速,實用升限在15000-18000米區間內,所以從飛行速度和實用升限等指標,來考察戰機性能,那麼殲-8儘管陳舊,但還是很牛叉的。

作為原型機,殲-8是機頭進氣的,也即民間俗稱的“平頭機”,俺一看這小子,就不具備安裝大功率雷達的能力,所以超視距作戰,對殲-8原型機而言,那肯定是扯淡了。

殲-8改進型,是中國第一種實用的機翼兩側進氣戰鬥機,也即民間俗稱“尖頭機”,所以具備了安裝大功率雷達的條件,所以一看這個大機頭,就知道這傢伙具有超視距空戰能力。

殲-8原型平頭機,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只是是一種晝間戰鬥機;而殲-8改進型戰鬥機,就具備了全天候作戰能力,因為安裝了新型機載電子設備、改良的新型火控系統、大口徑具有攔射能力的雷達,配備了中遠程霹靂空空導彈,所以具備了超視距空中作戰能力。

當然,殲-8改進型先期配備的雷達存在空中掉高壓、截獲不穩和不能牢固跟蹤目標等三個主要問題,但通過軍工的技術攻關,算是解決了存在的問題,不僅雷達作用距離提高,且能導引超視距發射的雷達制導空空導彈。

雷達,毫無疑問,是戰鬥機的大腦,對於一架現代戰機來說,雷達火控系統的重要性,已不亞於戰機本身的飛行性能,決定了一架戰機能否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從而完成多種作戰任務。

殲-8改進型配備的雷達,具有上視和下視功能,其探測範圍為前半球和後半球,可實現同時跟蹤10餘個目標,並打擊其中最具威脅性的2個目標。

空戰狀態下的殲-8改進型,具備垂直搜索模式,除了能制導多種空空導彈以外,還具備引導空地武器的能力。

綜上,別看殲-8改進型年代久遠了,但卻經過了多次現代化改造提升,配有大功率火控雷達和中遠程霹靂空空導彈,所以具備了超視距空戰能力。

特別是在預警機的指揮下,憑藉其高空高速性能,戰時居高臨下,俯衝而下對第3代乃至第4代戰機,發起空空導彈攻擊,在體系作戰內,殲-8改進型的戰鬥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殲-8改進型戰鬥機,將繼續發揮老戰機的餘熱,這是在大量第3代戰鬥機包括第4代隱身戰鬥機不斷服役的背景下,空軍依然保留殲-8改進型戰鬥機的最主要原因。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殲8系列最新的改進型號其實是一款偵察機,這就是JC8F,這是在殲8F戰鬥機基礎上的一款改進型號,這款戰鬥機與普通的殲8F最大的區別在於增加了一個用於容納偵察設備等整流罩。


JC8F是一款具備發射中距彈的型號,所謂中距彈就是具備超視距打擊能力的空空導彈。這類導彈都是採用主動雷達制導的模式。我國在空空導彈領域有了長足的發展,而殲8F戰鬥機在使用先進的火控雷達之後就具備了發射超視距導彈的能力了。

殲8F戰鬥機是一款採用機身兩側進氣的戰鬥機,這其實是一款在殲-7戰鬥機基礎上放大而來的戰鬥機。剛開始是採用機頭進氣的模式,後來才改為機身兩側進氣。



殲8F戰鬥機是一款具備一些三代機能力的戰鬥機,原來高空高速的性能讓這款戰鬥機在21世紀獲得了一些優勢,特別是進行戰術偵察用途的時候。


航空視界


崤山小虎第263條回答。

我們從98年開始仿製蘇27的技術,在蘇27沒有大規模成軍以前,
八爺(殲8)依然是我們空防的重器。時至今日,八爺依然在我廣袤的國土上鞠躬盡瘁

如果八爺的改進型到現在還不具備超視距能力,不得不說是我們真的很失敗

那麼什麼是超視距攻擊能力?

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在視線無法看到的範圍外進行攻擊。那麼對於八爺,也就是用空空導彈,在視距外發現敵人,進而鎖定目標發射

怎麼才算是具備超視距攻擊能力呢?

