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齡童經常說弘揚西遊文化,你認為什麼是西遊文化?你認為《西遊記》表達的是他所謂的西遊文化嗎?

==


我覺得廣義上的“西遊文化”指的是由三藏西行流傳下來的故事和精神,既包含了《大唐西域記》這樣的歷史游記,也包括了《西遊記》這樣的通俗文學作品,還涵蓋了民間流傳的戲曲、話本等等。總得說來西遊文化反映了一種不怕困難,目標堅定的精神,核心在於歷經千難萬險,面對種種誘惑也不迷失本心,最終取得真經。當然在於西遊文化中流傳最廣的便是《西遊記》,故事的主線還是去西天取經,但是加了很多神仙鬼怪,塑造出了孫悟空、豬八戒等一系列經典角色,《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這些情節更是耳熟能詳。到了近代以後,許多根據《西遊記》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被搬上大熒幕,這些作品使得《西遊記》傳播得更加廣泛,其中孫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談到西遊,必談孫悟空,猴王的形象甚至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在國際上也有很大的影響。

1986年央視拍攝的《西遊記》在中國是影響力最大的一部西遊類作品,六小齡童所飾演的孫悟空成為了人們想象中孫悟空的樣子。但是這些年六小齡童到處打著“傳承西遊文化”的旗號招搖撞騙,甚至認為自己就代表了“西遊文化”,殊不知他只是《西遊記》眾多影視版本中的一個,而且也不是最符合原著的,所以他代表不了《西遊記》,更加代表不了“西遊文化”。

(吳承恩故居上的章金萊照片,網圖侵刪)


別人家的博士


驚聞某些網站啊,打著六爺的旗號,說什麼六小齡童弘揚西遊文化啦,說什麼他才是唯一的孫悟空啦等等。對此,祗樹深感悲痛,祗樹本人當年在某網站也是靠西遊記起家的嘛,做人啊,就是不能忘本。

但是,祗樹本人堅決唾棄那些有損六老師形象的言論,並堅決與其鬥爭到底!

據不可靠消息透露,今年下半年,六老師與美國合作拍攝的《敢問路在何方》,即將正式開機。六老師繼續扮演美猴王孫悟空,對於這部戲,我十分的期待!並做好了包場看的準備!

我相信以及堅信,六老師一定會用美猴王的形象,為我們創造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全新的藝術形象,以此挽回某網站小黑粉的負面影響。希望從今往後,大家多多關注六老師,關注西遊記。

近日,有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不知從哪些渠道得知吳承恩的故居掛滿六老師的照片,這簡直就是駭人聽聞嘛!六老師仙壽仍在,為何會有故居?再者說了,六老師演吳承恩,從他28歲演到80歲,在他的故居掛幾張照片,有什麼不妥嗎?

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六老師簽名速度那麼快,吳承恩故居的那些照片,哪個有六老師的簽名?一個都沒有!所有啊,那些照片全部都是未經六老師同意的,是侵犯六老師肖像權的。

這是失職嗎?這是重大失職,吳承恩故居的工作人員,是要向全國人民道歉的!不過,如果繳納一定數額的精神損失費,這個事情也不是不可以商量。

六老師也是身經百戰了,小時候苦練七十二變,方能像現在這般笑對八十一難。六老師的知識水平,比網上的這幫小黑粉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最後呢,我就想替六老師問你們一句:你們才幾個妖怪女朋友,竟敢來此撒野?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


祗樹


六小齡童所謂的西遊文化是極其狹隘的西遊文化

曾經的六小齡童是我們心中神聖但卻並不唯一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但是現在的六小齡童只是一個想方設法將孫悟空這個標籤收歸囊中的奸詐小人!

他認為自己有著《西遊記》唯一的解讀權,他認為除了他之外,其他人所飾演的孫悟空都不正宗!不可否認,86版《西遊記》的確是最為經典的一次,也是最用心的一次。但是,要說最有解釋權的應當是楊潔導演吧,楊潔導演都沒有說這種話,都沒有讓後人不拍西遊記!你憑什麼?

說周星馳的或者張紀中的《新西遊記》不尊重原著,原著中對於孫悟空的描寫:柺子(腿的下部與腳相連處)臉、別頦腮(凹陷皺縮的臉)、雷公嘴(尖鳥嘴)、紅眼睛的一個癆病魔鬼!

