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業的大學生進國企單位,籤管理崗好還是技術崗好?

風雨兼程一起走


我也是國企基層一員。

既然是基層,肯定會接觸到管理和技術崗。

從職業發展來看

管理崗肯定不會隨著AI技術的進步而會取代,因為他要管人,所以根本不存在管理就沒有技能之說。成為一名好的管理,比做好技術更難,當然如果是搞科研就另算了。

技術崗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同一級可能比管理的工資更高,這與行業前景也有必然關係,高技能人才在國家2025規劃中佔很重要位置。而且不用擔心辭退,在這家發展不好,我有技術跳到另一家也有很好待遇。

選管理還是技術,看題主自己性格適合做什麼和喜歡做什麼?沒有絕對的優劣。

最後祝題主工作順利!

【以上僅個人觀點,若有不同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鋒在地鐵聊人文


首先,非常羨慕你有機會進入國企單位工作。

下面開始正式回答加吐槽!!!


1,你是不是傻啊~~~ 你不知道日夜操勞在生產第一的工程師,收入還不如一個財務崗位的小年輕?


2,你是不是傻啊~~~~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國企的第一把手不是從上面政治空降,就是從管理崗位挑人?


3,你是不是傻啊~~~~ 你不知道,一個成功的工程師,陪伴他的是光禿禿的頭髮和深恨的皺紋?


4,你是不是傻啊~~~ 一個高級技術人員,就算你有更好的職業選擇。永遠不可能離開崗位。搞不好把你押回來上班!!!(具體參考西安航天動力研究中心 “張小平”。新聞)


5,你是不是傻啊~~~ 你不知道技術崗位,單身狗幾率起碼是管理崗位的5倍。


收入低,工作時間長,難有升遷機會,身體差,還要日夜寂寞相伴。連最起碼的辭職自由都沒有。


好吧,你去選擇技術崗位。做一個偉大的勞動人民。


五山稻田


在國企 管理崗位遠遠好於技術崗位 給你講兩個例子 一 我本人八十年代技校畢業 進入央企 當時信了家長的話 從事了電氣檢修工作 我們有幾個同學進廠半年後就幹起了生產班組長工作 現在我是電氣高級技師 50幾歲了還被胡來喊去的從事高空 高溫 高粉塵等工作 而當時從事管理工作的同學 現在都已經是科長或處長了 待遇上 我現在工資拿到手的還不到四千 而科長一萬多 處長三萬多 還一個就是 我們單位來了一批大學生 當時因是學機電的 都分到了我們單位 幾個肯專研的 現在都成了我們車間的技術員 而幾個不學技術 只走關係的 現在都走上了領導崗位 比留下來的工資不知道高了多少 並且下來檢查什麼的唄有面子 他們搞技術的同學都得畢恭畢敬的 這就是國企央企實際情況 如你有特殊愛好 也可去搞搞讓人覺得唄清高的技術 如若要生活和將來的發展 千萬不要搞技術 後悔死你!


找_樂子


國企單位一般分為管理、技術、技能三條線成長,避免了過去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弊端,因為以前所有員工只有去當官這一條路,但是現在有三條成長線,技術高手可以當技術專家,可以享受同等職級的管理人員待遇。技能工人做好了,比如,當上技能大師,也可以享受很好的待遇。但具體到個人的選擇,還是要看個人的性格和追求:

第一,許多企業都招管培生,目的是輪崗鍛鍊、熟悉生產經營之後,要早一點安排到管理崗位,為未來培養中高層領導人員的。所以,管理崗對年輕畢業生吸引力很大。因為,大多數人都想當官,想管別人,而不是被別人管。當官,成就感最高。

第二,這個時代,管理人員難道比技術人員高一等嗎?不。隨著互聯網經濟的深入,技術大牛成為香餑餑。比如,張小龍發明了微信,年薪幾個億,比董事長總裁年薪都高。在一些企業裡,核心技術骨幹的收入並不低。在一些技術型公司裡,技術人員的收入普遍比管理人員高,他們在倡導技術強企的導向。

第三,要看你的性格。走技術路線,需要的是紮實的知識功底和堅韌不拔的精神,要投入許多精力,還是忍受長期不出成果的焦慮。走管理路線,要熟悉生產經營情況,更關鍵是你要具有組織協調、綜合文字、溝通、駕馭等能力。對能力的要求,比對專業人才的要求更高。簡單地說,搞技術,與技術打交道,少與人打交道,情商要求不高。搞管理,主要是與人交道,需要較高的情商。你的弱項是情商低,就可以走技術路線。

第四,還有一條是,走技術路線,將來可以轉管理。但是做管理久了,就難以轉技術。比如,你做了十年技術,技術很精通,如果你還具有情商,容易轉到管理崗位,提拔為部門經理或者副總經理。但是你做了十年管理,才發現你還是不適合與人打交道,但技術早已荒廢,想轉技術路線行不通了。


職場火鍋


首先,目前大的經濟環境不是很好,相對來說,進國企有一定保障。尤其是對於家庭經濟情況不是很好的同學,第一份工作選擇國企挺好,畢竟國企從制度到管理相對規範和成熟。對個人培養也願意花費人力、財力和物力,對於個人成長有一定好處。

其次,至於選管理崗還是技術崗,因人而異。務必先對自己做一個判斷,比如,個人是屬於什麼類型的性格,個人的喜好及特點。性格中喜歡與人打交道,不喜歡坐冷板凳,等等,那麼你可能更適合管理,反之技術崗更適合你。否則選錯之後工作起來沒熱情,不開心,績效低下。

當然,若感覺自己兩者好像都可以,那就看看公司的情況。哪個崗位的發展更好、更快,一般情況下技術崗比較缺,發展更快點,管理崗可能論資排輩的情況嚴重。一定程度上,這取決於你對公司瞭解的程度。不管怎麼說,無論哪個崗位,主動適應,積極學習,提升個人進階速度才是第一位,懂得選擇,也要懂得調整!


