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人人嚮往的好去處

香格里拉市是迪慶藏族自治州下轄市之一,市境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是滇、川及西藏三省區交匯處,也是“三江並流”風景區腹地。截至到2014年,香格里拉市總面積11613平方公里,轄4個鎮、7個鄉,共有6個社區、58個行政村。

2011年,香格里拉市年末總人口為174585人,除主體民族藏族外還有漢族、納西族、彝族、白族等十幾個民族,人口密度為10人/平方公里,是雲南省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市份之一。2011年,香格里拉實現縣級生產總值359580萬元,市級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全縣生總產值的比重為9.4:38.3:52.3。

香格里拉市歷史文化悠久,自然風光絢麗,擁有普達措國家公園、獨克宗古城、噶丹松贊林寺、虎跳峽等景點。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香格里拉市原名中甸縣,藏語稱“建塘”,相傳與巴塘、理塘系藏王三個兒子的封地。“甸”,似為彝語,意為“壩子”、“平地”。一說中甸系納西語,為“土地”的音譯,意為“酋長住地”或“飼養犛犏牛的地方”。香格里拉,是迪慶藏語,意為“心中的日月”。1933年,詹姆斯·希爾頓在其長篇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中,首次描繪了一個遠在東方群山峻嶺之中的永恆和平寧靜之地“香格里拉”。

1996年10月,在雲南尋找香格里拉的考察啟動了。1997年9月,雲南省政府在迪慶州府中甸縣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舉世尋覓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迪慶。2001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2002年5月5日,舉行了更名慶典。

摺疊

建制沿革

香格里拉:人人嚮往的好去處

香格里拉

漢時為犛牛羌地。

晉時為馬兒敢地。

南北朝屬党項部。

隋屬南寧州總管府。

唐初屬吐蕃神州都督地,唐南詔國為劍川節度使地。

宋大理國為旦當(今香格里拉),屬善巨郡。

元代稱“大旦當”,至元三十年(1293)改屬宣政院轄地吐蕃等路宣慰司。

明中葉後為忠甸,屬雲南布政司麗江軍民府。

清康熙年間吳三桂以中甸地予達賴喇嘛,雍正四年(1726)劃歸麗江府。雍正五年(1727)4月,移劍川州判駐中甸,並劃歸鶴慶軍民府。雍正八年(1730)7月,鶴慶府屬迤西道。乾隆二十一年(1756)5月,於中甸地置中甸廳,設同知,復屬迤西道麗江府。

民國二年(1913)4月,中甸廳改為中甸縣,迤西道改為滇西道,中甸縣屬滇西道。民國三年(1914),滇西道改為騰越道,中甸縣屬之。民國十八年(1929),裁騰越道直屬省。民國三十一年(1942)屬雲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區(駐麗江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屬雲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區(駐維西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屬雲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區(駐鶴慶縣)。

1950年5月10日,中甸和平解放,屬麗江專區。

1956年9月11日,國務院決定設置迪慶藏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中甸縣城。

1957年9月13日,迪慶藏族自治州正式成立。

1961年由維西縣劃入五境區(鄉)。

2001年12月17日,民政部批准將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

2002年,小中甸鄉撤鄉建鎮(省政府2002年7月16日批准)、金江鄉撤鄉建鎮。

2005年11月8日,雲南省政府將格咱鄉駐地由翁上村遷至格咱村。

2014年12月16日,香格里拉撤縣設市獲得國務院批准。

地理環境

摺疊

位置境域

香格里拉市位於雲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區域,地處迪慶香格里拉腹心地帶。香格里拉市東與四川省稻城、木裡二縣接壤;西、南與麗江縣、維西縣隔金沙江相望;北與德欽縣一衣帶水。市境境域總面積11613平方公里。

摺疊

地質地貌

香格里拉:人人嚮往的好去處

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三江縱谷區東部,沙魯裡山脈由四川甘孜入縣境,分兩支將縣境東西兩側包圍,金沙江從土照壁進入縣境,南流至金江鄉撒蘇碧與麗江石鼓之間,突轉向東北,至洛吉吉函流入四川坪子了境,將縣境南部包圍。香格里拉成為兩頭窄,中間寬,“雪山為城,金沙為池”的雄偉太勢。縣境地形總趨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巴拉格宗海拔5545米,最低點洛吉吉函海拔1503米,海拔高差4042米,平均海拔3459米,縣境地貌按形態可分為山地、高原、盆地、河谷。

摺疊

水文

江河

境內河流全屬金沙江水系,除金沙江干流外,境內共有大小河流244條,其中,多年平均流量在3.7~43.7立方米/秒的一級支流有碩多崗、岡曲、東旺河、尼汝河、吉仁河、浪都河、安南河、良美河、湯滿河、安樂河、白水河、麥地河等13條,部長545公里,流域面積8065.9平方公里,分別在不同河段注入金沙江。

湖泊

香格里拉有高山湖泊(含冰磧湖)298個,分佈蛘海拔3000~4500米地帶10畝以上的有東旺鄉的錯納,格咱鄉的跟尼錯、約子錯、阿旺才錯、當錯、達莫錯、錯納、錯漫、活迪錯、蓋公錯納、蓋公錯色、錯烏,洛吉鄉的色列、丁郎錯,建塘鎮的吉迪錯波、吉測錯、納帕海、屬都湖、錯窪拉、錯九、碧塔海、尼史錯納,小中甸鄉的阿布吉錯、勺錯、三碧海,小中甸鄉與金江鄉之間的白海、雙海、黑海、青海、三壩鄉安南錯格達、九子海、哈巴黑海、灣海。其中面積最大、景觀最美我是納帕海、碧塔海、屬都湖和三碧海四個高原湖泊和湖群。

