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誠集團深陷兌付危機 投資人慾輕生留遺書

11月26日,《今日財富》雜誌收到多位投資人反映,其投資的金奧一號、常州城市化發展2號等多個產品均未如期收到兌付。其中有金誠前員工小趙(化名)稱,上級在明知她不滿足投資條件的情況下,仍以裁員為由騙她購買徵信寶系列理財產品,並承諾15個工作日後歸還,數月之中其找到金誠多位高管協商未果,欲留下遺書輕生,後被警方解救。

11月30日,金誠財富再次發表公告稱基金產品出現延期兌付的投資人可通過理財師加入官方交流群,四次公告均未對相關延期產品兌付情況做進一步說明。

前員工稱被騙投資款100萬

近日,有金誠前員工小趙向《今日財富》雜誌求助,“我是被金誠殘害的一個客戶,也是一個員工,現在非常悲慘,被朱某某(金誠餘杭分公司負責人)詐騙給金誠100W,哭過鬧過,跪下來求過,那是親戚朋友湊的血汗錢,現在我身無分文,無家可歸;請求你念在一顆善心,能否幫幫我。”

《今日財富》雜誌瞭解到,根據中國證監會《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私募基金應當以非公開方式向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其中合格投資者個人的條件為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的個人,小趙(化名)明顯不符合條件。

然而小趙稱,其原上級領導朱某某在明知她不符合投資條件的情況下,協商讓她投資100萬以保住職位,並約好15個工作日後回款,後徐某某、沈某某、蔣某某分別答應她8月17日、10月15日、10月30日三個回款日期,但都兌付無果。小趙寫下遺書準備自殺,徐某某和朱某某對她表示,“自己也以為當初沒有問題,公司沒錢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徵信寶的付款協議下來了,簽了還有5W,不籤一分沒有。”

金誠集團深陷兌付危機 投資人慾輕生留遺書

圖1:小趙的遺書


金誠集團深陷兌付危機 投資人慾輕生留遺書

圖2:金誠投資人、前員工小趙(化名)維權流程圖表(2018年) 來源:小趙自述文 製表:《今日財富》

此外,也有金誠前員工王某曾發表文章《金誠集團,詐騙客戶,強制員工的罪惡》稱,“金誠逼迫員工購買理財產品,如果不想購買,提出離職,金誠也要從員工最低工資中把錢扣光才放其離職;如果購買,也被要求每個月必須完成理財產品的業績指標,否則金誠就拖欠工資。”后王某被金誠集團狀告涉嫌名譽侵權。

上海某律師事務所秦律師告訴《今日財富》雜誌,當前市場環境下,員工和投資人自身首先要提高維權意識,不論對方如何說,自身應對合同進行詳細瞭解,有自己的投資判斷。對於被騙的員工,應找到勞動合同,極力尋找蒐集被詐騙證據,包括保存所有的電子證據,再通過媒體曝光和走法律程序。

針對上述事件,金誠集團在回覆《今日財富》雜誌採訪表示,“求助人(小趙)的信息與實施情況有所出入,金誠財富與每一位理財投資者簽訂基金銷售合同時,都將會就理財風險做著重說明,且我司旗下無任何一個產品投資理財期限為15日,該客戶作為前金誠集團員工更深知這一事實。受害客戶(小趙)已於兩個月前簽訂了展期協議,且已收到10月、11月其理財產品的回款本息。對於極個別員工(朱某某)出現的違規操作,金誠集團已經進行了嚴格處罰——進行開除。”

目前,《今日財富》雜誌再次聯繫投資人小趙(“金誠維權總舵主”)微博時,發現賬號已被封,其新賬號“金誠詐騙員工血汗錢”也已無法聯繫到。在新浪微博中輸入“金誠維權”,發現金誠投資人近期所發維權文章視頻等都已無法查看。

對此,金誠集團在回覆《今日財富》雜誌採訪時表示,“網絡上有關我司的視頻及文章,都會經過發稿平臺的審核,在內容出現不符合平臺規定的情況下,內容平臺做出任何的處理,我司並無知悉權。”

產品展期無保障,兌付為何無期?

