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按100%和60%比例繳納有什麼區別,退休金相差多少錢?

最近有網友留言,問小曦這樣一個問題,說自己是一名自由職業者,平時按60%比例繳納社保,他想知道社保按60%繳納和按100%比例繳納,有什麼區別?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會相差多少?他應該選擇哪個檔次的比例繳納社保最合適?下面小曦針對他的問題,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社保按100%和60%比例繳納有什麼區別,退休金相差多少錢?

首先我們都知道在職員工的養老保險單位繳納20%進入社會統籌賬戶,個人繳納8%進入個人養老金賬戶,但是靈活就業人員不同,他們需要自己繳納社保,繳納的數目是當地上年度平均工資的60%、70%、80%、90%、100%、150%、200%、300%等九個檔次中任意選擇一個作為繳費基數,然後再按基數的20%的比例進行繳費。而這20%中,其中8%是進入個人賬戶的,另外12%則進入當地統籌賬戶。

網絡上,很多人說繳納60%比較划算,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是很準確。怎麼說呢?因為他們是按照老版的養老金計算公式算的。

我們知道以前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是:

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基礎養老金=本人退休時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20%,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舉個例子來講:某地區社平工資8000元,如果按照100%比例進行繳納,靈活就業人員每月需要交8000x20%=1600元。如果按照60%比例進行繳納,靈活就業人員每月需要交8000×60%×20%(個人繳納費用比例)=960元。

總結一下:社保繳納100%檔次的要比繳納60%檔次的每月多繳640元。

社保按100%和60%比例繳納有什麼區別,退休金相差多少錢?

下面我們再來算算,進入個人賬戶的有多少錢?

8000*60%*8%=384元,8000*8%=640元

我們可以看到差距只有256元。

這也就是網絡上大部分告訴大家選60%檔的原因。

但現在很多地區都已經改革了,基礎養老金的計算不再是退休時當地養老金的20%,而是變成了=(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這個時候這個“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就和你選的比例掛鉤了。而不單純只是影響個人賬戶的數值。

如果以交了15年社保55歲退休,計算了一下退休後的養老金的差距

60%:(8000+8000*60%)/2*15*1%+384*12*15/170=1366.59元

100%:(8000+8000*1)/2*15*1%+640*12*15/170=1877.65元

按最新的養來金計算公式計算下來,兩者相差了:511.06元,我們可以看和640元繳費的差距並不大,而且隨著每年國家調整,工資上漲,到最後兩者的差距幾乎是沒有。

社保按100%和60%比例繳納有什麼區別,退休金相差多少錢?

​如果是工作了30年同樣在55歲退休,我們再來看看

60%:(8000+8000*60%)/2*30*1%+384*12*30/170=2733.17元

100%:(8000*8000*1)/2*30*1%+640*12*30/170=3755.29元

兩種繳費比例相差了:1022.12元,這時候繳費時差距640元但養老金髮放時卻差距有1022元

這個時候就不再是按越低的比例繳納越划算了,而是遵循多繳多得的原則。並且小曦是用最簡單的公式計算的,如果算上年度利息的話,30年繳費甚至結果會差兩三萬!

當然這個還得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而定,如果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小曦還是建議遵循養老金多繳多得的原則,繳納越多老年生活質量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