六小齡童還原了原著嗎?沒有!真正的孫悟空只有一個,不是六小齡童,也不是周星馳,只存在於吳承恩的書中!

什麼是西遊文化,這個誰說的好,文無第一,每一個人看完西遊記都有自己的感觸,就像1000個人眼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一樣,西遊文化絕非是一家之言,西遊文化的解讀只有作者吳承恩可以。其他人誰又敢斷言,自己理解的就是吳承恩想要去表達的。


解憂書館


西遊文化,這個詞我喜歡。本人讀西遊記有些年了,也頗有心得。今日毛遂自薦,厚著臉皮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西遊記》又名《西遊釋厄傳》,“厄”意為苦難,“釋厄”也就是放下了困苦。

佛說種種法,為醫眾生病。三界眾生病,病根在我執。依執身是我,才起貪嗔痴。

婆娑世界,四大部洲,眾生之苦在其無窮無盡的貪婪、嗔毒和愚痴。

所以西遊記師徒四人取經得到了什麼呢?什麼也沒有得到!他們只是學會了放手,拋棄了貪、嗔、痴、慢、疑等人生困苦。



而人生只有經歷過、頓悟了,才會看的開,才會學會放手。這所有的人生苦難都是來自生活,來自一路西行的人生道路。

故此,人要出世就必須得入世,儒家社會走一遭才能領悟出來。

但是人不是生來就入世的,少年時代無憂無慮逍遙自在,不知天高不識地厚,也不知世間百態自然法則。

何為天條?天地之道也,人若是放縱自我,必定天誅地滅。

所以,人生就是從出世到入世,再到出世的過程。少年時代是道家,中年時代是儒家,老年時代是佛家。

西遊記就是儒釋道三教真流!

朝陽東昇,夕陽西下。我們的人生走向遲暮也是日出日落的西行之路。不為人生苦難所困,也就在於一個“悟”字。

“鴻蒙始判原無性,打破頑石須悟空”,人之出空空如也,無善無惡。世間之物賦予了我們太多的慾望,而從無到有皆源於空,從有到無終歸於空。

所以,我們人生也一直在“悟空”!


瀟湘夜雨l


每個人心中的一個文化的模板,西遊記也一樣。六老師代表的是兒童版解讀,也就是文盲都會背的那套心靈雞湯詞兒:拼搏進取永不言敗。這種雞湯式的低級標籤其實不用去翻書,甚至西遊記三個字都不用看,也能照樣到處用,日本AV文化(如果有這玩意兒)也一樣可以拼搏進取永不言敗,啪啪啪啪~~

其實不說那麼複雜,什麼文化標籤、高級內涵都不說,六小齡童老師對西遊記的解讀,其實核心思想就是他唯一擅長的猴戲。如果對六老師有研究的就知道,他老人家曾經拍過一部獲獎無數、全球唯一一部3D電視劇《吳承恩與西遊記》,在豆瓣得到了3分以下的驚人好評,而裡面的劇情用一句話就能總結出來:吳承恩是耍猴的。

所以六老師對於西遊記和作者的解讀,就是全部指向他所擅長的猴戲領域,對於他的西遊文化來說,吳承恩就是為了傳承猴戲才寫的西遊記,而且西遊記的核心理念就是歌頌孫悟空,歌頌猴戲文化,吳承恩自己也經常在人類和猿猴之間切換,最終把這部傳世鉅作《猴戲記》編撰完成,但後人曲解了吳承恩先生的意思,將其改編成《西遊記》,直到六小齡童老師將其拯救出來。

六老師這種高大上的藝術家,他將西遊文化宣揚到各個領域,並且都得到了應有的金錢回報。

比如西遊文化中的路在腳下,六老師就把它拓展成:穿金猴皮鞋走金光大道。

西遊文化中的朝聖洗禮,六老師將它拓展成:孫悟空與太陽能熱水器。

西遊文化中的拼搏進取精神,六老師將其融入手機遊戲,於是有了《大聖輪迴》這款罵聲一片的經典遊戲。

最後,西遊文化中嚴禁惡搞的精神,六老師用一部《大鬧天竺》向世人發出最強音:要惡搞惡搞你們爺爺奶奶去!


