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過女權、教育、貧富差距等“痛點”後,印度片《老爸102歲》這次關注老年人

聚焦过女权、教育、贫富差距等“痛点”后,印度片《老爸102岁》这次关注老年人

如今一提到印度電影,大家就先想到它所體現的社會現實意義,近年來也是佳作不斷,一系列電影已聚焦過女性權利、教育公平話題、貧富差距等話題。最近上映的《老爸102歲》模式上一以貫之地使用輕喜劇的外殼,但關注的卻是老年這個沉重的話題。大多數觀眾表示,雖然印度電影基本上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尾,但該片指向的“老了如何活出精彩”和“如何看待死亡”等主題,仍引發了普遍而強烈的共鳴。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孔小平

102歲又如何?心情年輕最重要

《老爸102歲》這部電影中並沒有印度電影中常見的帥哥美女,而是將鏡頭對準了一對超高齡父子——102歲的老爸達特利要送75歲的兒子巴布去養老院,電影展現了這對奇葩又有愛的父子之間的對抗與和解。影片裡的家庭結構,對中國觀眾來說也不陌生:孫輩遠在異鄉,父輩已老,父輩之上又更有祖輩。

影片最大的看點是,在大多數人固化的印象中,老年人是老態龍鍾、步履遲緩的形象,但這位102歲老爸卻有著26歲的心態,樂觀陽光,一頭齊肩白髮,走路虎虎生風,敢在大街上一跨攔下拒載的小三輪,把每天都活得鮮活又精彩。不過,現實中我們身邊也有不少老人是這樣的,退休之後反而更忙碌,忙著旅遊、忙著健身、忙著開發各種興趣愛好。

為了戲劇衝突,他75歲的兒子巴布無論是人生態度還是生活意志,與他都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兒子活得有點“喪”,不苟言笑,生活得規規律律,洗澡都要定時。雖然並沒有生病,但一週要看一次醫生。容易暴跳如雷,整個人死氣沉沉又刻板僵硬,非常得服老。

劇情設定上,達特利獲悉吉尼斯長壽記錄的保持者是中國118歲的王重北老先生後(這裡居然有點兒中國元素),立志要打破這一長壽記錄,於是他決定將75歲的巴布送進養老院,以便自己在不受打擾的情形下安心“增壽”。巴布無可奈何,只得和父親達成協定,並按照父親設定的任務,一步步完成自己的人生“改造”。

聚焦过女权、教育、贫富差距等“痛点”后,印度片《老爸102岁》这次关注老年人

成長不分年齡,老了也要有積極生活態度

成長,是任何年齡段都逃不開的話題。《老爸102歲》的主題層層遞進,也先從“成長”開始。

這個“空巢家庭”裡,不走尋常路的超高齡老爸在明面上立了一個目標,就是活到超過118歲,而暗地裡,其實他的目標是幫助兒子重新熱愛生活,重建生死觀。

在這樣的劇情設置下,老爸就開始“改造”老兒子,在他佈置的這些任務中,老爸期望老兒子斷掉對舊物的過分依賴,他讓老兒子剪掉使用了數十年的毛毯,而這僅僅是為兒子巴布制定的情感“斷奶”計劃的第一步。之後觀眾還將看到老爸幫助老兒子回憶與亡妻的柔情繾綣,目的是不在於沉溺於往昔而是對往昔釋懷。還想辦法破壞兒子跟醫生的關係,等等。

這一對老父子的關係,說起來也是中國人熟悉的,老父親出於“我是為你好”而製造了衝突,老兒子則出於“你憑什麼管我”而發起了對抗。於是75歲的老兒子從氣憤、無可奈何,逐漸轉變為在其中尋到樂趣,越來越熱愛生活,常年面無表情的臉上出現了笑容時,觀眾跟著也有些欣慰起來。

聚焦过女权、教育、贫富差距等“痛点”后,印度片《老爸102岁》这次关注老年人

家庭內部的小敘事格局,觀眾更易共情

《老爸102歲》的敘事格局極小,講述的是家庭裡三代男人的相處,人物簡單,衝突可預料,所以也非常容易讓中國觀眾共情。

看看我們的身邊,人老了後,都容易把情感寄託在兒女身上,想要兒女的陪伴,期盼逢年過節時看到兒女的身影。巴布就是這樣一個普通老人,他期盼遠在美國的唯一兒子阿莫(就是102歲達特利的孫子)能常常聯絡自己,期盼看到孫兒們,但現實是兒子半年才給他打一次電話,甚至很少給到孫輩的照片。這些大概會引起不少老年觀眾的感慨。

