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法制日報》發文報道我市經開區法院這群足智多謀的執行法官

点赞!《法制日报》发文报道我市经开区法院这群足智多谋的执行法官

点赞!《法制日报》发文报道我市经开区法院这群足智多谋的执行法官

《法制日報》12月2日刊發張家口經開區法院執行稿件

“這支隊伍不僅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贏,而且個個足智多謀,常有一些奇思妙計,引‘老賴’上鉤,乖乖就範。”說起法院的執行法官和幹警,河北省張家口市經濟開發區人民法院院長唐忠文對《法制日報》記者如是評價。

據介紹,張家口經開區法院執行局幹警因案而異、因人而異,在案件執行中用“巧勁”,使“老賴”無處可躲,財物無處可藏,織密了執行的天羅地網。近3年來,該院累計執結各類案件1955件,執結率達88.02%,執行綜合指標位列張家口市法院先進行列,榮記集體三等功。

引蛇出洞 看病求醫逮“老賴”

李某欠王某貨款及違約金共計4萬餘元,官司贏了好幾年,可李某卻總以換電話、玩失蹤的方式拖延給付。今年年初,被逼無奈的王某隻得向張家口經開區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案件的執行法官楊延惠多次聯繫李某,要求其立即履行,但李某卻以各種理由推脫。雖然李某在電話裡總說自己不在張家口,但楊延惠卻從電話裡傳來的聲音判斷,李某可能還在本市生活。

“聽說李某是個‘江湖郎中’,專治嘴歪眼斜的‘邪病’。”申請人向執行法官提供了這條線索。為了追查“老賴”,楊延惠與執行幹警們決定策劃一出求醫戲,引其出洞。

“我爺爺中風後嘴歪總治不好,聽熟人說您看得好,去哪兒找您啊?”一名幹警假扮成急切尋醫的村婦,用方言打電話給李某。

李某有著極高的警惕性,只透露自己在張家口,想要看病只能去他家裡,地址是經開區某街道,但對具體門牌號碼卻始終不鬆口。由於急切想掙到這筆“看病錢”,他又要求幹警在他家附近某超市門口接頭,並告知了其駕駛車輛的顏色和尾號。

為確保此次“圍獵”行動一舉成功,唐忠文帶領幹警們制定了詳細的執行方案,執行幹警兵分兩路,一路潛伏在約定地點周圍,一路著便裝與李某接頭。

在幹警到達約定地點後,李某出現在附近,警覺的他剛到目的地就感到情況不對勁,準備開車掉頭逃跑,幹警立即上前將其團團圍住帶回法院。

聞訊後的李某妻子也趕到法院,對法官們大吼大叫、肆意謾罵。楊延惠對其不當行為進行了嚴厲批評教育,同時對李某逃避執行行為進行說教。當天晚上8時,再不能耍花樣的李某隻好託家人把4萬元執行款送來,一次性給付完畢。

將計就計 房產預訂查賬戶

“多虧了李法官足智多謀,拖欠了兩年的工程款一分不少都要了回來,心裡的大石頭總算落地了!”說起自己的案子,申請執行人趙某激動地說。

趙某原承包著某公司的樓盤開發項目,按期交工後,該公司卻以各種理由拖延90餘萬元的工程款不予結算,趙某心急如焚,只得起訴到法院並申請強制執行。

承辦案件的執行法官李志海瞭解情況後,第一時間啟動財產調查程序,卻發現被執行人已經負債累累,僅本市申請強制執行的案件已達30餘件。此外,被執行人早已將名下的土地、房產用作抵押,且已被其他法院盡數查封,案件一時陷入僵局。

抱著一絲希望,李志海決定對該公司所承包的項目再進行一番實地調查。在鄰近張家口市區的張北縣,李志海發現在該公司項目所在地附近,赫然開著售樓處,他隨即佯裝成買房者,對樓盤信息進行詳細詢問。經查,這家公司使了“偷樑換柱”法,該項目根本未在房產部門進行登記,但仍在交易中。