第一:有雷達。


(注意看機頭,這樣式的殲8沒雷達↑↑↑)



(注意看機頭,這樣式的殲8有雷達↑↑↑)


(注意看機頭,這樣式的飛機都有雷達↑↑↑)

除了改的連他媽都認不得的殲7之外,基本都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判斷該戰鬥機有沒有雷達




(注意看機頭,這倆殲7改都有雷達,均為外貿出口型↑↑↑)

第二、有導彈。

不能說有導彈就具有超視距作戰能力,因為有的近距導彈是需要目視後,再用導引頭去截獲目標,這樣的不能算有超視距能力

而超視距的導彈,則是由載機雷達截獲後,把目標信息指令傳達給導彈導引頭,繼而發射導彈,由雷達指令引導導彈尋找目標,以致導彈導引頭完全截獲目標,完成末制導。這才叫超視距導彈攻擊。

而我們的八爺從改到

殲8Ⅱ後,就早以具備了超視距攻擊能力,後邊總不能外改回去吧。


(SD-10A導彈↑↑↑)

改到殲8F後,更是增加了新型的火控雷達(JL-10或1492型)和空空導彈

PL-12 (SD-10)主動雷達制導中程導彈。

(殲8F↓↓↓)

題外話:謝謝你的閱讀。歡迎關注小虎,小虎作為一個老兵自媒體也需要您的支持。多謝了。


哨兵小虎


殲8戰鬥機從設計之初就是按照高空高速截擊機的要求來設計的。由於早期我們的雷達和導彈技術都比較差,所以殲8白和殲8I都不具有超視距攻擊能力,甚至是早期的殲8II戰鬥機超視距作戰能力也非常有限。

後來,我們一方面引進意大利的“阿斯派德”導彈,發展出了霹靂-11中距空空導彈裝備殲-8II戰鬥機,使其擁有了基本的超視距空戰能力,另一方面通過發展殲-8IIM戰鬥機,搭配俄羅斯的AA-10“白楊”中距空空導彈,也獲得了基本的超視距空戰能力。

但是由於當時殲-8II戰鬥機的雷達實在太差,雖然裝備了霹靂-11導彈,但是根本不能在遠距離上開過,等火控雷達發現目標,再完成一系列複雜操作,最後再打導彈出去,這時候目標距離戰機已經只有十幾公里的距離了,雖然還是算是超視距攻擊,但是與外國動輒幾十上百公里的超視距攻擊能力不可同日而語。

而且霹靂-11導彈仿製的也很艱辛,一直沒有能夠量產,所以後來的殲-8B和殲-8D都沒有真正裝備這種導彈,還是掛著霹靂-8近距離格鬥導彈充當超視距攻擊導彈。可見形勢多麼窘迫。

後來到了殲-8H戰鬥機的時候,我們的雷達技術終於突破了超視距作戰的瓶頸,霹靂-11半主動雷達導引空空導彈也終於成熟,這時候殲-8戰鬥機才真正擁有了超視距作戰能力。雖然是半主動雷達制導的導彈,但起碼是有了超視距攻擊能力。

後來早期的殲-8D按照殲-8H的標準進行了改裝,成為了殲-8DH,也擁有了超視距攻擊能力。

隨著我國導彈技術和雷達技術的發展,先進的霹靂-12主動雷達制導中程空空導彈裝備了殲-8戰鬥機,新型戰鬥機叫做殲-8F,這才終於完成了當年設計時候定下來的目標。一般殲-8F戰鬥機攜帶2枚霹靂-12中距空空導彈和4枚霹靂-8近程空空導彈,與早期的殲-10戰鬥機相當。


虹攝庫爾斯克


超視距作戰能力並不是什麼特別先進的技能。1959年投產的麻雀6A(即後來的 AIM-7C),裝備到F-4上,就開始進入超視距作戰時代。美國空軍在越南用麻雀擊落了50架米格飛機,海軍擊落了10架。