鹹魚茶館


我是個在網上沒事就懟小六子的人,這點我要先表明態度。這次談到《西遊記》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我也說說我的觀點。

小六子只是打著弘揚西遊文化的幌子圈錢的戲子,而非真的是去弘揚西遊文化。名著之所以為名著,就是因為名著除了有精彩的故事之外,還有的就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去體味不同的人生。這才是所謂西遊文化的精髓。而小六子的那個文化,說實在的,太膚淺了。他的水平也就只從《西遊記》中悟出了“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這一點吧!如果《西遊記》真的如他理解的那麼膚淺的話,也就排不到四大名著之列了。

那麼什麼才是《西遊記》的真髓呢?我認為就是包容,在吳老爺子給我們搭建的這個平臺上,解讀甚至解構屬於每個人的《西遊記》,才是精髓。可以說每次精彩的解讀或者解構,都是賦予了西遊一次新的生命,而這正是小六子極力反對的事情,你說他在弘揚西遊文化,扯了吧!!在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結果。比如搞政治的會看出這是一部映射大明朝廷的小說,比如搞銷售的會看到團隊建設,搞管理的會悟出如何管理,所有的這些,其實都需要後人不斷的解讀,不斷的領悟。

我寫過一些關於解讀《西遊記》的問題,《西遊記》看似是圍繞取經寫的,並且大多數章節也都是在描述取經的過程,但是這在很多人眼裡,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那些字裡行間所中,其實給你描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比如,吳承恩老先生再怎麼傻也知道懷胎十月的道理,但是陳光蕊和殷小姐從相識到去世,總共也就那麼幾天,殷小姐從認識陳光蕊到生下江流兒不過三月多,這個難道真的是吳老爺子的筆誤嗎?肯定不是,因為老爺子在後面寫的內容,無論如何理解都會讓人有一個感覺,那就是殷小姐其實和劉洪早就好上了,陳光蕊才是接盤俠。所以,就西遊文化來說,其真髓就是藉助這樣一個平臺,每個人都能發揮出自己的西遊故事,才是真正的在弘揚西遊文化,而不是將將照片掛在老爺子故居貼在出版物的封皮,把自己打扮成猴被人耍就是西遊文化了。狹隘,心胸太過狹隘!真正的文化必須是開源的,包容的,所謂海納百川,在這樣一個平臺上,任由大家發揮,才是真正的弘揚

我是輪迴的刻度,我是個偽文化人,看刻度,有態度!


輪迴的刻度


最近兩年,六小齡童老師可是成了輿論的焦點,網友們都在吐槽。不可否認,他演的孫悟空,是一個經典,但是,現在的他,感謝,並不討人喜歡,理由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

他這一輩子都在致力於發揚西遊文化,也因此引來了不少人的談論。在我看來,西遊文化,它反映的是一個時代的特點,西遊記是吳承恩寫的,他是明朝後期人,那個時代多少有點動亂, 西遊記的誕生,正是對那個朝代的表達,歷史上確實有大唐玄奘,而西遊記它是小說,跟歷史自然不一樣,只是借鑑了歷史的元素,它反映的是一種社會現實,用神話的形式去表達當下人民懲惡揚善,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


落日vs黃昏


《西遊記》是我心目中最高級的一部名著;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是我心目中最高級的一部電視劇;六小齡童老師飾演的孫悟空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個角色。

我覺得六小齡童老師既能演得這麼成功,除了自己有相當了得的演技之外,一定是自己首先認真揣摩了《西遊記》這部名著,他一定有他自己的獨到見解,這也是他為什麼能夠提出“西遊文化”這個概念的根本原因。

個人認為,西遊文化其實就是中華傳統文化之一的佛家文化。

關於佛家文化,有些人喜歡盲目的扣上一頂封建迷信的帽子,導致有見地的人們都不敢說真話。毛主席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同理,一個人,他根本就不瞭解佛家的教義教理,就盲目批評佛家是封建迷信,那麼這本身就是最大的封建迷信。不瞭解六小齡童老師就盲目評價他的我認為也是盲人摸象。我們不能想當然的主觀膩斷地批評你所不瞭解的人事物。