北岸笑忘書


在國企的幾年了,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吧,當年一起進入國企的小夥伴有管理崗有技術崗位,五年過去了,技術崗還是技術崗,管理崗已經成為領導了。

當然,剛進入的時候,技術崗比管理崗工資要高,工作環境單一,管理崗在國企開始需要輪崗,說白了就是培訓你,所以開始感覺自己是打雜的。但是到了後期發力比較快。

很多同學認為自己讀了這麼多書,知道這麼多專業知識,不去技術崗,是不是浪費,告訴你,為了前途,管理崗在國企絕對有優勢。讀書只是為了培養你的個人能力。



看看那些曾經的事


趁年輕,不要去過退休的人過的日子,自己學的知識要到社會上闖一闖,歷練歷練。在國企,無論什麼管理崗還是技術崗,玩的都是權謀。個人升遷或者加工資,都不是自身能力說了算的。

在國企那種旱澇保收的環境裡,幹上三年,你就安逸了,也就荒廢了,拿著幾千塊錢的工資和五險一金。聽著與社會脫節的老同志教導你:年輕人,你要腳踏實地,本分工作,未來一定是企業的領導。


然後過個五六年,你在看當初與你一起畢業後在社會上闖蕩的同學一起聚會,你會發現你是最低微的那一個。因為人家經過幾年在互聯網社會里闖出來了,一年搞個幾十上百萬的,人家才是真正的靠自身能力和水平吃飯,那才叫多勞多得。人家敢請你去唱歌,一萬花個萬把塊錢。


別問我怎麼知道,我就是從裡面出來的。


唐冬雪2018




一般普通大學畢業生,進去一個國企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事,當然有倖進去了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畢竟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是很多人所向往的事情。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進入兩種崗位的情況,管理崗,也很多種,領導管理和計劃管理,情況也是不一樣的,很多畢業生,尤其對於文科類,剛畢業沒有工作經驗,即便是進去管理崗位,也是計劃管理,當個學徒,當然,隨著工作年限以及工作經驗的提升,轉成領導管理崗位也是很有機會的,但是,國企畢竟是一個大系統,所有的人員認命和安排也是非常繁雜的。

其次,對於理工科的學生,技術崗是一個證明自己實力的不二選擇,技術崗位是一個出效率出實物的崗位,也是任何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崗位,從一個技術員,發展成為項目帶頭人,也是很多人的夢想,由此崗位轉型成為管理崗位,更讓人信服和穩定。



當然,很多時候,選擇大於努力,是一句恆古不變的道理,無論什麼崗位的選擇,還要看每個人的發展方向和狀態,我堅信,立足本職工作,無論何種崗位,都能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來。


吾生財有道


剛畢業的大學生,走入社會後首先要選擇就業方向,好些傾向於國企,認為比較穩定。

在國企工作過去稱為"鐵飯碗",可以說這個所謂的“鐵飯碗”是相對而言的,相比很多私企來說,國企的飯碗確實比較鐵,只要在公司不犯什麼錯誤,按時上下班,不得罪領導,哪怕是在混日子,都不至於炒掉你,不像私企,只要老闆佈置什麼任務你沒完成,很可能分分鐘讓你回家。



不過,現在國企也是籤合同的,如果在幾年的工作中你的表現無法令公司滿意的話很可能合同到期公司不會和你續簽,也算是變相炒你。

所以在國企混,不管什麼崗位,也要有一定的能力。管理崗相對輕鬆,坐辦公室,工作輕鬆,寫寫算算,出些報表、統計、制度等文字性東西,和上層接觸也多,表現機會也多,晉升比較容易,但相比一線工資低點;技術崗就要嫻熟的技術和專業的知識,做的好了就成了香餑餑,缺你不行,工作辛苦點,工資相對高一些,但發展空間小,晉級範圍窄。
所以選什麼崗,要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來確定,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好。


Tiger聯盟


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高中分文理科的同款糾結。

不扯遠了,建議根據自身規劃和性格選擇。我只能根據我的角度提出對管理崗和技術崗的看法。

管理崗對人際關係能力要求較高。

管理崗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辦公室度過,業務內容基本固定,需要在各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進行協調,所以對人際關係能力要求比較高。所以如果遇到一個賞識你的領導,可能過4/5年左右你就成了部門主任。而且還有一點,公司高層領導大多是管理崗提拔上去的,所以你只要能力達標,得到上級領導的提拔,職位就充滿任何可能。

技術崗對技術能力要求較高

技術性崗位對專業性要求高是必然的,而相應的對人際關係的要求相對不高。只要技術能力足夠強,不用刻意去討好同事、領導,你也能不斷的升級。但是技術性崗位不論怎麼升級,大多也都是需要去的技術前線的。

總結說來:管理崗更多的是心累,因為要用很多經歷去處理好領導、同事之間的關係;技術崗更多的是身累,因為大部分時間在技術一線,很難得閒。具體選哪種崗位,還需結合自身的職業規劃和內在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