摺疊

氣候

香格里拉市地處高海拔低緯度地帶,氣候隨海拔升高而變化,依次出現六個氣候帶。屬典型的“立體農業氣候”,其氣候特點為:

1、季風氣候

受西南季風和南支西風急流的交替控制,乾溼季節分明,6—10月陰雨天氣多,雨量佔全年降水量10—80%,形成溼季。11—5月晴天多,光照足,蒸發量大,雨量佔全年降水量10—20%,形成旱季。

2、立體氣候

縣境內雪山聳立,河谷深遂,氣候隨海拔升高而發生變化,從海拔 1503米 的金沙江河谷到海拔 5309米 的哈巴雪山頂,依次有河谷北亞帶、山地暖溫帶、山地溫帶、山地寒溫帶、高山亞寒帶和高山寒帶六個氣候帶。縣氣候幅寬、帶窄形成“一山分四季”的典型立體氣候。

3、高原氣候

縣境內處於偏北迴歸線3°25′,以大小中甸壩子為主的香格里拉高原,平均海拔 3450米 ,一年四季太陽輻射能充裕,氣溫年較差小,全年無夏,平均溫 5.5℃ 。 但大氣透明度高,太陽輻射強,白天增溫劇烈,夜間降溫快,氣溫日較差大,乾季氣溫日較差可達 30℃ ,可謂“一年無四季,一天有四季”。

4、地形小氣候

香格里拉地勢南低北高,南部迎南來暖溼氣流,降水相對於豐富,氣候溼潤,北部則相對乾燥。香格里拉地形結構複雜,各種氣候類型相嵌交錯,同一氣候垂直帶內又有森林氣候,草原氣候,湖盆氣候等單個小地形氣候,形成“隔裡不同天”的氣候特徵。

旅遊景點

香格里拉:人人嚮往的好去處

哈巴雪山

哈巴雪山

哈巴雪山自然保護區位於香格里拉縣東南部,距縣城130公里,總面積21908公頃,屬省級保護區,成立於1982年。主峰海拔5396米,海拔最低點為江邊行政村,僅1550米,海拔高差達3896米。整個保護區4000米以上是陡峭的懸崖和高山流石灘,地貌呈階梯狀分佈,依次為亞熱帶、溫帶、寒溫帶、寒帶等氣候帶,山腳到山頂的溫差達22。8℃。該保護區是以保護高山森林垂直分佈的自然景觀及棲息於此的野生動植物而設立的寒溫帶針葉林類型自然保護區。

普達措國家公園

香格里拉:人人嚮往的好去處

普達措國家公園

普達措是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東22千米處,“普達措”藏語意為神助乘舟到達湖的彼岸。普達措國家公園的水質和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類標準。

普達措國家公園內有明鏡般的高山湖泊、水美草豐的牧場、百花盛開的溼地、茂密的原始森林,碧塔海、屬都湖兩個美麗的淡水湖泊素有高原明珠之稱。每年夏季,這裡滿山的杜鵑花競相開放;秋冬季節大量的黃鴨等飛禽在湖邊嬉戲,天然成趣

普達措現以碧塔海和屬都湖為主要組成部分,海拔在3500米至4159米之間,是“三江並流”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園擁有地質地貌、湖泊溼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珍稀動植物等,原始生態環境保存完好。

香格里拉:人人嚮往的好去處

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又稱雪山太子,位於雲南省德欽縣東北約10公里的橫斷山脈中段怒江與瀾滄江之間,處於世界聞名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並流”地區,北連西藏阿冬格尼山,南與碧羅雪山相接。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峰,稱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達6740米,是雲南的第一高峰。梅里雪山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學者就稱讚卡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

梅里雪山既有雪域高原的壯麗,又有江南的秀美。藍天之下,潔白雄壯的雪山和湛藍柔美的湖泊,莽莽蒼蒼的林海和廣袤無垠的草原,無論在感覺上和色彩上,都給人帶來強烈的衝擊。

香格里拉:人人嚮往的好去處

松贊林寺

松贊林寺

松贊林寺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稱,全寺仿造拉薩布達拉宮佈局,依山勢而建。主殿莊嚴華貴,殿內壁畫色彩鮮豔,筆法細膩,以描述史蹟典故,弘揚佛教教義為主。扎倉、吉康兩大主寺建於最高點,居全寺中央,具有漢式寺廟建築風格。松贊林寺內收藏了有五世達賴和七世達賴時期的八尊包金釋迦佛像、貝葉經、五彩金汁精繪唐卡、黃金燈等。

納帕海

香格里拉:人人嚮往的好去處

納帕海

納帕海自然保護區是香格里拉最有高原特色的風景區之一,雪山、草原、牛羊組成了大西南的塞北風光。

小提示:納帕海是高原季節性湖沼,夏季,湖面增大、水深;秋冬湖水下落。

明永冰川

香格里拉:人人嚮往的好去處

明永冰川

明永冰川直接發育於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冰川延明永山谷蜿蜒而下,其冰舌一直延伸至2650米海拔。冰山周邊青山翠谷、針闊混交林、溼性常綠闊葉林原生狀態保存良好,代表了瀾滄江干熱河谷典型的多樣性自然地理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