對於佛家文化,末學認為作者吳承恩有著相當相當深的研究和認識,文以言志,他能寫出《西遊記》這樣一部千古名著,不僅是他有著深厚的文學功底,更主要的是他把自己的思想借《西遊記》巧妙的貫穿和揉和在一起,完美的呈現給讀者,讓人們去體味、認知、瞭解和接觸。

當然,對於《西遊記》,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很多的人是把它當成笑話在看的,有的人則有著很深入的見解,很多看不深透的人也有想歪了的,等等等等,當然也不是在這裡一個問答就能說的透徹的,再說,末學也不敢自以為是的就說自己就都看透了。我認為不瞭解佛家文化的人是很難能夠正確認識《西遊記》的,建議能先放下所謂封建迷信的見解虛心瞭解一下佛家的入門教義再去深讀《西遊記》,或者也可以看一看已故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關於解讀《西遊記》的文章—— 南懷瑾:其實你並沒有看懂《西遊記》,或許就會豁然開朗的知道什麼是“西遊文化”了。

六小齡童接受《人物對話間》採訪時所說的“西遊精神”:堅持、拼搏、進取、永不言敗。我認為他是避重就輕的講了一些應付世俗的虛話,這不是他的本意。誠然,不可否認《西遊記》中確實有這些元素或者成分,但是絕不能代表說這就是“西遊文化”,這是一個比較大的話題,可能不是那樣的場合能夠鋪開說的緣故吧!要不就是他雖然有自己的認識卻不能用語言表達得很清楚吧!






四為堂主人


演了一個猴子,就成弘揚傳統文化了?問問他,孫猴子的未來身份是啥?手中那根金箍棒代表著什麼?西遊記的第一頁到最後一頁,最終要告訴人與科技一些什麼?他要是能回答得了這些問題,勉強算是弘揚了傳統文化。回答不了這些個問題,他就是一個狗屁不是戲子。弘揚傳統文化,他還不配,串改傳統文化,到是名副其實。戲子,做好戲子的本分,西遊記不是一個戲子能消費得起的。


肖穎50



《西遊記》是一部明末時期小說,從成書至今,它的讀者皆普羅,每個讀者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們看小說或者看一部電影,一齣戲,圖的就是一個爽,站在每個人的角度都會有一些觀後感,或者都會有不同的疑問,也罷。

那麼任何喜歡《西遊記》的人也都能夠在內心當中蹦出幾個關鍵詞,比如“正義、火眼金睛、金箍棒、妖猴與大聖、十萬八千里、艱難、修成正果……”這其中的任何善與惡的關係錯綜複雜,它是一個深層次的哲學關係,西遊文化精神不就是一個苦練修行的過程嗎,這個過程就在腳下。

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歌詞的核心就是如下這幾句:

……

鬥罷艱險 又出發……

……
一番番春秋冬夏
一場場酸甜苦辣

敢問路在何方 路在腳下

……

說大一點,關乎宗教層面的神、人、鬼、妖的循環輪迴,“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不就是在當下如何處理現實的問和如何選擇道路,怎麼走的問題嗎?

我記憶深刻的是我們小時候普遍的都會特別喜歡看《西遊記》動畫片、小孩不懂什麼叫“神人鬼妖”,他們只知道什麼是善與惡,那麼廚子再獻上那首小時候特喜歡的《白龍馬》歌詞選。

……

……

護送師徒朝西去(忠義)

白龍馬脖鈴兒急(前進)

顛簸唐玄奘小跑仨兄弟(艱苦蹣跚)

西天取經不容易(妖魔鬼怪、美女畫皮、刀山火海、陷阱詭計)

容易幹不成大業績(這就是西遊精神之一)


《西遊記》形成的歷史背景。

吳承恩先大師生活的時代背景與人生背景。

吳承恩出生於明末嘉靖年間,那時明朝特別是陝西等一帶旱災嚴重,又備受貪官汙吏剝削鎮壓,百姓稅負沉重,百姓活不下去就只能起義與朝廷造反,而吳先生恰恰生活在哪個年代。原來他父親是希冀他成人為官、盡忠國家,但吳大師上學“偏科現象相當嚴重”,也討厭明朝八股制度,條條框框相當煩人,故平時無所事事就喜歡看一些民間神神鬼鬼的野史小說和暢銷書“《故事會》”,同時也導致他高考屢次落榜,後來在浙江當了幾年“小書童”。同時也通過電視和報紙瞭解到國家旱災,農民造反和被朝廷血腥鎮壓的相關報道。