矛盾衝突始於遠在美國的兒子的一通電話,他“終於”打算回來看望75歲的爸爸。這時102歲的達特利則給巴布佈置了最後一個任務——趕走好不容易才回來的兒子。他分析了在美國的孫子之前寫回來的信,這些信的最後一句大多是“我希望你能理解”,“我剛到美國立足,需要你給我打點錢,希望你能理解”,“我前段時間結婚沒來得及告訴你,希望你能理解”……就連母親去世,他都沒回來而是“希望家人能夠理解”,讓兩位老人早就傷透了心,所以他主動回國不過是貪圖遺產。

隨後102歲的達特利也告知了老兒子事情的真相,因為他命不久矣,所以想在死去之前讓自己唯一的兒子重新熱愛生活。當然了,結局肯定是圓滿的,75歲的兒子趕走了慣於算計的阿莫,重新振作起來,把快樂寄託在自己身上。

聚焦过女权、教育、贫富差距等“痛点”后,印度片《老爸102岁》这次关注老年人

有些臺詞很戳心窩子,看哭是正常的

電影中關於小一輩對老一輩講話時常常掛在嘴邊的“希望你能理解”的套詞,估計不少老年觀眾看到了會心有慼慼焉。而對年輕人來說,在看這部電影時,被觸發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自己年邁的父母,可能會心酸,也會生出一絲悔意。

電影勇敢地探討了“如何過好一生”、“如何面對老去”、“如何看待死亡”等,也描繪了樂觀、獨立、有生機的老年生活。記者發現,《老爸102歲》中不少臺詞很戳人心窩子, 比如達特利就吐槽老兒子,“(像巴布這個年紀的人),既害怕死,又害怕活”。也有家庭觀的展現,比如,達特利跟巴布說,“我不能讓我的兒子輸給你的兒子”,還有“如果兒子長成了一個混蛋,就忘了他,記住他的童年就好”,等等。

聚焦过女权、教育、贫富差距等“痛点”后,印度片《老爸102岁》这次关注老年人

網友熱議:該片堪稱“空巢老人生活指南”

在《老爸102歲》這個極簡的故事裡,實際觸及的是人口老齡化的嚴肅題材,但呈現的給觀眾卻是輕鬆有趣的溫馨小品,觀眾看完後不會苦大仇深,但會有思考。

除了代入片中人物關係去思考家庭關係,不少網友也從自己出發,去思考“老去”這個不可逆的話題。有網友表示,這部電影雖然就一條主線,但引發自己思考了不少方面,比如軀體的老去與心態的年輕如何平衡?養子,是防老還是啃老?父母對於兒女永遠無法替代與形容的愛,是否沉重?等等。不同經歷的人都可以在觀看的過程中收穫自己的心得。

所以有網友認為,《老爸102歲》堪稱一部空巢老人生活指南,當親情無論由於何種原因而遠去,生活的人都不應一味消沉或者自欺欺人。不能僅限於為了他人而活和眼前的苟且,更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聚焦过女权、教育、贫富差距等“痛点”后,印度片《老爸102岁》这次关注老年人

【多說一句】

不盲目“封神”印度片,但主題貴在有創新

打開一些電影口碑網站,你總會發現,引進的印度電影的口碑都挺高,從《摔跤吧!爸爸》關注女性平等,到《起跑線》抨擊教育體制,再到《嗝嗝老師》關注教育公平,等等,無一不擊中社會的痛點。關於《老爸102歲》,記者看到,豆瓣評分7.6分,被評價為“102分鐘的涓涓細流,用溫暖治癒的情節打開人們的心扉”。

對中國觀眾而言,《老爸102歲》裡“102歲身體、26歲靈魂”的酷老爸、以及視親情為無物的“逆子”阿莫,有點為劇情而刻意設置。但現實生活中催生出的“啃老族”、以及像巴布這樣的“空巢”老人,其生活狀態在中國是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的解決需要全社會的群策群力。《老爸102歲》也開出了“藥方”,但不是政策層面的,而是一個更具可行性的“自救指南”,片中勸說老年人不要迷信保健養生、不要保守戀舊,鼓勵老年人追求新鮮事物、不因年齡而設限,寬慰老年人平靜對待生死、理性處理人際關係,這些建議並不全是泛泛的”雞湯“,對於廣大老年人來說,還是相當實用的,畢竟不少老人正如魚得水地在這麼做。

近兩年,印度電影幾乎能月月見了,能引進中國內地的也都是精品。觀眾在大量閱片後慢慢都能總結出它們的一些共同特徵來。很顯然,印度片的優缺點也都有,並非全是”神片“,但他們敢於觸及現實社會問題,呈現上又有創新,優點就很明顯,很套路的類型片製作方法,有印度人特有的樂觀氣質,製作規模不大,但娛樂性和話題性卻強,著眼點就是你我身邊的事。 孔小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