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基金公司排位鉅變,華夏或重奪第一

2018年的餘額已經所剩無幾。

基金行業一年一度的年終排位很快要公佈出來了。有別於往年,隨著 “官方”統計口徑發生新變化,基金公司的江湖地位亦將出現額外的變動。

12月14日,基金業協會在一場基金評價業務座談會上指出,基金評價機構應弱化對公司管理規模的關注,不再公佈包含短期理財債券基金規模的排名數據,基金管理公司應不再通過各類渠道宣傳短期理財債券基金的規模排名及收益率。

這就意味著,權威機構在統計2018年末基金公司行業排位時,繼此前不再統計貨幣規模後,將進一步剔除短期理財債基的資產統計。

一夜之間,基金公司排位鉅變,華夏或重奪第一

一旦剔除短期理債基,基金公司排位立馬發生變化。拿調整後的三季末數據來看,前10大基金公司中,排位明顯上升的有華夏基金與博時基金。其中,華夏排名從第4名升至第2名,博時基金從第7名變成了第3名。基金前三甲易方達、華夏、博時,資產規模分別2540.9億元、2170億元、2035.8億元。易方達穩坐第一大基金公司,它領先華夏、博時基金的優勢分別為370.9億元、505.1億元。

一夜之間,基金公司排位鉅變,華夏或重奪第一

新發基金

雖然截至9月末,易方達、華夏、博時三者之間,資產規模存在著較大差距。不過,四季度以來,華夏和博時明顯加快了追趕的步伐。

從新募集基金情況來看,四季度以來易方達新成立5只基金,募集規模合計32.62億元。華夏四季度以來新成立了5只基金,合計規模213.93億元,其中華夏央企結構調整ETF及其聯接基金規模分別達到158.88億元、44.23億元。博時基金儘管四季度以來只成立了三隻基金,但是博時央企結構調整ETF單隻基金首募規模就有252.22億元,另外博時中債1-3政策金融債、博時中證央企結構調整ETF聯接規模分別為57.23億元、7.02億元,三隻基金合計募集規模316.47億元。

一夜之間,基金公司排位鉅變,華夏或重奪第一

這樣一來,易方達相對華夏和博時的規模領先優勢縮小到了189.59億元、221.25億元。

200億左右的差距,在一個季度內被追平,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ETF的變量

2018年是股票類ETF站上風口的一年,華夏基金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在四季度ETF擴張勢頭進一步加大的背景下,華夏基金ETF資產規模顯著增長,如今它已坐擁千億ETF資產。

或許!ETF資產的變化也有可能引發基金公司前三甲排名的變化。不算新成立的華夏央企結構調整ETF,四季度以來華夏基金11只股票型ETF場內流通規模增長了183.2億元。易方達11只ETF場內流通規模四季度以來增長了35.89億元。

這樣一來,上述推算的189.59億元的差距若剔除四季度以來兩家公司股票型ETF的變動情況,易方達相對華夏基金的領先優勢將縮減至42.29億元。

40億,對於這兩家2000億基金公司來說差距顯然並不大。2018年收官僅有10個交易日。最終,誰會是中國第一大基金公司,截至目前仍是一個變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