神仙本是凡人造,只是凡人心不牢。

  • 《西遊記》裡反映了百姓蔑視朝廷,敢於和朝廷對抗情況,他主要歌頌的主角是孫悟空,同時將佛道分立,將神、人、鬼、妖分成四個等級。人可以修煉成神,人死就成鬼,鬼再投胎還可以做人,人又可以修煉成神,前三個等級(神人鬼)是互通的。但是妖不行,妖永遠只可是妖(惡魔的化身不可翻身),但孫悟空就屬於妖,妖猴,妖猴嘛,石頭縫裡蹦出來的潑猴兒。

  • 但就是這個妖猴孫悟空居然敢大鬧天宮、和神唱反調。玉皇老兒,你有多厲害?強調一下,玉皇大帝,是道教神話傳說中,天地的主宰。由此可見,作者強烈傳達了這麼一種信息,一隻妖猴都可以造天上朝廷玉皇大帝的反,那你人間皇帝算個毛啊(很可愛吧!實際上是間接性的鼓勵當時的窮苦人民起義,所以百姓一般都喜歡孫悟空,因為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孫悟空”的化身,而不喜歡玉皇大帝,當然他這麼一比喻就把道教給“黑”了,一黑就黑了幾百年,道教也夠冤的)。
  • 後來,孫悟空被如來壓在五指山下……,最終護送唐僧西天取經,功不可沒修成了鬥戰勝佛,終成正果(一層意思是,一隻本來不可以修煉成神的妖居然破了天界規則,成功地修煉成了神,這意味著什麼?沒有什麼事情辦不到的,鄉親們,趕緊造反吧,你看我這隻妖都修成神了,何況你們呢?還有一層意思是你們不要胡來,要有火眼金睛分辨世間善惡,做對的事情,不要亂來,我是神但我終歸佛門,也算是給道教一個交代,不過只是輕描淡寫的為道教表示歉意罷。)也是老百姓看到的結果。
  • 那麼,從《西遊記》這本小說來看,不難看出,實際上真正意義上的主角是孫猴子從石頭縫裡蹦出來那一刻開始到最終修煉成佛的這段過程中所經歷的坎坎坷坷。

  • 從無知、拜師學藝、炫耀武藝、逐出師門、大鬧天宮(造反)、偷吃仙丹、被燒、最終被火燒練得火眼金睛,能看清“善惡面目”,再到護送師徒西天取經……。

    什麼魔法狠毒自有招數神奇

八十一難攔路(落難時候)
七十二變制敵(要想辦法制敵)
什麼魔法狠毒(惡人魔法的偽裝背後才是真相,火眼金睛看清楚)
自有招數神奇(惡人卑鄙,好人遇到更要小心,看清面目)
八十一難攔路
七十二變制敵

師徒四個斬妖鬥魔同心合力(善惡對立,善良凝聚。)

——這不就是西遊精神之其二。

人生亦是、團隊亦是、民族亦是、家國亦是、(人的一生,也是一部《西遊記》)……皆如此!

所以,弘揚西遊文化是很有必要的,因為西遊文化更容易普及受眾,也更容易受到人們的喜愛,通過《西遊記》,每個人也都會都會在內心深處潛移默化地形成一種共識,人生應如此。

那麼六小齡童老師作為《西遊記》孫悟空的扮演者,自己主動站出來弘揚西遊文化,難免會受到社會的質疑,效果和影響力上可能沒有社會自身發起的效果更好,恐怕也是無奈與小小的遺憾罷了。

西遊文化精神,更多是一種如何正確指導現實主義當中的人生哲學、社會哲學的方法論。


好吧,廚子小生獻上一首自己多年前的文字。

蒼穹道,膺務繁重,面朝山麓逵徑,仰視山巔,俯視礫石嶇途,步履孱辵,內心汩亂憞溷,不知所向、於火眼金睛,勿障目……懋然歸真,逵衢足下,平視逵途,勝利鼟鼟。


祖傳窮逼格律詩、廚子奉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