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四化同步” 對接融入“大江北”——訪全椒縣委副書記、縣長楊光

“‘對接大江北、建設新滁州’是市委、市政府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級南京江北新區建設新機遇的重大決策部署。全椒縣始終堅持‘四化同步’,全面掀起對接融入大江北的行動熱潮。”近日,全椒縣委副書記、縣長楊光在接受採訪時說。

規劃一體化。立足“大江北”長遠發展和整體規劃佈局,主動學習南京江北新區先進的規劃理念和規劃管理辦法,深入推進各類規劃充分對接。產業規劃上,邀請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全椒縣對接江北新區產業協作及其空間佈局規劃》,藉助外腦,切實做到與江北新區產業的無縫對接、梯次發展。園區規劃上,推進開發區擴區規劃,在滁州大道與馬滁揚高速之間規劃新的產業承接示範區,首批規劃界首新區4平方公里,積極主動向南京江北新區對接融入。

交通規劃上,立足區位優勢,主動對接南京江北橋林區、星甸區,重點從國道312、老浦合路、滁河航道升級、襄河港改造提升等入手,與江北新區在路由、標準建設時序上做到等高對接。

交通同城化。圍繞構建“大江北”半小時通勤圈,大力推進以高速公路、國省幹線、高等級航道為骨幹的綜合交通路網互聯互通,重點實施“六路一港”項目建設:一是全面推進合寧高速改擴建項目,將於明年10月建成通車;二是開工建設江北大道,將於明年年底完工;三是推進滁州大道全椒段建設,已完成一標段6.4公里建設,正在加快推進剩餘15公里路段招標、建設工作;四是啟動建設大西環,將於明年年底完工;五是開工建設合寧高速西出口連接線工程,明年年底完工。六是謀劃實施312國道升級改造項目,經與南京市規劃局對接,江蘇省發改委已同意實施橋林—全椒線項目立項,我縣已啟動312國道古河至

武崗段升級改造工程設計,強化與南京江北新區的互聯互通。七是實施滁州港襄河作業區項目,已完成規劃方案、立項審批等工作。

產業協同化。緊緊圍繞“大江北”產業體系,結合全椒自身產業優勢,重點在機械製造、電子氣體新材料、旅遊服務、現代農業等方面抓好招商承接,推進與“大江北”產業協調配套和錯位發展。圍繞產業抓招商,主動承接南京江北新區產業轉移,圍繞南京江北新區的汽車製造、石油化工、新材料等產業,先後引進工業項目18個,投資總額41.5億元,進一步做大做強我縣的機械製造、電子新材料產業。圍繞園區抓招商,加快推進“一區兩園一城”融合發展,投資1.8億元實施“園區提升十項工程”,進一步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加快十字科創小鎮建設,啟動24萬平方米安置房建設,以創維智能家電產業園項目為龍頭招大引強,五年內力爭實現園區產值百億元以上。圍繞旅遊抓招商,聚力打造全椒慢城,加快推進總投資60億元的多利田園綜合體、100億元的榮鴻文旅小鎮、30億元的江海東方頤樂小鎮、50億的南京花旗營物流基地等項目,力促總投資10億元的神山康養項目年底前正式對外營業。同時,與南京知名旅遊公司組成戰略聯盟,大力推介觀光旅遊、文旅項目,策劃面向長三角市場需求的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圍繞農業抓招商,突出抓好“稻蝦連作”,積極引進省糧食集團、富煌上市公司建設2萬畝稻蝦規模化養殖基地、年產5000噸龍蝦加工和蝦田綠色生態大米加工項目;積極引進薄殼山核桃深加工企業,拉伸、延長產業鏈,進一步做大做強全椒“一隻蝦、一棵樹”品牌。

要素市場化。圍繞增強與“大江北”協同發展的內生動力,堅持市場引導、政府主導,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推動創新資源聯動接軌,加強與南京“大院大所”合作,推進企業與南京高校深度對接,積極引進高校院所來全建設科技創業園、成果轉化基地;充分利用南京科技孵化優勢,加大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和風險投資引進力度,探索共建區域一體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積極引進南京學校、醫院來全合作辦學、聯合辦醫,努力縮小與南京地區在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差距;持續優化人才引進政策環境,舉辦面向南京市場的高層次人才招聘會,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無縫對接。推動合作交流常態長效,主動加強與南京江北新區的交流合作,分年度制定“大江北”建設計劃,更加註重用市場化辦法破解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和要素瓶頸,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機制,推動合作項目順利實施,為全市“對接大江北、建設新滁州”當先鋒、作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