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合規檢查即將收尾,行業未來更期待成熟投資者

按照全國統一部署的P2P網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時間表,2018年12月底是合規檢查的最後期限。時至今日,留給各地監管部門以及P2P平臺的剩餘時間僅有二十餘天,時間不可謂不緊張。

早在今年8月,深陷於雷潮困境中的P2P網貸行業就迎來了合規檢查的啟幕。而根據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關於開展網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合規檢查工作分為網貸機構自查、中國互金協會和地方互金協會或相關機構開展的自律檢查、地方網貸整治辦的行政核查三大部分。

網貸合規檢查即將收尾,行業未來更期待成熟投資者

且在三輪合規檢查之後,平臺並不會直接備案,而是將被分類處置。其中,根據合規檢查情況,“基本符合信息中介定位和各類標準的網貸機構將接入信息披露和產品登記系統,經過一段時間運行檢驗後,條件成熟的機構可按要求申請備案”,而未達標準的平臺將會退出行業。

據媒體報道,近來北京、上海、浙江、杭州等主要P2P平臺聚集地已進入現場行政核查階段。比如北京某平臺負責人就向媒體透露,該平臺日前已接受了包括業務、財務、法務、風控等在內的多方面的合規檢查,也更證實了監管方面合規檢查工作的細緻與嚴謹。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合規檢查工作進入尾聲,備案工作也將被提上日程,這也意味著行業真正的、徹底的洗牌即將到來。屆時,合規的優質平臺將可以留下來繼續發展,反之則面臨著被清退和淘汰。

正如一位平臺高管所言,“合規備案就是以清理不合規平臺為目的的,不合規的遲早是要關停的”,而且今年P2P行業風險暴露嚴重,信心提振艱難,尤其是很多平臺失去投資人信任後出現了大規模提現情況,資金持續淨流出的局面在不少平臺都存在著,“即使監管不主動關閉,行業內也會發生自然淘汰。”

而據媒體報道,在現存的一千餘家平臺中,此前提交自查報告的平臺只有四百餘家,而在這些平臺中,經過三輪的合規檢查後還會再淘汰一部分,一位行業人士直言道:“可以肯定的是,未提交自查報告的平臺和備案無緣了,按目前數量來,將來關掉的平臺還會有很多”。

事實上,P2P網貸行業內的清退潮大幕已經拉開。據統計,目前深圳、濟南、杭州、北京、廣州、安徽、上海、瀋陽、莆田、大連、廣東、江西等12個省市已先後發佈了退出指引,推動行業良性出清。

監管之下,合規檢查工作正在穩步有序地推進,網貸行業的亂象已經有所整頓,行業規則也正在重新樹立和完善。不過,出於對行業未來的展望,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未來P2P網貸需要的不再是大量的小白用戶——行業跑馬圈地時的基石與‘功臣’、也即多年來受雷潮影響較大的群體,而是成熟的投資者。而且可以預見的是,將來網貸行業的發展越穩定,對投資者的要求就越高。而對投資者的風險提示和教育也將成為監管層的一個重點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