面對狡猾的被執行人,李志海心生一計:以房產預訂為名,獲取到該公司的定金賬戶。翌日,在李志海的安排下,趙某以其妻子和女兒的名義預訂了兩套房屋,併成功獲取該公司提供的定金賬戶。另一邊,執行法官立即前往銀行對該賬戶進行了凍結。賬戶凍結後10天,案外人夏某就向法院提交了一份凍結賬款異議書,認為該賬戶並非涉案公司存款賬戶,而是用於支付夏某工程款賬戶,與本案無關。

為尋得事實真相,張家口市經開區法院進行了聽證,對雙方提交的證據進行逐一核實,最終認定該賬戶就是本案所涉房產公司以個人名義開立的對外賬戶,凍結行為並無不當。

至此,這件歷時兩年之久的執行積案終於圓滿執結。

海里撈針 廣告信息尋蹤跡

“現代社會是一個大數據的社會,每一次的網上交互行為,都能產生數據信息,而這些信息運用好了,就能為法院提供執行線索蹤跡。”張家口市經開區法院副院長時信通說。

今年1月,郭某與在張家口市經營打字複印店的陳某簽訂合同,約定承租陳某店面,併購置其廣告製作設備及材料。然而,郭某竟私自將所有設備及材料搬運走,並更換了聯繫方式,玩起了“人間蒸發”,陳某隻得訴訟到法院,並請求強制執行。

承辦該案的執行法官馮志鵬通過對郭某賬戶銀行流水的比對,發現郭某與本市一家廣告公司存在頻繁交易往來,聯想到被郭某偷走的廣告製作設備,認定這其中必有“貓膩”。他立即到工商登記部門調取了該公司的營業資料,果不其然,該公司的實際經營者為趙某,而趙某正是本案被執行人郭某的妻子。

如何能既不打草驚蛇,又能準確獲知郭某的所在,並一擊即中,這讓馮志鵬左思右想。

終於,經過在網上搜索海量的廣告信息,馮志鵬發現上述廣告公司正在招聘廣告設計員。隨即,他撥通了招聘廣告中預留的聯繫方式,並以應聘者的身份成功獲取了該公司的具體位置,還進一步確定聯繫人正是失蹤已久的被執行人郭某。

執行幹警立即研究部署“抓捕”方案,一面提前進行實地踩點摸排,一面與郭某繼續敲定“應聘”時間地點。10月30日早上,做足了充分準備的幹警果斷出擊,成功在店內將郭某抓獲。

順藤摸瓜 寬帶記錄找地址

在張家口市經開區法院執行局局長楊宇一看來,尋找被執行人的過程就是一場鬥智鬥勇的搏擊,對“狡兔三窟”以各種花招規避執行的被執行人,必須因案因人採取措施,才能給“老賴”以精準打擊。

2013年,李某因拖欠黃某5萬多元被訴至經開區法院,在審理階段,李某雖經多次傳喚,卻拒不到庭。案件進入執行階段後,李某更是變本加厲,東躲西藏,不僅更換了聯繫方式,還將居住的房屋悄悄出售。

執行法官張雁東多次前往李某曾居住的街道辦事處瞭解情況,得知其老母親長年臥病在床,不可能遠距離奔波,判定可能仍在張家口市居住。但是如何能查找到他的現住址呢?這讓張雁東犯了難。

一連幾天,張雁東始終牽掛著這個案子,下班回家都在反覆思索。張雁東家中要安裝寬帶網絡,工作人員要求其留下住址,以備以後維修方便。“是不是可以通過寬帶實名認證信息來倒查出李某的居住地呢?”張雁東靈機一動。

幹警們立即著手對通訊運營公司進行排查,通過核對登記的姓名和身份證號,最終查詢到李某的現住址,案件頓時“柳暗花明”。

10月11日晚,夜間突擊抓捕行動正式開啟。房門打開,被執行人李某在屋裡正翹著“二郎腿”看電視,看到門口的執行幹警大驚失色。戴上手銬坐進警車的李某仍然一個勁兒地問執行幹警:“你們怎麼會找到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