金誠集團以金誠特色小鎮為核心產品,打造融合“PPP+產業化+金融化”的小鎮投資、建設、運營的全生命鏈小鎮。其中,金誠財富是集私募基金管理和基金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機構,旗下擁有“非常6+1”組合:1家基金銷售公司浙江金觀誠,以及新餘觀悅、新餘觀復、金誠資管、杭州金轉源、杭州金仲興、杭州觀復等6家經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今日財富》雜誌獲悉,金誠集團旗下的理財產品主要分為新城鎮建設和電影兩類,多為借用工程建設宣傳和電影等熱門概念。根據中國證監會監管條例,私募基金應當以非公開方式向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不得公開或者變相公開募集,不得通過公眾傳播媒體向不特定對象宣傳推介。然而網絡上至今仍然大量流傳著金誠集團通過人物專訪《金誠集團董事長韋傑:如何成功打造一個特色小鎮》等形式對其特色小鎮PPP類私募基金產品進行宣傳。

金誠集團深陷兌付危機 投資人慾輕生留遺書

圖3:金誠集團私募基金產品兌付延期事件發展表(2018) 製表:《今日財富》雜誌

10月8日,金誠財富發佈公告稱基金產品出現了暫停開放、延期兌付等情況,將採取“政府依協議回購、引入合作伙伴運營、尋有實力戰略投資人、集團定增、發行債券等”四大方式解決資金流動性問題。11月30日,其公告表示投資人可通過理財師加入官方交流群和選舉投資代表人,近兩月期間,四次公告中均未有說明當前延期產品兌付情況。

金誠集團深陷兌付危機 投資人慾輕生留遺書

有投資人在金誠投資群中表示,“目前的情況是,由於金誠揮霍無度、投資失敗、管理混亂證監局處罰等原因已經導致資金鍊斷裂,面對巨大的流動性問題,資不抵債,現在我們購買的產品也都進行了展期。先展期12個月,然後每個月還5%。這樣一算,起碼要延期3年。而且不是承諾,沒有保障。”也有投資人公開向金誠高層蔣某提出:目前金誠私下要求投資者簽署由金誠單方面擬定的不公平不公正展期協議中包含格式霸王條款,我們認為違背了原合同約定,應立即停止。希望金誠停止購買徵信寶產品的投資人不籤展期協議連5%都不分的做法!

金誠集團在回覆《今日財富》雜誌採訪時表示,由於金誠財富有眾多理財產品,每個產品的情況不同,其無法在公告中對每個產品的情況進行逐一詳述,目前已有80%投資人簽了展期協議,大概需要兩年時間;對於不籤展期協議的投資人,其表示不會兌付。

對此,《今日財富》雜誌諮詢了上海某律師事務所秦律師,他建議投資人,“如果採取訴訟,官司打贏了,但是集團沒錢,對其而言並非想要的後果。建議投資人可在中國基金業協會上投訴,中基協有權利和義務通過將其列入失信人名單或異常名錄等方式對其間接施壓形成約束力,從而通過調解以實現兌付。”

投資人稱被其理財師騙財

最近,在金誠投資群中,投資人為自己的理財師起了一個戲虐的稱呼——“騙財師”,有投資人在群中公開申訴,“金誠財富的私募基金產品本人當初是不該投資的。是金誠的騙財師推銷時一直承諾說是固定收益,固定期限1.5年。還說金誠有500一600億的資產,如果有風險金誠也會兜底。這種騙財師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情,也不愧疚。繼續在行騙!”

對於“金誠500-600億的資產可兜底風險”,《今日財富》雜誌發現,金誠集團旗下5家上市公司盈利微薄甚至連年虧損,港股上市公司金誠控股2017年營收為6.1億元,扣非歸母利潤僅0.34億元,與此同時,金誠財富一邊廣泛宣傳金融小鎮項目,一邊大幅度收購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以及購買酒店、投資地產企業。

金誠財富官方微信也曾在5月25日發佈說明承認,經我司查實,確存在因公司發展過快,各板塊人員和業務未隔離到位等不合規現象,同時個別員工無視監管部門法律法規和公司募集行為規範條例,誇大宣傳等情況。

金誠集團深陷兌付危機 投資人慾輕生留遺書

圖4:金誠投資交流群截圖

同時,有群友對“騙財師”不愧疚的原因進行闡釋,“現在留下的金誠員工,相對業績還不錯,客戶同意展期的還有錢拿,加上之前的業績提成還有不少,他們很難完全站在投資人角度考慮。即使離職,金誠拖欠的提成也是每月按比例給,所以很多人的良心仍舊埋在金誠的爛泥裡。更重要的是,金誠獨裁體制下的管理模式,即使對客戶有同理心,卻也是敢怒不敢言。”

根植於理財行業的秦律師告訴《今日財富》雜誌,他接觸了有一千多位理財師,中國目前的理財狀態是90%以上的理財師因覺得掙錢才從做銷售、服裝設計等其他行業轉行進來,趨利性遠大於其專業性,這間接導致了這個行業的亂象。目前,對理財師監管方面的法律還不是很完善,投資人應增強自我防範意識,仔細閱讀合同,有自己的投資判斷,而非一味聽信理財師的推銷。

據悉,目前金誠集團正在努力找到戰略合作方合作以避免最終破產清算。距中國基金業協會對其提出整改要求,已有半年,金誠財富產品兌付危機正在蔓延,這將是金誠財富亟需解決的問題。


版權及商務合作電話:021-61843427

投稿及新聞線索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