殲八II在2001年南海撞機時還懸掛PL-8,以色列的怪蛇導彈。

殲八的雷達從8B的SL-4A開始,到SL-8A。理論上具有超視距能力。直到2006年珠海航展,才出現了1471型雷達。此時PL-12也通過了測試。殲八在開始研製40年後才實現了當初預定的超視距作戰的目標。

2006年珠海航展上的殲八F

殲八II已經實際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有十多年了。


天明遙遙山海關


殲-8II02批次開始擁有中距離攻擊能力,最後批殲偵-8F已經在2012年交付完

八爺II型最初規劃就是擁有中距離作戰能力,但是配套的霹靂-4導彈前後研製了將近20年時間,問題還是無法解決,最後進行地面調試試驗後就下馬取消。208型雷達還沒有采用脈衝多普勒機制,沒有下視下射能力,所以殲-8II 01批次並沒有實現超視距作戰能力,該機型在80年代生產少量,未裝備部隊,之後我們去和美國搞了“和平珍珠”計劃,國內稱“八二工程”。

但是由於眾所知道的原因,和平珍珠計劃夭折,不過好在美方歸還樣機上的先進電子設備,對國內落後至少20年的航電技術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借鑑。之後我們進行殲-8III計劃因為渦噴-14發動機栽了大跟頭。退回到殲-8II,使用改進後的208A雷達(這種雷達鎖定距離也就35公里),加意大利進口的阿斯派德導彈(國內仿製型號為霹靂-11),所以一直折騰到1995年,才在殲-8II 02批次上首次實現超視距攻擊,不過由於雷達性能實在太差,等到完成導彈發射時,距離目標僅15公里,距離視距內攻擊的12公里標準只多了3公里。意大利的阿斯派德導彈,是意大利仿製美國AIM-7E半主動雷達導引頭中距導彈

這種型號的殲-8II量產後編號為殲-8B型,後增加空中受油管,具有空中加油能力的編號為殲-8D型,這兩種型號理論上具有超視距作戰能力。但是由於雷達性能的低劣,再加上進口的阿斯派德導彈(稱為A彈)數量僅85枚,霹靂-11國產化還剛開始,所以這批殲-8B和殲-8D型的超視距能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殲-8B和D型最大特徵是雷達罩為綠色

真正解決問題的是1471雷達的使用,在殲-8H上真正實現超視距攻擊能力,再加上半主動雷達的霹靂-11導彈的量產,殲-8終於擁有真正意義上的超視距攻擊能力。後大部分殲-8D型按照殲-8H型進行改裝,升級為殲-8DH。

攜帶霹靂-11的殲-8DH,在霹靂-12成功之前,殲-10早期生產型也是使用霹靂-11型。

而之後隨著殲-10上的雷達和導彈技術回饋,更加強大的1492雷達,以及霹靂-12主動導引頭空空導彈的投入使用,形成最後的重要型號殲-8F型。同樣有部分狀態較好的殲-8D型按照F型標準進行升級,為殲-8DF型。帶霹靂-12的殲-8F,超視距攻擊能力已經強於早期三代機了

而殲-8系列最後一個生產型號,則是殲偵-8F,拆除了航炮,加裝保型偵察艙,配合殲-8的高空高速能力可以更好的執行戰場偵察能力,同時保留空戰能力。攜帶霹靂-12中距彈的殲偵-8F,腹部的鼓包是偵察艙。


五嶽掩赤城


實際上中國上世紀九十年代約1995年前後,中國殲8式飛機從1969年開始研製到1995年,經過二十多年的研製,才完成了當初設計的初衷。實行高空高速有中距截擊能力的戰鬥機,可以說歷盡艱辛,跟航空工業底子淺,缺乏經驗,又指導思想混亂不無關係。但這是創新之路開始時不可避免的。

1995年裝備中國空軍是殲8B型戰機,是殲8式2型飛機的自用型。由於當時中國先進脈衝多普勒雷達尚在研製,殲8B機頭裝了部單脈衝的208型雷達,無下視下射能力,最遠搜索距離僅40公里,由於研製PL4,PL10中距空空導彈均以失敗告終,因此裝備了引進仿製意大利阿斯派德中距空空導彈,國內型號PL11型。

由於單脈衝雷達搜索距離太近僅40公里,從發現目標到鎖定目標,由於當時火控計算機解算慢,往往發射中距彈已來不及,後來用人工快速瞄準鎖定的方法發射PL11中距彈,可以最遠在15公里擊中目標,只具有限的超視距攻擊能力。

中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到21世紀初,曾想研製一款全新殲8式飛機,這就是殲8C式飛機,對外稱殲8式3型飛機,給飛機機頭配上先進的脈衝多普勒雷達,綜合火控系統,最新研製WP14崑崙航空發動機,由於中國電子工業進步很快,先進雷達,綜合火控都研製成功,唯獨航空發動機拖了後腿,由於新研製WP14崑崙渦噴發動機,過於著急,未進行充分地面試驗改進,試飛時間也短,造成發動機飛行時故障不斷,振動、漏油嚴重、停車等,還發生了墜機事故。不得不下馬。換裝了兩臺成熟的WP13A型航發的改進型WP13B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超7千公斤,最大壽命9百小時。這就是後來到今最新型號殲8F。

殲8F目前主要是海航裝備的多,空軍僅少量裝備。殲8F裝了臺1471脈衝多普勒雷達,最遠搜索距離在80公里左右,下視最大距離約40公里左右,在先進綜合火控系統幫助下可以實現超視距空戰。

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全世界裝備脈衝多普勒雷的戰機要完成中遠距空戰,也是很不容易。包括裝備此種雷達的F15、F16等。由於脈衝多普勒仍用機械掃描體制,翻新慢,形成目標連續航跡不易,往往鎖定目標到發射中距導彈擊中目標,即使在預警機幫助下,最遠也沒超過40公里。

一般殲8F超視距空戰是這樣的,當搜索雷達用其他波段遠距發現目標後,由綜合火控系統控制雷達X波段鎖定目標後,開始給PL11半主動或PL12主動中距空空導彈上的陀螺儀開始加溫,當導彈鎖定目標音響起時,飛行員按下發射按鈕,導彈彈射發出,這時導彈上的電子鎖開始解鎖,一般所說導彈最近發射距離就是導彈解鎖所用的時間飛行的距離。若是發射的是P11半主動雷達制導中距彈,殲8F上的雷達必須一直鎖著敵機,不斷給PL11發送數據直到擊中目標。而PL12主動雷達中距彈就先進多了,當殲8F的雷達鎖定敵機,在導彈飛近到敵機20公里,PL12中距彈彈頭上的雷達也鎖定了目標。這時殲8F戰機就可擺脫返航,而導彈自己飛向目標擊中它。一般殲8F在發射中距彈時會打開發動機加力加速,加大中距彈衝力儘快擊中目標。

目前全世界所有中距空戰戰例。超視距空戰擊中目標的最遠距離不超過40公里,大部份為20公一30公里,最近的僅十幾公里,由於雙方都是高速飛行的目標,若一擊不中,就進入了互相盤旋的近距狗鬥了。

殲8F目前主要裝備在海航,負責攔截監視美P3C,P8、以及EC135等大型偵察機的任務。若讓殲8F超視距戰鬥大增,唯有給殲8F機頭換裝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由於殲8F機頭較大,可以裝有搜索在2、3百公里遠的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打空戰。但由於設計已落後、機體也老舊,再升級意義不大!打超視距任務交給殲20,殲16、殲10C等先進就可以了。

殲8飛機雖已落後,但卻是中國第一款自行設計製造,並完成了研製全過程的中型戰機實屬不易,創造了很多中國第一,沒有它不會有中國航空工業的今天。大家要尊重要珍惜!


東方的兔子


殲8的最新型號殲8F如果再進一步改造升級,如換上新研發成功的風冷相控陣雷達,掛載上PL15中遠程空空導彈和新型電子戰干擾吊艙,再刷上吸波隱身塗層,採取快速接敵遠程開火的作戰模式,沒準當年軍迷YY的槍挑娘娘的情景還真能上演呢。.


万俟羽翀


當然具備了,超視距作戰,主要是對空雷達,和空空導彈的能力,戰鬥機現在只是一個作戰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